裴秀传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祖父裴茂,是汉尚书令。父亲裴潜,是魏尚书令。裴秀少年好学,有风度节操,八岁能写文章。叔父裴徽有大名,宾客很多。裴秀年十余岁,有些拜访裴徽的客人,出来后又去拜访裴秀。然而裴秀母亲出身微贱,嫡母宣氏对她无礼,曾使她给客人端饭菜,客人见她后都站起来致礼。裴秀母亲说:“我这样微贱,客人致礼应当是为小儿的缘故啊。”宣氏知道此事后,就不再轻视她了。当时人们有句谚语说:“后进领袖有裴秀。”
渡辽将军毋丘俭曾将裴秀推荐给大将军曹爽,并说:“生而聪明,长大后崇尚自然,虚静守真,性入深奥之道,博学强记,无文不通,孝敬尊长,友善兄弟,美名著于乡里,高声闻于远近。实应为圣明天子之辅臣,登三公之位,参赞于大府,功德昭化天下。不只是子奇、甘罗这一类的人物,兼有颜回、冉求、子游、子夏的美德。”曹爽就将裴秀征召为掾属,继承父爵清陽亭侯,又迁为黄门侍郎。曹爽被杀,因为裴秀是其故吏而被免职。不久又作廷尉正,历任文帝安东将军和卫将军的司马,他提出军国之政的谋略,多被信任采纳。后迁为散骑常侍。
文帝讨伐诸葛诞时,裴秀与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以行台身份从征,参与谋划。诸葛诞平定后,裴秀转为尚书,晋封为鲁陽乡侯,增食邑一千户。魏常道乡公立为帝,因参与谋立定策,进爵为县侯,增加食邑七百户,迁为尚书仆射。魏咸熙初(264~265),审查改革各种法律制度。当时荀岂页制定礼仪,贾充订正法律,裴秀修改官制,裴秀提出五等爵制,自骑督以上六百多人都得封。于是裴秀封为济川侯,封地六十里见方,一千四百户,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所在地。
当初,文帝未定嗣位人,而有意立舞陽侯司马攸。武帝怕不得立,问裴秀说:“人有贵贱之相否?”并把自己身上奇异的标记给裴秀看。裴秀后来对文帝说:“中抚军在世人中有德望,又有这样天生的标记,定非做人臣的相貌啊!”自此才定司马炎为世子。
武帝即王位以后,裴秀拜为尚书令、右光禄大夫,与御史大夫王沈、卫将军贾充都是开府,加给事中。武帝受禅让即帝位,加左光禄大夫,封巨鹿郡公,食邑三千户。
当时安远护军郝诩给故人写信说:“与尚书令裴秀交朋友,是要从他那里得到好处。”有司上奏要求免去裴秀的官,皇帝下诏说:“一般人不能使别人不对自己指责诬陷,古人也难于做到这一点。在人事交往上,郝诩是有过错的,尚书令怎能防范呢?不要追究他的责任了。”司隶校尉李熹又上奏说:“骑都尉刘尚为尚书令,裴秀占用官家稻田,应禁止裴秀这样做。”皇帝又下诏认为裴秀支撑辅助朝政,有功勋于王室,不能因为小毛病而抹煞他的大德,命令有司追究论定刘尚的罪,也就禁止了这件事。
过了很久,皇帝下诏说:“三司的任务,是维护巩固皇位,辅助完成帝王大业的。故治国论道,赖三司的明哲,不能胜任此职的人,是不能充数的。尚书令、左光禄大夫裴秀,心胸博大,能深谋远虑,先帝选拔任用于前朝。朕受命即位,裴秀又辅助光大王业,功高德盛,为国家元勋。应正其位居其宜,以使百事康乐。现任裴秀为司空。”
裴秀对儒学多识博闻,且留心政事,当魏晋禅代之际,总括群臣进言的要领,他所裁定的事,都不违礼。又因自己职位是地官,认为《禹贡》中的山川地名,沿用久远,后世多有改变,解说者或牵强附会,渐渐混淆不清。于是采集甄别旧文,有疑者缺而不论,古代有其名而当今不用者,也都作出注解,作成《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上奏皇帝,藏于秘府。书的《序言》说:
“地图的创制,由来久远了。古代取法于自然而定制度,即是图画原理的运用。夏、商、周设有地舆之官,由国家史官掌其职责。秦末义军焚烧咸陽时,汉丞相萧何将秦的图书都收藏起来了。今秘府所藏之书,既无古代地图,也无萧何所得的图书,只有汉代的《舆地》及《括地》等杂图,各图不设尺寸比例,又不确定方位标准,名山大川的名称也记载不完备,虽粗具其形,而都不精密,不能作为依据。有些是来自边僻的荒诞之言,不合事实,其内容不可取。
“大晋兴国,统一天下,澄清宇宙,征伐四方,始于上庸与蜀,深入其险阻之地,文帝命有司察绘吴蜀地图。蜀地地图完成后,六军所过,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曲直,对照地图与图文,没有一点差错。今上考《禹贡》山海河流,高地平原沼泽,古之九州,及今之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里,以及古国盟会地的旧地名,水陆交通道路,制地图十八篇。
“绘制地图的体例有六条。第一是比例,用以辨别面积的大小。第二是方位,用以确定各地之间的方向位置。第三是道里,用以确定道路的里数。第四是高下,第五是方斜,第六是曲直,这三条用于不同的地形,用来区别地势的险峻与平坦。有图像而无比例,则不能区别远近;有比例而无方位,虽知道一个地方的大小,却不知道其在整体上的位置;有方位而无道里,则如山海隔绝,不能指导交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斜、曲直的审定,则道路的里数必然与实际的远近不符,或会发生方位的失误,故绘制地图必用这六条互相结合使用。然而远近之实,决定于比例,彼此之实决定于方位,路径之实决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决定于高下、方斜、曲直的计算。故虽有高山大海之隔,绝域异国之远,登降曲回之势,皆可在地图上辨认出来。方位审定以后,曲直远近都不会掩蔽实有的地形地位了。”
裴秀创制朝廷礼仪,陈列刑法,朝廷多采纳应用,作为范例。在位四年,被称当世名公。有一次,裴秀服用寒食散,服后应当饮热酒却饮了冷酒,于是在泰始七年(271)病死,终年四十八岁。皇帝下诏说:“司空聪敏而有德,举止儒雅,佐皇室而辅国政,功勋宏大。方将赖其阐释施行各种法制,为世人作出典范,不幸去世,朕甚痛惜。现赐给棺木、朝服一具、衣一套、钱三十万、布百匹,谥号为元。”
当初,裴秀以为尚书属下三十六个部门,各部门所统之事条例不明,应使诸卿各任其职,计划未及上奏而死。裴秀的友人整理他的书稿笔记时,得到一份上给皇帝的草表,内容是平吴之事,表文说:“孙皓残酷而暴虐,不趁皇上治世之时兼并暗弱者,此事留给子孙,将不能使孙皓臣服;形势发展有吉有凶,不会是长久万安的。臣过去虽多次提及此事,但未形成定见。现在卧病不起,谨以死启君,愿陛下不久能付诸实施。”友人将此草表封好上呈皇帝,皇帝下诏回答说:“司空之死,使我痛悼不已,又看到草表,司空虽在危困时刻,不忘王室,尽忠忧国。看后更加伤怀,当立即与诸贤商议此事。”
咸宁初(275~280),与石苞等并列为王公之位,配于太庙享祭。裴秀有二子:裴浚、裴危页。裴浚嗣位,官至散骑常侍,早死。裴浚庶出的儿子裴憬智力低下,另封高陽亭侯,以裴浚少弟裴危页嗣位。
猜你喜欢 第八十二回 揽内权辣手逞凶 劝过宫引裾极谏·蔡东藩 卷一百六十·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五·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四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四·佚名 二百一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遵旨照看熊赐履之子情形摺·佚名 一三八七 军机大臣奏拟写金士松等充补武英殿总裁谕旨进呈片(附名单)·佚名 续集卷四·宋名臣言行录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五十三·阿桂 文襄纪·李百药 高祖孝文帝纪·李延寿 卷二百六十一·杨士奇 卷八十四·佚名 巻十六·乾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