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桓伊传

桓伊,字叔夏。父桓景,有用世济时之才干,官至侍中、丹杨尹、中领军、护军将军、长社侯。

桓伊有军事才略,聪慧过人,简朴真率,为王氵蒙、刘忄炎所器重,多次参与各州府军事,累迁大司马参军。当时前秦苻坚强盛,边郡多战事,朝廷选拔能御敌边疆的将帅,桓伊当选,被任命为淮南太守。因抚军御敌有方,晋升为都督豫州之十二郡扬州之江西五郡军事、建威将军、历陽太守,淮南太守之职依旧保留。与谢玄联合打败贼兵偏将王鉴、张蚝等,以战功封为宣城县子,又晋升为都督豫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及至苻坚率部南侵,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一道在淝水一带大败苻坚,以战功封为永修县侯,晋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做袍表的布帛千端。

桓伊生性谦逊朴素,虽建有大功,但其性格作风始终未改。善于音乐,能曲尽其妙,为江左国朝第一。藏有一把蔡邕柯亭笛,常常自吹自赏。王徽之应召赴京师,行舟停泊在青溪侧。桓伊与王徽之素不相识。桓伊从岸上路过,舟中客人称桓伊乳名道:“此人就是桓野王。”王徽之便叫人上岸对桓伊说:“听说足下善于吹笛,请试为我吹一曲。”桓伊当时已经显贵,也曾闻知王徽之的声名,便默默下车,坐在交椅上,为王徽之吹奏三调,吹罢,便起身上车离去,主客之间一句话也未交谈。

其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权擅利行为不检,谢安讨厌其为人,常对他加以约束限制。孝武帝到晚年,嗜酒成性,且好女色,而会稽王司马道子更是昏婬无度,惟亲近谄邪小人,于是王国宝恶毒谗言害人奸计往往得逞于君臣之间。而好利邪谄不正之徒忌恨谢安功名盖世,便挑拨离间,使天子贤相之间疑心渐重矛盾愈深。孝武帝召桓伊饮宴,谢安侍坐于旁。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神色顺从,即刻拿起笛吹奏了一曲,然后放下笛子说:“愚臣弹筝不及吹笛,但也足以自成乐调,配合歌唱,请允许愚臣弹筝歌唱,并请一人来吹笛。”孝武帝欣赏其乐调和谐通畅,便命令内宫歌妓吹笛伴奏。桓伊又说:“内宫歌妓与愚臣必定配合不好,愚臣有一奴仆,善于配合吹奏。”孝武帝更加欣赏其性情的放达直率,便允许他召来奴仆。奴仆吹奏笛管,桓伊便弹筝而歌唱《怨诗》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其声调节奏慷慨悲怆,上下共赏,感人心弦。谢安不禁抽泣流泪以致沾湿了衣襟,起身坐到桓伊旁,用手理顺桓伊的长须道:“仅就此举足见足下不同于常人!”孝武帝面露愧色。

桓伊治理豫州十年,安抚边郡百姓,甚得人心。桓冲去世后,朝廷任命桓伊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职号不变,持符节。桓伊到江州镇所,以为边境平静无战事,应以宽慰抚恤为当务之急,便上疏朝廷认为江州虚损过大,加上连年歉收,如今所剩住户只有五万六千,应合并小县,免除各郡拖欠的官米,将州府治所迁到豫章。诏令将州府治所移迁到寻陽,其余主张皆依从桓伊。桓伊顺理荒政,拯济抚恤灾民,百姓信赖。在地方任职多年后,朝廷征召回京,拜官为护军将军,以右军府中千人跟随桓伊,配备到护军府中。桓伊死于任职上。朝廷追赠为右将军,加散骑常侍,谥号为烈。

当初,桓伊有马军步军铠甲六百套,预先写好奏表,让亲信在他死后呈上朝廷。奏表说:“臣深受朝廷恩宠,受命经略西藩。淮南大战时,敌寇仓惶北逃,人马器械,随处抛弃。当时收集了许多残破不全的器械,无法连贯一体加以使用。经过多年修理,现已全部修整完好。当今天下虽然大体一统,但余寇仍未消灭净尽,臣不甘心老朽衰迈,还想献力献策拼死效命,上报皇恩。这一志向再也不能伸展,臣在九泉之下含恨悲伤。谨以此马军装备百具,步军铠甲五百套奉献朝廷,皆放置于寻陽,请勒令有关部属前往领受。”朝廷降诏道:“桓伊忠诚报国,大志不遂,令人伤怀,遵其遗志接受所上铠甲马装。”

桓伊去世后,其子桓肃之承袭爵位。桓肃之去世后,其子桓陵袭爵。刘裕接受禅让建立刘宋后,其封地被取消。桓伊之弟桓不才,也具有用兵的谋略,讨伐过孙恩,官至冠军将军。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 狄郝硃·欧阳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五·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四·李心传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七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第六十七卷 忠节 一 一·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四 列传六十四·纪昀
  六三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板片折·佚名
  金佗稡编卷二十二·岳珂
  完颜娄室传·脱脱
  卷之四·努尔哈赤
  卷一百十一·佚名
  道释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渊颖先生吴莱(渊颖集)·顾嗣立

    莱字立夫,浦江人。集贤学士直方之子。延佑间,贡举法行,有司以春秋荐,下第归。出游海东洲,历蛟门峡,过小白华山,登盘陀石,着《观日赋》以见志。还寓同县陈士贞家。与龙湫五泄邻,榛篁蒙密,似不类人世。日啸咏其中,畅然自得。御史行

  • 许宗衡·龙榆生

    许宗衡字海秋,江苏上元人。嘉庆十六年(一八一一)生。咸丰进士,官至起居注主事。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卒。著有《玉井山馆文略》、《玉井山馆诗馀》。○西窗烛〔寒月,和青耜。〕蓟门烟树,照影苍凉,唬鸦惊拍风翅。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五年十有一月庚午朔初置节度使已下象牙牌其法自节钺正任至横行遥郡第其官资书之于牌御书押字刻金填之仍合用制造一留禁中一降付都督府相臣主其事缓急临敌果有建立奇勋之人量其功劳先次给赐以为执守自

  • ○董妃秘史·许指严

    自近世名人笔记,俱以世祖因董妃逝世,悲愤出家,且证董妃实即冒辟疆妾董小宛;而辨之者则历引明季清初诸家说乘,坐实其非,谓妃系董鄂氏。董鄂乃长白旧部,世为清室臣仆,绝非汉人董姓。此考据非不博洽,然窃以为文人好事,装点附会,在所

  • 第四三七谕光绪九年十月十四日一二二二二--五·佚名

    新竹县正堂周,给发谕戳与大甲街总理王文学钦加五品衔、代理新竹县正堂周为给发谕戳奉公事。本年九月二十三日,据竹南四保大甲街例贡张程材等禀称:「大甲街总理李呈祥、沈文锋相继而亡,现时公事乏人办

  • ·复鹿港厅兴宜泉书·丁曰健

    连日接各郊行原信,知贼仍踞漳州城;已悟前报,乃聊尔定张皇也。二十五日已正,又接子正手书,并抄泉报;已遵照来示,行文咨海口慎防。台湾勇勾引入城一层,无非台中各营带去留滞未回台者。此事弟于数年前力阻,不幸当道

  • 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七刑考【三】刑制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世宗宪皇帝御极定援赦人犯罪之例奉谕赦罪一欵徒开恶人徼幸之门於政治甚无裨益朕即位之初诸臣援例陈请姑

  • 卷一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八兵考【十】直省兵陕西甘肃八旗驻防西安将军一人【驻劄西安府】副都统一人统辖满洲蒙古协领兼佐领四人佐领三十二人防御三十二人骁骑校三十二人委前锋校八人前锋一百二十名领催一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十二兵部武选清吏司恩恤凡旗员封赠公侯伯暨一品官均封光禄大夫妻一品夫人上及三代二品资政大夫妻夫人三品通议大夫妻淑人上及二代四品中宪大夫妻恭人五品奉政大夫妻宜人六品承德郎妻安人

  • 137.陈后主亡国·林汉达

    陈武帝建立南陈王朝的时候,北方的东魏、西魏已经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公元550年,东魏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公元557年,西魏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北齐和北周互相攻战,到北周武帝时,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北

  • 周森友·周诒春

    周森友 字维

  • 春秋四传质卷下·王介之

    明 王介之 撰宣公晋赵穿帅师侵崇赵穿所侵或以为崇或以为栁或以为秦之与或以为天子之邑无可据为定论乃据情言之求成于人而伐其与不待智者而知其不可故胡氏曲为之辞曰穿欲得其权而盾庇之是时救陈伐郑盾不以义举假穿

  • 五经蠡测原序·蒋悌生

    愚防读书略晓文义其或未通师友问辩既退犹有疑未释者及壮至老其素所尝疑輙寻经传本防反覆参究旁摭证据疑终未能解所恨穷居僻处孤陋寡闻不能访求良师益友以质所疑每欲笔而志之以俟后之同志又恐获僭议先儒之罪握笔屡投者

  • 大智度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住王舍城第五   住王舍城   [一]問曰.何以不直說般若波羅蜜法而說佛住王舍城。[二]答曰.說方時人令人心生信故。   云何名住.四種身儀坐臥行住是名[三]

  • 俱舍论记 第二十五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五卷沙门释光述分别贤圣品第六之四如前所说至有差别不者。此下第五明六种种姓。就中。一明六阿罗汉。二明六姓先后。三明从姓.果退。四明学.凡种姓。五明三退不同。六明退果时相。七明练根不同。

  • 卷二十八·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八张天觉传张天觉。名商英。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人也。为人负气倜傥。豪视一世。初任通川簿。甞入寺。见藏经卷策齐整。怫然曰。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归而沉吟。中夜不寐。夫人向氏问其故。天觉曰。适欲着

  • 词学通论·吴梅

    吴梅著。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1932年12月出版。32开本,186页,8万6千余字。全书九章:一、绪论;二、论平仄四声;三、论韵;四、论音律;五、作法;六、概论一,唐五代;七、概论二,两宋;八、概论三,金元;概论四,明清。本书与

  • 弘明集·僧祐

    中国古代佛教论著文集。收入东汉末至南北朝萧梁时期中国人撰写的佛教论文以及相关文章。僧祐编集。僧祐《出三藏记集》所列《弘明集》目录为10卷,今本14卷。各种佛藏中都收有《弘明集》,另外有明万历汪道昆本,清光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