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晋书》简介

《晋书》唐·房玄龄等 撰

《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晋书帝纪第一 宣帝

晋书帝纪第二 景帝 文帝

晋书帝纪第三 武帝

晋书帝纪第四 惠帝

晋书帝纪第五 孝怀帝 孝愍帝

晋书帝纪第六 元帝 明帝

晋书帝纪第七 成帝 康帝

晋书帝纪第八 穆帝 哀帝 海西公

晋书帝纪第九 简文帝 孝武帝

晋书帝纪第十 安帝 恭帝

晋书志第一 天文上(天体 仪象 天文经星等)

晋书志第二 天文中(七曜 杂星气 史传事验)

晋书志第三 天文下(月五星犯列舍 经星变附见)

晋书志第四 地理上

晋书志第五 地理下(青州徐州荆州扬州交州广州)

晋书志第六 律历上

晋书志第七 律历中

晋书志第八 律历下

晋书志第九 礼上

晋书志第十 礼中

晋书志第十一 礼下

晋书志第十二 乐上

晋书志第十三 乐下

晋书志第十四 职官

晋书志第十五 舆服

晋书志第十六 食货

晋书志第十七 五行上

晋书志第十八 五行中

晋书志第十九 五行下

晋书志第二十 刑法

晋书列传第一 后妃上

晋书列传第二 后妃下

晋书列传第三 王祥 石苞等

晋书列传第四 羊祜 杜预

晋书列传第五 裴秀 陈骞

晋书列传第六 卫瓘 张华

晋书列传第七 宗室

晋书列传第八 宣五王 平原王榦 琅邪王伷等

晋书列传第九 王沈 荀顗 荀勖等

晋书列传第十 贾充 郭彰 杨骏

晋书列传第十一 魏舒 李憙 刘寔 高光

晋书列传第十二 王浑(子济) 王濬 唐彬

晋书列传第十三 山涛 王戎 郭舒等

晋书列传第十四 郑袤 李胤 卢钦等

晋书列传第十五 刘毅程卫 和峤 武陔 任恺等

晋书列传第十六 刘颂 李重

晋书列传第十七 傅玄(子咸 咸子敷、咸从父弟祗)

晋书列传第十八 向雄 段灼 阎缵

晋书列传第十九 阮籍等

晋书列传第二十 曹志 庾峻 郭象 庾纯 秦秀

晋书列传第二十一 皇甫谧 挚虞 束皙 王接

晋书列传第二十二 郤诜 阮种 华谭 袁甫

晋书列传第二十三 愍怀太子

晋书列传第二十四 陆机

晋书列传第二十五 夏侯湛 潘岳 张载等

晋书列传第二十六 江统 孙楚等

晋书列传第二十七 罗宪 滕修 马隆 胡奋 陶璜等

晋书列传第二十八 周处 周访等

晋书列传第二十九 汝南文成王亮 楚隐王玮等

晋书列传第三十 解系 孙旂 孟观 牵秀 缪播等

晋书列传第三十一 周浚 成公简 苟晞 华轶 刘乔等

晋书列传第三十二 刘琨 祖逖等

晋书列传第三十三 邵续 李矩 段匹磾 魏浚

晋书列传第三十四 武十三王 元四王 简文三子

晋书列传第三十五 王导等

晋书列传第三十六 刘弘 陶侃

晋书列传第三十七 温峤 郗鉴等

晋书列传第三十八 顾荣 纪瞻 贺循 杨方 薛兼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刘隗 刁协 戴若思等

晋书列传第四十 应詹 甘卓 邓骞 卞壸等

晋书列传第四十一 孙惠 熊远 王鉴 陈頵 高崧

晋书列传第四十二 郭璞 葛洪

晋书列传第四十三 庾亮等

晋书列传第四十四 桓彝等

晋书列传第四十五 王湛等

晋书列传第四十六 王舒 王廙等

晋书列传第四十七 陆晔 何充 褚翜 蔡谟 诸葛恢等

晋书列传第四十八 孔愉等

晋书列传第四十九 谢尚 谢安等

晋书列传第五十 王羲之 王献之等

晋书列传第五十一 王逊 蔡豹 羊鉴 刘胤 桓宣等

晋书列传第五十二 陈寿 王长文 虞溥 司马彪等

晋书列传第五十三 顾和 袁瑰等

晋书列传第五十四 王恭 庾楷 刘牢之 殷仲堪等

晋书列传第五十五 刘毅 诸葛长民 何无忌 檀凭之等

晋书列传第五十六 张轨等

晋书列传第五十七 凉武昭王(子士业)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孝友

晋书列传第五十九 忠义

晋书列传第六十 良吏

晋书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

晋书列传第六十二 文苑

晋书列传第六十三 外戚

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隐逸

晋书列传第六十五 艺术

晋书列传第六十六 列女

晋书列传第六十七 四夷

晋书列传第六十八 王敦 桓温

晋书列传第六十九 桓玄 卞范之 段仲文

晋书列传第七十 王弥 张昌 陈敏 王如 杜曾等

晋书载记第一 刘元海(子和 刘宣)

晋书载记第二 刘聪

晋书载记第三 刘曜

晋书载记第四 石勒上

晋书载记第五 石勒下

晋书载记第六 石季龙上

晋书载记第七 石季龙下

晋书载记第八 慕容廆

晋书载记第九 慕容皝

晋书载记第十 慕容俊

晋书载记第十一 慕容? 慕容恪 陽骛 皇甫真

晋书载记第十二 苻洪 苻健 苻生 苻雄 王堕

晋书载记第十三 苻坚上

晋书载记第十四 苻坚下(王猛 苻融 苻朗)

晋书载记第十五 苻丕 苻登

晋书载记第十六 姚弋仲 姚襄 姚苌

晋书载记第十七 姚兴上

晋书载记第十八 姚兴下

晋书载记第十九 姚泓

晋书载记第二十 李特 李流

晋书载记第二十一 李雄 李班 李期 李寿 李势

晋书载记第二十二 吕光 吕纂 吕隆

晋书载记第二十三 慕容垂

晋书载记第二十四 慕容宝 盛 熙 云

晋书载记第二十五 乞伏国仁 乾归 炽磐 冯跋

晋书载记第二十六 秃发乌孤 利鹿孤 傉檀

晋书载记第二十七 慕容德

晋书载记第二十八 慕容超

晋书载记第二十九 沮渠蒙逊

晋书载记第三十 赫连勃勃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七 扬雄传第五十七·班固
  越绝卷第二·袁康
  1943──中華民國三十二年癸未·郭廷以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七·乾隆
  卷十五·李斗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八·佚名
  卷之四百十一·佚名
  卷五·苏辙
  一八八 江西巡抚海成奏从前校核书籍无诋毁字句及现在查办情形折·佚名
  外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绎史卷一百三十三·马骕
  东夷传·李延寿
  卷四·胡世宁
  卷四·吴师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94 ·佚名

    王禹偁 投迤殿院 南面修文德,东吴纳土疆。 苍生思抚育,丹诏择循良。 乌府官新转,龙头桂旧香。 渡江骢马瘦,重地绣衣长。 纶阁材知屈,苏台俗必康。 恩流一车雨,威凛柏台霜。 休假寻山寺,行春

  • 列传第八十·刘昫

    ○王玙 道士李国祯附 李泌 子繁 顾况附 崔造 关播 李元平附 王玙,少习礼学,博求祠祭仪注以干时。开元末,玄宗方尊道术,靡神不宗。玙抗疏引古今祀典,请置春坛,祀青帝于国东郊,玄宗甚然之,因迁太常博士、侍御史,充祠祭使。玙

  • 卷下·马缟

     古今音乐、鸟兽、鱼虫、龟鳖等部,凡六十八门。  ○雉朝飞  犊沐子所作也。齐处士,涽宣王时人,年五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雌雄相随,意动心悲,乃作《雉朝飞》曲,以自伤焉。其声中绝。魏武帝宫人有灵女者,故冠军阴并之姊,年

  • 东都事略卷七十六·王称

    列传五十九  刘敞字邍父袁州临江人也举进士甲科为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召试迁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仁宗赐夏竦諡曰文正敞言谥者有司之事也竦之行邪而陛下諡之以正不应法今百司各得守其职而陛下侵臣官疏三上仁宗为更竦諡曰

  • 第五十回 中行说叛国降虏庭 缇萦女上书赎父罪·蔡东藩

      却说淮南王刘长被废,徙锢蜀中,行至中道,淮南王顾语左右道:“何人说我好勇,不肯奉法?我实因平时骄纵,未尝闻过,故致有今日。今悔已无及,恨亦无益,不如就此自了吧。”左右听着,只恐他自己寻死,格外加防。但刘长已愤不欲生,任凭

  • 第六十九回 开外衅失律丧师 缔和约偿款割地·蔡东藩

      却说清廷拟简放江督,廷臣多推胡林翼,独肃顺奏称林翼未可轻动,不如任用曾国藩。肃顺以骄恣闻,推重楚贤,是其特识。咸丰帝从肃顺言,遂命国藩任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国藩奉旨,即具奏道:  目下安庆一军,已薄城下,为克复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一四八九 暂护云南巡抚费淳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四八九 暂护云南巡抚费淳奏本年并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十二日暂护云南巡抚 布政使臣费淳跪奏,为查明并无挖补《通鉴》,遵旨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八月二十日奉到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

  • 卷十六 礼十一(军礼 )·龙文彬

    ◎亲征洪武元年闰七月,诏定军礼。中书省会儒臣议亲征、遣将礼,奏之。(《大政记》。 )永乐八年二月,帝自将征卫拉特。(旧作瓦剌。 )五月,大败鞑靼于鄂诺河,(旧作斡难河。 )布尼雅实哩(旧作木雅失里。 )遁,遂征阿噜台。六月,击

  • 季氏篇·孔子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rd

  •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三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真如若常若无常。说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常若无常。说真如若乐若苦。说法界法性不虚

  • 人生问题之解决·太虚

    ──十四年十一月在帝国大学青年会讲──今天讲的题目,是“人生问题之解决”。从来人类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约有十种,现在就将这十种方法,依次说来:第一种、就是不成问题不须解决之人生:这一种人是浑浑噩噩醉生梦死的糊

  • 大虚空藏菩萨念诵法·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我今依瑜伽金刚顶经。说宝部虚空藏菩萨真言教法。为愍念在家山家。薄福少德乏少资具者。所求世间出世间胜

  • 佛说圣曜母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拏迦嚩帝大城。尔时有无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土星。太阴太阳罗睺计都。如是等二十七曜恭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五(第四分之六)·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调部之一尔时世尊在毗舍离。时优波离即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须提那伽兰陀子,与故二行不净行,是犯波罗夷不?”佛言:“优波离!最初未制戒,不犯。”尔时婆阇子比丘,愁忧不乐不

  •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六·介庵悟进

    住秀州三塔景德禅寺嗣法门人圆法编机缘师举临济大师云。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众无对。师顾远。门禅师云。如何是无位真人。远一喝。师云。毕竟是何面目。远以袖掩师口。师云。别道。远云。鼻

  • 开门雪尚飘·张恨水

    《开门雪尚飘》又名贫贱夫妻,本书描写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到北京的一对年轻夫妇,丈夫是一个位置低微的小职员,太太漂亮非凡,丈夫的同事和丈夫的高几级的长官,都向她展开攻势…… 在黄河以北的人,都有这么一个感觉:“有钱不住东

  • 公孙龙子白话文·公孙龙

    又称《守白论》。战国末公孙龙作。《汉书·艺文志》列为名家。十四篇。西汉扬雄《法言》称“龙诡辞数万”。《隋书·经籍志》列为道家,称《守白论》。宋时仅存六篇。据明正统道藏本,次序为《迹府》、《白马论》、《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