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书经疑贯通卷一

元 王充耘 撰

大学一书言明明徳新民经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脩身为本先儒谓正心以上皆所以脩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尔然考之传文意既诚矣犹不能无欲动情胜之失心既正矣犹不能无五者之偏身既脩家既齐国既治又不能无务财用任小人之害何欤

以脩身治人对言则脩身以上皆所以脩己齐家以下皆所以治人未有治人不本乎脩己者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凡有国家天下者一切皆以脩身为本然身之所以脩由于诚意正心身既脩然后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故经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齐国治天下平者亦曰意既诚矣然后可以正其心心既正矣然后可以脩其身此身既脩然后可以渐而推之以及国家天下初非谓意诚则心不待存养而自正心正则身不待检束而自脩身脩则家不待敎而自齐国不待治而自治天下不待平而自平也使脩其一其余不必用力焉则一格物而脩己治人之事毕矣又何待节目之详有八耶

大学曰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曰脩身而后天下平又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后天下平中庸言笃恭而后天下平天下平一也其致之之功不同何欤

语其序则始于治国论其本则在于脩身论其道则在于爱亲敬长语其要则笃恭足以尽之盖君子脩己以敬脩己以安人安百姓脩己以敬所谓笃恭也安人安百姓所谓天下平也

大学齐家治国章言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与夫子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同否

大学为治人者言之故不能不求诸人而非诸人夫子为脩己者言则宁不薄责于人无攻人之恶然大学亦言有诸己而后求无诸己而后非则亦未尝不以自治为急也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论语之博文约礼孟子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中庸言月日善诚身其防同欤

圣贤之学惟致知存养二者兼致其力而已盖物理有所未明则存养之功固无所施践履有所不力则所明又非己有故圣贤设敎于知行不可以偏废焉论语之博文约礼即大学之格致诚正中庸之明善诚身即孟子之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也

大学齐家一章以孝弟慈为脩身立敎之本下文引康诰如保赤子以慈爱之义而不及乎孝弟何欤

自事君事长使众言之则三者不可偏废引书以明慈爱之义则举一足以见其余

大学释明明徳章引书曰顾諟天之明命新民章引诗曰其命维新平天下章引诗曰峻命不易书曰惟命不于常明徳新民皆以命言之何欤

释明徳而引天命盖得天之赋予以为徳也于新民而言天命盖受天命以有天下也一以天理言一以天眷言其言天命则同其所指则不无少异也

大学末言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又言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末言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章内三言得失所指固不同矣先儒乃谓之语益加切何欤

首言得众得国失众失国而未尝言何谓而得何谓而失也次言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已切于前矣而未尝言何者为善何者为不善也末言忠信以得骄泰以失则所谓善不善者岂不昭然而可见哉谓之语益加切信矣

大学九章言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慈者所以使众而终之曰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十章犹言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而继之曰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其防果有异欤

国家天下虽有大小之不同其治之之道则一而已故孝弟慈所以脩于身而敎于家者也而施之国与天下亦同此道焉上章终之以恕是以责人之恕言后章继之以絜矩之道是以爱人之恕言

大学诚意一章两言慎独中庸首末两章亦两言慎独一主诚而言一主隠防而言其防同欤程子于论语子在川上章言其要只在慎独仲弓问仁章言慎独便是守之之法洒扫应对章言君子只在慎独程子之言于二书本防将奚取欤

圣贤之言慎独虽各有为而言然其欲学者致谨于闲居独处之地则一也是故大学于诚意章两言慎独而中庸首末二章亦于慎独而言之皆以致其丁宁之意耳盖闲居为不善则意不可得而诚于隠防处而纵恣焉则体道之工亦为间断人欲肆而天理灭矣道之在天地间如川流之运乎昼夜何常有毫发之间学者能脩身慎行勉强于人之所见而不免纵弛怠惰于人之所不见则与天地不相似矣故其要只在慎独为仁者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其执事之敬如此私意固无所容矣然使其居处而不恭恪焉则天理安能以常存故曰唯谨独便是守之之法惟其于闲居独处而恭谨焉故其出门使民之时自不至于懈怠也洒扫应对事之粗而小人之所昜忽者也脩身治平事之大人之所致意者也然事有小大而理无精粗于小者而不加谨焉则大者亦有时而亏废矣故君子只在慎独要不可以为近且小而忽之也

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曰君子之道焉可诬也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所谓本末始终先后同欤异欤

本末始终先后其名义无不同而大学论语所指则异物有本末指明徳新民事有终始指知止能得而谓本始在所当先末终在所当后子游以洒扫应对为末以穷理尽性正心诚意为本而所谓先后所谓始卒不出此二者而已矣此其所以有不同

大学曰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而其事有不终者也与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之防同否

孟子所言固本诸大学然大学以好仁属之君而好义属之臣民故以下好义为上好仁之效孟子以仁义望梁惠王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故言仁义各有其效此为小不同耳然孟子之言亦大学之余意也

大学曰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孟子言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或先言得而后言安或先言安而后言得其言不同何欤

大学之知止与孟子之自得为对能得与孟子之左右逢其原为对故大学之知止而后至于能安即孟子自得而后居安也孟子居安而后取之左右逢其原即大学之安而后能虑以至于能得也其言若先后而不相对值而其意则未始不同

大学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先儒何以曰但立诚意以格之

以大学之序言之则先格物致知然后能诚意盖用意有不实者皆由所知有未透彻故也先知后行理固如此然以用工言之凡有动作未有不闗于心者意固心之所发也使格物而用意不专一则卤莽灭裂岂能反覆究极使事物之精粗表里无所不到乎此欲格物者所以亦必立诚意以格之而后可也

大学三章谓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仁敬孝慈信五者为人当俱有之缺一不可为君臣父子国人所指何为只指于斯耶

此因言文王缉熈敬止而歴数其行事以实之言文王兼备此五者之徳可见其所止无非至善而非谓人各止于一事也文王之为君也发政先穷民可见其止于仁其为人臣也三分天下有二而能服事殷可见其止于敬其为世子也朝于王季日三可见其止于孝百龄而以其三与子推此可见其止于慈故此五者皆所以释敬止之目而赞文王非泛言人当如此也

大学言物有本末固以本末相对为言矣章末言一是皆以脩身为本而不及末何欤四章释本末又专言听讼无讼末章又专以德才言之又何欤

大学首章言本末以明德新民对言明德为本新民为末所以结上文也章末一是皆以脩身为本脩身以上皆所以明德也举脩身为本则所谓末者不言可知矣四章以听讼释本末依旧是以明徳为本盖必已徳既明自有以大畏民志讼不待聴而自无则治其本而末自举矣末章以徳为本依旧指明徳言但所谓末则以财用对言耳

大学言明徳新民固以内外相对为言矣至言明明徳于天下又若指新民言之引汤盘日新之铭又若指明明徳言之何欤且经言明徳而传释之以明命经言新民而传释之以其命维新又何欤

大学纲领有三总而言之不过明徳新民二者而已又总其要则明德足以该之盖明明徳固所以脩己至于新民亦不过使人各明其明徳而已是新民亦明徳也故不曰平天下而曰明明徳于天下引盘铭以释新民盖自新者新民之首也释明徳而先之以明命所以推此徳之原释新民而终之以其命维新所以着新民之效

大学经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言本乱末治不言终始至平天下之传言徳者本也财者末也其防同欤

明徳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承上文而总结两段故以本末始终并言章末承上文备列八条目而总结之故以身为本而在所当脩家为要而在所当厚盖脩身为明明徳之终而齐家乃脩身之首也故于八者之中摘取二者而以本末厚薄反复论之其不及于终始宜矣徳者本也徳即所谓明徳但以与理财对言则徳又为本而财为末耳大抵其言本末虽各有所指然其为本则一而已

大学条目有八以脩身为明明徳之终而中庸九经以脩身为首论语克己复礼之目有四而中庸止言非礼勿动者何欤

大学论语正言之故语其详中庸后出故摘其要大学致知工夫在诚意正心之先中庸尊徳性道问学一节朱子又以致知居存心之后何言之不同欤

以知行分先后则格物致知在先而诚意正心之功在后以大小分先后则先存心尽乎道体之大然后致知以尽乎道体之细

猜你喜欢
  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佚名
  卷十 十之二·孔颖达
  卷之十 缪称训·高诱
  卷一·杨简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九·佚名
  第九章 论教育——《礼记·学记》第十八·林语堂
  卷十七·胡广
  卷二十一·鄂尔泰
  抱朴子內篇卷之三   對俗·王明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下·周梦颜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欧阳竟无
  普眼菩萨·佚名
  答某君问(九则)·太虚
  佛教各宗派源流·太虚
  宗镜录卷第六十二·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八十八·彭定求

        卷488_1 【荐冰】卢钧   荐冰朝日后,辟庙晓光清。不改晶荧质,能彰雨露情。   且无霜共洁,岂与水均明。在捧摇寒色,当呈表素诚。   凝姿陈俎豆,浮彩映窗楹。皎皎盘盂侧,棱棱严气生。   卷488_2 【荐冰】范

  • 卷二十三·阮阅

      ●卷二十三·纪实门  唐文皇聚一时名流天策(二字作“册”)府,始有十八学士之号。后来凡居馆殿者皆称之。国朝以来,任(仕)于外非两制,则虽帅守监司止呼寄禄官。惟通判多从馆中带职出补,如蔡君漠湖州、欧

  • 臧榮緒晉書卷二·汤球

      天文志   天裂   惠帝元康中。天西北裂。時人主昏闇。賈后專政。御覽八百七十四。   大安。天裂為二。聲如雷。是時長沙王奉帝出拒成都王穎河間王顒迭威專命僭亂之象。同上。   成帝咸和四年冬。天裂四。

  • ●卷上·王铚

      艺祖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会世宗亲征淮南,驻跸正阳,攻寿阳刘仁赡未下,而艺祖分兵取滁州。距寿州四程皆大山,至清流关而止。关去州三十里则平川,而西涧又在滁城之西也。是时,江南李景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

  • 卷十七·连横

    关征志昔禹平洪水,画九州岛,任土作贡,赋税之义始此。赋以足兵,税以足食,国用既足,民亦安宁。而暴君污吏以天下为私有,横征倍敛,吸食脂膏,兆民怨怒,起而逐之,国亡身戮,为天下笑。连横曰:明以前尚矣。台湾远隔海外,为古荒服,土番所处,海

  •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洪武二十九年春正月庚申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赐群臣晏于奉天殿○壬戌以詹事府丞杜泽为吏部尚书左春坊左赞善门克新为礼部尚书泽莒州沂水人繇本县儒学训导授司经局试校书升詹事府丞至是与克新并升尚书○夜有流星青赤色

  • 卷之二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八卷 厘金·缪荃孙

    厘 金 沿 革自咸丰初,副都御史雷以諴主江南饷事,采归安诸生钱江之议,首他省行厘金法,取廉而入巨,商贾不病,兵气遂扬。曾、胡踵之,事平不去,复增其数,岁约得钱三、四百万,可谓巨矣。其后卡愈多,捐愈苛,弊亦日甚。商民输什,公家所 入

  • 四九 办理四库全书处奏遵旨酌议排纂四库全书应行事宜折·佚名

    四九 办理四库全书处奏遵旨酌议排纂四库全书应行事宜折乾隆三十八年闰三月十一日@办理四库全书处为奏明办理事。臣等遵旨排纂四库全书,仰蒙皇上指示,令将《永乐大典》内原载旧本酌录付刊,仍将内府所储、外省所采以及武英

  • 卷六十一 蜀书十六 潘濬陆凯传第十六·陈寿

    (三国志潘濬传、三国志陆凯传、三国志陆胤传)潘濬传,潘濬,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他成年时跟随宋仲子学习。年纪不到三十时,荆州牧刘表征召他为本州江夏从事。当时沙羡县县长贪赃枉法不修品行,潘濬依法将他杀死,全郡都受到震

  • 附录二 湖南广东情形·梁启超

    中国苟受分割,十八行省中可以为亡后之图者,莫如湖南、广东两省矣。湖南之士可用,广东之商可用,湖南之长在强而悍,广东之长在富而通。余广东人也,先言广东。守旧之徒谈及洋人则嫉之如仇,与洋人交涉则畏之如虎。此实顽固党之公

  • 晋纪三十五 起昭阳单阏,尽阏逢执徐,凡二年。·司马光

    安皇帝戊元兴二年(癸卯,公元四零三年) 春,正月,卢循使司马徐道覆寇东阳;二月,辛丑,建武将军刘裕击破之。道覆,循之姊夫也。 乙卯,以太尉玄为大将军。 丁巳,玄杀冀州刺史孙无终。 玄上表请帅诸军扫平关、洛,既而讽朝廷下诏不许

  • 尹文子卷上·尹文

    大道上大道无形,称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形正由名,则名不可差。故仲尼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也。大道不称,众有必名。生於不称,则群形自得其方圆;名生於方圆,则众名得其所称也。大道治者,则名、法、儒、墨自废;以名、

  • 卷六十一·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六十一   宋 程公说 撰齐世本第三景公       安孺子悼公       简公平公景公【諡注耆意大图曰景】【名杵臼灵公子襄二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哀五年卒在位五十八年】襄公经二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二·澄观

    大文第三十行疏。十中初三三宝持下疏文有四。一取论意释。二然第十地下会论同异。三既数名下会论同释。四上辨陀罗下会三处持字可知(五十四经)疏夫说法下即净名目连章中。时目连于里巷中。为诸居士说法时。维摩诘来谓

  • 西方合论 第七卷·袁宏道

    西方合论 第七卷第七往生门夫究竟涅槃。唯除如来。二乘破有执空。假名寂灭。菩萨发真无漏。分破无明。何况劣根浅解。大海一滴。辄逞狂慧。断无后有。以恣情为游戏。以修行为缠缚。自杀杀他。何异酖毒。如佛在

  • 莎乐美·王尔德

    《莎乐美》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于1893年创作的戏剧。莎乐美的故事最早记载于《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讲述了莎乐美听从母亲希罗底的指使,在为希律王跳舞后,要求以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为奖赏。王尔德的

  • 雅舍谈吃·梁实秋

    1985年初版。《雅舍谈吃》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初版收录文章64篇,每篇都以一种食物的名称为题目,篇篇精致,充满闲情逸趣,读来常常口齿生津,馋涎欲滴。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馋,则着重在食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