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载传

张载字孟陽,安平人。父亲张收,任蜀郡太守。张载天性闲雅,博学并有文采辞章。太康初年(280),到蜀地看望父亲,取道经过剑阁。张载因蜀地人倚仗险阻,喜好作乱,便写了《剑阁铭》以为告诫。其中说:高大的梁山,积石真巍峨,远方联荆衡,近处接岷山番。南方通邛..,北边达褒斜。狭窄超彭碣,高大胜嵩华。入蜀之门户,坚固镇定极。关名叫剑阁,壁立千余仞。穷尽地之险,终极路之峻。世浊则叛逆,世清则和顺。刘备曾关闭,钟会又开启。秦国百分二,吞并众诸侯。齐国十分二,田肯献奇计。如此狭隘地,土外之区域。一夫挥戈守,万夫也难行。不是亲信人,何能居此地。从前魏武侯,中流而自喜。河山真险固,吴起责难之。洞庭与孟门,二国无后祀。国兴在美德,天险难依恃。从古到如今,天命不可易。凭险作祸乱,很少不败绩。公孙述已亡,刘禅也投降。前车之鉴戒,后车之师长。刻铭于山河,谨以告益梁。

益州刺史张敏见此铭而认为奇才,便把此文上奏,武帝派使臣刻在剑阁山上。

张载又制作《榷论》道:

贤人君子将要树立天下的大功,成就天下的美名,如果不遇其时,又怎么能获得呢?所以我尝试着说一说:商汤如果没有在鸣条击败夏桀的战事,那么伊尹、有莘就还是一介匹夫;周武王如果没有在牧野与商纣列阵,那么吕尚也还是渭水边一个钓鱼翁。像这类事,不可胜记。大抵声音发出来响声就回应,形体运动后影子就随从,时代太平才士就埋没,世事祸乱奇才就被任用,难道不是这样吗?假使秦朝、王莽修治三王的法典,时世兴隆太平,那么高祖刘邦还是泗上的好官吏,光武帝刘秀也还只是春陵的一个侠客而已,何况那些依附他们的人呢?所以在有事的时代,不是日行千里的军马就不驾车,因此在那时驽钝的人闻风而退,愚劣的人未尝试用就废弃了。等到无事的时候,则老牛和骐骥养在一圈,利剑钝刀放在一起,也没有漫长的旅途和犀牛皮革作判断,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离朱和瞎子眼睛一样的情况。处在安定之世,却想建立奇异的功勋,居于太平之际,却要谈论违背世俗的计谋,这如同后退着登山,在炎热的越地卖帽子。汉文帝刘恒见到李广后感叹说:“可惜你不遇乱世,高祖刘邦之时,封个万户侯又有什么问题呢?所以聪明才智无法运用,勇力无法施展,那么通用性和怯懦就是一样的;才能无法驰骋,论辩无法展开,则愚顽和聪慧也是一样的。因此吴国越国的船只,不能没有水而漂浮;青色赤色的虬龙,不能没有云彩而腾飞。所以和氏璧在荆山,隋侯珠藏在深川,不遇那种人,怎会有连城的价值和照耀车辆的美名呢?青白色的雄鹰,囚禁在笼子里,怎么能显露出把狡兔捉在袖子下的本领?白猿黑豹,藏在牢栏里,怎么能知道他可以在千仞之壁攀援呢?懦夫与勇士乌获比力气,不用有龙纹的大鼎,就无法明了;聂政与荆珂争勇力,若不是强秦的威力,谁能辨明?所以饥饿的贫民和平庸的徒隶,看门、杀猪的之类,一旦任卿相之职位,建立载于史册的名号;或有颜回孟子之术,胸怀伊尹、管仲的谋略,至死还不能跻身于君子之列,这就是有事的时代容易有功劳,无事的时代难以成名声。像这样埋没而不称于世,也用不着多说。

何况平庸之徒,稍稍有些不得志,就自认为曲枉了才能。没有谁不是粉饰小小的辩论,做出小小的善事来应和时事,交朋结党,聚集虚名来驱动世俗。仕进对时势没有补益,隐退对教化没有妨碍。可是国君也跟着使众口一声,吹捧他们,难道不可悲吗!现在的士子循常规习旧法,行为依照规矩,累积官秩和资历门阀,忙忙碌碌地获取进取的资本。至于那些魁梧俊杰、风流倜傥的人,将会老死在山岩之下,又怎么能按步骤竞争于仕途呢?至于那些载冠冕乘大车的高官显士,如果不能匡正教化辅佐政教,补益时世,而只是阿谀奉迎取得皇上欢心,谋求荣誉和功利,增厚自我加爵位的资本,蓄积私家的财物,这只是沐猴戴帽子,又哪值得称道呢?

张载又作了《氵蒙汜赋》,司隶校尉傅玄见了之后感叹,用车迎接他,互相谈说一整天,为他求名誉,于是知名于世。起用为佐著作郎,出京补任肥乡县令。又任著作郎,转任太子中书舍人,升任乐安的相、弘农太守。长沙王司马磖请他当记室督、拜为中书侍郎,又统领著作。张载见世事正混乱,不再有仕进之意,于是假称病重辞官回家,死在家中。

猜你喜欢
  庞统法正传第七·陈寿
  第七回 啖人肉烹食段钦使 讨乱酋击走刘武周·蔡东藩
  卷第一百一·胡三省
   后 记·老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五·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八·佚名
  卷之九百二十二·佚名
  ◎国会寿终正寝·刘以芬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三 元纪七·纪昀
  目录·施琅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九·王世贞
  总目·允禄
  礼二○·徐松
  第十一章 改制与“革命”·张荫麟
  吏学指南卷之一·徐元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与洽·唐圭璋

      与洽字景周,号赣庵,秦王德芳九世孙。绍定二年(1229)进士。姓氏亦见自号录。洪咨夔平斋文集卷二有寄赵景周抚干诗,盖曾官安抚司干办公事。   摸鱼儿   梅   甚幽人、被花勾引,庭皋遥夜来去。江空岁晚谁为伴,只有琼

  • 序·白居易

    白香山诗集序昔人谓大历後以诗名家者靡不由杜出韩之南山白之讽谕其最着矣就二公论之大抵韩得杜之变白得杜之正盖各得其一体而造乎其极者故夫贯穿声韵操纵格律肆厥排比终不失尺寸少陵而下亦莫如二公自后山妄斥昌黎已非

  • 卷二十八·乾隆

    卷二十八昌黎韩愈诗二十一首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汗漫不省识。怳如乘桴浮。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上怜民无食。征赋半已休

  • 卷八十七 扬雄传第五十七·班固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其先出自有周伯侨者,以支庶初食采于晋之扬,因氏焉,不知伯侨周何别也。扬在河、汾之间,周衰而扬氏或称侯,号曰扬侯。会晋六卿争权、韩、魏、赵兴而范中行、知伯弊。当是时,逼扬侯,扬侯逃于楚巫山,因家

  • 卷一百三十 志一百五·赵尔巽

      ◎兵一   有清以武功定天下。太祖高皇帝崛起东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不啻举国皆兵焉。太宗征藩部,世祖定中原,八旗兵力最强。圣祖平南服,世宗征青海,高宗定西疆,以旗兵为主,而辅之以绿营。仁宗剿教匪,宣宗御外

  • 卷十五·沈德符

      ○科场【阁臣典试】隆万以来,南宫主试,例用辅臣,而以词林大僚副之,已有成规矣。惟今上之壬辰,列内阁者四公,首辅王太仓,四辅张新建,俱未至;次辅王山阴以争册立杜门,仅赵兰溪一人在阁,遂并用词林两学士主之。至辛丑科,则内阁二

  • 八一一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续缴应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八一一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续缴应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初六日署理两江总督臣萨载谨奏,为续缴应禁书籍,仰祈圣鉴事。窃照江宁书局收缴违碍书籍,屡经奏明委员解京,并经前署督臣陈辉祖请再展限一年,饬属实力购缴,奏

  • 五八六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滇省已获书中查无颜季亨撰书并饬属再行访查折·佚名

    五八六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滇省已获书中查无颜季亨撰书并饬属再行访查折乾隆四十四年正月二十日大学士 伯 管云贵总督臣李侍尧、云南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遵旨严查覆奏事。窃臣等接准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

  • 第六章 劝请发起临终助念会·李叔同

    此事最为切要。应于城乡各地,多多设立。《饬终津梁》中有详细章程,宜检阅之。第七章结语残年将尽,不久即是腊月三十日,为一年最后。若未将钱财预备稳妥,则债主纷来,如何抵挡。吾人临命终时,乃是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为人生最后

  • 李遂传·张廷玉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之年,跟从欧阳德学习。考中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官行人。升任刑部郎中。锦衣卫送强盗十三人,李遂只用一人抵罪,其他的都被他分辨释放。确立太子时,大赦天下。李遂请求将“大礼”大案诸臣都列在赦令

  • 孟子纂疏卷一·赵顺孙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纂疏卷一     宋 赵顺孙 撰朱子集注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魏侯防也都大梁【愚案魏初都安邑在汉河东郡安邑县至惠王徙大梁在汉陈留郡浚仪县】僭称王諡曰惠史记惠王三十五年卑

  • 提要·戴溪

    【臣】等谨案石鼓论语答问三卷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着録是书旧本有宝庆元年许复道序称淳熙丙午丁未间溪领石鼓书院山长与湘中诸生集所闻而为此书朱子尝一见之以为近道陈振孙书録解题所载与序相符其书诠释义

  • 内容提要·马叙伦

    本书主要是阐述原著的意义,也兼及文字的注释。在述义、注释方面,作者列举自汉以来各家的意见,加以考订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此外作者根据庄子本文,提出了庄子哲学是受印度哲学影响的意见,文中多处是以佛学理论来释证的

  • 孤独与深思·苏利·普吕多姆

    《孤独与深思》是由法国诗人苏利·普吕多姆所写,苏利·普吕多姆的诗歌长于提示人心灵演算的隐秘、幽微的感受和体验。更长于分析,无论是灵感诗还是哲理诗,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他创作上的成就,1881年,他被选为法兰

  • 柳州文钞·柳宗元

    七卷。唐柳宗元撰,明茅坤选评。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文学家、藏书家,曾选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百四十四卷、《二苏文钞》四十八卷并加评语

  • 陈秋岩诗集·陈义高

    诗别集。元陈义高著。二卷。 陈义高,字宜父,号秋岩。然以往多认为他名宜 甫,故《四库全书》等均题为“陈宜甫撰”。据焦 竑《国史经籍志》称其有《秋岩集》一卷,然原集 久佚无传。此集乃从《永乐大典》中辑其诗若干 首,厘

  • 太极图说·周敦颐

    古代哲学著作。北宋周敦颐著。用图式表达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生长的理解和认识,即:无形无象的“无极”为原始、绝对的实体“太极”,由太极而化生出有象有形的二气五行和天地万物。南宋朱熹曾对该书进行注解和整理。明代

  • 春秋诸传会通·李廉

    二十四卷。李廉(生卒不详)撰。此书属集注汇编性质。《自序》云:“先《左氏》,事之案也;次《公》、《穀》,传经之始也;次杜氏、何氏、范氏三传,专门也;次义疏,释所疑也;总之以明胡氏,贵乎断也;陈(傅良)、张(洽)并列,择其长也。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