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传
张华字茂先,范陽方城人。父亲张平,是渔陽郡守。张华少年孤贫,自己牧羊,同郡人卢钦见了张华后很器重他。同乡人刘放也以为张华有奇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张华的学识优异而渊博,辞藻和顺而华丽,聪敏而多才,图卦谶纬方技之类的书无不详览。少年即注意修身,言行谨慎,举止必合乎礼度。见义勇为,周济危难。器量宽阔,胆识弘大,当时的人多不能测其高深。
开始未为人所知,作《鹪鹩赋》以自说,其辞为:
造物主何等巧妙多端,使万类各得其形体。鹪鹩这种小禽,也获生而受气。体陋小而不能远飞,无玄黄美羽以自贵;毛不可以做器用,肉不可以充美味。鹰..过而不顾,又何畏乎网罗。深草密林,是其游乐场所。飞不至高空,翔不与群鸟合。其居易于安身,其求易于满足;一枝可以筑巢,数粒足以饱腹。栖息不必常所,游乐无所盘桓,陋室是荆棘,美屋是磟兰。举翼有逸趣,停足身即安。听天顺理,与万物互不为患。此禽似为无知,处世全身似有大智。不怀害以致害,不饰容以招累。静则守本性而不矜夸,动则循自然而求简易。任自然以为生存之本,无用于人,不慕于世。
雕鹰..鸡有钩嘴利爪,鸿鹄鹭鹚高翔于云际,昆鸟鸡藏于幽险之处,孔雀生于偏僻之地,晨凫大雁举翼而远逝,都因羽美而肉肥,才使无罪而身死;衔芦以避箭,白费心机,终毙命于此世。苍鹰凶猛而加绳,鹦鹉聪慧而入笼,受人驯养终得屈志,悬于高阁孤独一生;弄巧舌以顺主子之意,摧羽毛为猎人所用。恋钟岱之林野,慕陇坻之高松。虽受宠于今日,未若往昔之从容。爰居本是海鸟,避风来到内地;巨雀生于条支,越岭送至中原,被提挈而行万里,受威逼而供祭坛。只因体大形伟而害其身。
陰陽陶铸万物,万物生于一区。巨细不同,种繁类异。鹪冥筑巢于蚊睫,大鹏翱翔于天际,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远观天地之间,吾又怎知大小之物谁有乐土。
陈留人阮籍看到这篇赋,叹道:“这是辅助帝王建大业的人才啊!”从此声名开始显著。
郡守鲜于嗣推荐张华作太常博士。卢钦又推荐于文帝司马昭,转为河南尹丞,未上任,授予佐著作郎。不久,迁为长史,兼中书郎。朝廷议事所发表的意见,及所上表奏,多被采纳施行,遂任中书郎正职。晋武帝受禅让即位,拜为黄门侍郎,封关内侯。
张华记忆力极强,学识渊博,天下古今事物,了如指掌。武帝曾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宫千门万户情况,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并在地上画出图样,左右视不移目。武帝甚觉奇异,时人比作春秋郑国子产。过了几年,拜为中书令,后又加散骑常侍。母亲去世时悲哀异常,武帝下诏劝勉,强令料理政事。
当初,武帝与羊祜暗谋划伐吴,群臣多以为不可,只有张华赞成这一计划。以后羊祜病重,武帝派遣张华到羊祜那里询问伐吴之计,语在《羊祜传》。到大举伐吴时,以张华为度支尚书,计算运输粮草,与武帝一起制定作战计划。众军已进发,未获成果,贾充等奏请杀张华以谢天下。武帝说:“伐吴是我的主意,张华只是与我意见相同罢了。”当时大臣们都以为不可轻进,张华独坚持己见,以为伐吴必胜。及吴灭,皇帝下诏说:“尚书、关内侯张华,以前与已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掌管军事,部署诸军,算定谋略,运筹于内,决胜于外,有谋划之功勋。现晋封为广武县侯,增食邑一万户,封其子一人为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绢万匹。”
张华名重当世,为众人所推崇信服,撰写修订晋史及礼仪宪章的任务,都托付给张华,有很多增减与修改,当时的诏书诰文,都是张华所起草,声誉更盛,有宰相之威望。而荀勖自以为出身大族,仗恃武帝对他有深恩,憎恨张华,常欲伺机将张华调到外镇任职。适逢武帝问张华:“以后的国家大事谁可寄托?”张华回答说:“有明德而又是至亲者,莫如齐王司马攸。”这不符武帝的本意,算是细小的违旨,于是荀勖离间张华的陰谋得逞,外调张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兼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招抚接纳新归附者,戎狄华夏尽怀其德,东夷马韩、新弥诸国依山傍海,离幽州四千余里,历代不曾内附者二十余国,都遣使朝贡。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事,连年丰收,兵马强壮。
朝中议论欲召张华回京作宰相,又欲进号仪同三司,却遇到了冯恢的阻挠。张华曾在武帝面前说过冯恢之弟冯..的坏话,而冯..深得武帝宠信,常陪侍左右,一次与武帝闲谈魏晋之事,借机向武帝说:“臣私下认为钟会谋反之祸是太祖造成的。”武帝脸色一变说:“你这是什么话!”冯..免冠谢罪说:“臣愚钝瞎说,罪该万死!然臣微末之意,还可以申述。”武帝说:“你还要说什么?”冯..说:“臣以为善驾车者必熟习马力的盛衰,善为政者必懂对官吏控制适度,故子路因好胜被抑制,冉求因退让被进用,汉高祖子弟八个诸侯王因过于宠信被夷灭,汉光武诸将由于受抑制而善终。这并非为君者有仁有暴,也不是为臣者有智有愚,而是压低与抬高,给予与夺取的不同造成的。钟会才能见识有限,而太祖夸奖太过,赞美他的谋略,宣扬他的名声才略,授以大权,委以重兵,故使钟会自认算无失策,功勋无比,飞扬跋扈,遂造成谋反叛国之罪。如果太祖用其小能,从大的方面控制他,抑制他的权势,用各种规则约束他,则叛乱之心无从发生,叛乱之事无从出现。”武帝说:“是这样的。”冯..叩头说:“陛下既然肯定为臣的意见,应防微杜渐,不要使钟会之类的人再造成灾祸。”武帝说:“当今还有像钟会那样的人吗?”冯..说:“东方朔有句话:‘谈何容易。’《易经》上说‘臣不密则失身’。”武帝让在旁的人退出,说:“你尽情说吧!”冯..说:“陛下谋划之臣,大功著于天下,海内无不闻知,据方镇统军马之任者,都在陛下忧虑之列。”武帝沉默不语。不久,征召张华做太常。因太庙屋梁折,免官。武帝在位期间,一直以列侯身份朝见。
惠帝即位,以张华为太子少傅,与王戎、裴楷、和峤都因有德望被杨骏嫉妒,不得参与朝政。杨骏被杀后,将废黜皇太后杨氏,群臣会集于朝堂,议者都顺承旨意,以为“《春秋》贬绝文姜,今太后自绝于宗庙,也应废黜。”只有张华认为“夫妇之道,不涉于父子关系,皇太后并没有得罪先帝。今杨骏为其亲,只能说不能为天下母仪,应仿效汉废赵太后为孝成后的例子,贬太后称号,仍称武皇后,居于别宫,以成全终养之恩”。意见不被采纳,遂废太后为平民。
楚王司马玮受密诏杀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馞等,内外兵乱繁起,朝臣恐惧,手足无所措。张华告诉惠帝说:“司马玮以假诏书擅自杀害二公,将士仓促行事,认为是国家旨意,故听从司马玮。今皇帝可派特使持幡使外军解除戒严,事件即可平息。”惠帝采纳了张华的意见,司马玮的兵果然失败。及司马玮被杀,张华因首先献谋有功,拜为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中书监,金印紫绶。张华辞去开府仪同三司。
贾谧与贾后共同商量,以为张华出身庶族,儒雅有谋略,上无威逼君主的疑虑,下为众望所归,打算依靠他总摄朝政,大事咨询于他。尚犹豫未决,问于裴輎,裴輎平时很尊重张华,非常赞成这样做。张华遂受重用,尽忠国事,辅佐朝政,弥补缺漏,虽当惠帝昏弱贾后肆虐之朝,而天下安定,这是张华的功劳。张华怕贾后亲族势力强盛酿成灾祸,作《女史箴》以讽劝。贾后虽凶暴嫉妒,还是敬重张华。很久以后,朝廷论张华前后功勋,晋封为壮武郡公。张华推让十余次,皇帝下诏敦促开导,这才接受。几年以后,代替下邳王司马晃为司空,兼著作事。
贾后谋划欲废太子,左卫率刘卞很受太子信任和优待,每次宴会,刘卞也一定参加。每次看到贾谧骄傲无礼,太子很憎恨他,并在语言容色上表露出来,贾谧对太子也愤怨不平。刘卞向张华询问贾后欲废太子的事,张华回答说:“没有听说。”刘卞说:“我刘卞本是贫寒憔悴之士,在须昌作小吏,受到您的提拔成就,才有今日。士感恩于知己,因此才无所不言,而您对我还有怀疑吧!”张华说:“假令有这回事,君准备如何对付呢?”刘卞说:“东宫才高德重之人如林,四个卫率有精兵万人,您居宰辅重位,如得到您的命令,朝见皇帝,总领尚书事,将皇后废于金墉城,只需要两个黄门就可以了。”张华说:“今天子在位,太子是皇帝之子,我又没有接受废立的诏命,唐突行此事,是眼中没有一国之君,人子之父,而且是以不孝昭示天下。即使能成功,也不免获罪,何况外戚权臣满朝,权威不在一人,怎能安然无事呢!”贾后使人作祷神之文,内含叛逆之意,让太子醉中抄写,呈于惠帝。惠帝在式乾殿会集群臣,以太子手书遍示群臣,大家都不敢说话。只有张华进谏说:“这是国家大祸。自汉武帝以来,每废黜正嫡,总要引起动乱,况且晋有天下时间不长,望陛下慎重考虑。”尚书左仆射裴危页以为先要检查传书的人,又请检验字体真假,不然,恐有伪诈。贾后拿出太子平时写的启事十几张,众人比照,也没有人敢说不是太子的手书,议论到太陽偏西仍不能决断,贾后知道张华等护太子意志坚定,因而上表请求将太子免为庶人,惠帝同意了贾后的意见。
当初赵王司马伦为镇西将军,扰乱关中,氐羌反叛,皇帝让梁王司马肜代替司马伦。有人劝张华说:“赵王贪婪昏庸,信用孙秀,到哪里哪里乱,而孙秀狡诈多端,是奸人之雄。今可让梁王杀掉孙秀,就削去了赵王的一半力量,以此谢关右之人,不是很好吗?”张华接受了这个意见,梁王司马肜也答应了。孙秀的友人辛冉从关中来,对司马肜说:“氐羌自己造反,不是孙秀造成的。”因而孙秀得免于死。司马伦回京后谄媚贾后,要统领尚书事,后又求作尚书令。张华与裴輎都坚持不可,由此造成怨恨,司马伦、孙秀把张华看作仇人。武库起火,张华怕有人乘机作乱,派兵把守周围,然后安排救火,所以历代藏的宝器及汉高祖斩蛇剑、王蟒头、孔子屐等全被烧毁。当时张华看到斩蛇剑穿透屋顶飞出,不知去向。
当初,张华所封的壮武郡有棵桑树变成了柏树,懂得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张华的住宅及官署多次出现妖怪。张华的少子张韪因中台星散裂,劝张华逊位引退。张华不听,说:“天道玄奥莫测,只有修德以应天变罢了。不如静观以待,听天由命。”及司马伦、孙秀将废贾后,孙秀使司马雅夜见张华,告诉他说:“今社稷将危,赵王欲与公共同匡扶朝廷,为霸王之事。”张华知道孙秀等定会谋篡夺之事,就拒绝了。司马雅发怒说:“刀刃将加于颈上,你还说这样的话!”头也不回就出去了。张华正白天卧床休息,梦见房屋忽然倒塌,醒后心中厌恶,当天夜里灾难发生,司马伦诈称皇帝有诏召张华,于是与裴危页一起被捕。张华将死时对张林说:“卿要害忠臣吗?”张林称有诏书,指责张华说:“你身为宰相,负天下之重任,太子被废,你不能为之而死,这是为什么?”张华说:“式乾殿议论此事时,我竭力劝阻,众所周知,并不是我不谏啊。”张林说:“谏而不从,何不退位?”张华无话可答。片刻,使者来到说:“有诏令斩公。”张华说:“我是先帝老臣,赤心如丹。我不畏死,只怕王室将有大难,祸不可测啊。”于是在前殿马道南被杀,并夷灭三族,朝野无不悲痛。终年六十九岁。
张华爱惜人才,劝勉荐拔人才从不厌倦,即使穷贱杂役之士有一技之长些许之善者,便赞叹称道,扩大他们的声誉。张华爱好书籍,死时家无余财,只有文史书籍满架盈箱。曾经搬家,光书就拉了三十车。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都是根据张华的版本校勘的。天下奇闻异事,世上少有者,张华那里都有。因此博识多闻,当世无人可比。
惠帝时,有人得一鸟,毛长三丈,拿来给张华看,张华见了很凄惨地说:“这叫海凫毛,此物出现,则天下将乱了。”陆机曾请张华吃饭,席上有一盘腌鱼块,当时宾客满座,张华打开盘子便说:“这是龙肉。”众人不信,张华说:“试以苦酒浇上,必有异常变化。”浇上苦酒以后,发出五色光芒。陆机回头问送腌鱼的人,那人说:“在园中茅草堆下得到一条白鱼,样子异常,腌制以后,味道特别美,所以献上。”武库封闭很严,忽然发现库中有只雉雏。张华说:“这必然是蛇变成的。”打开武库一看,雉雏旁边果然有块蛇皮。吴郡的临平一处堤岸崩塌,出现一个石鼓,用槌敲击没有声音。皇帝问张华,张华说:“可取蜀地桐木,刻成鱼形,则可以敲响。”于是照张华的办法去做,果然数里之外都可以听到鼓声。
当初东吴未灭时,斗星与牛星之间常有紫气,相信道术的人都认为这是象征吴正强大,不可征伐,只有张华不以为然。吴平之后,紫气更加明显。张华听说豫章人雷焕精通谶纬天象,就邀请雷焕,与他同宿,避开旁人对他说:“我们一起去寻察天象,可知将来的凶吉。”二人登楼仰观天象,雷焕说:“我观察很久了,斗星牛星之间,很有异常之气。”张华说:“是何吉祥征兆呢?”雷焕说:“是宝剑的精气,上彻于天。”张华说:“你说得对。我少年时,有个相面的说,我年过六十,位登三公,并当得到宝剑佩带。这话大概是效验的。”因而又问道:“剑在哪个郡?”雷焕说:“在豫章丰城。”张华说:“想委曲您到丰城做长吏,一起暗地寻找此剑,可以吗?”雷焕答应了。张华大喜,立即补雷焕为丰城令。雷焕到丰城后,挖掘监狱屋基,下挖四丈多,发现一个石匣,光气异常,匣中有双剑,剑上都刻有字,一名龙泉,一名太阿。这天晚上,斗牛之间的光气消逝了。雷焕用南昌西山北岩下的土擦拭二剑,光芒艳丽四射。用大盆盛水,把剑放在上面,看去光芒炫目。派使者送一剑和北岩土给张华,留一剑自己佩用。有人对雷焕说:“得到两个只送一个,瞒得过张公吗?”雷焕说:“本朝将要大乱,张公也要在乱中遭祸。此剑当悬于徐君墓树之上。此为灵异之物,终究会化为他物而去,不会永远为人所佩带。”张华以为南昌土不如华陰赤土,给雷焕写信说:“详观剑文,此剑就是干将,与其相配的莫邪,怎么没有送来?虽然二剑分离,天生神物,终于会会合的。”因而送给雷焕一斤华陰土。雷焕以此土拭剑,更加精彩明亮。张华被杀后,宝剑不知去向。雷焕死后,其子雷华为州从事,带剑经过延平津,剑忽从腰间跳出落入水中,雷华使人入水寻剑,找不到剑,只见两条龙各长数丈,盘绕水中,身有花纹,寻剑的人惊惧而回。片刻光彩照人,波浪大作,于是此剑消逝。雷华叹道:“先父的化为他物之说,张公的终将会合之论,今日算是验证了。”张华博学多识大多类此,不能详细记载。
后来司马伦、孙秀被杀,齐王司马礒辅政,挚虞向司马礒写信说:“张华死后不久,我进入中书省,得到张华在先帝时答诏书的草稿。先帝问张华可以肩负重任辅佐国家托以后事的人,张华回答:‘有明德而又至亲者,莫如齐王司马攸,应留在京师镇抚国家。’他这种忠良之谋,坦诚之言,在他死后才被发现,令人信服,与那些随波逐流苟且偷安的人是不可同世而论的。议论他的人指责张华在愍怀太子被废时不能直言廷争。当此之时,直谏的人会加上违命之罪而死。先圣教导我们,死而无益者,不能责人不死。所以晏婴作为齐国的正卿,在崔杼之难中不为国君而死;季札是吴国的宗臣,不争逆命顺命之理。循理竭力而仍无所成,是不为圣人之教所责备的。”于是司马礒向皇帝上奏说:“臣闻使衰微者复兴,绝嗣者有继,这是圣王高明之政;贬斥恶者,褒扬善者,是《春秋》的美义。所以武王灭商后,封比干之墓,旌表商荣之闾门,对生者与死者都应这样做,道理是一样的。孙秀叛逆作乱,灭掉开国功臣的封国,杀死正直的大臣,以毁损王室;恶人肆虐,功臣之后多被诛灭。张华、裴危页因德高威重而被杀,解系、解结以无足轻重之位而被害,欧陽建等无罪而死,百姓都同情他们。当今陛下拨乱反正,天下维新,然而上述受害诸族未蒙恩处理。昔日栾谷阝降在奴隶仆役之中,而《春秋》仍载其过;幽王断绝功臣之后,弃逐贤者子孙,而诗人写诗以讽刺。臣枉居高位,思进诚心浅见,若合圣意,可令群臣共同商议。”大臣议论时各人意见不一,而多数人认为张华是冤案。壮武国之臣竺道又请求长沙王,要求恢复张华的爵位,意见不一,久而未决。
惠帝太安二年(303),下诏说:“爱恶不同而相攻,奸邪丑化正直,自古就有。故司空、壮武公张华,竭尽忠贞,一心辅助朝政,有谋划之功,国事每每依赖于他,以前因张华有辅国济民之大功,应同于其他功臣封国建号,而张华坚决辞让至于八九次,深刻陈述不宜封建的大道理,终有受挫危家辱身的顾虑,言辞诚恳,足以劝勉远近之人。张华至诚之心,可誓于神明。张华因伐吴之功,在先帝时受过封爵。后来加封,既不符国家体例,也不宜以小宝超过以前的大赏。张华被害,都是因为奸人图谋作乱,枉受冤屈。现恢复张华侍中、中书监、司空、壮武公、广武侯官爵及所没收的财产印绶符策,派遣使者吊祭。”
当初,陆机兄弟志气高昂,自以为是东吴名家,初入洛陽,不重视中原人士,见到张华则一面如故,钦佩张华德望风范,以师长之礼待之。张华被杀后,陆机作诔文,又作《咏德赋》以悼念张华。
张华著有《博物志》,还有一些诗文,都流行于世。张华有两个儿子:张..、张韪。
猜你喜欢 南平世家第九·欧阳修 梁家人传第一·欧阳修 東觀漢記卷二十一·多人 防边纪事·高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佚名 卷之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佚名 卷之六十八·佚名 九朝编年备要原序·陈均 卷四十七·苏辙 卷十七·萧常 圣祖仁皇帝御制亲征朔漠纪略·温达 列传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一百二十四·郑麟趾 卷五十一 蜀书六 宗室传第六·陈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