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束皙传

束皙字广微,陽平元城人。汉代太子太傅..广的后代。王莽末年,..广的曾孙孟达躲避战乱,从东海迁居到沙鹿山的南边,于是去掉..字的足旁,便改姓束。祖父束混,是陇西的太守。父亲束龛,是冯翊太守,都有好名声。

束皙博学多闻,与哥哥束..知名于世。年少时游于太学,有人问博士曹志:“当今好学的人是谁呀?”曹志说:“陽平的束广微好学不倦,没人能赶得上他。”回到乡里,举为孝廉,荐为茂才,都不就任。束..娶石鉴的侄女为妻,后来又抛弃了她,石鉴因此怀恨在心,讽谏州郡官府不能征召他们,所以束皙等人很久不能调任。

太康中(280~289),郡内大旱,束皙替同乡人求雨,三天后果真下了雨,大家说是束皙的至诚所感,为此作歌道:“束先生,通神明,求雨三天甘雨霖。我黍得育,我稷得生。何以酬谢?愿束长生。”束皙与卫恒很友好,听说卫恒遇害,从本乡去奔丧。

他曾经作《劝农》和《麦并》等赋,文辞很粗俗,被时人鄙视。可是他生性沉静恬退,不羡慕荣利,作《玄居释》与东方朔的《答客难》相比拟,其言辞是:

束皙闲居,门人陪侍。正要落下帷帐深谈,伏在几案作乐,构文思散辞藻,考核撰写古今异同,在旁边的人进言问道:“我听说学说崇尚变通,通达的人没有穷途。世乱就振救纷乱,时泰就扶助兴隆。振扬天纲以赞助百务,弘扬帝业而鼓动皇风。活着则普天为他的生存而快乐,死去则宇内为他的逝世而悲哀。因此,君子委曲自己伸张正道,不以干与时事为耻。朝廷有不求仕进哪能获得的话语,《周易》写了踊跃求进的言辞。伊尹负扛鼎之铉陈述宰割烹煮的学说,宁戚当大路吟咏《白水》之诗。现在先生你专心圣道修习六艺,巍然如山峙立,大智通晓精微,博览而又深知,夜晚辛劳得忘了睡觉,白天驰骋思绪钻研玄机,积年累月,不失其志。鳞翼长成而更加隐伏,术业优异却不去应试。竟然要关上木匣辞去高价,封闭在严密的深处,永远收敛美玉般的光辉。藏身在困顿的境地,时值唐尧时代而羡慕长沮的耕作,国家有道却与宁武子的认识相反,真是愚不可及。学术上明白而仕进却迷糊,我私下认为不可取。

“至于士人攀附升迁,进取必定等着别人寻求,趋炎附势的党羽横加提拔,山林泽薮的贤才不得选用,宫阙走着纨衤夸子弟,东野却丢下了白发老人。为何不也凭着子都来侍奉博陆侯,驾驭画船渡过洪流,步入青云以惊骇逸龙,放射光芒惊醒深渊之鱼呢?为何徒自屈曲在陷阱里,看着大道而不遨游,学问累积而自身困顿,为滞留在隐居之处呢?

“再说岁不待我,时如奔马,有来无返,难以得到却容易失去。先生你不知道犹豫之机后悔已迟,忘记朋友聚会务求疾速,又怎能登海滨抑止东海之水,临虞泉招回西归之日呢?白白地以委曲为桎梏,以儒学为枷锁,把大道囚禁在狭小的居室,让形体在蓬室受苦。哪如托身于权门贵戚,凭借势力,选择可栖身的芳林,奋飞不用羽翼,晚上住在华丽的房屋,白天享用钟鼎的美食,匡辅三正则天下平,赞助五教而纲纪直呢?这与食葵藿餐蔬菜,终日躲藏着相比那样更好呢?”

束皙说:坐下,我将用君子之道开导你,告诉你出仕隐居之事,你将接受我的问讯,赞同我的志向。

以前混沌既已开启,天地两仪始立,太陽夜晚隐伏,月亮白天歇息,飞禽翔于森林,孑孓奔赴湿地,万物依从天性所安,志士乐得执著的志趣,或者离开荣禄栖身岩穴,或者推开宫门谋求仕进。在郊野的人如飞龙超逸,在朝廷的人如鸣凤翔集。虽然他们行迹不同,可是道无贵贱,都各安其业,互不羡慕,后稷、商契奋力宣扬大道,巢父和许由临河洗耳躲避禅位,同样可以永垂不朽,都纳为贤者之流。比较他们的名誉,谁优谁劣?为何一定要贪求与八元、八恺为群,而耻于跟七位诤臣同类呢?况且道乖离或通达,士人的志趣不同,我私下续在隐者的末列,不敢聆听你高明的譬喻,我将对那种用蒲草裹轮来礼遇贤士的举措都不顾盼,又怎么会依附权门贵戚呢?

从前周朝、汉朝中道衰落,时世难以安身,幸福的兆头既已开始,祸患的兆头也就兴起,早晨游乐于巍峨的宫殿,傍晚就坠落在峥嵘的深壑里,白天高兴夜晚叹息,早晨开花傍晚凋谢,忠心不能保全自己,灾祸也不能预先估度,这是士人忌讳登朝而竞相隐迹山林的原因。或毁坏名声玷污自己,或者不食朝廷俸禄,把从政比为装在木匣中的龟,把当官比作祭祀用的牛犊,公孙流着泪辞去相位,扬雄针对灭族而立论。

现在晋朝兴隆,天下宁静。恶人停止行恶,暴力者停止横行,五刑不用,天下齐备整饬,君主不会骄纵恣肆而发怒,臣属不用请求投军报国,上下和睦安定,遵循礼义,顺应大道。朝内养着辨识奸邪的獬彖兽,庭中有识别谄佞的屈轶草,灾祸可用忠贞逃避,宠幸福禄可凭顺从而保全。

再说仕进没有艰险危惧,却只求寂静的人,大抵是本性如此。仕进和隐逸两种道路都对,放弃一种而追求另一种,是依从他的志向。大抵清静无为可以解开天下的纷争,清心淡泊可以救助国家的危急,执政者处事有穷尽之时,陈述计策的人言论有时不被采纳,翟璜不能使西邻之寇回师,陈平和周勃不能使赵王如意正太子之位,段干木隐居而秦军撤退,商山四皓起用而戚姬哭泣。像这样该何舍何取,何去何从呢?怎能说山峰上的林木芬芳,谷底里的草丛恶臭?守职分从天性,只是上天所授,飞鸟不向乌龟借甲壳,游鱼不向野兽借脚力,又何必讥笑贫穷的伯夷、叔齐,而羡慕富有的齐景公呢?又何必以布衣为耻而逞志意,以美衣为安而拖锦绣?再说能克制自己,则少量的财富就很丰盛了,如果放纵自己的欲望,则很多的积蓄也不会满足;心存道德之人,则身为平民也觉得光荣,忘却大伦的人,则身为万乘国君也还会耻辱。我打算研习六经教诲世人,恪守恬静淡泊安定风俗,在海边与郑玄偶居,到远边的蜀地跟严叟结伴。将一生以宇宙为车舆,以天地为房舍,神游于不必竞争的山林,内心有不需经营的居室,荣誉利禄不能騷扰自己的感觉,忧伤不会影响自己的梦境,捐弃浮夸者所贪求之事,收取热衷功名者所抛弃之物,铲除圣籍中的荒芜,统摄一致的群言,保全清白自守的丘园之志,背弃官位而长逸,请求你考核我这千载之业,而不要只听听我今日的话。

张华见此赋而以为是奇才。石鉴死了,王戎便征召束..。张华召束皙为掾,后又被下邳的司空王晃征召。张华当司空,束皙又当了佐治的官吏。

当时要发展农业,束皙上奏议说:

“伏见诏书,由于仓库空虚,函谷关以西饥荒困穷,要使田农大兴,广种五谷,这的确是有虞告诫大禹应尽心沟洫的意思。然而农业要丰收,有三个条件:一是天时无过失,二是地利不丧失,三是人力都尽用。假如春天没有小雨滋润,秋天又频繁地有滂沱大雨之灾,水旱失中,求雨或除邪之祭连续不断。那么即使羲和辩次耕作的先后,后稷亲自务农,治理郊野的田地,辛勤地在田中耕耘,还是不能获得仓廪盈千累万的积蓄。然而地利可按计划生成,人力可用赋税招致,诏书的主旨,也将要深晓这个道理吧!

“现在天下有千余城市,游食的人多,废业占有空额,没有田垦赋税的事实。计较天下,人数超过万计。可以严申这个条令,让监察的官吏详细考查,如有一个人漏失赋税,牵连到郡县,这是人力可以招致的。

“另外一个州主管十个郡,土地少人口多,三魏之地尤其如此,而猪羊牛马的放牧,遍布在境内,应该全部废除禁止,以供养无业之人。职业少的人,虽然大量分割移徙,而现在还很多,在放饲动物的苑囿狩猎,不乐于空阔的原野,贪恋在民间。所以说有人认为北土不适合畜牧,事实的确不是这样。按古今的说法,认为马生长的处所,其实在冀北。大商人贩母羊,在清渤二地获得,牧猪之歌,从钜鹿兴起,这就是明证。可以将放牧都迁徙来,以充实其地,使马牛羊猪在空旷的田地里吃草,游荡的人获得赋税自给的职业,这是地利可以达到的。以前骏马在旷野,史克因此称颂鲁僖公,战马耕田,老子因此称颂有道。这就是材利所能聚会的吧!又例如汲郡的吴泽,良田数千顷,蓄聚着污水,人民不去开垦种植。听说那里的人,都认为疏通泄水之功不算困难,盐碱地可以成为平原,这种功利很大。可是豪强大族,怜惜捕鱼之利,向长官编造理由,最终未能动工。这也是谷口的歌谣载在史篇。我认为应该再下令郡县,以详察当今之计。荆、扬、衮、豫诸州,淤泥之土,渠堰之宜,必定有很多与此类似,这是最不需靠天时而可获得丰年的条件。因为这里的云雨在锄镐之下产生,稻粮在决泄过程中生长。不必望早晨的虹而沟渠来水,不必祭山川而大雨止息。因此东西周争东西方的流水,史起惋惜漳渠浸婬,都说明地利的重要。应下诏给这四州刺史,让他们遵奉执行并报告。

“另外先前魏国迁徙三郡的人到陽平顿丘地界,现在人口繁盛,合计有五六千家。这两郡田地狭窄,我认为可以迁回西州,以充实边地,赏赐他们十年不缴税服役,以安慰他们不愿迁徙的实情。一举两得,边境充实内地宽松,增加了穷人之业,开辟了两郊的田地,这又是农事中的大好事。”转任佐著作郎,撰写了《晋书·帝纪》,十篇《志》,升迁转为博士,依然任著作郎。

当初,太康二年(281),汲郡不准盗魏襄王坟墓,有人说是安矨王的坟,获得几十车竹简。其中有十三篇《纪年》,记载夏朝以来至周幽王被犬戎所灭的史事,按事件连接,韩赵魏三家分述,又记述魏国的事情到魏安矨王二十年。大概是魏国的史书,与《春秋》大都相应。其中经传很不相同,例如说夏的年代多于殷商;益谋帝启的君位,启杀了他;太甲杀了伊尹;文丁杀了季历;从周朝受命,到周穆王一百年,而不是穆王活了一百岁;幽王死后,由共伯和代行天子之事,而不是二相共和。其中《易经》两篇,与《周易》上下经大致相同,《繇辞》则不同。《卦下易经》一篇,似《说卦》而不同。《公孙段》二篇,是公孙段与邵陟论《易》。《国语》三篇,谈论楚国晋国之事。《名》三篇,似《礼记》,又像《尔雅》、《论语》。《师春》一篇,记载《左传》的各种占卜。“师春”像是写书人的姓名。《琐语》十一篇,各国占梦和奇异妖怪的相书。《梁丘藏》一篇,先叙述魏国的代数,其次谈梁丘藏金玉之事。《缴书》二篇,论述射箭之法。《生封》一篇,谈帝王所封。《大历》二篇,是邹子谈天之类的书。《穆天子传》五篇,谈周穆王周游四海,谒见帝台、西王母。《图诗》一篇,是画赞之类的文章。还有杂书十九篇:如《周食田法》、《周书》、《论楚事》、《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等。总共七十五篇,有七篇竹简损坏,不能识别题目名称。墓内又得到一把铜剑,长二尺五寸。用漆写的字都是蝌蚪文。当初盗墓的人烧竹简照亮取宝物,等到官府收存时,多是残简断札,文字已经残缺,不能再编纂次第。晋武帝把这些书简交付秘书校订编纂次第,探求主旨,并用当时文字抄写。束皙任著作郎,得以看到这些竹简,随文解释疑难,都有例证。升为尚书郎。

武帝曾问挚虞三月曲水的意义,挚虞回答说:“汉章帝时,平原的徐肇在三月初生了三个姑娘,到了第三天都死了,村里人感到奇怪,便相邀同行到水滨去沐浴除灾,于是在水边饮酒,其义从此兴起。”武帝说:“果真像你所说,便不是好事。”束皙进言:“挚虞是后学小生,不知道什么,请允许我说一说。过去周公建成洛邑,在流水上漂浮酒杯饮酒,所以逸诗上说‘酌酒于杯,浮于流水,随波传送’。另外秦昭王在河曲用三天时间设置酒宴,见金人捧上水心之剑,说:‘让你拥有西夏。’于是昭王便称霸诸侯,因此设立曲水。汉代相沿习,都是盛大集会。”武帝十分高兴,赐给束皙五十斤金子。

当时有人在嵩山下面得到一片竹简,上有两行蝌蚪文,互相传看,没有谁知道内容。司空张华问束皙,束皙说:“这是汉明帝刘庄显节陵中的策书文字。”检查对照果真如此,当时人佩服他知识渊博。

赵王伦当相国,请他当记室。束皙推辞有病弃官回家,教授门徒。四十岁死去,元城市区内为此停业,门生和故人为他在墓旁立了碑。

束皙才智学问渊博精到,所著述的《三魏人士传》、《七代通记》、《晋书》的《纪》、《志》,遇到丧乱而遗失。他的《五经通论》、《发蒙记》、《补亡诗》,几十篇文集,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志第十四·历象志下·脱脱
  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上·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第二○二札光绪十四年二月三日一一四○八—一·佚名
  第九册 崇德元年四月·佚名
  卷二十九·傅恒
  绎史卷二十六·马骕
  经幄管见卷一·曹彦约
  补编五·佚名
  谢承后汉书卷六·周天游
  第67章 杀大学教授的蒋介石·冯玉祥
  李震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八十一·王世贞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叶润·唐圭璋

      莺啼序   离骚困吟梦醒,访台城旧路。问流水、东入沧溟,还解流转西否。乌衣梦、浪传故国,晴烟冉冉宫墙树。念吟魂凄断,待随燕子来去。   回首十年,阑锦花场,趁吟云赋雨。可曾对、宝瑟知音,高轩为谁轻驻。倚东风、愁长

  • 卷四十五·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四十五    宋 陈起 编敖陶孙臞翁诗集 改周晋仙赠丁相士之什 张颠许我以神仙薛颠谓予可英杰丁生谓二俱无成世间那得此奇崛麒麟阁上森貂蝉龙虎鼎内飞大丹腰钱跨鹤谁不愿只有圮下先吾鞭何

  • 列传第六十五 宋翻 辛雄 羊深 杨机 高崇·魏收

    宋翻,字飞鸟,广平列人人也,吏部尚书弁族弟。少有操尚,世人以刚断许之。世宗初,起家奉朝请,本州治中、广平王郎中令。寻拜河阴令。翻弟道玙,先为冀州京兆王愉法曹行参军。愉反,逼道玙为官,翻与弟世景俱囚廷尉。道玙后弃愉归罪京

  •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陈邦瞻

    孝宗朝廷议孝宗隆兴元年冬十月辛巳召朱熹入对垂拱殿先是帝即位诏中外臣庶陈时政阙失熹时监南岳庙上封事首言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纎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次言恢复之计不时定

  • 春秋别典卷十一·薛虞畿

    鲁定公【元年壬辰在位十五年周敬王十一年】楚昭王欲之荆台逰司马子綦进諌曰荆台之逰左洞庭之陂右彭蠡之水南望猎山下临方淮其乐使人遗老而忘死人君逰者尽以亡其国愿大王勿往逰焉王曰荆台乃吾地也有地而逰之子何为絶我

  • 西南纪事卷二·邵廷采

    永宁王周宗郧西王常湖宁靖王术桂永宁王周宗永宁王周宗,封江西。顺治二年,南都不守,江西诸郡多北附。大清金声桓以重兵镇南昌,王倾家募兵,起于湖东。礼部侍郎王廷垣、知州揭重熙、举人艾南英、诸生杨师古,与罗川王皆就之。以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一·佚名

    二帝三代通论上帝王世次年纪【六一】舜禹受禅【颍滨】帝王所尚【李翱 李华 颍滨 刘敞】帝王世次年纪六一曰尧舜禹汤文武此六君子者可谓显人矣而后世犹失其传者岂非以其逺也哉是故君子之学不穷逺以为能而阙其不知慎

  • 冯翊王高润传·李延寿

    冯翊王高润,字子泽,神武帝的第十四个儿子。幼小时,神武帝称赞他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驹呀!”天保初年受封,历任东北道行台右仆射、都督、定州刺史。他容貌俊秀,仪表出众。年龄已十四五岁,他的母亲郑妃还与他睡在一起,外面颇有污

  • 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二十八人物志一百八忠义传二十【蒙古八旗五乾隆年中共九十人】策塔尔策塔尔蒙古镶黄旗人姓博勒特氏世居喀尔喀由官学生考取笔帖式授理藩院主事乾隆十三年派往西藏办事十五年冬十月藏王

  • 卷六十三·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六十三    宋 卫湜 撰郊特牲第十一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郊特牲者以其记郊天用騂犊之义此於别録属祭祀严陵方氏曰礼莫重於祭祭莫重於郊而郊以养牲为重

  • 祸虚篇第二一·王充

    【题解】传书上认为,恶人有过错,一定要遭到天地鬼神降灾祸的惩罚,王充则认为它是“虚而无验”的欺人之谈,所以把篇名称为“祸虚”。子夏眼睛瞎了,传书上说是“天罚有过”之人。王充运用逻辑推理逐一加以驳

  • (二十七)朱子之四书学·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之经学,以下当续述朱子之四书学。在宋代理学家心中,四书学亦即是经学,而四书地位,尚尤较其他诸经为重要。首先提出四书而赋以极崇高之地位者为二程,朱子毕生,于四书用功最勤最密,即谓四书学乃朱子全部学术之中心

  •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佚名

    大唐沙门释义净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百千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复与无量菩萨摩诃萨俱。人中大龙一生补处。尔时世尊在一树下。于胜妙座加趺而坐。于大众中普

  • 建立曼荼罗及拣择地法·佚名

        上都大兴善寺沙门    慧琳依诸大乘经集  谨案。苏悉地。苏婆呼。玉呬耶。大毗卢遮那成佛等经。略集拣择地建立曼荼罗法。修真言者依秘密教。持诵诸尊真言。求世间出世间二种成就者。先发不退大菩提心。

  • 一峰集·罗伦

    十四卷。明罗伦(1431—1478)撰。罗伦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樵牧携书,讽诵不辍。成化二年 (1466)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擢进士第一,授修撰,因疏劾大学士李贤,谪福建市舶司提举,李贤卒复官,改南京供职,不

  • 檐曝杂记·赵翼

    史料笔记。全书包括正集6卷、续1卷,共7卷。清赵翼著撰。成书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赵翼,字云崧,一作耘松,号瓯北,又号三半老人。生于雍正五年(1727年),卒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江苏阳湖县(今武进县)人。系清中期著名

  •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玄奘译。略称称赞净土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阐说极乐国土之依报庄严,及阿弥陀佛与声闻菩萨众之数无量,并劝说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以求往生。为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之异译。两译本之文段章句等大略一

  • 须摩提女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增一阿含须陀品第三十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