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序传

朱序,字次伦,义陽人氏。父朱焘,以才干历任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序终生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兴宁末年(365),梁州刺史司马勋叛乱,桓温上表朝廷举荐朱序为征讨都护,进兵讨伐司马勋,以战功升职为征虏将军,封襄平子。

太和年间(366~371),朱序改任兖州刺史。其时长城人氏钱弘聚集党羽百余人,出没原乡山。朝廷以朱序为中军司马、吴兴太守。朱序到吴兴郡,率兵讨伐并生擒了钱弘。事毕,返回兖州。

宁康初年(373),朝廷任命朱序为南中郎将、梁州刺史、监沔中诸军事、持节,镇守襄陽。这一年,苻坚派其部将苻丕等率兵围攻朱序,朱序固守襄陽,贼兵粮草将尽,因而攻城更加迅猛。起初,苻丕率部来攻城,朱序的母亲韩氏亲自登城巡视,认为城的西北角将会首先被攻破,便率领百余名婢女以及城中女子于城西北角内建了一堵二十余丈长的斜角新城。贼兵攻打西北角,果然攻破城防,守城兵士便固守新筑城台。苻丕久攻不克便引兵退去。襄陽人因此称此城为夫人城。朱序所部连续作战多次击退贼兵,将士疲惫不堪,戒心松懈,又因贼兵退去较远,估计不会再来,因而守备不严。督护李伯护暗中与贼兵勾结,里应外合,襄陽城便沦陷敌手,朱序为苻坚所俘。苻坚杀掉李伯护悬首示众,原因是他不忠其主。朱序打算逃回东晋,偷跑到宜陽,藏匿在夏揆家中。苻坚怀疑夏揆,逮捕了夏揆,朱序便到苻晖府中自首,苻坚赞许朱序的义气不作追究,且任命他为尚书。

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苻坚大举侵犯东晋,谢石率部抵抗。当时苻坚大军尚在项城,苻融率三十万部众先到。苻坚派遣朱序劝降谢石,夸耀前秦兵威。朱序反而对谢石说:“如果苻坚百万之众全部赶到,恐怕难以制敌。趁其大军还未会合,先出兵攻击他们,可以取胜。”于是谢石派谢琰挑选精壮士卒八千人渡过淝水挑战。苻坚部众稍稍后撤,朱序在其后阵,大声叫道:“苻坚败了!”苻坚部众仓惶奔逃,朱序乘混乱逃回东晋,任命为龙骧将军、琅王牙内史,授职监扬州豫州五郡军事、豫州刺史,驻兵镇守洛陽。

后丁零人翟辽叛乱,朱序派将军秦膺、童斌及淮泗各郡兵马共同讨伐翟辽。朝廷又任命朱序为监兖青二州诸军事、二州刺史,将军职号如故,镇守彭城。朱序请求镇守淮陰,孝武帝许可。翟辽又派其子翟钊寇犯陈、颍二城,朱序仍派秦膺讨伐翟钊,击退翟钊,拜为征虏将军。朱序上疏请求运江州粮米十万斛、布五千匹以资军费,朝廷准奏。又任命朱序都督司、雍、梁、秦四州军事。孝武帝派遣广威将军、河南太守杨亻全期,南陽太守赵睦,各率兵士千人隶属朱序。朱序又上表请求原荆州刺史桓石生府上农田百顷及谷八万斛供给军用,朝廷又答应了这一要求。朱序仍旧镇守洛陽,护卫皇家陵园。

其后慕容永率部进攻洛陽,朱序从河陰北渡黄河,与慕容永部将王次等相遇,便交战于沁水,王次败逃,朱序斩其偏将勿支。朱序参军赵睦、江夏相桓不才追击慕容永,于太行大败慕容永。慕容永逃回上党。其时杨楷聚集党羽数千人,盘踞在湖陕一带,闻知慕容永被打败,便派亲属作人质到朱序帐下请求归降。朱序追击慕容永到上党的白水,与慕容永相持二十天。闻知翟辽准备进攻金墉,便撤兵回援,攻打翟钊于石门,派参军赵蕃攻打怀县的翟辽,并将他打败,翟辽夜逃。朱序进驻洛陽,留鹰扬将军朱党戍守石门。朱序依旧令其子朱略据守洛城,赵蕃为辅佐。朱序回镇襄陽。会稽王司马道子认为朱序胜负相抵,功罪互补,因而对朱序不加褒贬,无赏无罚。

其后东羌校尉窦冲打算进入汉川,安定人皇甫钊、京兆人周勋等共谋接纳窦冲。梁州刺史周琼丧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向朱序告急,朱序派将军皇甫贞率军入川援救。窦冲退据长安东,皇甫钊、周勋逃散。

朱序因老迈多病,多次上书朝廷请求解除职务,朝廷不许。诏令拒不接受其所上章表,朱序便自行离职。几十天后,朱序被送交廷尉治罪,朝廷降诏赦免其罪不加追究。太元十八年(393),朱序去世,朝廷追赠为左将军、散骑常侍。

猜你喜欢
  卷百二十七 列传三百十四·赵尔巽
  第一章土地制度之沿革·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卷之二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英国使馆当场出丑·宣南吏隐
  清波杂志卷四·周煇
  第三六八禀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一二二○六--一·佚名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司马迁
  豫章王萧综传·李延寿
  王瑶传·欧阳修
  苏定方传·欧阳修
  詹仰庇传·张廷玉
  陈亨传·张廷玉
  卷三十六·乾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四·阮阅

      ●卷四十四·怨嗟门  王元之精于四六,同时在玉堂而大拜者,元之启贺曰:“三神山上,曾陪鹤驾之游;六学士中,空有渔翁之叹。”以白乐天尝有诗云:“元和六学士,五相一渔翁。”〔《青箱杂记》〕 

  • 平园续集补钞·吴之振

    访诚斋杨监全胜贺监家,赐湖岂比赐书华。四环自劚三三径,顷刻常开七七花。门外有田聊伏腊,望中无处不烟霞。却惭下客非摩诘,无画无诗只谩夸。陶渊明己酉重九诗一首某以此年此日舟次吉水距永和才一程耳辄用其韵先寄二兄十三

  • 一四四二 热河总管福克精额等奏纪昀等覆勘书籍及收发办理缘由折·佚名

    一四四二 热河总管福克精额等奏纪昀等覆勘书籍及收发办理缘由折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初十日奴才福克精额、佛保谨奏,为覆勘书籍人员已到热河,并收发办理缘由,恭折奏闻事。奴才等于三月二十四日接到纪昀文开,此次遵旨覆勘热河

  • 韩擒虎传·魏徵

    韩擒虎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迁居到新安。 他的父亲韩雄,以勇猛有气节而闻名,在北周做官,官职到大将军、洛陽、虞州等八州刺史。 韩擒虎年少时,粗犷豪迈,以有胆识和谋略而著称,体貌魁梧伟岸,有一副英雄豪杰的仪表。 他又喜欢读

  • 卷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十三雍正元年十一月上谕十七道初六日兵部议奏参游等官丁忧给假定限十个月奉上谕所奏亦是但尚未详尽今直隶人亦有在云南居官者云南人亦有在直隶居官者亦有近本省居官者一例给假十月可

  • 卷十八上·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八上 嘉礼二 中宫 总序 周礼命妇朝女君则中宫之有朝尚矣汉制自二千石夫人以上服蚕衣以朝晋宋皆然唐永徽五年命妇朝於光顺门其後以朝官命妇杂处朝贺诏停开元礼

  • 卷九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五八旗都统满洲八旗旗各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掌宣布教养整诘戎兵以治旗人所属参领五人副参领五人掌颁都统副都统之政令以达於佐领佐领【所治以三

  • 卷第二·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二〈起大寶元年正月、盡二年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天之眞宗豐祖父天皇〈文武天皇 第■二〉大寳元年春正月乙亥朔。天皇御大極殿受朝。其儀於正門

  • 盛泽承·佚名

    盛泽承先生小传盛恩颐先生字泽承逊清邮传部尚书杏荪宫保之四公子也生而聪秀年稍长即入北京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肄业各科成绩均优为同学中之秀出者旋赴英吉利入伦敦大学未几复留学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数年而归宣统二年又

  • 自警编卷八·赵善璙

    宋 赵善璙 撰政事类政事山先生语录云为政要得威严使事事齐整甚易失于不寛便不是古人作处孔子言居上不寛吾何以观之哉又曰寛则得众若使寛非常道圣人不只如此说了今人只要事事如意故觉见寛政闷人不知权柄在手不是使

  • (一)·梁漱溟

    儒家之学在求仁。&ldquo;仁者,人也;&rdquo;即求实践其所以为人者而已。孟子固尝言之:&ldquo;形色天性,唯圣人为能践形。&rdquo;儒家之学要不外践形尽性,非有他也。然牛生而成其为牛;马生而成其为马;人生而为人矣,若何有待更求

  • 训 语 鳞 爪·太虚

    一今日学僧即他日之佛教主人翁,必须养成一种忍苦耐劳之精神,勤俭勇为之习惯,如行路不要坐车,住屋不要考究,穿衣不要漂亮,吃饭不厌粗恶等等,然后可称完全之学僧。二学以致用,学而无用,等于不学。汝等学佛,纵能精通三藏,亦免不了说

  • 佛为阿支罗迦叶自化作苦经·佚名

    失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出耆阇崛山。入王舍城乞食。时有阿支罗迦叶。为营小事。出王舍城。向耆阇崛山。遥见世尊。见已诣佛所。白佛言。瞿昙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与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四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四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迦叶菩萨品之四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一切众生皆从烦恼而得果报。言烦恼者所谓恶也。从恶烦恼所生烦恼亦名为恶。如是烦恼则有二种。一因二果。因恶故果恶。

  •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中·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经云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赞曰。第二正宗分也。大文分六。第一标净土之宗果。经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乃至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第二明极乐之因殊。经舍利弗

  • 小螺庵病榻忆语·孙道乾

    记其爱女孙芳祖生平琐事。孙芳祖号“越畹女史”,贤慧多才,精于文史、书画,声名闻达士林。同治十一年去世,年仅十九岁。其父作《小螺庵病榻忆语》,因情生文,感人至深。时人往往将其与《影梅庵忆语》并提,诗文吟和者不下数十家

  • 满愿子经·佚名

    一卷,失译。尊者富楼那往化恶国,佛为说忍行。出于杂阿含十一卷。

  • 乐邦文类·宗晓

    5卷,南宋宗晓编,成书于庆元六年(1200)。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为净土类文献之总集,“乐邦”指西方极乐世界。“文类”谓文献类编。全书分经、咒、论、序、跋、文、赞、碑记、传、杂文、赋铭、偈、颂、诗、词凡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