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献之传

王献之,字子敬。少负盛名,高超不凡,放达不羁,虽终日在家闲居,但形貌举止并不显得懒散,才华气度超过同时代人。几岁时,曾观看门生扌雩..,说:“南边将要失利。”门生说:“这小儿郎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呢。”王献之发怒道:“我远的不及荀奉倩,近的比不上刘真长。”言罢拂袖而去。曾与兄长王徽之、王操之一起拜访谢安,两位兄长多谈世俗事,王献之只随便说了几句问候寒温的话。离开谢家后,客人问谢安王氏兄弟的优劣,谢安说:“小的优。”客人问原因,谢安回说:“大凡杰出者少言寡语,因为他不多言,所以知道他不凡。”曾与王徽之同在一间屋子里,忽然起火,王徽之拔腿奔逃,连鞋子都顾不得穿。而王献之神色恬然,不慌不忙,喊左右侍从将他搀扶出去。夜晚睡在书房里,一群偷儿潜入房中,将室内东西偷得精光。王献之慢慢地说:“偷儿,青毡是我家祖辈的遗物,只请你们留下这毡子。”群偷儿惊慌而逃。

王献之擅长草书、隶书,会绘画。七八岁时学书法,王羲之偷偷从他背后抽他手中之笔,因握笔有力而抽不出来,感叹道:“这小儿日后会出大名。”曾在墙壁上书写一丈见方的大字,王羲之以为有才,观赏者达数百人。桓温曾让王献之在扇子上题字,笔误落扇上,王献之便将墨迹改画成黑马母牛,画得十分美妙。

开始出任州主簿、秘书郎,后转做府丞。被挑选为新安公主驸马。曾路经吴郡,听说顾辟强有座著名的花园,本与顾辟强素不相识,乘坐轿子直入花园。其时,顾辟强正在花园里聚会宾客朋友,而王献之游赏完毕,旁若无人。顾辟强勃然大怒,指责道:“在主人面前傲慢不逊,是非礼;倚仗富贵在士人面前骄矜自满,是无道。有这两样过失,就是个不足挂齿的粗俗之人。”便将他赶出园门。王献之仍是一副傲慢的样子,不屑与之计较。

谢安十分敬爱王献之,请他做长史。谢安晋封卫将军,王献之仍做长史。太元年间(376~396),太极殿落成,谢安打算让王献之题写匾额,以作为流传后世的墨宝,但难于直言,试探道:“曹魏时陵云殿匾额没有题写,就被工匠们误钉了上去,取不下来,只好让韦仲将站在悬挂的凳子上书写匾额。等匾额写罢,头发都变白了,衰老得仅剩一口余气,回到家告诉子孙们,此后再也不能用这种方法题写匾额。”王献之明白谢安的意图,正色道:“韦仲将,是曹魏大臣,哪会有此等事!如果真有此事,足以显示曹魏德薄而不能长久。”谢安便不再追逼他题字。谢安又问道:“你的书法与令尊大人相比,怎样?”王献之道:“当然不同,各有所长。”谢安道:“旁人评价不是这样。”王献之道:“旁人哪里知道?”不久授职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为中书令。

谢安病逝后,有关他的封赠、礼仪在朝廷百官中存在着不同意见,只有王献之、徐邈共赞谢安对朝廷有忠心与他所建立的功勋。王献之上书道:“已故太傅谢安年少时谈玄说道,倍受称颂。年青时隐居山林,高雅的名望可比商周箕子与秦末四皓;尔后出山做官,使天下王法公平得当。及至他借朝廷声威歼灭奸猾强暴之敌,建立不朽功勋后,又主动交出权柄辞让高位。而且服侍先帝,亲密如同布衣之交。陛下继位之初,正值年轻,而谢安尽心竭力辅助陛下。考察谢安隐居到出仕的一生,事情繁多,情况复杂,但谢安堪称大晋一代贤相,比从前的辅弼大臣仁义忠心。请陛下明察。”孝武帝于是以隆重的礼仪封赠谢安。

不久,王献之病重,家人为他上表给天神,按道家法规,上表前要本人陈述所犯过失,家人问有何过失,王献之回答说:“别无他事,只惭愧与郗家离婚一事。”王献之前妻,是郗昙之女。不久王献之病逝。安僖皇后立为皇后后,追封后父王献之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谥号宪。王献之无子,侄儿王静之继嗣,官至义兴太守。当时论者认为王羲之的草书、隶书,江左国朝无人比得上,王献之书法的骨力远不及其父,但妩媚多姿。桓玄很喜爱他们父子的书法,做了两个书袋,分别装着他们父子二人的字画,放在左右欣赏。

猜你喜欢
  卷九十·志第四十三·地理六·脱脱
  第二十五回 讨凤翔军帅溃归 入洛阳藩王篡位·蔡东藩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四·陈厚耀
  卷之二百零一·佚名
  ◎笨伯“小诸葛”·恽逸群
  前集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史记集解卷六十九·裴骃
  目录·林豪
  吴元济传·刘昫
  韩企先传·脱脱
  南游记旧·曾纡
  ●皇朝通典卷四·佚名
  户口例·佚名
  第三节 岐、汴之争·吕思勉
  第二章 我国民族的形成·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三十四预宴九十三人诗一百四首【防草人】李恒荣【年九十六】天闲十万马老犹赋菣刍尧封亿兆民老乃赐粟始知圣朝最重老贱者原不遗台舆今朝三千人入宴食天禄夀最高者一百五【

  • 卷一百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二李白远别离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云【一作雷】凭凭兮欲吼怒

  • 御选明诗卷四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四十四七言古诗九边贡赠尚子意气凭淩一当百闗西儒生五陵客少年学书复学劒老大蹉跎双鬓白门下诸生半赐麻闺中小妇犹炊麦布衣东来谒天子春日醉卧长安陌陌头花絮夕纷纷琼阁如天隔紫云浩歌翩然却归

  • 陆淞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陆淞(1109-1182)字子逸,号云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长兄。以祖恩补通仕郎,历秘阁校理、工部郎中、知辰州,官至朝请大夫。淳熙九年卒,年七十三。又《耆旧续闻》卷二:“陆辰州子逸,左丞佃之孙,晚以疾废,卜筑于秀野,越之

  • 卷一百八·列传第五·柯劭忞

      ○太祖诸子三 拖雷上   △旭烈兀出伯 阿八哈台古塔儿   拖雷,太祖第四子也。甫能言,太祖为泰亦赤兀入所虏,额诃伦太后及家人皆谓不能免;拖雷独曰:“我父乘栗色马归矣。”咸以为妄语。翼日,太祖果至。乘锁儿罕失剌

  • 第五节 十年笔墨与生活·老舍

    ①老舍这篇十年总结性的文章基本介绍了他建国后的创作情况。《正红旗下》很重要,写于1961—1962年,未能完成,生前未发表,他也未公开向人提起。六十年代初的政治气候已让老舍有点无从把握。一、创作生活十年来,我主要

  • 卷之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一百 下 叙传 第七十下·班固

    (班家历史,班固序文)【原文】固以为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也!”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

  • 钟望荣·周诒春

    锺望荣 年二十八岁。生于檀香山。未婚。初学于檀香山。宣统元年。游美。入耶路大学。习矿科。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民国二年。得硕士学位。在卡匿奇铁厂实习。民国四年。回国。任汉阳铁厂副工程师

  • 卷十八·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十八宋 朱子 撰论语子路第十三【凡二十九章】或问先之劳之人为一説何以独取乎蘓氏曰身先之先其义明于左右师保之为先身劳之劳其事切于佚使劝相之为劳也故蘓氏云尔而张子亦不约而同焉吾是以

  • 卷八·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卷八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李塨问宋儒有神道尚右之说不知何所考据或因庙室以西尽为尊藏主于西壁遂误为此言乎考古人太祖位下左昭右穆东昭西穆则神道尚左非尚右也曰神道尚右自昔有之古有阳尚左阴尚右天道

  • 春秋集传详说纲领·家铉翁

    宋 家翁 撰原春秋托始上或曰黍离降于国风诗亡然后春秋作自孟子以来有是言矣然平王东迁在鲁孝公之季年厯孝逾惠至于隠而春秋始作其故何与曰是其为说多矣杜元凯以为平王东迁之始主隐公让国之贤君考乎其时而相接者此

  • 第六章 谷神·林语堂

    谷神 (16 )不死,是谓玄牝 (17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8 )。[语译]虚无而神妙的道,变化是永不穷竭的。它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称作"玄牝"。这幽深的生殖之门,是天地的根源。它的体至幽至微,连绵不绝地永存着,而它的

  • 卷七十七(後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佚名

    △富楼那会第十七之一菩萨行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竹园中。与大比丘众俱。及大菩萨摩诃萨。其数无量。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欲少有所问。唯愿如来

  • 第十五章 遗骨之渡来·佚名

    [摩哂陀言王]:“夏第一月之满月布萨我等由阎浮洲来至此处,住于最胜之山。(一)我等五个月之间不离帝须园或山。我等将往阎浮洲。御者之主!请与许。”(二)“我等[与卿等]饮食、衣服、床座供养,人民等皆归依[教法]。如

  • 局外人·加缪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中篇小说,1942年出版,为存在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默尔索是阿尔及尔一家法国航运公司的小职员,贫穷而孤独。一天,他接到“老人收容所”的一份电报,通知他母亲病故,第二天下葬

  • 圣祖仁皇帝御制亲征平定朔漠方略·温达

    军事史书。清温达等奉敕撰。温达,姓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累官文华殿大学士,纂修政治典训,任总裁官。是书成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凡四十卷。所记皆康熙皇帝三次率军平定噶尔丹叛乱事:康熙十六年(1677年),厄鲁特·噶尔丹奉

  • 生经·佚名

    凡五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本生经之一种。系由叙说佛陀及弟子之本事、本生因缘之小经集辑而成,凡有五十五经。其中,最后一经题为譬喻经,乃叙说八种事缘;又卷二舅甥经与希腊人希罗多德(Herodotos)之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