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恭传

王恭,字孝伯,为光禄大夫王蕴的儿子,定皇后的兄长。少负美誉,清高过人。以门第高贵才能超拔而自负,常有做辅弼大臣的愿望。与王忱齐名且有深交,仰慕刘忄炎的为人处世。谢安常说:“凭王恭的才品和门第,将来可以做一方诸侯。”曾经随同其父从会稽来到京都,王忱拜访他们父子,看见王恭坐着六尺长的竹席,王忱以为他肯定还有这种竹席,就向他索取。王恭即刻把这张竹席送给了他。以后自己则坐草席。王忱听说后大为惊讶。王恭说:“我平生没有多余之物。”王恭就是如此简朴直率。

王恭最初拜官为佐著作郎。叹道:“做官不做宰相,才志何足以施展!”于是以疾病为由辞谢不就。不久拜为秘书丞。转任中书郎,未就职,适逢父丧守孝。丧期满,拜为吏部郎,封建威将军。太元年间(376~396),代替沈嘉任丹扬尹,迁中书令,兼太子詹事。

孝武帝因为王恭是定皇后的兄长,所以十分敬重他。当时陈郡人袁悦之以奸巧狡诈侍奉会稽王司马道子,王恭将此情况告诉了孝武帝,因此孝武帝诛杀了袁悦之。司马道子曾会集朝中士大夫,在丞相府里置办酒席,尚书令谢石因酒醉而唱里巷之歌,王恭正色道:“身为尚书省长官,留止诸侯王的府第,而大唱婬声,何以让朝廷百官效法!”谢石十分恼恨他。淮陵内史虞珧的儿媳裴氏有道家服食之术。常穿黄色衣着,状如天师,司马道子非常喜欢她,让她同宾客们一起谈论,当时人们都为她降节礼敬。王恭高声说:“不曾听说宰相座中有行为不端的妇人。”座中宾客莫不感到坐立不安。司马道子十分羞愧。其后孝武帝打算提拔当时有威信声望者为藩国长官,便任命王恭为都督兖青冀幽并徐州晋陵诸军事、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假节,镇守京口。以前,都督以“北”字为号的多有不祥,因此桓冲、王坦之、刁彝一类人不接受镇北的称号。王恭上表辞让将军封号,以超常格受职为推托之辞,而实则是讨厌这一名号,于是朝廷改号前将军。慕容垂入侵青州,王恭派遣偏师抵抗慕容垂,失利,朝廷降号为辅国将军。

及至孝武帝驾崩,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掌朝政。宠信亲近王国宝,把大权交托给他。王恭常正色直言,司马道子很害怕王恭,也因此十分怨恨王恭。王恭前往皇陵祭拜孝武帝,完毕,叹道:“栋梁都还是新的,可已见亡国的征兆了。”当时王国宝的堂弟王绪劝说王国宝,乘王恭拜见丞相会稽王之机,埋伏士兵杀掉他。王国宝不许。司马道子也想使内外大臣和睦相处,对王恭推心置腹,希望彼此之间消除旧怨。王恭多不顺从,每每谈及时政,就义正辞严,声色俱厉。司马道子知道与王恭之间不可调和,便实施王绪的行刺之计,于是开始埋下国难的祸根。有人劝说王恭乘上朝之机率兵诛杀王国宝,但庾楷与王国宝同党,其兵强马壮,王恭担心庾楷作对,不敢先发制人,便决定返回镇所。临别京城时,对司马道子说:“天子居丧期间,执政宰相的重任,即使是伊尹、周公那样的贤人也感到难以胜任,愿大王亲理万机,采纳忠言,远离邪声,放逐奸佞小人。”辞色十分严厉,因此王国宝等越加惧怕。朝廷任命王恭为安北将军,王恭不受。于是王恭谋划诛杀王国宝,派使者与殷仲堪、桓玄联络,殷仲堪假意应承。王恭得到回书后,大喜。便上书京师,直言道:“后将军王国宝,凭婚姻连带关系多次身居要职,却不能感谢皇恩思图效忠,以报答时世,而竟邀宠逞威,独断专行,将危及国家社稷。先帝升天之日,王国宝连夜私自进宫,准备篡改遗诏,幸赖皇后聪慧机智,丞相会稽王英明威武。所以其陰谋并未得逞。又将东宫现有卫队并入自家府中,谗嫉自己的兄弟如同对待仇敌一样。与其堂弟王绪结党营私,凶狠狡诈,狼狈为奸,扰乱朝廷。此不忠不义之行已昭然若揭。以愚臣之忠诚,必将亡身殉国,因此王国宝等陷害愚臣非止一端。幸赖先帝明察,不听谗言。从前赵鞅兴兵,诛杀国君身边的奸恶之徒。愚臣虽然低下无能,但怎敢忘却这样的大义!”疏表传至京师,内外戒严。王国宝及王绪惶惶不知所措,采用王王旬之计,请求解除职务。司马道子逮捕王国宝,赐他自尽,斩王绪于街市。为自己所犯过失向朝廷谢罪,王恭因此便退兵返回京口。

王恭开始直言上表,担心起事不能获胜。便任命前司徒左长史王貵为吴国内史,命令他在东部起兵。王国宝一死,王恭又命令王貵解散义兵卸去职务。王貵恼怒,率兵讨伐王恭。王恭派刘牢之剿灭了王貵,并上疏朝廷请求贬职,诏令不许。谯王司马尚之劝说司马道子,认为诸侯藩镇强盛,宰相权势就会削弱,应多树立亲信以巩固自身。司马道子认为司马尚之的建议有道理,便任命其司马王愉为江州刺史,分割庾楷管辖之下的豫州四郡交给王愉统辖。由此引起庾楷的愤怒,庾楷派儿子庾鸿劝说王恭道:“司马尚之兄弟专弄权术,想借朝廷圣威削弱诸侯势力,如不以王国宝的前事为警戒,其形势后果将难以预测。乘其陰谋未成,宜早考虑对付他们。”王恭以为有理,又将自己的意图决策转告殷仲堪、桓玄。桓玄等依从王恭,共推王恭为盟主,约定日期一同奔赴京师。

当时内外不和,消息阻滞不通,河流渡口巡逻盘查甚严,殷仲堪的信札通过庾楷传送王恭,用斜绢作书,藏入竹箭里,合上箭头涂上油漆,庾楷送交给王恭手中。王恭打开书信,绢上文字古怪,不可辨识,以为庾楷有诈。又料想殷仲堪去年已未赴约,现在同样无兴兵之理,于是王恭决定提前起兵。属下司马刘牢之劝谏说:“将军现在身为一方诸侯,满怀忠贞报国之志节,丞相会稽王可比周公之尊贵,极负声望。去年已杀王国宝、王绪,送交王貵的密书,这是真心佩服敬重将军。近来所作所为,虽然不都公正合理,但并不算大过失。分割庾楷的四郡交付给王愉,对于将军有什么损害呢!举兵反朝,怎可兴第二次呢?”王恭不听从,便上表朝廷以讨伐王愉、司马尚之兄弟为说辞。朝廷派司马元显及王王旬、谢琰等抵抗王恭。

王恭晚上梦见刘牢之坐在他的位置上,早晨起来对刘牢之说:“此事获胜,就让你做北府军统帅。”派刘牢之率帐下督颜延先占据竹里。司马元显派人游说刘牢之,以重利利诱他,刘牢之便斩杀颜延投降于朝廷。这一天,刘牢之派其女婿高雅之、儿子刘敬宣,乘王恭阅兵之际,率精锐骑兵攻击王恭。王恭败北,准备返回,高雅之已关闭城门。王恭便同其弟王履只身单骑奔向曲阿。王恭许久没有骑马,以致大腿磨破生疮,无法再行走。曲阿人殷确,是王恭从前的参军,用船运载王恭,将他藏在芦苇席之下,准备投奔桓玄。到长塘湖,遇见商人钱强,钱强早先与殷确有怨,便将这一秘密告诉了湖浦尉。湖浦尉逮捕了王恭,确并将他押送京师。司马道子闻知王恭将被送到,打算出来与他交谈,当面斥责其过失,而不打算杀他。当时桓玄等人率部已达石头城,司马道子担心有变,便在建康的倪塘将王恭斩首。王恭的五个儿子及其弟王爽、王爽的侄儿秘书郎王和及其亲信孟璞、张恪等皆被处死。

王恭个性坦率耿直,深怀大义,富有气节。读《左传》至“奉王命讨不庭”处,常为之释卷而感叹。其为人度量不宽广,不善随机应变。自统领北府兵,虽然以简易仁爱治政,但高自尊贵,与部下隔阂很大。不熟悉用兵之道,尤其笃信佛教,驱使百姓,修建佛寺,务求壮丽,士人百姓怨声载道。临受刑时,还吟诵佛经,自己理顺胡须鬓发,毫无惧色,对监刑者说:“我王恭愚昧无知,过于相信他人,以致有今日败局,但我的内心,岂是不忠于国家社稷!百代之后人们是知道我王恭这个人的。”死后家无钱财布帛,惟有书籍而已。为有见识者所感伤。

王恭姿容仪态美丽,人多爱慕,有人注视王恭称赞说:“濯濯如同三春月下柳。”曾身披鹤氅裘,在雪中跋涉,孟昶窥见雪中行走的王恭,惊叹道:“这真是神仙中人啊!”最初被抓,遇见从前的同僚戴耆之为湖孰县令,王恭私下告诉戴耆之说:“我有个庶子未被盘查出来,藏在乳母家中。请你帮我送到桓南郡家寄养。”戴耆之便将王恭庶子送到夏口,桓玄代为抚养,并为庶子设立丧庭让他祭吊王恭。及至桓玄执政,上表朝廷为王恭辩护申冤,朝廷下诏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谥号为忠简。追赠王爽为太常,王和及儿子王简皆为通直散骑侍郎。殷确为散骑侍郎。腰斩湖浦尉及商人钱强等。王恭庶子王昙亨,义熙年间(405~418)任给事中。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魏徵
  卷九十八 晉紀二十·司马光
  卷十五·张廷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十四·佚名
  ●弁言·佚名
  ◎梁督军之新婚趣史·吴虞公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一·刘时举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佚名
  李叔同年谱(1)·李叔同
  钦定辽史语解卷六·佚名
  ·戍兵议·丁曰健
  卷四十四 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范晔
  ●题善女人传偈·彭绍升
  卷一百七十一·杨士奇
  通制条格卷第十六·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丁绍仪

    ○词综多未录宋闺媛词宋闺媛词散见记闻杂录中者,词综亦多未录。如蜀人王通判女莹卿一翦梅云:“豆蔻梢头春意阑。风满前山。雨满前山。杜鹃啼血五更残。花不禁寒。人不禁寒。离合悲欢事几般。离有悲欢。合有悲欢。

  •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司马迁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途,以彗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

  • 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舆服三·张廷玉

        ◎舆服三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内外官亲属冠服 内使冠服 侍仪以下冠服士庶冠服 乐工冠服 军隶冠服 外蕃冠服 僧道服色   群臣冠服:洪武元年命制公服、朝服,以赐百官。时礼部言:“各官先授散官,与

  • 乙集·叶绍翁

      ○高宗驻跸高宗六龙未知所驻,尝幸楚,幸吴,幸越,俱不契圣虑。暨观钱唐表里江湖之胜,则叹曰:“吾舍此何适?”时吕公颐浩提师于外,以书御帝曰:“敌人专以圣躬为言,今驻跸钱唐,足以避其锋,伐其谋。”近名公谓

  • 第四十九回 恋爱妃密誓长生殿 宠胡儿亲饯望春亭·蔡东藩

      却说玄宗方吟玩诗句,有人进来,从手中夺去,玄宗急忙顾视,原来乃是杨贵妃。别人怎敢?贵妃瞧毕,掷还玄宗,又见案上有一薛涛笺,笺上写着《楼东赋》一篇,从头至尾,览了一周,不禁大愤道:“梅精庸贱,乃敢作此怨词,毁妾尚可,谤讪圣上,该

  •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春正月。甲子。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内记  ○遣官祭太庙后殿。外记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皿□门。庆贺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礼成。御太和

  • 资治通鉴释例·司马光

    用天子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一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四方皆其故臣,故全用天子之礼以临之。帝后称崩,王公称薨。书列国例三国、南北、五代与诸国,本非君臣,从列国之例。帝后称殂,王公称卒。秦、隋未并天下亦

  •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一 袁世凯时代·溥仪

    紫禁城中的早晨,有时可以遇到一种奇异的现象,处于深宫但能听到远远的市声。有很清晰的小贩叫卖声,有木轮大车的隆隆声,有时还听到大兵的唱歌声。太监们把这现象叫做“响城”。离开紫禁城以后,我常常回忆起这个

  • 冯庆桂·周诒春

    冯庆桂 字千里。生于广东广州。未婚。光緖三十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农业。光緖三十四年。得学士学位。宣统二年。得硕士学位。宣统三年。著书论美国棉纱厂及中国仿行之办法。得博士学位。为世界会及美京

  • 备突第六十一·墨子

    城百步一突门,突门各为窑灶,窦入门四五尺,为亓门上瓦屋,毋令水潦能入门中。吏主塞突门,用车两轮,以木束之,涂其上,维置突门内,使度门广狭,令之入门中四五尺。置窑灶,门旁为橐,充灶伏柴艾,寇即入,下轮而塞之,鼓橐而熏之。

  • 第七章 21·辜鸿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辜讲孔子说:“当三个人碰到一起的时候,其中渴望学习的人总会从其他两位身上学到一些东西。他可以得益于一个人的好榜样而避免重蹈另一个人的覆辙。”

  • 卷三十七·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三十七   明 湛若水 撰哀公【敬王三十三年】八年【晉定二十五年齊悼二年衛出六年蔡成四年鄭聲十四年曹陽十五年國亡陳閔十五年杞僖十九年卒宋景三十年秦悼五年楚惠

  • 第三章略说人心·梁漱溟

    说人心,应当是总括着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而说。然一般说到人心却多着眼在人之对外活动的一面。实则人类生命之全部活动能力,应当从其机体内外两面来看它。(一)所谓对外一面即:人在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既有所感受,复

  • 观心论疏卷第二·灌顶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论曰。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明四十二字门。初云。若闻阿字门。即解一切义。所谓一切法初不生。今论初明四不可说。即是不生义。故引彼文也。次引龙树中论八不者。一彼论初明八不。即是不生为首。与今论同

  • 跋·永觉元贤

    参禅主乎见性阅教贵乎照心念佛一门禅教并行理有固然非特陈言如今大师总摄万行於念佛三昧首倡众善於杀生一戒其初所谓执理而废事反有落空之祸执事而迷理犹有往生之益此乃禅者俯而就之教者跂而及之淘汰禅教有弊之徒直指

  • 卷一·佚名

    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一住镇远府中山门人如崇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住平越府护国禅院语录山门去彼乱所适此乐土渠渠厦屋绸缪牖户八字打开终无回互寸步不移恰好入去正当此时与何物同得入喝一喝云杨岐驴玄沙虎

  • 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佚名

    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寿真经。原不题撰人。据后序称,系元代道士苗善时据古本改编,书成於泰定元年(1324)。假托太上老君说天地水三官本体妙用,劝人诵经求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述三元考校之能

  • 文昌旅语·王文禄

    明代文言轶事小说集。 一卷。明王文禄撰。卷首撰者题记称,古者于旅,语夫旅众相聚不容无语,嘉靖戊申(一五四八年)冬,撰者与友人共十一人,约会于文昌祠, “聚而语,语而纪,纪而成帙,题曰‘文昌旅语’。”而所秉笔者,乃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