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羲之传

王羲之,字逸少,为司徒王导之侄。祖父王正,曾做过尚书郎。父亲王旷,做过淮南太守。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之初,王旷有拥戴之功。王羲之年幼时说话有点口吃,人们并不觉得他有什么超出常人之处。十三岁时,曾去拜访周岂页,周岂页仔细打量他,深感他非同寻常。当时,酒席上烤牛心这道菜最为珍贵,客人们还未品尝,周岂页先割下一块递给王羲之,从此开始显名于世。成年后,能言善辩,以耿直刚正著称,尤其擅长隶书,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人们评价其笔势,认为飘逸若浮云,矫健若惊龙。伯父王敦、王导十分器重他。当时陈留人阮裕负有盛名,做王敦的主簿。王敦曾对王羲之说:“你是我们王家最有出息的子弟,应当不比阮主簿差。”阮裕也把王羲之与王承、王悦视为王氏三少。当时太尉郗鉴派侍从去王导家挑选女婿,王导让侍从去东房遍观王家子弟。侍从返回,对郗鉴说:“王家众子弟看上去都不错,但听说选女婿,一个个显得拘谨不大方,只有一个子弟坐在东床上袒胸露腹地吃饭,置若罔闻。”郗鉴说:“这正是要选的好女婿。”一访问,正是王羲之,于是郗鉴将女儿嫁给了王羲之。

开始出任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又请做参军,后升为长史。庾亮临死前,上书朝廷,称道王羲之清高尊贵有见识。于是朝廷提升为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王羲之少负美名,朝廷公卿无不喜欢其才气,多次召他做侍中、吏部尚书,都推辞不就。又授予护军将军之职,又拖延推辞不就。扬州刺史殷浩素来敬重王羲之,劝他应召。给他写信说:“许多人认为足下的做官和隐退足以显示国家政治的兴衰,我等也有同样的看法。既然足下的做官与退隐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那么足下岂能置国家存亡于不顾,而去做逍遥自在的世外人士呢?希望足下考虑众望所归。足下不应运出山,怎可以求得清明完美的朝政?足下应当明白此情此理。”王羲之回信说:“我素来没有在朝廷做官的兴趣,王导丞相执政时,坚决要召我为官,我誓死不答应,回绝的书信手迹仍在,这种想法由来已久,并非足下执政我才怀出世之心。自从儿女成人后,我便打算学尚子平退隐山林,多次与亲朋好友们谈论过此事,绝非一时之念。倘若足下允许我做位使臣出使四方,前往关西、陇右、巴蜀之地,也在所不辞。我虽无交涉应对之能,但会严守朝廷命令,宣扬朝廷的威德,应不同于一般使者,一定要让远近地区都知道朝廷志在天下,这样所得裨益同做护军将军是大不相同的。汉朝末年曾派太傅马日石单抚慰关东各地,如果不因为我地位轻微,对我有所疑虑,请让我在初冬履行此职,我恭候朝廷的命令。”

王羲之被封为护军将军后,又极力请求宣城郡太守之职,朝廷不许,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其时殷浩与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团结和睦,因而写信告诫殷浩,殷浩不听。殷浩兴兵北伐,王羲之认为必败无疑,写信阻止殷浩,言语十分恳切。后来殷浩率兵北伐,果然被姚襄打败。殷浩企图再次北伐,王羲之送信给殷浩,说:

“知足下北伐失败,朝野为之叹惜悲伤,不能须臾忘怀。区区江东之地,遭此不幸,天下人久已心灰意冷,而又遭丧师辱国,这难道不值得深思?过去的事无法挽回,希望足下考虑怎样光大未来,宏扬朝廷中兴大业,使天下百姓有所依归。朝政以道取胜,以宽和为本,力争武功,绝非妥当。发挥长处,使国家巩固安定,这才是目前治国的根本大计。

“自从敌寇侵扰以来,担负内外重任的当权者,无深谋远虑,收罗安邦定国的上策,而使国力疲竭,一味随心所欲,无一功可论,无一事可记,忠言良策摒弃不用,以致天下大有土崩瓦解之势,怎能不使有识之士痛心疾首悲哀感慨呢!当权者又岂能推却天下人的指责!追究往事,已无法挽回损失,应当虚心求贤,与有识之士共商治国大计,不能再让忠言良策进献无门。如今外面大军败绩,内部财资匮乏,据守淮水恐已来不及,不如退保长江,统辖长江以东以南各郡县,长江以外地区只需保持联络而已。担负国家重任的人,应当承认自己的过失,自贬职位向天下百姓谢罪,再召集贤达之士共谋治国兴邦,减免苛捐杂税,与天下百姓同甘共苦,一切从头开始,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公众的怨恨,摆脱困苦危急的处境。

“足下起于布衣,担任朝廷显要官职,崇尚德政之举,未能事事如意,肩负统兵作战之重任,而结果惨遭失败,只怕满朝文武没有人愿意为足下分担罪责的。眼下及早施行德政弥补过失,延请贤能官员,共负朝廷重任,尚且不知是否有补救的希望。倘若仍旧以为北伐未取得功效,因而又刻意寻求侥幸重建战功,那么天地虽大,恐怕也无足下立足之所!我知道我的劝告不会被足下轻易接受,甚至会使足下不高兴,然而我不能不把心中的感慨向足下直言相告啊。倘若足下一意孤行,一定要举行天下人所不理解的北伐,我也无可奈何,只希望足下与朝廷百官共谋此事。

“各州郡接到符命,增运军粮千石,又征集百姓服兵设,都要按期完成,面对符命我不知所措,丧气失望。近年以来,剥削百姓,刑徒满路,与秦朝暴政实无两样,只是没有诛灭三族之酷刑而已。这样下去,只怕类似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忧患也将不远了。”

又向会稽王写信陈述殷浩不宜北伐的理由,并评论时事(原文略)。

其时,东晋东部地区遭到饥荒,王羲之每每开仓,拯济灾民。但朝廷赋税徭役繁重,吴越之地尤甚,王羲之常常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役,多被朝廷接受。又给尚书仆射谢安写信说:

“不久前我向朝廷陈述意见,多蒙采纳,因而使下方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否则的话,会稽郡的百姓恐怕早已不为晋民了。

“现在还未办妥的大事便是水道运输,我希望朝廷规定期限,交托给主管官吏,不必再催督下方,只要到年终对他们的优劣进行考核。主管官吏表现特别差的,可用囚车押送到台省治罪。有三个县不合格的郡守,应免官或降职,将他们下放到边远艰苦荒芜之地。

“自从我到此地,从事常常有四五个,加上台司及都水御史行台的如雨点似的批文命令,颠倒错乱互相抵触的,不知有多少。我又闭起眼来照例往下推,选取重要的交给主簿处理,次要一般的交付给各吏曹处理。主管官吏处理事务,一月内难得有十天,而下方的吏民奔走劳碌,无益耗费许多精力。足下正担任要职,慢慢就会了解我所说的情况。平时,江左之地有扬州一个好刺史就足以管辖了,而一大帮贤才挤在一起,反而会使官府衙门混乱不堪,这是为什么呢?这正是由于各自的法规不一致,大家互相牵制,如果为政简要,官民易行,便可保守大业。

“管粮仓的督监私吞国家粮米,动辄以万计,我以为诛杀首犯,便可杜绝此类现象的再发生,而众人的意见与我不同。近来检查各县情况,无不如此。余姚一带奸官猾吏贪污粮食近十万斛,使国库空虚乏竭,真是可悲可叹啊。

“连年的战争,使百姓数量锐减,被征作战和充当运夫的死亡逃散不返者不计其数,人口消耗巨大,可上方照常大规模征集百姓补充兵员和役夫,各地人丁稀少,真不知从何而出。那些去服役的百姓在路上纷纷逃亡,押送的官吏也畏罪逃走。接常规,要让逃亡者的家人及同伍人予以捕捉。一旦逃亡者捕捉不回,家人及同伍乡邻也席卷而逃。百姓流亡,户口日减,其根源正在此。还有那些工匠医师僧人,死绝门户,无从补充,可上方仍不断下令补充工匠医士以应付官差,这种积弊十多年来一直未消除,虽弹劾治罪接连不断,可毫无益处,长期下去,怎么得了!我以为那些定死罪而被赦免以及五年徒刑的囚犯,可补充到这些行业里。赦免死罪的囚犯,可让他们长期服兵役;五年徒刑的囚犯,可充当工匠医士,并将他们的家庭迁到都市里。都市的充实,是治政的根本,同时又可以杜绝逃亡现象。不迁其家庭,逃亡之患一如当初。现在免去罪犯的罪行使他们充任杂工,将其家庭尽数搬迁,这些人愚昧,往往以为这种做法比杀头还可怕,因此自然会变得规矩本分。刑罚虽轻,管制实重,难道不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吗?”

王羲之酷好服食丹药保养身性,不乐意住在京城,初到浙江,便打算长住以终老死。会稽山青水秀,名士多居此地,谢安未做官时也隐居在此。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人都以文章著称于世,他们一同在会稽山水间筑屋安居,与王羲之志趣相投。王羲之曾与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陰的兰亭聚会饮酒,王羲之作《兰亭集序》以阐述自己的志趣:

永和九年(353),岁逢癸丑,暮春之初,相会在会稽山陰的兰亭,举行祭祀消灾活动。群贤毕至,少长皆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长竹,又有清溪急流辉映在兰亭左右。大家引来曲水,漂浮酒杯,列坐水边,取杯畅饮。虽无丝竹管弦之妙,但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心中情感。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宜人,和风习习,温暖舒适,翘首仰望宇宙的宏阔,低头俯视物种的繁盛,纵情观赏,心旷神怡,确有无穷的乐趣。

人们彼此结交,转瞬间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家里与朋友倾心畅谈,有的人把志趣寄托于他物,纵情于山水之间。虽然进退不一,静躁有异,但当他们遇上高兴之事,心里就感到快慰,感到满足,竟不知暮年即将来临。等到他们对所追寻的事物开始厌倦,心情便因此改变,哀叹感慨也因此发生。先前所感到快慰的,转眼之间成为往事旧梦,对此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触,更何况人的生命有长短,随着情况不同而不同,但终归有穷尽的一天啊!迸人说,生死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难道不可悲吗?

常常看到古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今人像符契一样相吻合,未尝不面对这些文章而嗟叹悲伤,内心却不明白这是什么缘故。我知道把人的生与死视作一回事是错误的,把长寿与短命视为同等也是荒谬的,后代人看今天人,正像今天人看古代人一样,可悲可叹啊!因此我一一列举兰亭聚会的人名,抄录其作品,即使将来时代不同了,世事发生了变化,但人们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情致,是一样的。将来的读者,也许会对这些作品产生一番感慨。

有人将潘岳的《金谷诗序》与这篇序相比,将王羲之与石崇相比,王羲之听说后十分高兴。

王羲之喜欢鹅,会稽有一独居老妇饲养了一只鹅,善于鸣叫,王羲之请求买下这只鹅而未能如愿,只好带着亲朋好友坐车前往观赏。老妇听说王羲之将要来家,便烹鹅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哀伤了好多天。山陰有个道士,养有一群好鹅,王羲之前往观赏,十分满意,坚决请求买下。道士说:“你为我书写《道德经》,我将鹅全部送给你。”王羲之欣然答应,写完《道德经》,用笼子装载群鹅而回,认为做了一件大快事。他就是如此任性而为。曾经有一次到侍从家,看见侍从家的榧树桌子表面十分光洁,便在上面挥笔书写,字体真、草各半。后来字迹被侍从的父亲刮掉了,侍从懊恼痛惜了好多天。又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扇叫卖。王羲之在每把扇上写了五个字。老妇起初有些不快。王羲之便对老妇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所写,就可以每把卖得百钱。”老妇照此话去做,果然人们争相购买。过了一些时候,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求写,王羲之笑着不作回答。其书法被世人看重,由此可见。王羲之常说:“我的书法与钟繇相比,不相上下;与张芝的草书比,也可追随其后。”曾给友人写信说:“张芝临池学书法,池水为之变黑,别人像他这样刻苦用功,书法决不会比他差。”王羲之的书法开始不及庾翼、郗忄音的书法,直到晚年才达到妙境。曾用章草写信答复庾亮,庾翼见信大为赞叹钦佩。于是给王羲之写信说:“我早年有十张伯英的章草真迹,过江时颠沛流离,丢失干净,常叹绝妙真迹再也不见于人世。忽然看见足下答复家兄的书信,光彩夺目,先前的奇观顿时呈现在眼前。”

骠骑将军王述少负盛名,与王羲之齐名,而王羲之十分看不起他,因此两人感情不和。王述先在会稽做官,因母丧离职守孝,留居会稽,王羲之取代王述在会稽做官,只上王述家吊问过一次,从此不往。王述每当听到角声,以为王羲之来问候自己,便洒扫干净接待王羲之,多年来一直如此,而王羲之竟从不探望王述,王述为此十分怨恨。服孝期满,王述升任扬州刺史,就职前,走遍会稽郡,独不拜访王羲之,临出发前才辞别王羲之。在此之前,王羲之常对佳宾好友说:“王怀祖只能做个尚书而已,到晚年可做个仆射。再想谋求会稽这块宝地,恐怕就难了。”及至王述拥有显赫官位,王羲之耻做王述的下属,派人上朝廷,请求把会稽郡改为越州,以脱离扬州管辖。派去的人说漏嘴了,道出真情,于是王羲之大为名士们所讥笑。过后王羲之怀着惭愧的心情对儿子们说:“我的才干决不比王怀祖差,而职位竟如此悬殊,肯定是因为你们不如王坦之的缘故!”后来王述到会稽郡检查刑罚与政令的情况,主管官长疲于回答上司的询问。王羲之深感羞耻,便称病辞去郡职,在父母坟前立下誓言道:“永和十一年(355)三月,初一是癸卯日,今天是初九辛亥日,小子羲之敬告二位大人之灵:羲之不为上天所佑,父母早逝,使羲之未能接受父母的教诲。在兄长的养育下渐渐长大成人,因朝中乏人,错蒙朝廷宠爱,然而小子对上无忠孝之名节,对下未尽推贤之职责,每每想起老子、庄周的训诫,就会担心死亡随时降临,我担忧的是家族命运,岂只是我个人而已!因此日夜长叹,如坠深谷。知止知足,断绝名利之念,从今日开始。乘此吉日良辰陈设筵席,叩头布诚,立誓于先人灵前。从今以后,敢于改变此心,贪图财利谋求官禄,就是目无尊长而不配做父母之子,身为儿子而不尽为子之道,天地所不容,名教所难恕!坚定的誓言,有如天日!”

王羲之辞去官职后,与吴越之地的名人贤士一起尽情游玩于山水之间,以钓鱼射猎为乐。又和道士许迈一同服食丹药,修炼身心,为采选药石,不辞千里路遥,遍游东南各郡县,访尽名山,泛舟沧海,感叹道:“我最终会快乐而死。”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人到中年以后,为哀乐情绪所伤,辞别亲友,心里往往要难受好几天。”王羲之说:“人到老年,自然容易伤情。近来我正想用音乐来陶冶性情,排遣忧闷,常担心儿孙们发觉,破坏了欢乐的情趣。”朝廷因为王羲之的誓言如此坚决,便不再征召他做官。

其时,刘忄炎做丹杨尹,名士许询曾到刘忄炎家住宿,床被帷帐豪华秀丽,饮食丰盛滋味甘美。许询说:“如果长久保持这种享乐,远胜过隐居东山。”刘忄炎笑道:“足下如果明白吉凶由人定,我怎能保得住这般富贵而不拱手让给足下呢!”王羲之在座,冷眼相对,说:“假使巢父、许由遇到稷和契,肯定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刘忄炎、许询二人都面露愧色。当初,王羲之畅游山水,闲暇无事,给吏部郎谢万写信说:“古时候不愿做官的高人,有的披头散发,佯装疯癫;有的让浑身污秽不堪,佯装痴呆,真可谓艰难啦。而今我轻而易举地获得了隐退的自由,实现了我的宿愿,实在是值得庆幸,这岂不是上天赐予!违抗天意不吉祥。

“不久前从东山游赏归来,种植桑果,现在枝叶繁茂,鲜花盛开,我带着儿子们,怀抱年幼的孙子,游赏果树林中,有甜美的果子,就割开分吃,以求眼前欢娱。虽不能立德以流芳后世,仍想教育子孙们为人厚道诚实,谦恭退让。有人认为我这样做是轻薄,令我像汉代万石一样,举起鞭子数马,恭谨侍君,足下以为这怎样?

“近来我与谢安石游历名山,泛舟沧海,并巡视庄园,察看庄稼的长势和收成的情况,悠闲自在,甚为惬意。除去生活所需,将剩余的收成拿来宴请亲朋佳宾,虽然不能吟咏高雅,但斟酒衔杯,谈田里见闻,作为抚掌谈笑的资料,自得自乐之趣,岂可胜说!常常仰慕陆贾、班嗣、杨王孙的为人处世,追寻他们无为清静超然物外的风范,乃是老夫毕生的心愿。”

谢万后来做了豫州都督,王羲之又写信告诫谢万说:“以足下高迈不群的风韵,去俯就于那些平庸官吏之中,确实不能如意。然而,通达博识之士,自当能行能藏,随机应变,这才是有长远的眼光。望足下常与卑贱之士往来,则可尽善尽美。食不二味,居不重席,这种简朴的生活为古人传为美谈。足下不要以为这样做毫无用处,要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积微小以成高人,请足下记住老夫的话。”谢万未能接受王羲之的告诫,后来果然失败。

王羲之五十九岁去世,朝廷赠封金紫光禄大夫。儿子们遵照王羲之生前的旨意,坚决不接受封号。

猜你喜欢
  ●卷下·张唐英
  ●卷二十四。地诗文五·梁章钜
  卷之六十七·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佚名
  吴逆始末记·佚名
  第三十六册 崇德元年十一月·佚名
  第三辑·佚名
  通志卷四十·郑樵
  卷三十三·温达
  裴磝传·房玄龄
  卷六十下·雍正
  卷七·陈骙
  卷五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三出 死忠·梁辰鱼

    【挂眞儿】〔净上〕眼见年华眞一瞬。只图快乐朝昏。近国皆投。遐方未顺。须自领三军前进。我夫差收楚服越。声振四方。只有齐晋二国未顺。必要伐他。昨遣太宰先领一枝军去。与齐战于艾陵之上。杀得他片甲不存。好笑

  • 卷十四·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十四      宋 韩淲 撰七言律诗 至日夜坐怀伯臯 故人何在在乾封想见书灯焰吐虹节物正随云物转君心应与我心同梅花未有水边蘃枫叶已无山外丛何日持杯相劳苦夜长霜重听鸣鸿 有怀尹贤良玉

  • 诗女史纂卷之十四·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蔺氏节明蔺氏、国初陈友谅部属邓平章陷江西、见蔺有殊色、遂并其婴儿掠去、蔺度不得归、乘间乃先杀其婴儿、囓指血题一律于壁上、其诗云、泾渭难分浊与清○此身不幸厄红巾○孤儿岂忍更他姓○烈妇寕甘事二

  • 卷八十·列传第十·脱脱

        张俭 邢抱朴 马得臣 萧朴 耶律八哥   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先

  • 卷三十七·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十七 【起丁丑明庄烈崇祯十年尽己卯明庄烈崇祯十二年】凡三年 【丁丑】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贼犯安庆 【张献忠既纠罗汝才诸贼自襄阳顺流东下烽火达

  • 卷之八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邓琬传·沈约

    邓琬字元琬,豫章郡南昌县人。他的高祖邓混,曾祖邓玄,都当过晋朝尚书吏部郎。他的祖父邓潜之,官至镇南将军长史。父胤之,世祖征虏长史、吏部郎、彭城王刘义康大将军长史、豫章太守、光禄勋。邓琬最开始当本州西曹主簿、南谯

  • 孙恒·周诒春

    孙恒 字慕潮。年二十五岁。生于杭州。父逢辰。业商。本籍住址。浙江杭县小营巷二十八号。已婚。初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肄业北京大学。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耶路大学。习经济及政治学。民国二年。得学士学位。入

  • 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佚名

    贲:亨。 小利有所往。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

  • 门人黄修易录·王守仁

      〔1〕黄勉叔问:“心无恶念时,此心空空荡荡的,不知亦须存个善念否?”先生曰:“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若恶念既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   〔2〕问:“近来用功,

  • 思辨録辑要卷十九·陆世仪

    治平类[井田]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秦废封建而始以天下奉一人三代而上田产非庶人所得私也秦废井田而始以田产予百姓此数语说得最确井田之法行之春秋战国而寻其遗迹也易行之后代而更新开拓也难行之于创造而产无専

  • 尚书考异卷三·梅鷟

    明 梅鷟 撰仲虺之诰恐来世以台为口实襄二十二年公孙侨对晋人曰若不恤其患而以为口实楚语王孙圉曰使无以寡君为口实殖有礼覆昏暴闵元年齐仲孙湫曰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昏乱霸王

  • 卷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四存旧尚书卷第二古文尚书大禹谟第三虞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四【宋板】大禹谟考异古本序禹成厥功厥作亓谨按亓古文其字经艰厥后艰厥臣允执厥

  • 地藏菩萨仪轨·佚名

        中天竺输婆迦罗奉 诏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在[彳*去]罗提耶山。与无量诸菩萨十俱胝比丘比丘尼及天龙八部诸鬼神俱无量百千大众围绕而为说法。尔时大众中有一大士名曰地藏。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

  • 体玄真人显异录·佚名

    不题撰人。录中《熟食遍众》故事,称王处一向门人王志坚 等显异迹。据此,该录当撰于全真第三、四代之时,即金元之际。 本书鲜见其他传本。体玄真人即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王处一。本书 辑显异故事19则。

  • 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沈从文

    沈从文等著,卓文主编的这本《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是以爱情为主题,汇编民国各文学大家笔下关于爱情主题的美文,为读者展现灰色历史中的唯美爱情故事。其中,有的是大家描写自己与伴侣的感情生活,有的是大家描述旁人的

  • 钦定皇朝礼器图式·允禄

    《钦定皇朝礼器图式》18卷。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允禄等奉敕修撰。乾隆三十一年命群臣重校。前有乾隆己卯所作御制序及群臣进表等,分祭器、仪器、冠服、乐器、卤簿、武备6类,每类以下再分若干细目。每种器物皆绘制器

  • 列子译注·列子

    8卷。旧题周列御寇撰。原本已佚,今本出于晋人收集。其内容庞杂,多宣扬道家虚无思想,兼言佛儒及神仙之说,但保存了较多的古代寓言,神话及民间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散文发展颇有影响。《列子》注本以晋张湛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