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谢鲲传

谢鲲字幼舆,陈国陽夏人。祖父谢缵,典农中郎将。父亲谢衡,以儒家的素质见称,做官至国子祭酒。谢鲲年少时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的见识,不修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永兴年间(304~305),长沙王司马磖入朝辅政,当时有嫉妒谢鲲的人,说他将要出奔。司马磖要鞭笞他,谢鲲脱下衣服受罚,竟无违背之容。既而释放了他,又无喜悦之色。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闻知他的名声,征为掾,放任旷达不拘泥。不久因家僮取用官家槁木受牵连除名。当时的名士王玄、阮修等人,都觉得谢鲲刚入宰相府,便受黜辱,为此叹息遗憾。谢鲲听说后,方唱清歌鼓琴弦,毫不在意,莫不佩服他高远畅达,把荣辱看得淡漠。邻居家高氏的姑娘有美色,谢鲲曾经挑逗她,姑娘把织布的梭子投向他,打折了他两颗门牙。当时人为此说道:“任达不已,幼舆折齿。”谢鲲听说后,高傲地长啸道:“这不会影响我唱歌。”

司马越不久又征召他,转为参军事。谢鲲因时世正值多变故,便托辞有病离职,躲避到豫章。曾经行路经过空亭,夜晚住宿在那里,这个亭子过去时常有人被杀。天快亮时,有个黄衣人呼叫谢鲲的字号让他开门,谢鲲神态恬静毫无惧色,便在窗中伸手扯它,拉断了肩胛,一看,原来是鹿,沿着血迹找到了它。从此以后这个亭子不再出现妖怪。

左将军王敦引荐为长史,因讨伐杜..之功封为咸亭侯。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迁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当时王澄与王敦同坐,见谢鲲谈话不疲倦,连连赞叹可与谢长史交谈,都不顾盼一下王敦,他为人所羡慕就像这样。谢鲲不谋求功名,没有砥砺操守和品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王敦有不愿做臣的行迹,朝野皆知。谢鲲知道不能用道辅正他,便悠闲自得地寄居于此,不致力于政事,从容不迫地讽议,聊以消遣时光而已。常常与毕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人纵情饮酒,王敦因为他名声高,所以像待宾客一样礼待他。

谢鲲曾出使到京都,明帝司马绍在东宫会见他,十分亲近重视他。明帝问道:“议论的人把你跟庾亮相比,你自己认为如何?”谢鲲回答说:“穿礼服居庙堂,让百官有准则,我不如庾亮。退隐在野,放情山水,我自认为超过他。”温峤曾经对谢鲲的儿子谢尚说:“你父亲哪只是见识雅量长远,就是那英明精深的鉴察力,即使用诸葛瑾对孙权的比喻也不算过分。”

及至王敦将要叛逆时,他对谢鲲说:“刘隗奸邪,要危害社稷。我想清除国君身边的邪恶,匡辅国君救济时世,怎么样?”谢鲲回答说:“刘隗的确始成祸端,然而他还只是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是有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王敦发怒说:“你是庸才,哪能通晓大理?”让谢鲲出任豫章太守,又留着不派遣,要凭借他的才气名望,威逼着谢鲲等都屈从己意,同下京师。

王敦军至石头城,叹道:“我不能再有盛德之事了。”谢鲲说:“为什么会这样?只是从今以后,一天天忘记罢了。”当初,王敦对谢鲲说:“我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到京都,又说:“近来人情怎么样?”谢鲲回答说:“明公这次举动,虽然想保存社稷,然而世俗的言论,的确未达高义。周岂页、戴若思,是南北人士仰望的人,明公您举荐任用他们,群臣必定贴伏安定了。”这一天,王敦派兵拘捕周岂页、戴若思,而谢鲲不知道,王敦大怒说:“你太粗疏马虎了吧,这两个人不称职,我已经逮捕了他们。”谢鲲与周岂页平素互相亲近尊重,听说后大为愕然,如同自己丧失了什么。参军王峤因王敦诛杀周岂页之事,劝谏很切直,王敦大怒,命令杀王峤,当时的人士畏惧,没有敢进言的人。谢鲲说:“明公你举大事,不杀一个人。王峤因呈献兴废之策违背旨意,便将他杀死衅鼓,不也太过分了吗?”王敦这才停止对王峤用刑。

王敦诛害忠贤之后,便称病不朝,打算回武昌。谢鲲讽喻王敦说:“您为保存社稷,建立不朽的勋业,而天下之人还不了解实情。如果您能朝见天子,使君臣消除隔阂,万众之心便会信服。依凭众望顺应群情,尽力谦让侍奉主上。如此则勋业可与匡辅天下者相比,美名便可千载流传了。”王敦说:“你能保证没有变故吗?”谢鲲回答说:“我近日入朝觐见,主上忧惧不安,久未见您,宫禁肃穆,必定没有忧虑。您若入朝朝见,我请求为你侍从。”王敦大怒说:“就是再杀你等几百人,对时事又能减少点什么?”竟不朝而离去。

这时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被害,人们为谢鲲担忧,而谢鲲尊重礼义安于常道,时时进献清正之言。王敦既然不采纳,内心也不高兴。军队返回后,便让他到豫章,谢鲲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王敦死后,追赠谢鲲为太常,谥号叫康。儿子谢尚继嗣,另外有传。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 叛臣·欧阳修
  义兒传第二十四·欧阳修
  卷六十五 志四十·赵尔巽
  卷四百九十一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卷二十七·黄以周
  纂修凡例·佚名
  ◎奉军侵略东南之失败·刘以芬
  ◎关外王威逼吴癞痢·宣南吏隐
  徐勉传·李延寿
  李杲传·宋濂
  卷六十四·雍正
  卷一百四十二上·雍正
  卷五十三下·徐一夔
  卷一百二·佚名
  黄磋玖·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秋岩诗集卷下·陈义高

    (元)陈宜甫 撰○五言律诗读改元诏诏下改新元元贞体大干风云开景运日月丽中天桃实三千岁萝图亿万年微臣仰春泽早润及穷边元贞丙申十月扈从晋王领降兵入京朝觐奏凯引降骑长歌入帝都人皆带弓箭我独载诗书考绩惭无补懐归盍

  • 列传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欧阳修

    契丹,本东胡种,其先为匈奴所破,保鲜卑山。魏青龙中,部酋比能稍桀骜,为幽州刺史王雄所杀,众遂微,逃潢水之南,黄龙之北。至元魏,自号曰契丹。地直京师东北五千里而赢,东距高丽,西奚,南营州,北靺鞨、室韦,阻冷陉山以自固。射猎居处无常

  • 志四 礼志上·薛居正

    案:《礼志序》,原本阙佚。梁开平元年夏四月,太祖初受禅,乃立四庙于西京,从近古之制也。唐同光二年六月,太常礼院奏:“国家兴建之初,已于北都置庙,今克复天下,迁都洛阳,却复本朝宗庙。按礼无二庙之文,其北都宗庙请废。”乃下尚书省

  • 卷四百六十七 列传二百五十四·赵尔巽

      李秉衡王廷相 聂士成 罗荣光 寿山族孙瑞昌 凤翔崇玉等   李秉衡,字鉴堂,奉天海城人。初入赀为县丞,迁知县。光绪五年,除知冀州。岁饥,发仓粟,不给。州俗重纺织,布贱,为醵金求远迁,易粮归,而裁其价以招民,民获甦。越二年,擢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袁山松后汉书卷三·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刘盆子传一○六天凤五年,樊崇起兵于莒,号曰赤眉。围莒数月,或说樊崇曰:「岂有父母之国而攻之乎?」莒中人出缣数千疋以自赎,乃引去。(汪。黄)──御览卷八一八 一○七刘盆子拜竟,复从刘仲卿居〔一〕,仲卿为盆子制绛单

  • 33.孟尝君的门客·林汉达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名叫田文。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 卷一·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一    宋 胡士行 撰尧典第一         虞书尧典唐书左传引劝之以九歌曰夏书而皆系之虞尧授舜舜授禹三圣授受一道也正义以尧典为虞史追书昔在帝尧【唐帝名】聦【听无不闻】明【视

  • 外储说右下 译文·韩非

    一君臣共同掌握赏罚大权、法令就不能推行。怎么说明这个道理呢?用造父、王良驾马的事来说明。子罕就像突然窜出的猪,田恒就像田圃里的水池,所以宋君和齐简公终于被他们杀掉了。祸害表现在王良、造父共驾一辆车而无法指挥

  • 目录·佚名

    教外别传目录卷一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卷二西天祖师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五祖提多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七祖婆须密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九祖

  • 辩正论卷第八·法琳

    气为道本篇第七有考古通人与占衡君子。观李卿诽谤之论。阅开士辩正之谈。详而议之。发愤兴叹。欲使邪正异辙真伪分流。定其是非以明得失。冀后进者永无疑焉。通人曰。余观造化本乎阴阳。物类所生超乎天地。历三古之世

  • 卷之十九·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九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十七世 虎丘隆禅师法嗣 宁波府天童应庵昙华禅师 蕲州江氏子。生而奇杰。年十七。於东禅去发。首依水南遂。染指法味。因遍历诸老门墙。至云居。礼

  • 白鹦鹉的森林·安房直子

    作者是安房直子。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鹦鹉表达了对姐姐的思念之情。

  • 石田集·马祖常

    又名《马石田文集》。诗文集。元马祖常(1279—1338)撰。十五卷。祖常字伯庸,其先世为雍古部人,居天山。高祖锡里济苏官金凤翔兵马判官,子孙遂以马字为姓。后徙光州(今河南潢川)。延祐初举乡贡第一。授翰林,擢监察御史

  • 皖政辑要·冯煦

    《皖政辑要》原稿为手抄稿本,系清宣统末年冯煦主修,陈师礼总纂。由于清朝的覆灭,中途辍资,总纂陈师礼自费抄成百卷,将清末安徽大政要事囊收一册,堪称安徽近代史上极为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为安徽乃至我国的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清

  •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佚名

    一卷,西晋聂道真译。佛在祇园于后夜入定放光,照文殊房,作诸化现,阿难集众,跋陀婆罗问其始末。佛为说文殊之生缘及观文殊之法。

  •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

  • 舍利弗悔过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与菩萨藏经同本,文甚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