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伺传

朱伺,字仲文,安陆县人。年轻时为吴牙门将陶丹给使。吴亡后,内迁江夏郡。朱伺勇武有胆识,但不善言谈,不知诗书,为郡将督,见乡里士大夫名宦,作揖报个姓名而已。及至做了将军,便以谦恭著称。

张昌作乱,江夏太守弓钦逃到滠口,朱伺与同辈郴宝、布兴聚集部众讨伐张昌,不胜,便随同弓钦奔向武昌。后来又率部党消灭了张昌。转任骑部曲督,加绥夷都尉。朱伺部曲等认为各县依附过张昌,只有本部举义讨贼,邪正之间有嫌疑,请求另立新县,因此便分割安陆东部地区为滠陽县,作为朱伺部曲的世代居住之地。

后来陈敏作乱,陶侃当时镇守江夏,因朱伺善于水战,精通战舰的制造,便派朱伺监制大型船只,并命朱伺率部为左翼,占据长江口,挫败陈敏的前锋。陈敏之弟陈恢自称荆州刺史,占据武昌,陶侃率朱伺及各部军马进讨陈恢,击败陈恢。陈敏、陈恢之乱平定后,朱伺以战功封为亭侯,兼任骑督。其时西陽夷人盗匪屡屡抢劫江夏,江夏太守杨珉常请军将们商议拒敌之计,朱伺独不发一言。杨珉说:“朱将军为何不发言?”朱伺回答说:“诸位用口舌攻击贼寇,我朱伺只凭武力胜敌罢了。”杨珉又问:“朱将军多次击贼,为什么能常常取胜?”朱伺回答道:“敌我对峙,必须忍耐沉住气。敌人往往沉不住气,而我能沉住气,因此容易取胜。”杨珉大笑。

永嘉年间(307~312),石勒攻破江夏,朱伺与杨珉退至夏口。陶侃来戍守夏口时,朱伺投奔了陶侃,封为明威将军。随同陶侃讨伐杜..,建有奇功,事见《陶侃传》。夏口之乱,朱伺用铁面具自卫,用强弩射死贼军主将数人。贼军将船只拖上岸,在水边列船为阵地。朱伺沿江上下阻截贼军,流矢射中其小腿,依旧面不改色。各路官军不久赶到,贼军溃逃,朱伺率兵追击,贼军纷纷弃船投水逃命,死者大半。贼军残部乘夜逃回长沙,朱伺率部追到蒲圻,未追上而返回。朱伺以功封为威远将军,赐赤幢曲盖。

建兴年间(313~316),陈声率众无赖两千余家拦截长江行船抢夺财物,陶侃派朱伺为督护讨伐陈声。陈声人马虽少,朱伺却不急于攻打。陈声请求朱伺允许他派遣其弟前往陶侃处请降,朱伺表面上答应了陈声。等陈声一离开,朱伺便派精壮的士兵半路上截杀了陈声之弟,然后暗中派兵袭击陈声。陈声部众正月初一会聚一起祭祀饮食,朱伺的士卒攻入大门,陈声方才发觉。陈声部将阎晋、郑进皆拚死抵抗,朱伺士卒多有伤亡,便撤回军营。陈声率部向东逃去,固守董城。朱伺又率各路军马包围董城,在城四周立起层层篱栅,又用树木架筑高高的望楼,从楼上用强弓凭高直下射杀守城兵士,又阻断城中水道。城中无水,被迫杀牛饮血。阎晋,是陈声的妻弟,只好割下陈声的头出城投降。朱伺又以平定蜀贼袭高之功,被封为广威将军,兼任竟陵内史。

当时王敦打算让其堂弟王訥代替陶侃做荆州刺史,陶侃的老部将郑攀、马鯭等向王敦请求留用陶侃,王敦不答应。郑攀等认为陶侃刚刚剿灭顽贼,人人都乐意归附他,又认为王訥忌刻凶暴难以侍奉,因而谋划共同抗拒王訥。便集结在氵员口,派使者通知朱伺,朱伺表面上应许,而称病不赴约。郑攀等便进兵抵抗王訥。不久其部众受阻而停滞不前,又退回横桑口,打算投靠杜曾。当时朱轨、赵诱、李桓率部准备攻打郑攀等,郑攀等害怕遭诛杀,便借口属下司马孙景献计抗拒王訥,将孙景斩首,向朱轨等人投降。

王訥准备率兵西进,派长史刘浚留守扬口垒。其时杜曾请求率部进攻襄陽讨伐第五猗,朱伺对王訥说:“杜曾是奸猾之贼,表面上做出向西进兵的假态,以迷惑众心,想引诱官军专心西进,然后他将火速回兵袭击扬口垒。必须慎重处置,不可轻率西进。”王訥生性骄傲自负刚愎自用,加之以为朱伺老迈怯懦不宜信任,便决意西进。杜曾等果然奔驰而回。王訥急派朱伺率部回援,才到扬口垒,就被杜曾等所包围。刘浚以为扬口垒的北门形势危急,准备令朱伺守北门。有人劝阻刘浚说:“朱伺与郑攀是同党。”刘浚便改令朱伺守护南门。贼兵闻知,猛攻其北门。其时郑攀同党马俊等也来攻打扬口垒,马俊的妻子儿女在垒中,有人建议剥去他们的面皮以示马俊。”朱伺说:“杀其妻子儿女,不能解围,只会增加其怒火而已。”于是打消了这一主意。朱伺平素用起来极顺手的弩弓忽然滞涩紧闭发射不动,朱伺十分厌恶这一不祥之兆。及至贼兵攻破北门,朱伺受伤退到船上。当初,刘浚打通各船只的底部,平时用木板闭合,称为船械。朱伺进入船仓后,追来的贼兵举起长矛刺向朱伺,朱伺顺势夺过长矛,反过来用长矛刺贼。贼兵爬上船顶,大叫道:“敌帅在此!”朱伺急忙打开船底从水下游行五十步,才得以逃脱。遇见医士疗伤,伤口稍稍好转。杜曾派人劝说朱伺道:“马俊等人十分感激足下不杀妻子儿女之恩。如今我已将足下家中内外亲属百人交付给马俊,马俊已接到家中尽心照料,足下可以来与家人团聚了。”朱伺回答道:“凡是当盗贼的不得善终,老夫今年六十多岁了,不能再与足下同做盗贼。老夫死后,当归葬南土,妻儿家人拜托给足下。”便毅然返回曾瓦山。其时王訥与李桓、杜曾相持不下,反复交战于曾瓦山下。军士屡次惊呼道:“贼兵要来了!”朱伺连受惊扰伤痛而亡。死后便埋葬在曾瓦山上。

猜你喜欢
  卷十九 太平興國三年(戊寅,978)·李焘
  ●卷十  艺文第十(上)·王克昌
  卷二下·朱熹
  附记·陈寅恪
  卷之六十一·佚名
  绥冦纪略卷三·吴伟业
  第48章 对于士兵吃不饱知道还装不知道的蒋介石·冯玉祥
  卷十八 食货志四·黄遵宪
  吴奎传·脱脱
  卷四十一·杨士奇
  卷六·佚名
  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第十八章 统一后之广西·李宗仁
  明鉴易知录卷一·吴楚材
  李谦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八·黄昇

    宋词鲁逸仲词意婉丽,似万俟雅言南浦旅怀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

  • 卷十二·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十二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十二名家【上之四】高适【殷璠云评事性落拓不拘小节耻与常科隠迹博徒才名自逺然适诗文多胷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尚其文 唐史本传云适年五十始为诗即工毎吟一篇好事者

  • 申忠愍诗集巻一·申佳胤

    (明)申佳允 撰 ○五言古诗 见圣堂感赋 少读封人编惓焉怀远托今者至于斯封人不可作风物尚依稀衣冠半零落顾兹太古民浑浑而噩噩河北緑林秋前年恣焚掠登莱倒干戈曹濮惊风鹤余亦抱关者夜深催击柝灾害复相仍彼苍一何虐安得封

  • 志第二十六 地理下·魏徵

    彭城郡旧置徐州,后齐置东南道行台,后周立总管府。开皇七年行台废,大业四年府废。统县十一,户一十三万二百三十二。 彭城旧置郡,后周并沛及南阳平二郡入。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郡。有吕梁山、徐山。蕲梁置蕲郡。后齐置仁州,

  • 列传第三十五 王敬则 陈显达 张敬儿 崔慧景·李延寿

    王敬则,临淮射阳人也。侨居晋陵南沙县。母爲女巫,常谓人云:“敬则生时胞衣紫色,应得鸣鼓角。”人笑之曰 :“汝子得爲人吹角可矣。”敬则年长,而两腋下生乳,各长数寸。梦骑五色师子。性倜傥不羁,好刀剑,尝与暨阳县吏斗,谓曰:“我

  • 卷三百十九·列传第二百七·广西土司三·张廷玉

        ◎广西土司三   △泗城 利州 龙州 归顺 向武 奉议 江州 思陵   泗城州,宋置,隶横山寨。元属田州路。其界东抵东兰,西抵上林长官司,南抵田州,北抵永宁州。   洪武五年,征南副将军周德兴克泗城州,土官岑

  •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六·叶隆礼

      諸蕃記   奚國   太祖初興,擊奚滅之,復立奚王,而使契丹監其兵,後為中京。詳見前志。   古肅慎國   古肅慎城,方五里,在渤海國三十里[一],遺堞尚在。   室韋國   室或為「失」,蓋契丹之類,其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

  • 卷首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首下 朱子手书 纲目看得如何得为整顿续成一书亦佳事也纲目能为整顿否得留念幸甚 通监纲目以眼疾不能细看但观数处已颇详尽东平王苍罢归藩连下文幸邺事元本漏已

  • 卷一百三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三十雍正十一年四月上谕十五道初一日大学士尹泰等将殿试策十卷进呈上亲览酌定名次啓弥封至第三名张若霭奉上谕此大学士张廷玉子也策内议论确有识见想其习覩习闻禀承家训得大臣忠

  • 职名·佚名

    职名三通馆总裁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臣】嵇 璜经 筵 讲 官  吏 部 尚 书   【臣】刘 墉经筵讲官户部右侍郎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 【臣】曹文埴纂修兼总校官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学

  • 第十六章·王夫之

    一 章句一“然”字及“是其”二字,一串写得生活。“弗见”、“弗闻”,微也;“体物不可遗”,显也。义既两分,故不得不用“然”字一转。乃如朱氏伸竟为分别,则

  • 卷六十四·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四     婺源江永撰井田    通禮十三補昔黄帝始經土設井以塞爭端立步制以防不足使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鑿井於中一則不地氣二則無費一家三則同風俗四則齊巧拙五則通財貨六

  • 后序·纪荫

    后序 宗统编年三十二卷。 国朝祥符释继荫撰。荫字湘雨。号宙亭。又号损园。嗣卑牧谦。住祥符。康熙二十八年。圣祖仁皇帝。三次南巡。 召见 行在。契旨。嗣屡诏入都。赐御书神骏二字。以易寺名。并水月禅心额。又

  • 槐野先生存笥稿·王维桢

    二十卷。明王维桢撰。王维桢,字允宁,号槐野,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家居,地震遇难。著有《王氏存笥稿》。是集为王维桢诗文别集,凡二十卷。为其挚友余姚孙升所编。据《千顷堂书目》载“维

  • 齐民要术·贾思勰

    北魏贾思勰编撰。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而且比较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作者总结了历史上的重农思想及经验。“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著成了此书。全书约十一万多字,卷首有作者自己写的《序》和《杂说》

  • 伤寒捷诀·严宫方

    清·严宫方编著。全书约2万字, 为1卷。作者将《伤寒论》分条分证编成歌诀, 以冀后学易读而捷成, 故名《伤寒捷诀》。本书首列伤寒总诀治法, 太阳伤寒、伤风, 阳明经病、腑病, 少阳病, 三阴传经热证、直中寒证。次列结

  • 可传集·袁华

    一卷。明袁华(1316—1382)撰。袁华字子英,昆山(今属江苏)人。少时聪颖非凡,读书记诵不忘,工诗,尤长于乐府。洪武初,授苏州训导。后因其子获罪,因累逮系死于南京。著有《耕学斋诗集》十二卷,《可传集》一卷。《可传集

  • 朝鲜王朝实录[定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