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罗宪传

罗宪字令则,襄陽人。父亲罗蒙,三国时任蜀国的广汉太守。罗宪十三岁时便能写文章,很早出名。师从谯周,谯周的门人称他为子贡。罗宪正直诚实严整;待士不倦怠,轻财好施舍,不经营产业。在蜀国入仕当太子舍人、宣信校尉。两次到吴国出使,吴人称颂他。

当时黄皓参预朝政,众人大都依附他,罗宪独独坚正不移。黄皓憎恨他,贬他为巴东太守。当时大将军闫宇都督巴东,让罗宪领军,当闫宇的副将。魏国进攻蜀国时,闫宇西还,罗宪守卫永安城。到成都失败时,永安城中騷动,长江边的长史都弃城逃走,罗宪将一个作乱者斩首,百姓才安定。得知刘禅已投降,便率领所统辖的军队临都亭三天。吴国听说蜀国失败,派盛曼将军向西而行,表面上假称救援,内心是要袭击罗宪。罗宪说:“我国倾覆,吴国是唇齿之邦,不抚恤我们的灾难,却想求利,我宁可作投降的俘虏。”便归顺魏晋。于是整治铠甲、军队,砥砺节操道义,士人都听命。及至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国又让步协领兵西征,罗宪将他打得大败。孙休大怒,又派陆抗协助步兵。罗宪坚守一年多,救援的军队不到,城中一大半人染上瘟疫。有人劝他向南出..柯,或向北奔上庸,可以保全。罗宪说:“作为人主,是百姓所仰慕的,既然不能保全,到危急时抛弃他们,这是君子不做的事。我死在这里了。”正好荆州刺史胡烈等救援他,陆抗才退兵。加封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衔武陵太守。

泰始初年(265)入朝,诏书说:“罗宪忠烈果敢刚毅,有才略器干,可赐给鼓吹。”又赐他山玄玉佩剑。泰始六年(270)去世,赠使持节、安南将军、武陵太守,追封西鄂侯,谥号叫烈。

当初,罗宪在华林园侍宴,皇帝诏问蜀国大臣的子弟,又问先辈适合时宜可用的人,罗宪推荐了蜀人常忌、杜轸等,都是蜀国的良才,武帝都召见并加以任命。

罗宪的儿子罗袭,历任给事中、陵江将军,统领其父的部属,官至广汉太守。罗宪哥哥的儿子是罗尚。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六·魏徵
  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欧阳修
  后蜀世家第四·欧阳修
  卷六十九·志第二十·礼乐三·宋濂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第四章 灭亡时代·佚名
  卷一百五十五·杨士奇
  卷之四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二百七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九 宗室传九·纪昀
  清经世文编选录·佚名
  一三九一 谕内阁将文津阁全书内《扬子法言》空行交军机大臣填补等事·佚名
  卷二十七 魏书二十七 徐胡二王传第二十七·陈寿
  职官五一·徐松
  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九皇甫冉皇甫冉字茂政润州丹阳人晋高士谧之後十岁能属文张九龄深器之天宝十五载举进士第一授无锡尉历左金吾兵曹王缙为河南帅表掌书记大历初累迁右补阙奉使

  • 司马光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元年(1038)进士,签判武成军,累迁大理寺丞、起居舍人。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之中知谏院。神宗初,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

  • 王梵志诗校注卷七·王梵志

    世有一种人 天下大痴人 教你修道时 知足即是富 千年与一年 凡夫真可念 我身若是我 悟道虽一饷 由心生妄相 福门不肯修 莫言己之是 我有你不喜 任意随流俗 学行百千般

  • 列传第九十一·刘昫

    ○田承嗣 侄悦 子绪 绪子季安 田弘正 子布 牟 布子在宥 张孝忠 子茂昭 茂昭子克勤 弟茂宗 茂和 陈楚附 田承嗣,平州人,世事卢龙军为裨校。祖璟,父守义,以豪侠闻于辽、碣。承嗣,开元末为军使安禄山前锋兵马使,累

  • 卷二百一十三·表第四·脱脱

        宰辅四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百二十七 列传三百十四·赵尔巽

      ◎属国二   ○越南   越南先称安南。顺治初,安南都统使莫敬耀来归,未及授爵而卒,寻授其子莫元清为安南都统使。   十六年八月,经略大学士洪承畴始奏言安南国遣吏目玉川伯邓福绥、朝阳伯阮光华,赍启赴信郡王军前

  •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吕思勉

    吴、蜀灭亡,天下复归于统一了,然而乱源正潜伏著。这乱源是什么呢?自后汉以来,政治的纲纪久经废弛,试看第三十一章所述可知。政治上的纲纪若要挽回,最紧要的是以严明之法行督责之术。魏武帝和诸葛亮都是以此而收暂时的效果

  • 卷五十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五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五十五 留侯【括地志云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张良庙也】张良者其先韩人也【括地志云城父在汝州郏县东三十里韩里也】大

  • 郑世翼传·刘昫

    郑世翼,郑州荥阳县人,世代为望族。祖父郑敬德,为北周仪同大将军。父亲郑机,曾任司武中士。世翼二十岁即有盛名,武德年间,历任万年县丞、扬州录事参军。多次因言辞忤逆与人不和,被人称为轻薄。当时崔信明自以为文章独步天下,多

  • 卷之十六  北征錄(明)金幼孜 撰·邓士龙

    (北征錄,亦名北征前錄,一卷,明金幼孜撰。幼孜本名善,以字行,新淦人。建文二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成祖即位,改翰林檢討。歷官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宣德六年卒,謚文靖。明史卷一四七有傳。是錄記永樂八年二月至七月幼孜等從

  • 二十三年·佚名

    (癸未)二十三年清道光三年春正月1月1日○辛未朔,親行殯宮朔奠。○頒賜老人別歲饌,仍命存問,年例也。○大司憲權常愼疏略曰:國家之所重者,典禮也,人君之所敬者,儒臣也。敬儒臣者何?敬其言也,重典禮者何?重其宗也。猗我列聖朝四百年

  • 仪礼逸经卷二·吴澄

    元 吴澄 撰冠义第一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

  • 第十三章东西学术分途·梁漱溟

    此章仍衍续前文阐明自觉,但以引入东西学术问题,遂尔题目别标。 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生命的特征,其所区别于物类者在此。然而人们却非能时时皆在发挥表见此特征者。前曾说,人心要缘人身乃可得见,是必然的;但从人身上得有人心充

  •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1)·戴圣

    ——礼乐当随时代而变化 【原文】 礼者,殊事合敬者也(2)。乐者,异文合爱者也(3)。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4),名与功偕(5)。 故钟、鼓、管、磬、羽、蘥、干、戚(6),乐之器也;屈、伸、俯、仰、缀、兆、舒、疾

  • 卷第四十五·德清

    续藏经 华严纲要 唐 澄观疏义 明 德清提挈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五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阿僧祇品第三十 初来意有二。一通。谓前三

  • 经济文集·李士瞻

    六卷。元李士瞻(1313—1368)撰。士瞻字彦闻。先世新野 (今属河南),徙居荆门。至正初中大都路进士。累官户部尚书。出督福建海漕,就拜行省左丞。入为中书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封楚国公。此集为其曾孙绅所编,始于为右司

  • 周易参同契解·陈显微

    道家著作。3卷。宋·陈显微撰。显微字宗道,自号抱一子,淮阳(今属江苏省)人。嘉定端平间(1208~1236)道士。是书为其弟子王夷于端平元年(1234)所刊。卷内不分章节。书中次第,悉依彭晓之本,其“鼎器歌”一首,亦从彭本附于卷末

  • 杜工部年谱·赵子栎

    一卷。宋赵子栎(?~1137)撰。赵子栎字梦授,天水(今属甘肃)人。宋太祖赵匡胤六世孙。元琇六年(1091)进士,绍兴中官至宝文阁直学士。《杜工部年谱》又作《杜工部草堂诗年谱》,是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所编的年谱。宋人为杜甫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