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陶侃传

陶侃字士行,原本鄱陽人。吴国灭亡后,迁到庐江的寻陽。父亲陶丹,在吴国任扬武将军。陶侃年幼而孤贫,任县中小吏。鄱陽的孝廉范逵曾经去拜访陶侃,陶侃毫无准备,无物待客,他母亲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客人畅饮极欢,连仆从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范逵告别时,陶侃相送百余里。范逵问:“卿想到郡中去任职吗?”陶侃回答:“想去,可苦于无人引荐。”范逵拜见庐江太守张夔,极力赞美陶侃。张夔召陶侃为督邮,领枞陽令。以有才能著名,又迁主簿。值州部的从事到郡中,想找点岔子处罚他,陶侃关上门严格约束部下,对从事说:“若我们有错误,自当按宪令处治,不应这样相逼,若不按礼法办事,我也能对待。”从事只好离去。张夔之妻生病,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去接医生,当时大雪天寒,主簿等僚属们都感到为难,独陶侃说:“侍君侍父是为臣为子之义,郡守夫人,就同我们的母亲一样,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尽心的。”于是主动要求前往。大家都佩服他的礼义。长沙太守万嗣来到庐江,见到陶侃,诚心敬悦,对他说:“你终当有大名传世。”让自己的儿子与陶侃结为好友才离去。

张夔举荐陶侃为孝廉,陶侃到洛陽,几次拜谒张华。张华开始认为他是来自偏远之地的人,不大理睬。陶侃每次去,神色安然。张华后来和他交谈,大为惊异。除为郎中。伏波将军孙秀是已亡的东吴王族的支庶,府第名望不高,中原人士耻于为他做僚属,因为陶侃出身于寒族,召他为舍人。当时豫章国郎中令杨日卓,是陶侃的同乡,为乡中舆论一致称扬。陶侃拜见他,他评价说:“《易经》上说:‘坚固贞正,足以干事。’陶士行就是这样的人。”杨日卓和陶侃一同乘车去见中书郎顾荣,顾荣也很看重他。吏部郎温雅对杨日卓说:“怎么和小人同乘一辆车呢?”杨日卓说:“这人可不是普通的人。”尚书乐广要会见荆州扬州的名士,武库令黄庆推荐了陶侃。有人非议,黄庆说:“这人终会前途远大,有什么可疑的。”黄庆后来任吏部令史,就推举陶侃为武冈令。因和太守吕岳不和,弃官归乡,为郡中小中正。

当时任刘弘为荆州刺史,将要赴任时,召陶侃为南蛮长史,派他先去襄陽讨伐张昌,打败了张昌。刘弘赶到后,对陶侃说:“我过去是荆州刺史羊祜的参军,他说我今后当接替他的职位,今天看来,你将来会继承我的职位呀。”后来以军功封东乡侯,食邑千户。

陈敏作乱,刘弘以陶侃为江夏太守,加封鹰扬将军。陶侃齐备仪仗,将母亲接到官舍,乡里大觉荣耀。陈敏派其弟陈恢进犯武昌,陶侃出兵抗击。随郡内史扈环对刘弘挑拨说:“陶侃与陈敏有同乡之谊,他现居大郡,统强兵,若生异心,荆州就没有东门这屏障了。”刘弘回答说:“陶侃忠直能干,我了解他很久了,怎会这样呢?”陶侃暗中知道了此事,随之派儿子陶洪和兄之子陶臻到刘弘那里以加强他的信任,刘弘任他们为参军,给予赏赐后又送回江夏。再加陶侃为督护,让他和诸军并力抗击陈恢。陶侃以运输船作战舰使用,有人说不能这样作,陶侃说:“用国家的器物打击国家的敌人,只要向上面汇报时这些船只有下落就行了。”于是合力进攻陈恢,所向必胜。陶侃治军严肃整齐,凡有缴获,全部分赏士卒,自己身无私财。后母丧丁忧去职。曾有两位客人前来吊唁,不哭而退,化为双鹤,冲天高飞而去,当时人们都感到很惊奇。

服丧期满,为东海王司马越参军。江州刺史华轶上表请陶侃为扬武将军,驻军于夏口,又以陶臻为江州参军。华轶与琅王牙王司马睿素来不和,陶臻担心将来有灾难,借口有病回到陶侃身边,告诉陶侃说:“华彦夏有忧天下之大志,但没有多大才能,并且和琅王牙王有矛盾,灾祸就快来临了。”陶侃怒,将陶臻送归华轶处,陶臻则向东去投奔了琅王牙王,琅王牙王见到陶臻很高兴,任命他为参军,并加陶侃为奋威将军,陶侃于是和华轶断绝了来往。

不久,升迁为龙骧将军,领武昌太守。当时天下饥荒,山中蛮贼常拦截江上船只抢劫。陶侃令部下诸将假扮商船引诱山贼,盗贼果然前来,活捉了数人,原来他们是西陽王司马..的部下。陶侃派兵逼西陽王交出盗贼,自己带兵在钓台列阵以为后继。司马..只好将帐下二十人绑了送出来,陶侃杀了他们,从此水陆交通安全畅通。返家的逃亡者络绎不绝。陶侃竭尽财力资助他们安家定居。又在郡东设立与夷人交易的市场,大收其利。元帝派陶侃击杜..,令振威将军周访、广武将军赵诱接受陶侃指挥。陶侃令二将为前锋,侄儿陶舆为左翼,向杜..发起进攻并打败了他。其时周危页为荆州刺史,先驻镇浔水城,贼寇来劫掠人口,陶侃令部将朱伺前去救援,贼寇退守泠口。陶侃对诸将说:“此贼必定会改为陆上步行去武昌騷扰,我们应赶回武昌,昼夜兼程三天可到。谁能忍饥挨饿坚持战斗?”部将吴寄说:“我准备忍受十日之饥,白天打仗,夜晚捕鱼为食,可以坚持下来。”陶侃说:“你真是一员良将。”贼寇果然增兵进攻武昌,陶侃令朱伺迎头痛击,大破贼兵,缴获大批辎重,杀伤众多敌兵。派遣参军王贡向王敦报捷,王敦说:“要不是有陶侯,荆州就会丢掉啊。周伯仁刚到位,就被贼兵击败,不知道他怎么能当刺史?”王贡说:“我们荆州正值多难之时,非陶龙骧来治理不可。”王敦同意了,即上表拜陶侃为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管领西陽、江夏、武昌等郡,镇于沌口,又移到沔江。遣朱伺等人征讨江夏乱贼,消灭了他们。贼寇王冲自封为荆州刺史,占据江陵。王贡回到竟陵,假借陶侃的命令,以杜曾为前锋大督护,进军杀了王冲,收降了他的部下。陶侃召杜曾前往,杜曾未到,王贡害怕假传命令的事会获罪,就和杜曾一起反叛了。王贡在沌陽向陶侃的参军郑攀发起攻击,打败了郑攀,又在沔口打败了朱伺。陶侃准备移师退于氵员中,部将张奕已生反叛之心,不怀好意地对陶侃说:“敌兵将至时移动军队,恐怕对大家不利。”陶侃被此言迷惑,按兵不动。不多时,贼兵到达,陶侃结果被贼兵打败。敌兵钩住了陶侃乘坐的战船,情况相当危急,逃上小船。朱伺奋力苦战,才得以脱险。张奕竟投奔了贼军。陶侃因这次失败被免去官职。王敦上表请陶侃以布衣身份仍领其职权。陶侃再次率领周访等部将进兵入湘,使都尉杨举为先驱,攻击杜..,打败了他,屯兵于城西。陶侃部下佐史致辞于王敦说:“州将陶使君孤直超群,从寒微到显著,都是由于忠诚公允,多有功效。出仕南夏,辅佐征南将军刘弘,前战张昌,后敌陈敏,陶侃以一..偏师,独当大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使群寇败走。近来王如作乱于北,杜..发难于南,两位征南将军皆失利退走,一州军民星散逃亡,其他郡县,土崩瓦解。陶侃以礼招聚逃亡之人,以德怀柔安抚远近百姓,投奔他的民众,如子女趋奔父母,前后不断。他奉承旨令,独守危境,他人去而己不动摇,他处人离而己处人聚。往年统领人马,径直逼近湘城,志凌云霄,神机独断。只是因军少粮缺而未能取胜,然而已使杜..畏惧。退回夏口后不到两天,建平郡流民纷纷遇贼即叛。陶侃又挥师溯流西进,消灭丑类,这才使国家西门无忧,朝廷城防无患,这都陶侃的功绩啊!英明的将军如可怜我们荆楚之人,救民于涂炭之境,就让陶将军统领残余之众,使寒者有衣穿,饥者有饭吃,那么人人相庆,就像寒冷的人披上棉衣一样感到温暖啊。当时我们处于孤危的江滨,地势又不险要,不是孤军能够固守的,因此欲迁高处,以避其锋芒。然而叛军轻骑抢先到达,大军随后逼近,陶侃激战数日,斩杀敌人将帅。敌兵凶狠狂暴,如犬羊相结,蜂拥而至力进攻。陶侃以忠臣之节,义无反顾,披坚持锐,身先士卒,将士们奋勇冲杀,无不听命。当时我军伤亡惨重,敌军轮番上阵,交替进攻。陶侃以一支孤军,力不能支,只好便宜行事,保全实力以图日后再举。而主事者怪罪陶侃,重加贬谪。陶侃他性格谦和,功成身退现在他辞去以前授予他的官爵职位,唯恐迟缓不及时。这对我们区区小吏倒无甚要紧,但只怕于内不合情理,于外会导致失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将使荆蛮叛离,西隅不守,唇亡齿寒,贼寇侵逼就更放肆了。”王敦于是上奏请朝廷恢复陶侃官职。

杜..部将王贡带三千精兵,出武陵江,诱骗五溪夷人相助,以舟船水师截断官军通道,直逼武昌。陶侃派郑攀及伏波将军陶延连夜进军巴陵,出奇兵攻其不备,大败王贡之军,斩首千余级,归降者达万人。王贡只好退回湘城。贼军内部产生了矛盾,杜..因怀疑张奕而杀了他,贼众都不自安,降者日益增多。王贡又来挑战,陶侃在远处对他说:“杜..为益州吏,盗用国库钱财,父亲死了竟不奔丧。你本是好人,为何要跟随他胡为呢?天下难道有善终的叛贼吗!”王贡开始将脚横架在马背上,一副傲然无礼的样子,陶侃说罢,王贡肃然放下脚来端坐,神色言辞显得很恭顺。陶侃知道他可以改变,再次予以说服,并截下头发起誓,王贡终于归顺了。杜..败退而去,陶侃大军攻克长沙,俘获了杜..部将毛宝、高宝、梁堪而还。

王敦非常忌妒陶侃之功。陶侃要返回江陵,准备向王敦告辞,皇甫方回和朱伺等人劝谏,以为不能前往。陶侃不听,王敦果然留住他不让离开,降职为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让王訥任荆州刺史。陶侃在荆州的僚属请求王敦留下陶侃,王敦发怒,不许。陶侃部将郑攀、苏温、马鯭等将领不愿南下广州,就到西边迎来杜曾以抵制王訥。王敦认为郑攀这样干是奉陶侃的旨意,穿上铠甲手持兵器,想要杀掉陶侃,进退往复好几次还是拿不定主意。陶侃严肃地说:“使君雄毅果断,能裁决天下事,今天怎么这样犹豫不决。”便起身入厕。谘议参军梅陶、长史陈颁对王敦说:“周访和陶侃为姻亲,如同一左一右两支手,哪有砍他左手而右手不来帮忙的。”王敦这才作罢,于是设宴为陶侃饯行。陶侃连夜出发。王敦又留下他儿子陶瞻为参军。陶侃到达豫章,见到周访,流着泪说:“若不是有你作外援,我性命难保。”陶侃继续前进到达始兴。

先前,广州人背叛刺史郭讷,迎长沙人王机为刺史。王机又派人拜见王敦,请求管领交州,王敦答应了,而王机又未前往。当时杜弘占据临贺,王机请求投降,并劝杜弘夺取便州,杜弘于是和温邵及交州秀才刘沈一起谋反。有人劝陶侃暂时停留在始兴,观察形势待机而动,陶侃不听,直达广州。杜弘派使者来诈降,陶侃识破了他们的计谋,先从封口调来发石车。一会儿杜弘率领轻兵而至,一看陶侃早作好了准备只好退回,陶侃乘机追击,打败了杜弘军,在小别捉住了刘沈。又派部将许高讨伐王机,杀了他并把首级送往京师。诸将皆来请求乘胜进军,攻打温邵,陶侃笑着说:“我现在已是威名显赫,何必再动刀兵,只需一纸布告就可解决。”于是下书告谕,温邵害怕撤走,追兵在始兴抓住了他。陶侃以这次的战功封为柴桑侯,食邑增至四千户。

陶侃在州府中无事的时候,常常早上将一百块大砖搬出厅外,下午又搬进厅内。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干,他说:“我正要致力中原,太优逸闲适了,恐怕难当大任。”他就是这样劳其筋骨以励其志。

大兴初年(318),陶侃晋号为平南将军,不久又加都督交州军事。当王敦举兵反叛时,元帝下诏陶侃以本官兼领江州刺史,再转任都督、湘州刺史。王敦得势后,上表使陶侃官复原职,加散骑常侍。当时交州刺史王谅被贼将梁硕劫持,陶侃派部将高宝攻击并消灭了他,于是任陶侃为交州刺史。以先后之功,封次子陶夏为都亭侯,陶侃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及王敦叛乱平定以后,陶侃迁为都督荆、雍、益、梁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其他职衔如故。荆楚民众莫不相庆。

陶侃性聪明敏捷,勤于吏职,恭敬好礼,严守人伦。终日正襟危坐,军中事务,千头万绪,没有丝毫遗漏,远近来往书札,无不亲自起草答复,下笔如流,未有停滞。迎送宾客不分亲疏,门前客人不断。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尚且惜寸陰,至于普通人,应当惜分陰,怎么能图安乐醉于荒戏游玩之中呢?活着于世无益,死后不留名声,这是自暴自弃。”部将有的人闲谈游戏而荒废职事,陶侃命令将其酒器、赌具都投入江中,并鞭打吏将,对他们说:“樗..赌博是牧猪奴的游戏,《老子》、《庄子》浮华不实,不是先王的明法正言,实不可行。君子当正其衣冠,振其威仪,那有蓬乱着头发来培养声望还自称豁达的人。”有送礼物给他的,都要询问来由,若是自己出力得来的,即使礼物轻微也很高兴,回赠的东西更多。若这礼物来路不正,则严厉斥责,决不收取。有一次出游,见一人手持一把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他说:“拿这做什么用?”那人说:“路上看见了,随手就摘了几支。”陶侃大怒说:“你不种田,竟随意糟塌庄稼。”把他绑起来打了一顿。这样一来,百姓们乐于勤耕,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当时在造船,废弃的木屑和竹头都派人收管起来,别人都不知有何用。后来一次举行元旦聚会,积雪始晴,厅外余雪犹湿,于是用木屑来铺地。及桓温伐蜀时造船,又以陶侃保存的竹头做船钉。他考虑问题慎密细微,皆如此类。

苏峻作乱时,京城被叛贼所占领,陶侃的儿子陶瞻为贼所害。平南将军温峤邀陶侃一起同赴朝廷勤王。当初明帝驾崩时,陶侃不在接受遗诏委托大事的重臣之列,深为遗憾,他答复温峤说:“我是在外守边的战将,不敢超越自己的职分。”温峤坚决要求他出兵,并推举他为盟主。陶侃这才派遣督护龚登率兵来会温峤,随后又将龚登追回。温峤在书信中以苏峻杀害陶瞻的事来激怒他,陶侃的妻子龚氏也力劝陶侃出兵,于是才戎服登舟而行,昼夜兼程,连陶瞻的丧礼也未参加。五月,和温峤、庾亮等人齐会在石头城下。诸军就要展开决战,陶侃认为贼兵强盛,不可硬攻,当等待时机以智而破之。几次出战都未能取胜,诸将请求在查浦修筑营垒,而监军部将李根则建议在白石修营垒,陶侃不同意,他说:“如果筑垒不成,就追究你。”李根说:“查浦地势低下,又处在水南,只有白石地形险要坚固,可容纳数千人,不利于敌人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好办法。”陶侃笑着说:“你真是一员良将。”于是采用了李根的建议,连夜修造,天亮已成。敌人看到新建成的营垒,大为惊恐。贼兵进攻大业营垒,陶侃准备救援,长史殷羡说:“若派人去救大业,陆地步战我们不如苏峻,则大事难成。现应该急攻石头城,苏峻必会救援,这样大业就解围了。”陶侃听从了殷羡的建议,苏峻果然丢下大业来支援石头城。诸路义军和苏峻战于陈陵之东,陶侃的督护竟陵太守李陽部将彭世在阵上斩了苏峻,敌军大乱。苏峻之弟苏逸收聚了残兵,陶侃与诸军在石头城斩了苏逸。

当初,庾亮年少时就有高名,以明穆皇后兄长的身份受元帝临终托付重任,苏峻叛乱,庾亮有一定的责任。石头城平定后,庾亮担心陶侃要追究他,于是听温峤的安排,拜见陶侃当面谢罪,陶侃马上阻止他说:“庾元规难道要拜陶士行吗?”王导进入石头城,要持以前的符节,陶侃讥笑他说:“苏武的符节怕不是这个样子吧。”王导感到惭愧,让人把符节遮盖起来。

陶侃回到江陵,不久就被任命为侍中、太尉,加羽葆鼓吹,封为长沙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八千匹,加都督交、广、宁七州军事。因江陵离京师偏远,于是移镇巴陵。派遣谘议参军张诞讨伐五溪夷人,征服了他们。

当时后将军郭默伪造诏命,暗杀了平南将军刘胤,窃据了江州。陶侃知道后说:“郭默一定是伪造了诏书。”派将军宋夏、陈修率兵守住湓口,自己亲率大军随后进发。郭默派人送来歌妓婢女和百匹绢,伪造皇帝的手诏呈送给陶侃。部下的参将佐吏们都来劝谏说:“郭默如果没接到皇帝的诏书,怎敢做这样的事。我们要进军讨伐,最好等到朝廷有诏书的确切消息后行动。”陶侃严厉地说:“皇帝年幼,还处在怀抱之中。况且刘胤一直受到朝廷的信任和尊重,虽然管领一方才能有些欠缺,也不至于要处以极刑。郭默素来枭勇,常有掠杀的暴行,因为国家大乱刚平,为政比较宽松,所以他欲乘机横行。”于是派使者赴京上表请求讨伐郭默。他给王导写信说:“郭默杀了州刺史,就让他任刺史,要是他杀了宰相,难道也让他任宰相吗?”王导回答说:“只因为郭默占据了京师上游的有利地形,又有战船和现成的军用物质,所以我们只好暂时容忍不究,让他先有其地。有一个月的暗中准备,你的大军到达后,便可相继赴敌进剿。这是遵养时晦之计以定大事呀。”陶侃看信嘲笑说:“什么遵养时晦,这是遵养时贼。”陶侃大军到达后,郭默的部将宗侯绑了郭默父子五人和部将张丑前来投降,陶侃杀了郭默等人。郭默在中原时,多次与石勒作战,石勒的部下都害怕他,听说陶侃兵不血刃就擒拿了郭默,更加敬畏陶侃。苏峻的部将冯铁杀了陶侃的儿子后投奔了石勒,石勒让他任戍将。陶侃把事情真相告诉了石勒,石勒就杀了冯铁。朝廷下诏陶侃领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军事,部下增设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掾属十二人。陶侃领兵回到巴陵,再移镇武昌。

陶侃任命张夔之子张隐为参军,范逵之子范珧为湘东太守,以刘弘曾孙刘安为掾属,上表褒赞梅陶。凡是他微贱时受过别人的恩惠,哪怕是一餐饭也必定报答。

陶侃派遣其子陶斌和南中郎将桓宣西伐樊城,石勒部将郭敬逃走,又派侄儿陶臻、竟陵太守李陽等共同攻下新野,襄陽于是被平定。朝廷拜陶侃为大将军,特许他佩剑登履上殿,入朝不行拜见礼,赞拜不呼其名。陶侃上表坚决辞让,表上说:“我并不是贪图荣华于平时,今天却来虚情假意的推让。行事应合于时宜,臣怎能对陛下不敬;理法应有益于圣世,臣怎能违反朝廷的节礼,臣常想着要消除那些浮华虚伪的现象,并不仅仅是约束我一个人。要是我能够仰仗国家的威灵,消灭了李雄、石勒,又该怎样加封呢!”

咸和七年(332)六月,身患重病,上表辞去职位,表文说:

臣少时生长于孤贫寒门,开始志愿也不够大。过多地承蒙圣朝几代的殊恩,陛下明鉴,宠信更隆。有始必有终,自古以来莫不如此。臣年近八十,位极人臣,临终之时,还有什么遗恨呢?只是因为陛下年纪尚小,残寇未灭,祖宗陵寝未归于旧都,所以胸中愤慨,不能自己。臣虽不能预知寿命,但年齿已迈,蒙受朝廷殊恩,赐封长沙郡公,去世之日,当葬于封土之内。臣父母墓葬,现都在寻陽,由生前想到死后,都不愿与父母分离。现已安排部下准备迁葬,等到秋天,奉迎父母之灵柩安葬。葬事已毕,臣即告老归藩。没想到所患疾病,日益加重,伏枕感慨,情不自胜。臣早先还以为自己生命还能延续几年,想为陛下西平李雄,北灭石季龙,所以派遣毋丘奥驻守巴东,将襄陽交给桓宣。宏愿未能实现,就要与世永别。我所担任的内外要职,请陛下马上选择良臣来接替,继续效忠王室,继承臣志,臣虽死犹生。

陛下虽然天资圣明,英姿日新,但值多事之秋,当信任依靠群贤。司徒王导见识广、经验足,三世为辅佐;司空郗鉴忠贞朴实,内外称赞;平西将军庾亮有器量多识见,审时度势决策周密;他们便是陛下的周公、召公。献善除恶,谘询筹划,广施正道,天安地平,四海幸赖。现谨派遣左长史殷羡送回陛下授予的假节麾、幢曲盖、侍中貂蝉、太尉章、荆江二州刺史印传蓕戟。仰恋天恩,悲伤感怀。

陶侃将后事托付给右司马王愆期,加督护,统领部下文武僚属。陶侃乘舆车出临津登舟,第二天,船行到樊溪,陶侃去世,终年七十六岁。成帝为此下诏:“故持节、侍中、太尉、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诸军事、荆江二州刺史、长沙郡公陶侃,道德高尚,雄才大略,深谋远虑。掌藩镇于外,八州平静,辅君王于内,皇室安宁。古时齐桓公、晋文公建立霸业,都是依靠了强有力的亲族外戚的帮助,我正要依靠他以行治国安民之大道,先前将要晋位大司马,接礼节程序予以策命,还未来得及加以褒奖,老天不成全,忽然就让他去了,使朕大为震惊哀痛不已。现令鸿胪寺追赠大司马,授予蜜蜡之印,以太牢之礼祭祀。若灵魂有知,该为这样的荣耀而自豪。”又策命谥号为“桓”,在灵前祭以太牢。陶侃遗嘱使葬于藩郡城南二十里处,他的旧部又在武昌城西为他刊石立像之碑。

陶侃在军中共四十一年,沉雄刚毅而有权谋,机智聪慧善于决断。从南陵到白帝城数千里辖区内,路不拾遗。苏峻之乱时,庾亮轻率冒进而失利,庾亮的参军殷融拜见陶侃时说:“庾将军要这样干,不是我们的主意。”将军王章到陶侃处却说:“是我自己这样干的,庾将军并不知情。”陶侃说:“以前殷融是君子,王章是小人,可今天这件事王章是君子,殷融是小人。”陶侃性格慎密细致好探究问题,很像汉代的赵广汉。他曾经叫各军营种植柳树,都尉夏施将官府里的柳树偷来栽在自己门前。后来陶侃路过此地看见了,停下车问道:“这是武昌西门前的柳树,为什么要偷偷移栽到这里?”夏施吓得连忙认罪。当时武昌号称多贤士,殷浩、庾翼等名士都是陶侃的部下。陶侃每次饮酒都有限量,常常是饮得极高兴时限量够了,殷浩等人劝他稍微再加一点,陶侃感伤了好久说:“年轻时曾因饮酒而失事,亡故的父母给我定下这规矩,所以不敢超越。”有人建议武昌北岸有座邾城,应该分兵镇守。每次说到此事陶侃总不发言,而议论者总是说个不停,陶侃于是在率领将佐过江围猎时对大家说:“我倚托天险而防御敌寇,正是靠这条长江。邾城隔江在北岸,内无凭倚,外接夷人。夷人那里多有利获,而晋人贪利定会侵扰,夷人不堪忍受,就会引来贼寇报复,这是给我们带来灾祸的缘由,并不能防御敌寇,况且东吴当年曾以三万兵来守城,今天就算是有这多兵把守,对江南也无什么好处。若是敌方有了可以使我们利用的机会,这座城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后来庾亮派兵镇守,果然遭到失败。陶侃晚年想停止操劳,不再求进,不再参与朝政大事,去世的前一年,就准备辞去职务回到藩国,部下苦苦挽留他。到病重时,将要返归长沙,将军用物资器仗牛马舟船等都上账登记,仓库封存,自己亲自加上锁,全部交付给王愆期,这才登舟起行。朝野予以赞美。将要走出府门时,回头对王愆期说:“老头子今天才蹒跚而归,都是被你们的挽留耽误了。”尚书梅陶给亲戚曹识的信中写道:“陶公机智神明似魏武帝,忠顺勤劳就像诸葛孔明,陆抗这些人都比不上他。”谢安常说:“陶公虽用法,却往往能体现出法外之意。”他就是这样为世人所敬重。他家中有侍妾数十人,僮仆千余人,珍奇宝货不可胜数。有人说:“陶侃年少时在雷泽捕鱼,网中得到一枚织布的梭子,回来挂在墙壁上,一会儿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织梭化成龙飞去。”又曾在梦中生出八只翅膀,飞上了天空,见天门九重,已登上了八重,惟最后一道不能进入。守门人用杖击打他,因此从天上掉了下来,左边的翅膀被折断。等梦醒后,左腋尚有余痛。又曾在入厕所时见一穿红衣之人,戴着文人的头巾,手持笏板说:“因为你是长者,故来相报。君以后当为国公,位至八都督。”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师圭对陶侃说:“你左手中指上有一条竖纹,当贵为国公,若是这条纹直达指尖,便贵不可言。”陶侃以针刺手针见血,血洒在墙壁上成了一个“公”字,用纸擦手,纸上显出的“公”字更清晰。后来他都督八州诸军事,据上流形胜之地,手握重兵时,暗中也产生过夺位的想法,但一想到折断左翼的梦,也就罢了这个念头。

陶侃有子十七人,惟陶洪、陶瞻、陶夏、陶琦、陶旗、陶斌、陶称、陶范、陶岱见于旧史记载,其他都无名声传世。

猜你喜欢
  卷六十四 严硃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班固
  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七·脱脱
  卷十五·王夫之
  ●卷二十八·陶宗仪
  御定资政要览后序·顺治
  卷十七·佚名
  卷一·陈康祺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八·佚名
  志卷第二十 高丽史六十六·郑麟趾
  卷三十七·佚名
  卷一百四十三·雍正
  第五节 唐末割据(上)·吕思勉
  131.大发明家祖冲之·林汉达
  朱祖鋐·周诒春
  六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九·彭定求

        卷789_1 【建元寺昼公与崔秀才见过联句,与郑奉礼说同作】皇甫曾   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皇甫曾   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皎然   暮阶县雨足,寒吹绕

  • ◆野航老人姚文奂(野航亭稿)·顾嗣立

    文奂,字子章,昆山人。聪敏好学,过目即成诵,博涉经史。辟浙东帅阃掾,虽公事旁午,不废吟咏,把酒论诗,意气豁如也。自号娄东生,与郭羲仲、郯九成、顾仲瑛诸公相唱和。家有野航亭,人称为姚野航。又有书声斋,永嘉李孝光为之记。 题高

  • 卷二十二·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二十二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中江集【起丙子五月尽十二月】留皖城两阅月九江郡守朱恒斋枉札见招复买帆溯江而上又踰月乃赋归按禹贡有北江中江之名皆在彭蠡东孔氏传

  • 卷十三 康帝·王夫之

      〖一〗   风会之所趋,贤者不能越也,君子酌其贞淫以立身,而不可执以论人。孟子之游,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多所辨以折异端,曲为说以动人主,使前乎此而为西周,后乎此而为两汉,必不然矣。然而有以异于田骈、慎到、苏秦、张

  • 第二十五回 下辣手害死王皇后 遣大军擒归沙钵罗·蔡东藩

      却说许敬宗系杭州新城人,就是隋忠臣许善心子。善心为宇文化及所杀,敬宗辗转入唐,因少具文名,得署文学馆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唐书奸臣传,首列许敬宗,故本编特详叙履历。武昭仪得宠,敬宗乘势贡谀,甘作武氏心腹。武氏谋夺

  • 自序·蔡东藩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正统二年三月辛卯朔升监察御史卢睿为行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宣府○壬辰书复晋王美圭曰比年边方多事民生艰窘所喻修葺恭园堂宇权宜停止以俟豊年○行在刑部右侍郎何文渊等奏两淮商旅辏集盐课不足比见南京光禄寺并

  • 今献备遗卷三十七·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孙燧孙燧字徳成浙江余姚人弘治癸丑进士授刑部主事迁郎中谳狱江西疑狱不决者断决如流多平反以忤刘瑾连罚赎瑾诛迁陜西叅政累进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廵抚江西时逆濠横敛剥民王府人暴甚白昼市杀人夺人财产燧至首

  • 王周传·薛居正

    王周,魏州人。小时勇敢雄健,参加军队跟从后唐庄宗、明宗,逐渐迁升为裨校,因战功多次历任郡守。后晋天福初年,范延光在魏州反叛,王周跟从杨光远进攻并降伏了他。安重荣在镇州反叛,王周又跟随杜重威攻讨平定了他。因功授与贝州

  • 谭献叙养·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二十六卷,余录十卷,吴尚书仲云先生遗着。文孙子修编修授乡里后生谭献,读竟,叙之曰:古者柱下之史,孔氏所访,太史公之所掌,汉初与丞相同尊。掌故之学,为千载表仪。凡夫德礼政刑,质文兴废,一朝设施,流及后世,有以观采损益,为

  • 卷19·陈邦瞻

    太宗雍熙二年九月辛亥,废楚王元佐为庶人。元佐,帝长子,少聪警,貌类帝,帝钟爱之。廷美迁房州,元佐尝力救,及廷美死,遂发狂疾,至以小过操梃刅伤侍人。疾少间,帝为赦天下。会重九,召诸王宴射苑中,元佐以新瘥不预。及诸王宴归,暮过元佐

  • 伐功第四十五·桓宽

    大夫曰:“齐桓公越燕伐山戎,破孤竹,残令支。赵武灵王逾句注,过代谷,略灭林胡、楼烦。燕袭走东胡,辟地千里,度辽东而攻朝鲜。蒙公为秦击走匈奴,若鸷鸟之追群雀。匈奴势慑,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及其后,蒙公死而诸侯叛秦,中国扰乱,匈

  • 卷六·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说卷六翰林院侍读惠士奇撰齐卫结谋叛晋定公七年秋齐侯卫侯盟于沙左传七年秋齐侯郑伯盟於咸徵会于卫卫侯欲叛晋诸大夫不可使北宫结如齐而私於齐侯曰执结以侵我齐侯从之乃盟於琐【琐即沙】齐卫联兵伐晋

  • 四分律卷第十八(初分之十八)·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八◎尔时佛在拘睒毗国瞿师罗园中。尔时阐陀比丘,余比丘如法谏时,作如是言:“我今不学此戒,当问余智慧持律比丘。”时诸比丘闻,其中有少欲知足、行头陀、乐学戒、知惭愧者,嫌责

  • 大休珠禪師住曹溪南華禪寺語錄卷第一·佚名

    侍者廣熙錄瑞鹿法孫行信編次順治甲午年六月初六日,受總督兩廣大廳,都督張國勛請住曹溪南華禪寺。師於十月十五日進院,當日總督兩廣部院大廳、都督張國勛、同鎮守南韶、總府張瑋侄進忠暨闔山勤舊請上堂,師至法座前,拈疏云:三

  • 考古编·程大昌

    十卷。南宋程大昌撰。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今属安徽)人。生平事迹详见《演繁录》。此编主要杂论经义异同及史传谬误,博洽详明,“实能正经解之乖违,订史传之阙误”(《考古编》 张海鹏后识),多有可取。如,以白居易 《乐府诗

  • 葬书·郭璞

    古代堪舆术书。旧本题晋郭璞撰。一卷。论葬事的宜忌。被堪舆家尊为“葬经”。书中所说的葬者原其起、乘其止、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诸条,为“风水”之说所本。《四库全书总目》:“是其书自宋始出,其后方技之家,竞相粉饰,遂有

  • 脉经·王叔和

    中国早期脉学诊断专书。王叔和撰。最早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后始刊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计10卷,97篇,约10万字。现存元、明、清和近代刻本、印本多种。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此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