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袁宏传

袁宏字彦伯,祖父袁猷曾任侍中,父亲袁勖,为临汝县令。袁宏有超人才华,文章造诣绝佳,曾作咏史诗,意在寄托个人抱负。他自幼孤贫,以运输租佃为业。当时谢尚驻镇牛渚,乘秋夜月色,贸然着民服与随从荡游江上,恰值袁宏在一小船中诵诗,朗诵清晰悦耳,辞藻富有文采,于是谢尚泊舟倾听很久,派人去探问。回报说:“是袁临汝令郎咏诗。”这就是上述咏史之作。谢尚及从人兴致勃勃,邀请袁宏登上自己的船同他谈论,自夜达旦未眠,从此声誉日渐传开。

谢尚任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召引袁宏参谋其军事。接着升迁他为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桓温佩服他的文笔,委以主管文书的书记。后作《东征赋》,赋末称颂渡江南迁的德高望众名流,惟独未写桓彝。其时伏滔早在桓温府,又与袁宏友好,极力劝他补叙,袁宏却笑而不答。桓温知道此事后非常气忿,但又考虑到他是一代文学巨匠,不打算派人挑明责问。后游青山醉饮归来,命袁宏与他同车,从属多为袁宏担忧。行了数里,桓温质问袁宏:“听说你写了《东征赋》,对前辈贤良多有赞誉,为什么没有写到家父呢?”袁宏答道:“对尊大人称颂不是下官敢独行的,因为来不及向您请示,所以不敢宣扬。”桓温怀疑不是实话,又问:“你打算用什么言辞?”袁宏立即答道:“风度识见甚彰明,有的要搜集,有的要引荐,人虽然可以死去,道义却不可沦丧,尊翁的节操,信守道义是公认的。”于是桓温泣而不言。袁宏赋也未述陶侃,侃子胡奴在一密室拔刀质问袁宏:“我父功勋那么显著,你的赋辞何故忘忽未言呢?”袁宏一时不知所措,答道:“我已充分颂述尊大人,怎么说无辞呢?”于是又道:“精金出于百次淘汰,所割必断,建功以挽救时局,在职常思肃清战乱,长沙郡公的功勋,被史册赞颂。”胡奴收刀不再追问。

袁宏随桓温北伐,作《北征赋》,为相同文体中之佼佼者。他曾与王王旬、伏滔在桓温府同坐,桓温命伏滔读他的《北征赋》,当读至“从相互传说中得知,有人在此地捕获麒麟,这种神物出现是预兆吉祥瑞德,为什么被虞人捕获呢?久病的孔子沉痛哭泣,似乎是发自内心的悲痛。哪里只是一个人性命的安危,天下大道将要沦丧”,其原文至此就转换韵脚。王王旬说:“此赋将流传千年,不可轻率啊。现在‘天下’之后,换韵移事,但对于赋作传旨的趋向,似乎有未尽之意。”伏滔说:“能增写一韵句,可能稍好于前。”桓温说:“你可考虑增补。”袁宏当即应声答道:“感触不绝于我心,诉于风流人物而特作此赋。”王王旬诵读体味很久,对伏滔说:“当今文章写得好的,应共推袁宏。”

袁宏性格好强爽直,虽受桓温礼待,但每当一起辩论,却毫不屈意奉承,所以得不到荣升。他与伏滔同在桓温府,府中以“袁伏”并称。袁宏内心耻于如此称谓,常叹息说:“桓公厚恩未加于一国之杰出人士,而我与伏滔地位相等,真是羞辱极了。”

谢安经常赞誉袁宏机灵答辩之快。后谢安任扬州刺史,袁宏由吏部郎出任东陽郡,在冶亭设宴饯别。当时众贤会聚,谢安有意在仓卒之间迫试袁宏,临别握住他的手,回头从随从手中取一把扇子给他,并说:“姑且以此物赠行。”袁宏应声答道:“当经常捧着宣扬仁风,抚慰那里的百姓。”那时人们都赞叹他有所遵循能得要领。袁宏阅东汉傅毅著《显宗颂》,文辞典雅,于是作颂九章,歌颂东晋简文帝之德,进献给孝武帝。太元初年(376),袁宏在东陽逝世,终年四十九岁,撰著有《后汉纪》三十卷及《竹林名士传》三卷,诗、赋、诔、表等杂文共三百余篇,流传于世。

袁宏有三子,长名超子,次名成子,又次为明子,明子有他的风度,最知名,官至临贺太守。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八 二李勣·欧阳修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赵尔巽
  卷第二百七十一 後梁紀六·司马光
  卷之四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二·佚名
  卷之十二·佚名
  ◎梁督军之新婚趣史·吴虞公
  卷三十五·郝经
  通志卷十八·郑樵
  和凝传·欧阳修
  邵宝传·张廷玉
  卷二百九十三·杨士奇
  晋纪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宁元年(辛酉、 301)·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八章 仙官列奏·屠隆

    【窣地锦铛】〔旦贴扮太上直殿仙官上〕太淸宫殿九霞高。玉佩羣眞绛节朝。天香浮动赤霜袍。一派仙音宝座遥。大道宗虚无。至眞合溟涬。手把入空炁。趺霞蹑浮景。荡累神宇澄。遗尘太霄逈。淸都元不遐。人应

  • 卧庐词话·周曾锦

    ○杜文澜词昔谭仲修谓蒋鹿潭,咸丰兵事,天挺此才,为倚声家老杜。斯言当矣。与蒋同时唱和而工力悉敌者,有秀水杜小舫[文澜]。其采香词二卷,八十二首,几於首首可传,不能选录。但录其与蒋赠答者三阕。忆旧游,与蒋鹿潭话黄鹤楼旧游云

  • 卷四百五十九·列传第二百一十八·隐逸下·脱脱

        ◎隐逸下   ○徐中行 苏云卿 谯定 王忠民 刘勉之 胡宪 郭雍 刘愚 魏掞之安世通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

  • 卷一百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张廷玉

        姚广孝 张玉 朱能 邱福谭渊 王真 陈亨   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 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难倒东吴使 平南蛮表兴北伐师·蔡东藩

      却说刘先主病到弥留,宣扬遗命,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并侍榻前。先主顾亮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嗣子可辅,劳君匡辅;若不可辅,君可自取。”先主亦知嗣子禅不才。亮慌忙拜倒道:“臣敢不竭股肱,效忠贞,誓

  • 第一七三告示光绪二十年四月九日一一三二六—一·佚名

    新竹知县范,禁止署内役人强买及硬赊赏戴花翎、在任候补直隶州、本任台湾县、调署新竹县正堂、随带加二级范为出示晓谕事。照得本县署内厨役人等,如在城厢店铺,购买货物,均经谕令,查照市平市价,现钱交易

  • 钦定续通志卷七十二 后妃传二·纪昀

    后妃传唐 【二】○唐二睿宗肃明刘皇后 昭成窦皇后玄宗废后王氏贞顺武皇后元献杨皇后 杨贵妃肃宗废后庶人张氏 章敬吴皇后韦妃代宗贞懿独孤皇后睿贞沈皇后 崔妃德宗昭德王皇后 韦贤妃顺宗庄宪王皇后 宪宗懿安郭

  •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维护岌岌可危的统治地位,竭力网罗人才,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而社会上的“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也企图依靠权贵获得锦衣玉食,因此养“士”之风盛行。当时,以养“

  • 卷十一·曾巩

    夏竦,字子乔,江州人。父:承皓,太平兴国初,上平晋策,补右侍禁,与北虏战,殁于河朔。竦以父死事,恩授润州丹阳县主簿。景德四年,举贤良方正科入等。仁宗封庆国公,宰臣王旦荐竦才,遂命教书资善堂,累擢知制诰,与妻杨讼,左迁。天圣中,复知制

  • 吉验篇第九·王充

    【题解】在本篇中,王充用有关黄帝、舜、后稷、伊尹、齐桓公、楚共王五子、赵氏孤儿赵武、汉高祖刘邦、章武侯窦广国、司徒虞子大、汉光武帝及乌孙王昆莫、夫余王东明等的传说、神话和故事,来证明帝王将

  • 庄公·庄公三年·左丘明

    【经】三年春王正月,溺会齐师伐卫。夏四月,葬宋庄公。五月,葬桓王。秋,纪季以酅入于齐。冬,公次于滑。【传】三年春,溺会齐师伐卫,疾之也。夏五月,葬桓王,缓也。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郑

  • 卷五十五·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二尔时善财童子,往诣愿勇光明守护众生夜天所。见彼夜天在大众中。处於普照摩尼王藏师子之座。摩尼王网罗覆其身。光明普照一切法界。一切日月星宿光明。以为其身。一切众生形类色像。悉於中现。

  • 生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佛说总持经第二十二  闻如是。一时世尊游于摩竭。在法闲居。佛之道树初成道时。与万菩萨俱。一切成就。普贤菩萨。行于无愿。其行无余。及空无菩萨。莲花藏菩萨。宝藏菩萨。行藏菩萨。妙曜菩萨

  • 论悟证·印光

    ●(以下论悟证)自古高僧, 或古佛再来, 或菩萨示现, 然皆常以凡夫自居, 断无说我是佛、是菩萨者。故《楞严经》云:“我灭度后, 敕诸菩萨, 及阿罗汉, 应身生彼末法之中, 作种种形, 度诸轮转。”“终不自言我真

  • 第四品 双大品·佚名

    第三十一 牛角林小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那帝伽之砖瓦造精舍。尔时尊者阿㝹楼驮、尊者难提及尊者金毗罗住牛角娑罗林。于此世尊日暮从宴默而起,行往牛角娑罗林。守林人遥见世尊来临。见而白世尊曰:&ldq

  • 舟车闻见录·江藩

    《舟车闻见录》是江藩在行旅途中陆续写成的,写作时间晚至道光二年(1822)。书稿初成时有十卷,后有增补,今仅存四卷,共收文164篇,另可辑得佚文45篇。

  • 容斋随笔·洪迈

    笔记。南宋洪迈(1123—1202)撰。七十四卷。迈字景卢,号容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进士,历官端明殿学士。博学多闻,对经史百家,医卜星算,无不深究,凡有所得,随笔记之而成是书。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

  • 最胜佛顶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法天译。有陀罗尼八十句,前后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