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盛传
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县人。祖父孙楚,做过冯翊太守。父孙恂,做过颍川太守。孙恂在任职期间,遇贼被害。孙盛十岁就因避乱而渡江南来。年长后,博学多闻,善于分析名理。当时殷浩名噪一时,与殷浩争辩不相上下的,惟有孙盛而已。孙盛曾到殷浩家争论问题,边争边对坐就餐,激动时将拂尘奋力抛起,拂尘上的羽毛飘落到饭里,饭凉后再热,反复四次,到天黑竟忘记吃饭,而争论仍无结果。孙盛又写了治病占卜方面的论著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殷浩等人竟无法反驳,孙盛因此显名。
孙盛开始出仕任佐著作郎,以家庭贫困及侍奉老人为由,请求到小县任职。于是被授予浏陽县令。太守陶侃请做参军。后庾亮代替陶侃,召为征西主簿,转任参军。当时丞相王导执掌朝政。庾亮以国舅身份镇守州郡,南蛮校尉陶称以谗言离间二人,使王导、庾亮彼此猜疑忌恨。孙盛私下劝谏庾亮说:“王公心怀宽阔,爽朗豁达,常怀避世之心,哪能像庸俗的人一样干那种事呢?这一定是邪恶小人想离间朝廷内外大臣而已。”庾亮接受劝谏。庾翼接替庾亮后,任命孙盛为安西谘议参军,不久迁职为廷尉正。后桓温代替庾翼,留孙盛为参军,与孙盛一同伐蜀。驻兵彭模,桓温自率精兵先行入蜀。孙盛领老弱及辎重在后,敌军数千人马忽然到来,众人大惊。孙盛指挥众将全力抵抗,贼兵败逃。蜀地平定后,赐封孙盛为安怀县侯,后迁为桓温从事中郎。随桓温入关中平定洛陽,因功而晋封为吴昌县侯,出任长沙太守。因为家庭贫穷,曾经营家产财货,部从事到长沙郡察知此事,但敬佩他的高名而不弹劾他。孙盛却写信给桓温,言辞十分狂放,称州派从事视察风教,一无凤鸟威严的仪态,二无鹰鹞搏击的勇猛,徘徊于湘川,成为百无一用的怪鸟。桓温接到来信,又派从事重新审察,在孙盛家查出大批赃物,于是孙盛被囚车押送到州府,免于治罪。后迁为秘书监,加给事中。七十二岁病逝。
孙盛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著有《魏氏春秋》、《晋陽秋》,还作了几十篇辩论诘难的诗、赋。《晋陽秋》文辞直朴,论理公允,人们都称赞孙盛是位优秀史官。后来桓温翻阅此书,发怒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一战失败是事实,但何至于像令尊大人所讲的那样?若让此书流行,将会关系到你们孙家的安危。”孙盛的儿子赶紧向桓温谢罪,连说定请孙盛删改。其时,孙盛虽年老居家,但性情严厉,治家有规矩,虽然子孙们已头发斑白,但家教照常严厉。至此,子孙们跪拜跟前磕头号哭,请求为百口之家的安危着想。孙盛大怒,坚决不肯删改此书。子孙们便自己动手删改。孙盛抄写了两个原本,寄存在慕容俊处。太元年间(376~396),孝武帝司马昌明广泛搜集异闻奇书,便在辽东找到了《晋陽秋》原本,拿原本与流行本比较,多有不同,于是《晋陽秋》以两种本子都流传于世。孙盛之子孙潜、孙放。
孙潜,字齐田,做过豫章太守。殷仲堪讨伐王国宝时,孙潜在豫章郡,殷仲堪强迫他做谘议参军,坚决推辞不就,忧愤而死。
孙放,字齐庄,自幼聪慧美善。年七八岁时住荆州,与父孙盛随庾亮围猎,庾亮对他说:“你也能来?”孙放应声答道:“不分老小,随公而去。”庾亮又问:“想齐哪个庄?”孙放答道:“想齐庄周。”庾亮说:“不仰慕孔子吗?”孙放答道:“孔子生下来就知万事,这非我所能企及。”庾亮大为惊奇,说:“王辅嗣也不及此儿。”庾翼之子庾爰客曾等候孙盛,见孙放便戏弄地问道:“孙安国在哪里?”孙放回道:“在庾稚恭家。”庾爰客大笑道:“孙家要昌盛,有如此小儿!”孙放又回道:“比不上庾家翼翼兴旺。”接着对人说:“我乘机多叫了一声这小子父亲的名字。”死时为长沙相。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九·焦竑 第七十三回 夺亲情相臣嫉谏 规主阙母教流芳·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佚名 卷之六百二十六·佚名 目录·宇文懋昭 通志卷一百十一下·郑樵 卷十八·佚名 六五九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查出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佚名 弘一大师书赠莲池大师语录·李叔同 跋·钱士馨 第二十五节 加里波的再入罗马及再败再被逮·梁启超 汉纪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前98)·司马光 卷一百二十六之三·雍正 卷四十一·佚名 黄文龙·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