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孙盛传

孙盛,字安国,太原中都县人。祖父孙楚,做过冯翊太守。父孙恂,做过颍川太守。孙恂在任职期间,遇贼被害。孙盛十岁就因避乱而渡江南来。年长后,博学多闻,善于分析名理。当时殷浩名噪一时,与殷浩争辩不相上下的,惟有孙盛而已。孙盛曾到殷浩家争论问题,边争边对坐就餐,激动时将拂尘奋力抛起,拂尘上的羽毛飘落到饭里,饭凉后再热,反复四次,到天黑竟忘记吃饭,而争论仍无结果。孙盛又写了治病占卜方面的论著及《易象妙于见形论》,殷浩等人竟无法反驳,孙盛因此显名。

孙盛开始出仕任佐著作郎,以家庭贫困及侍奉老人为由,请求到小县任职。于是被授予浏陽县令。太守陶侃请做参军。后庾亮代替陶侃,召为征西主簿,转任参军。当时丞相王导执掌朝政。庾亮以国舅身份镇守州郡,南蛮校尉陶称以谗言离间二人,使王导、庾亮彼此猜疑忌恨。孙盛私下劝谏庾亮说:“王公心怀宽阔,爽朗豁达,常怀避世之心,哪能像庸俗的人一样干那种事呢?这一定是邪恶小人想离间朝廷内外大臣而已。”庾亮接受劝谏。庾翼接替庾亮后,任命孙盛为安西谘议参军,不久迁职为廷尉正。后桓温代替庾翼,留孙盛为参军,与孙盛一同伐蜀。驻兵彭模,桓温自率精兵先行入蜀。孙盛领老弱及辎重在后,敌军数千人马忽然到来,众人大惊。孙盛指挥众将全力抵抗,贼兵败逃。蜀地平定后,赐封孙盛为安怀县侯,后迁为桓温从事中郎。随桓温入关中平定洛陽,因功而晋封为吴昌县侯,出任长沙太守。因为家庭贫穷,曾经营家产财货,部从事到长沙郡察知此事,但敬佩他的高名而不弹劾他。孙盛却写信给桓温,言辞十分狂放,称州派从事视察风教,一无凤鸟威严的仪态,二无鹰鹞搏击的勇猛,徘徊于湘川,成为百无一用的怪鸟。桓温接到来信,又派从事重新审察,在孙盛家查出大批赃物,于是孙盛被囚车押送到州府,免于治罪。后迁为秘书监,加给事中。七十二岁病逝。

孙盛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著有《魏氏春秋》、《晋陽秋》,还作了几十篇辩论诘难的诗、赋。《晋陽秋》文辞直朴,论理公允,人们都称赞孙盛是位优秀史官。后来桓温翻阅此书,发怒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一战失败是事实,但何至于像令尊大人所讲的那样?若让此书流行,将会关系到你们孙家的安危。”孙盛的儿子赶紧向桓温谢罪,连说定请孙盛删改。其时,孙盛虽年老居家,但性情严厉,治家有规矩,虽然子孙们已头发斑白,但家教照常严厉。至此,子孙们跪拜跟前磕头号哭,请求为百口之家的安危着想。孙盛大怒,坚决不肯删改此书。子孙们便自己动手删改。孙盛抄写了两个原本,寄存在慕容俊处。太元年间(376~396),孝武帝司马昌明广泛搜集异闻奇书,便在辽东找到了《晋陽秋》原本,拿原本与流行本比较,多有不同,于是《晋陽秋》以两种本子都流传于世。孙盛之子孙潜、孙放。

孙潜,字齐田,做过豫章太守。殷仲堪讨伐王国宝时,孙潜在豫章郡,殷仲堪强迫他做谘议参军,坚决推辞不就,忧愤而死。

孙放,字齐庄,自幼聪慧美善。年七八岁时住荆州,与父孙盛随庾亮围猎,庾亮对他说:“你也能来?”孙放应声答道:“不分老小,随公而去。”庾亮又问:“想齐哪个庄?”孙放答道:“想齐庄周。”庾亮说:“不仰慕孔子吗?”孙放答道:“孔子生下来就知万事,这非我所能企及。”庾亮大为惊奇,说:“王辅嗣也不及此儿。”庾翼之子庾爰客曾等候孙盛,见孙放便戏弄地问道:“孙安国在哪里?”孙放回道:“在庾稚恭家。”庾爰客大笑道:“孙家要昌盛,有如此小儿!”孙放又回道:“比不上庾家翼翼兴旺。”接着对人说:“我乘机多叫了一声这小子父亲的名字。”死时为长沙相。

猜你喜欢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九·焦竑
  第七十三回 夺亲情相臣嫉谏 规主阙母教流芳·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九·佚名
  卷之六百二十六·佚名
  目录·宇文懋昭
  通志卷一百十一下·郑樵
  卷十八·佚名
  六五九 广西巡抚李世杰奏查出应禁各书缮单呈览折·佚名
  弘一大师书赠莲池大师语录·李叔同
  跋·钱士馨
  第二十五节 加里波的再入罗马及再败再被逮·梁启超
  汉纪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天汉三年(癸未、前98)·司马光
  卷一百二十六之三·雍正
  卷四十一·佚名
  黄文龙·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杨慎

    苏易简苏易简,梓州人,宋太宗朝状元。所著有文集及文房四谱行于世。宋世蜀之大魁,自苏始。其后阆州三人,简州四人,夔州一人,终宋三百年得十六人,而陈氏、许氏皆兄弟,可谓盛矣。苏之词,惟越江吟应制一首,见予所选百 琲明珠。韩范

  • 五集卷七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古今体八十首【壬子二】题痕都斯坦大玉椀痕都精制玉水磨鬼工胜【彼处玉制玉工】       多【人用水磨省而制精】远路来小【地既远其来售者率小器品似此

  • ●卷一百七十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五。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其日。   王参政绹奏对日臣向蒙误恩除帅浙东黾勉在职几甫周岁去秋偶以衰疾力恳披诚乞领外祠以休疲惫仰荷圣恩矜从免以罪罢揭来浙右寄居昆山席未及煖虏骑侵犯(改

  • 卷之一百四·佚名

    洪武九年二月乙酉朔○丙戌命重定王府官制王相府设左右相二人武相一人文相一人左右傅二人武傅一人文傅一人首领官长史二人录事二人罢王傅府及典签司咨议官并护军府增设伴读四人选老成明经慎行之士任之侍读四人收掌文籍

  • 论正体之道·陈亮

    臣闻君以仁为体,臣以忠为体。遍复包含如天地之大,仁也;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忠也。故君行恩而臣行令。庆历间,杜衍辅政,遇有内降,辄封还之,仁宗以杜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又多于所封还。治平初,任守忠离间两宫,韩琦乘间开悟上心,斥之远方

  • 卷三十四·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三十四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集解谯周曰周之

  • 五五、宁越考·钱穆

    《汉志》儒家有《宁越》一篇。班固云:&ldquo;中牟人,为周威王师。&rdquo;今按:《吕览 贵应篇》:&ldquo;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年,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

  • 卷一百四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四十三雍正十二年五月上谕八道初四日户部议覆山东巡抚岳濬奏登镇饷银请於就近州县支领应如所请奉上谕各省藩司乃钱粮之总汇兵饷悉从藩司支领始易稽查若图一时近便在州县关支将来

  • 卷六十二·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六十二   宋 程公说 撰宋世本第一子姓公爵其先出自殷帝乙之首子纣之庶兄曰微子啓纣为不道微子抱祭器奔周武王诛纣立纣子武庚武庚以三监畔成王诛之中分其地封微子为宋公以奉汤祀周二王后也

  • 春秋輯傳卷二·王樵

    <經部,春秋類,春秋輯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輯傳卷二明 王樵 輯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羊傳繼弑君不言即位此其言即位何如其意也【弑君欲即位故如其意以著其惡】 穀梁傳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弑兄

  • 五经蠡测卷五·蒋悌生

    明 蒋悌生 撰毛诗周颂于穆清庙肃雝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即其地而观助祭德容之盛则先王德泽之在人心而不可忘者可知也盖宗庙所以萃人心之地也文王不可得而见矣而德泽之在人心者

  • 卷二百五·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四复次善现,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般若波罗蜜多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

  • 第二十一卷·佚名

    如意阿伽陀药品第四十五世尊复有不空王神通解脱心陀罗尼真言曼拏罗三昧耶如意摩尼阿伽陀药成就三昧耶。所修诸法皆不空过。能治蛊毒毒药毒虫种种病苦王难贼难虎狼等难。水火刀杖皆不相害。人民致敬。怨敌诤论而皆得胜

  • 道余录序·道衍

    余曩为僧时,值元季兵乱,年近三十,从愚庵及和尚于径山习禅,学暇则披阅内外典籍,以资才识。因观河南二程先生遗书,及新安晦庵朱先生语录。三先生皆生赵宋,传圣人千载不传之学,可谓间世之英杰,为世之真儒也。三先生因辅名教,惟以攘

  • 重订西方公据目次·彭绍升

    卷上  序  发凡  一起教大纲  二净业正因  三净课仪式  四西方境观  五往生功行卷下六莲宗开示  专杂二修说(唐善导和尚)  临终正念诀(同上)  禅净四料简(宋永明禅师)  往生问答(同上)  劝人

  • 海幢阿字无禅师行状·佚名

    海幢阿字无禅师行状书记古云敬述广州海幢寺阿字禅师讳今无得法天然是和尚曹洞三十五世博山下三世番禺万氏子状貌过人引舌覆鼻父诸生贫不能自活师自童年每出奇赡薪水无缺一日父以株连坐系为禁卒拒弗使进饮食师咍卒书百

  • 药性切用·徐大椿

    本草著作。6卷。旧题清徐大椿(灵胎)撰。该书将《本草备要》、《本草从新》等书内容再加编排,每药数据,简述性味归经,功效宜忌。其学术思想、撰述风格均与徐氏《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迥异,实非徐氏之作。此书被收入《徐

  • 最胜佛顶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法天译。有陀罗尼八十句,前后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