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牢之传
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曾祖父刘羲,奉侍晋武帝,以善射著称,做过北地、雁门太守。父亲刘建,有武将的才干,官至征虏将军,以勇猛雄壮著称。刘牢之面色紫赤,胡须与双目生得奇异,望之惊人,而且深沉刚毅,足智多谋。太元初年(376),谢玄镇守广陵,当时前秦苻坚力量强大,谢玄招募勇壮威猛之士,刘牢之与东海人何谦、琅王牙人诸葛侃、乐安人高衡、东平人刘轨、西河人田洛以及晋陵人孙无终等响应招募,以勇猛被选中。谢玄任命刘牢之为参军,率精锐之师作前锋,百战百胜,号称“北府兵”,使敌人望而生畏。苻坚部将句难率兵南侵,谢玄率何谦等迎战。刘牢之在盱眙一带夺取句难的辎重及运输船只,以功升为鹰扬将军、广陵相。
车骑将军桓冲攻打襄陽,宣城内史胡彬率部进军寿陽,以策应桓冲。刘牢之率两千士卒,作为胡彬的后续部队。淮淝之战中,苻坚派他的弟弟苻融及勇将张蚝攻克寿陽,谢玄派胡彬与刘牢之阻击苻融、张蚝。军队驻扎在硖石,不敢贸然前进。苻坚部将梁成又率二万兵马进驻洛涧,谢玄派刘牢之率五千精兵抗拒梁成。与敌军相距十里,梁成沿涧列阵,以为险阻。刘牢之带领参军刘袭、诸葛求等率部径直渡过涧水,临阵斩杀梁成及其弟梁云等,又派兵截断敌人回撤的渡口,敌军步兵骑兵全线崩溃,争渡淮水,被刘牢之斩杀俘获万余人,缴获全部器械。苻坚不久也遭到惨败,逃回长安,余部纷纷集结退守城池。刘牢之又进军攻占了谯郡,派安丰太守戴宝率兵镇守。刘牢之晋升为龙骧将军、彭城内史,因战功卓著而赐封武冈县男,食邑五百户。刘牢之进驻鄄城,征讨那些还未降服的敌寇,黄河以南的城堡武装望风归顺刘牢之的很多。
其时苻坚之子苻丕据守邺城,为后燕王慕容垂所威逼,苻丕请求归降东晋,刘牢之领兵接应苻丕。慕容垂听说晋军来救苻丕,便从新城往北撤离。刘牢之与沛郡太守田次之率部追赶,行军两百里,到了五桥泽,士卒争抢辎重,阵容逐渐混乱,慕容垂乘势攻击,刘牢之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刘牢之跃马跳过五丈涧,得以脱险。遇上苻丕的救兵,一起进入临漳,召集战败失散的士卒,兵威士气稍有振作。刘牢之因战败被召回。不久,又赐封龙骧将军,镇守淮陰城。后戍守彭城,又兼任太守之职。逆贼刘黎在皇丘称帝,刘牢之率兵消灭了刘黎。苻坚部将张遇派兵攻克金乡,围困太山太守羊迈,刘牢之派参军向钦之击退张遇,慕容垂的叛将翟钊接应张遇,刘牢之引兵返回。翟钊退兵,刘牢之乘机占领太山,追击翟钊至鄄城,翟钊兵败逃往河北,于是刘牢之俘虏张遇回到彭城。逆贼司马徽在马头山聚众反抗东晋,刘牢之派参军竺朗之消灭了司马徽。后燕慕容氏攻打廪丘,高平太守徐含远频频告急,刘牢之无力救援,以怯弱畏敌被罢官。
王恭起兵讨伐王国宝时,起用刘牢之为府司马,兼任南彭城内史,加封辅国将军。王恭派刘牢之击败王貵,让刘牢之兼任晋陵太守。王恭自以为门第高贵,才能超拔,因而傲物凌人。当讨伐王国宝的檄文传至京都,朝廷诛杀王国宝、王绪后,王恭自以为功德威望大显天下,虽然依仗刘牢之的力量打败了王国宝,但不过只把他当作一个行阵打仗的武夫而已,待他很薄。刘牢之自负有才,心中怨恨。当王恭起兵叛乱时,司马元显派庐江太守高素游说刘牢之倒戈,事成后,许他代替王恭的官职封号,刘牢之答应了。王恭的参军何澹之将这一密谋告诉了王恭。因为刘牢之与何澹之有矛盾,所以王恭怀疑何澹之所言的真实性而不予采纳。王恭置办酒席,盛情款待刘牢之,拜刘牢之为兄长,精兵利器都配给他,让他做前锋。行至竹里,刘牢之背叛王恭,归顺朝廷。王恭死后,刘牢之代替王恭接管兖州、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徐州、扬州及晋陵的军事。刘牢之本是个低级将领,一下子占据了王恭的显赫职位,众人不能心悦诚服,刘牢之便重用心腹徐谦之等人以加强自己的势力。其时,杨亻全期、桓玄率部威逼京师,上表为王恭申辩,请求朝廷诛杀刘牢之。刘牢之率北府兵急行军奔赴京师,驻扎在新亭一带。桓玄等人接受诏令从京师退兵,刘牢之回兵镇守京口。
孙恩攻陷会稽城,刘牢之派部将桓宝率兵援救三吴,又派儿子刘敬宣率部作桓宝的后续军。救兵到了曲阿,吴郡内史桓谦已弃城逃走,刘牢之便统率大军东征,上奏朝廷,即刻进军,到吴地,与卫将军谢琰联合攻击孙恩,屡战屡胜,杀伤许多孙恩的军士,一直打到了浙江。刘牢之因功被封为前将军、都督吴郡诸军事。当时谢琰驻扎乌程,派司马高素配合刘牢之作战。刘牢之率大军渡浙江,孙恩畏惧,率部逃到海上。刘牢之回师镇守京口,孙恩又乘机攻占会稽,杀害卫将军谢琰。刘牢之晋封镇北将军、都督会稽五郡,再次率部东征,进驻上虞,派兵戍守诸县城池。孙恩攻克吴国,诛杀吴国内史袁山松。刘牢之派参军刘裕讨伐孙恩,孙恩率部退回海上。不久,孙恩浮海突然到京口,战士十余万,楼船千余艘,军容强盛。刘牢之在山陰,派刘裕领兵从海盐堵截孙恩,刘牢之自率大军援救京口。刘裕所部兵力不足千人,与孙恩交战,击溃孙恩。孙恩听说刘牢之已回京口,便率部逃向郁洲,又被刘敬宣、刘裕等人打败。孙恩战败自杀后,刘牢之声威大显。
元兴初年(402),朝廷打算讨伐拥兵叛乱的桓玄,任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征西将军,兼任江州刺史。司马元显派遣使者同刘牢之商议讨伐桓玄的有关事宜。刘牢之因为桓玄从小享有英名,如今又凭仗全楚之众,担心制伏不了他,又考虑到消灭桓玄之后功盖天下,司马元显一定不会容忍自己,于是犹豫不决,不得已率北府文武将士进驻洌洲。桓玄派何穆劝阻刘牢之说:“自古至今,战乱时代,君臣之间彼此相互信任的只有燕昭王与乐毅、刘玄德与孔明,但都是功业未成而明君早逝,假如功成名就,恐怕难保大祸不临头。常言道:‘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所以勾践杀文种,秦王除白起,汉高祖斩韩信。他们都是英雄霸王之主,尚且不相信手下的功臣大将,更何况那些凶残愚昧、平庸无能之辈呢!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拥有足以使君主震动的声威,建立无法封赏的大功,而能被昏暴君王所宽容的又有谁呢?相反,管仲箭射齐王衣钩反被齐王重用,雍齿多次威逼汉高祖反而受到汉高祖的厚封,这一类事是常有的,何况足下与桓公之间无射钩屡逼之仇呢!如今足下与桓公为敌,战败了将会遭到灭族之灾,战胜了同样会遭到灭族之灾,出路在哪里呢?与其头足异地,身败名裂,为天下俗人所耻笑,不如调转戈矛,保住自己的富贵,这样就可以使自身高位固若金石,英雄美名如天长地久。何去何从,请足下三思。”刘牢之自以为手握重兵,才能智谋足以统辖江南大地。其时谯王司马尚之已被桓玄打败,使得士气低落,军心沮丧,于是刘牢之接受何穆的劝说,派遣使者与桓玄连络。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与部将刘裕极力劝阻刘牢之,刘牢之一概听不进。不久,刘牢之令儿子刘敬宣投降桓玄。桓玄大喜,设筵宴款待刘敬宣,而暗中设计杀害他,桓玄陈列大批名人大家的书法画图,与刘敬宣一同观赏。刘敬宣丝毫没有察觉到桓玄的陰谋用心,桓玄手下的将佐官吏无不相视而笑。
司马元显失败后,桓玄任命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刘牢之长叹道:“才刚刚开始而已,便削夺我的兵权,不久以后,大祸将会降临了!”其时,桓玄住在丞相府,刘敬宣劝刘牢之袭击桓玄,刘牢之犹豫不决,移兵驻扎班渎,打算向北投靠广陵相高雅之,占据长江以北广大地区来对抗桓玄,召集众将领商议决策。参军刘袭道:“事情不能做的莫过于反叛,而将军早年反王恭,不久以前反司马元显,如今又打算反桓公。一个人一生当中三次反叛,怎能够立足于天地之间呢!”说罢,起身扬长而去。刘牢之手下将佐纷纷离开刘牢之,而刘敬宣在此之前返回京口转移家室,超过预定的期限,仍不见踪影。刘牢之以为被刘袭杀害,便心灰意冷,上吊而死。不久,刘敬宣返回,来不及吊哭安葬刘牢之,便急忙投奔高雅之。刘牢之手下的将佐官吏代为操办丧事,并将刘牢之归葬丹徒。桓玄下令开棺斩首,将尸体暴露在街市上示众。后来刘裕打败了称帝的桓玄,恢复东晋王朝,替刘牢之申辩,朝廷便恢复了刘牢之的职位和封号。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西戎·刘昫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欧阳修 志第三十九 百官四·欧阳修 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七十三·柯劭忞 第六十五回 瓜镇丧师向营失陷 韦杨毙命洪酋中衰·蔡东藩 路史卷二十九·罗泌 二四 湖南学政褚廷璋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卷四十八·傅恒 第一章 一捆矛盾·林语堂 二九 廊下与堂前·周作人 展开牡丹·胡兰成 民国三年(1914)八月十一日至九月十五日·胡适 吕蒙正传·脱脱 卷九十·佚名 第一节 政体·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