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瑾传

唐瑾,字附粼,性情温和恭顺,有见识和度量,博览经史,善为文章。身高八尺二寸,容貌伟岸俊秀。十七岁时,宇文泰听到他的名望,写信给他的父亲唐永说“:听说你有两个儿子:唐陵和唐瑾。唐陵豪放达观,多有武略;唐瑾文雅大方,极富文采。可一齐送入朝中,我可以委任他们文武官职。”因而封唐瑾为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队中的各种文书布告,多出自唐瑾之手。

  这时燕公于谨功勋甚高,名望颇重,朝野人士都很向往。他告诉宇文泰说,唐瑾品学兼优,愿和他同姓,以结为兄弟。希望子孙们也能接受他的影响,有益于培养他们做人的正道。宇文泰听了感叹惊异很长时间,便赐唐瑾姓万纽的于姓。于瑾与他深相交结,诚恳地排列长幼的顺序;唐瑾也把子孙召集到院子里,向于瑾行兄弟子侄之礼。

  于瑾南伐江陵,任命唐瑾为元帅府长史。军中的谋略,大多由他制定。江陵被平定后,南朝的士大夫都沦为奴仆。他观察他们多少有些才能的,都免去奴仆的身份。依赖他并得到帮助的人很多。军队撤回后,将领们因为抢掠都得到大量财货。他却一无所取,只得到两车书,拉了回来。有人告诉宇文泰说:“唐瑾有很多辎重,全是梁朝的珍奇玩好。”宇文泰开始不相信,然而想弄明白真实情况,暗中派人前去检看,只有一堆历史典籍,便感叹道:“我了解他已有二十来年,明明知道他不会见利忘义。假若不让人检看,恐怕别人有孟母投杼的疑惑。我因此更加了解他了。凡是受朝廷委任的官吏都应该像他这样。”

猜你喜欢
  第四十八回 义儿北上引侣呼朋 词客南来直声抗议·蔡东藩
  ◎蕃夷(上)·徐天麟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六·张岱
  卷四十九上·朱熹
  卷之一千三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一○八四 浙江巡抚福崧奏遵照改正本刊刻《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经幄管见卷三·曹彦约
  达识帖睦迩传·宋濂
  第三计划·孙中山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巻二·允禄
  卷二百四十一·佚名
  卷一、满洲初起·黄鸿寿
  卷二十五田赋四·冯煦
  明鉴易知录卷十·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839_1 【寄郑谷郎中(一作住襄州谒郑谷献诗)】齐己   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叠巘供秋望,无云到夕阳。   自封修药院,别扫著僧床。几梦中朝事,依依鹓鹭行。   卷839_2 【归雁】齐己   塞门春已暖,连影

  • 归程中得小诗五首·刘半农

    一 地中海涛声寂寂中天静,三五疏星兢月明。 一片清平万里海,更欣船向故乡行。二 苏彝土运河重来夜泛苏彝士,月照平沙雪样明。 最是岸头鸣蟋蟀,预传万里故乡情。三 Minikoi岛小岛低低烟雨浓,椰林滴翠野花红。 从今不看炎荒

  • 归田录卷二·欧阳修

    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群臣应制。尝一岁,临池久之,而御钓不食,时丁晋公(谓)《应制诗》云:“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真宗称赏,群臣皆自以为不及也。赵元昊二子:长曰佞令受,次曰谅祚。谅祚之母,尼也,有色而宠,佞令

  • 卷十三·岳珂

      范碑诗跋   赵履常(崇宪)所刊四说堂《山谷范滂传》,余前记之矣。后见跋卷,乃太府丞余伯山(禹绩)之六世祖若著倅宜州日,因山谷谪居是邦,慨然为之经理舍馆,遂遣二子滋、浒从之游。时党禁甚严,士大夫例削札扫迹,惟若著敬遇不

  • 卷第九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七〔起玄黓执徐(壬辰),尽强圉作噩(丁酉),凡

  • 第二二二移光绪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一一五○八--一·佚名

    淡水知县汪,移新竹知县方:将同治五年英商赞达租置民人园地契字请盖印卷宗,移查检送赶即查明移送,速 私记移文 印 淡水县印 私记光绪十四年正月二十三日到补用府、即补清军府、特调淡水县正堂、随带加

  • 后周纪二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中广顺二年(壬子、952)·司马光

    >后周纪二后周太祖广顺二年(壬子,公元952>年) [1]九月,甲寅朔,吴越丞相裴坚卒。以台州刺史吴延福同参相府事。 >[1]>九月,甲寅朔(初一),吴越丞相>裴坚去世。任命台州刺史>吴延福共同参预丞相>府事务。 [2]庚午,敕北边吏民毋得入

  • 南京条约·佚名

    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南京.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止肇衅,为此议定设立永久和约.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钦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镇守广东广州将军宗室耆英,头品顶

  • 卷二十四·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二十四慎刑雍正元年癸卯二月壬子办理土黙特事务刑部郎中福柱等奏披甲阿纳等盗牛二头照例应绞立决上谕内阁偷盗一二牲饩即将防古立绞人命重大嗣后应改为

  • 卷三百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四十一八旗大臣题名三各省提督柯永盛【汉军镶红旗人顺治四年四月任湖广提督康熙三年六月调山西提督十一年四月休】王可臣【汉军正白旗人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任湖广提督十二月休十五年六月

  • 卷六十六·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举措四 宋真宗景德二年秋七月增置制举六科贤良方正等三科久不行至是增置为六科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愽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详明

  • 卫灵公篇·王夫之

    一“吾道一以贯之”,“之”字所指,包括周遍。“予一以贯之”,“之”字所指,则子贡所疑为“多学而识之”者也。于此有别,故集注曰“彼以行言,而此以知言”。若

  • 第二编 中古哲学史·钟泰

    第一章 两汉儒学之盛秦之焚书,惟儒生受祸最酷。故及秦之乱而陈涉起,鲁诸儒乃持孔氏之礼器归之。孔甲为秦少傅,会李斯议焚书,亡去,至是,亦归涉为博士,卒与俱败死。太史公曰:“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同谪)戍,旬月以王楚。不

  • 卷一百五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四昏礼蕙田案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人道之本也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壻曰昏妻曰姻谓壻以昏时而来妻则因之而去

  • 原序·张尔岐

    仪礼郑注句读原序在昔周公制礼用致太平据当时施于朝廷乡国者勒为典籍与天下共守之其大体为周官其详节备文则为仪礼周德既衰列国异政典籍散亡独鲁号秉礼遗文尚在孔子以大圣生乎其地得其书而学焉与门弟子修其仪定其文无

  • 卷二·李光地

    <经部,诗类,诗所  钦定四库全书诗所卷二大学士李光地撰国风二王周初之风是谓二南其诗自畿内逹于侯国以为文武之世道一风同无间中外也其后采诸列国者归其本部则有邶鄘以下之诗畿内所得者附之于雅则有小雅中謡咏之诗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七·澄观

    疏。第三具足优婆夷寄无违逆行。忍顺物理名无违逆。疏又表忍必自卑下。上直约善友依报释。此下约表位释。忍必谦卑卑而不可逾。故小而大容。上通三忍法忍同如。即谛察法忍。内空外假者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即假

  • 汲冢琐语·佚名

    杂史体志怪小说,作者不详。为“汲冢书”之一种,至南宋已亡佚,现在流传的是辑佚本。有遗文20余则,较完整的只有十五、六则。成书时代,大致在战国中期以前。内容取材于历史又杂以浓厚的虚幻成分,侈谈梦验、祥妖、预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