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荣传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县人,为江南显族。祖父顾雍,在吴时任丞相。父顾穆,官宜都太守。顾荣精明开朗,弱冠之年便出仕为官,在孙吴朝任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国灭亡后,和陆机、陆云兄弟一同到洛陽,当时人称之为“三俊”。援例拜为郎中,历任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等职。常常纵酒豪饮,他对朋友张翰说:“惟有酒可以使人忘记忧愁,但不知治病如何?”
当时值赵王司马伦诛灭淮南王司马允,将司马允的僚属都交廷尉处置,准备都杀掉,顾荣公平地处置,许多人得以保全。司马伦篡位后,他的儿子司马虔为大将军,任命顾荣为长史。当初,顾荣与同僚们宴饮,看到负责烤肉的人相貌不凡,并流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态,顾荣就割下一块肉让他吃。同座者问为什么要给仆人肉吃。顾荣说:“哪能让终日烤肉的人不知道烤肉的味道呢?”到司马伦败亡时,顾荣也被关押,将要被杀掉。而负责执行死刑的督率正是那位烤肉者,于是他放走了顾荣,顾荣得以幸免。
齐王司马礒召顾荣为大司马主簿。司马礒专权骄横,顾荣担心祸及自身,整天饮酒,久醉不醒,不管政事,将实情告诉了朋友长乐的冯熊。冯熊对司马礒的长史葛..说:“你们以顾荣为主簿,是为了提拔有声望的人才,并委以重要事机,表示任人不分南北亲疏,以使天下人心服。现在王府职权大事务繁多,这不是好酒之徒所能胜任的。”葛..说:“顾荣是江南极负盛名的人物,现担任这个职务时间不长,不可轻易更换别人。”冯熊说:“可以换为中书侍郎,顾荣也不损失体面,而府中也可用真正能干之人。”葛..同意了,请示司马礒后,就改任顾荣为中书侍郎。顾荣到职后不再饮酒了。有人问他:“为什么原来沉醉而现在清醒?”顾荣怕引起别人的疑心而获罪,干脆又饮起酒来。他在给州里杨彦明的信中说:“我担任了齐王的主簿,常常担心祸患及身,见到利刃和绳索,就产生自杀的念头,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后司马礒被诛,顾荣因讨伐葛..有功,封为嘉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长沙王司马磖为骠骑将军,又召顾荣为长史。司马磖败后,转为成都王司马颖的丞相从事中郎。惠帝幸临漳时,以顾荣兼任侍中,派他拜谒洛陽陵园,正碰上张方据有了洛地,不能继续前进,便退避到陈留。等惠帝西迁到长安,又征顾荣为散骑常侍,他看到天下混乱,不应征召,于是返回故乡吴县。东海王司马越在徐州聚集兵马,又任命顾荣为军谘祭酒。
广陵相陈敏反叛,南渡长江,赶走了扬州刺史刘机、丹杨内史王旷,抗拒朝廷,占领州县,将自己的子弟亲属分派到各郡,结纳各地豪杰,要像当年孙权那样割据江东。任顾荣为右将军、丹杨内史。顾荣几次被拉进危险的境地,都以恭顺谦逊来勉励自己。当时陈敏要诛杀江南士人,顾荣劝说道:“中国遭逢丧乱,胡虏外族欺凌中原,太傅今天也不能重新振兴华夏,百姓们将会灭族灭种。江南虽经石冰之乱,但人民尚得以保全。顾荣时常忧虑没有窦融、孙权、刘备那样的胆略和决策,以拯救受难的民众。现在将军有神武之谋略,有孙武、吴起一般的才能,其功勋已经显著,勇敢谋略超过当今的任何人,拥有甲兵数万,战船如山积,长江上游虽还有数州之地,但很快就可传檄而定。若是能委任信赖当地的君子士人,让他们得以施展才华,不计较微小的怨恨,堵塞谗谄之口,则大事可成。”陈敏采纳了他的意见,大量地任用当地的豪族士人。陈敏仍然让甘卓出镇横江,将精锐之师都交给他指挥。顾荣暗中对甘卓说:“如果江东能成大业,我们一起来努力。然而你看事体和形势有成功的可能吗?陈敏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本来没什么大本领,政令反复无常,无一定的计划打算,再加上其子弟个个骄横,肯定要失败。可我们还安然为他效命,将来失败之时,江西诸侯之军把我们的脑袋装在盒子里送往洛陽,上面写着逆贼顾荣、甘卓之首,那不光是自己性命完了,且为万世之唾骂,现在不能不考虑呀!”甘卓听从了他的劝导。第二年,周王己、顾荣和甘卓、纪瞻等人同谋起兵攻打陈敏。顾荣拆毁桥梁藏起舟船于南岸,陈敏率万人出战,不能渡江,顾荣挥动羽扇,敌军四散溃逃。陈敏之事已平,顾荣回到吴县。永嘉初年(307),征召拜为侍中,赴召行至彭城,看到天下祸难已起,乘小船而返,其事记载于《纪瞻传》中。
元帝镇江东时,以顾荣为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有所计划决策,都询问顾荣。顾荣既是江南名士,又处于尊贵的地位,朝野之人无不推重敬仰他。当时元帝所宠爱的郑贵嫔身患疾病,元帝为她祈祷竟荒废了朝政大事,顾荣上表劝谏说:“过去周文王父子兄弟三人都为圣贤,可以说是最明事理的人了。而文王忙得到太陽西斜还顾不上吃饭,周公一次沐浴中三次握发而出,他们为何这样?都是因为一日之中,事情百绪千端,不可不理;一句话没说好,也会引起严重后果的缘故呀。如今正值国家衰微,天下乱离,天子未能安居,豺狼遍布道路,明公应该露营野外以置身艰辛之中,戴星而起勤于政事,像越王勾践那样敬怒蛙以求其勇士,悬苦胆于庭以自相节励。贵嫔染病,以医药治疗为上,祈祷之事,就算是有此必要,也不能不问部下的请奏,断绝宾客的来访问讯。当今强敌压境,满朝流言,人心浮动,或去或留纷纭不定。愿明公谦虚礼让以结纳属下,广泛地招揽天下英才,考虑目前的紧要事项,放弃无用的鬼神祭祀,发扬继承勤政的美德,以雪洗天下之耻,这样百姓才有依靠,振兴晋室才有希望啊。”
当时南方的士人未能人尽其才,顾荣又对元帝说:“陆士光贞正清贵,质如金玉;甘季思忠心尽诚,爽快直率;殷庆元行为规简,有文武全才;我族中兄长顾公让明节守礼,穷困不改节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笃行儒教,足负众望;贺生隐居不出,是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不高,可办事踏实认真。以上诸人,都是宝贵的人才。”此书奏上,元帝都予以采纳。
永嘉六年(312),顾荣死于官所,元帝亲临致哀,准备上表,按齐王司马礒的规格予以封赠。吴郡内史殷..上片戋说:
过去贼臣陈敏倚仗朝廷宠信和手握重权,滔天作乱,其兄弟亲朋安置盘踞在各州各县,威逼士人良民作他的臣僚,当时无论贤者愚者均毫无办法。已故散骑常侍、安东将军、嘉兴伯顾荣以道德为本,深谋远虑,其忠贞节操,越是危难却越发坚定。在崎岖艰险之中,在奸贼的逼迫之下,每念及朝廷社稷,悲愤慷慨。暗中结交心腹志士,共同谋求讨伐逆贼。信义显著于群士之中,名声冠于东南之地,威德所振,大家无不响应,各地士卒纷纷投奔,会聚如林。顾荣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忠义奋发,为国忘家。经营数年的贼寇,一朝土崩瓦解,兵不血刃,平定六州,功勋超过了前辈,道义传遍天下。
臣听说将要依照齐王、大司马司马礒的规格来追赠顾荣,不把他列入参与了密谋筹划国家大计的大臣之列,只和在州郡征战之士相比,所以不能封爵封地,传位于子弟,听到这个消息,远近为之惊叹,江东之人深感失望。齐王司马礒为王室至亲,位至一方统帅,持符节握重兵,都督京畿之兵,外有五国之援,内有宗室诸王之助,兴兵连年,役累天下,虽建有大功,但造成的损失也相当巨大。顾荣兵无一旅,又非一方守宰,孤单地处于江东,王命不通,面临危局而独挡一面,以身殉国,不费国家钱财,不劳天下民众,使贼首就戮,大功告成,封闭各地仓库,等待王师到来,因此国安物富,万民以义为俗,今天国家事业振兴,不能说不是由此而开端。把他和齐王相比,强弱不同,优劣也不同。至于齐王府的参将佐吏,扶义助强,可并非是创谋大事的首领,他们都得到嘉奖,或封公或封侯。而顾荣带头密谋举义,为一方之盟主,功劳高过其他将帅。赏赐却低于那些下级佐吏,上违背了国家奖励功臣的原则,下对不起忠勇义诚之士。
公正地考察臣下的功过,是王朝礼教所尊崇的法则。像顾荣这样,济难安国,顺应天命率先行事,遍观古今,还没有立这般大功,却只得到如此酬报的事例。
由于殷..的表章,于是追赠顾荣为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元”。元帝为晋王时,又追封为公、开国,享有食邑。
顾荣平素好弹琴,他死后,家人把琴放置在灵座上。吴郡张翰往吊哭得很伤心,接着登上座床弹奏了几支琴曲,抚琴叹息说:“顾彦先还能欣赏乐曲吗?”因此又痛哭起来,不再吊唁丧主而离去。顾荣之子顾毗嗣位,官至散骑侍郎。
猜你喜欢 方术列传第七十二·范晔 本纪第四 少帝·沈约 杂传第三十·欧阳修 唐书直笔卷三·吕夏卿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二·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十·佚名 卷之六百二十五·佚名 一二三五 质郡王永瑢等奏续办详校三分全书酌拟章程情形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二十八·马骕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司马迁 卷二·张廷玉 杜让能传·刘昫 卷三十一·佚名 卷第十六·太安万侣 黄涵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