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

本书摘录了《印光法师文钞》中防止修行出现偏差的内容,让学人增加识别能力,不要被社会上种种邪说、神棍所误导,对当下的现实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节选《楞严经》中的五十种阴魔境作为参照标准,说明凡有执着皆是虚妄,告诫大家不要追求虚幻的东西,实在做好自己的本分才是最重要的。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全部章节目录

(1)序言
(2)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3)急欲见佛易著魔
(4)念佛发光乃属魔境
(5)境界现前莫失正念
(6)勿慕见境
(7)求感通为修行大障
(8)不可妄欲得道得神通等
(9)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10)念佛三昧不易得
(11)勿欲急得一心不乱
(12)冀胜境界最易著魔
(13)心空境寂时,何境界之有
(14)魔境胜境之分别
(15)不可著外境相
(16)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17)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18)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
(19)缘境若宽或起魔事
(20)不可著悲魔及欢喜魔
(21)念佛勿闭目
(22)不可著怕魔
(23)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24)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25)怨天尤人易著魔
(26)不可刻期求往生
(27)搬弄境界引人入魔
(28)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
(29)大妄语决堕地狱
(30)心存速证易着魔
(31)破见之罪甚重
(32)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33)狂禅误人,说食不饱
(34)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35)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
(36)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37)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38)不可落狂慧
(39)不可著空魔
(40)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
(41)不可高推禅宗藐视教典
(42)拨无因果为魔说
(43)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44)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45)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
(46)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47)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
(48)宗门中语可置之不论
(49)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50)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51)不可约教而遗机
(52)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53)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54)杂行杂修难得实益
(55)不可妄期圣证
(56)凡夫勿妄效过量圣人所行
(57)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
(58)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
(59)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60)学佛当具择法眼
(61)净土未明勿学通家
(62)学密宗者多失本旨
(63)今之“活佛”也不是现身成佛者
(64)法门须量力而修
(65)勿欲为千古高人
(66)斥欧阳竟无之魔说
(67)邪魔惑世
(68)扶乩绝非正法
(69)炼丹运气为外道之法
(70)外道大略之相
(71)舍邪皈正无祸有功
(72)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73)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
(74)指归净土
(75)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色阴十魔
(76)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受阴十魔
(77)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
(78)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
(79)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
(80)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81)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
(82)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示寂记
(83)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
(84)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灵变记
(85)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纪梦悼印光大师
(86)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87)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
(88)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
(89)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90)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本师光公垂慈摄受记

猜你喜欢
  法句经·佚名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佚名
  龙施女经·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佚名
  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
  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佚名
  圣庄严陀罗尼经·佚名
  明佛法根本碑·智慧轮
  瑜伽莲华部念诵法·佚名
  续传灯录·居顶
  三论略章·吉藏
  修禅要诀·佚名
  佛果击节录·圆悟克勤
  天请问经疏·文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461_1 【窗中列远岫】白居易   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   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空。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   碧爱新晴后,明宜反照中。宣城郡斋在,望与古时同。   卷461_2 【

  • 卷五·汪广洋

    钦定四库全书凤池吟稿卷五    明 汪广洋 撰五言律诗合江亭晚眺二水澄白练一亭延素秋聊为庾公啸因效子长游月色泻尊俎剑光冲斗牛更须舒老眼西北有高楼月夜默坐百感集高城初漏过起行明月底静看落叶多候虫啼砌石凉

  • 提要·王璲

    【臣】等谨按青城山人集八巻明王燧撰燧字汝玉长洲人洪武中举浙江乡试以荐摄府学教授改应天训导擢翰林五经博士官至春坊赞善洪熙初赠太子賔客諡文靖所着诗稿在当日已多散佚正统十二年其孙镗始裒次为编其婣家华靖删定为

  • 卷一百八十七·志第一百四十·兵一等·脱脱

        ◎兵一   宋之兵制,大概有三: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选于户籍或应募,使之团结训练,以为在所防守,则曰乡兵。又有蕃兵,其法始于国初,具籍塞下,团结以为藩篱之兵;其后分队伍

  • 卷五十七·志第十·天文十·脱脱

        ◎天文十   ○流陨一   流陨   建隆元年正月戊午,有星出东北方,青赤色,北行,初小后大,尾迹断续,光烛地。四月,有星出天市垣。六月癸酉,有大星赤色,出心大星。甲申,有星赤色,出太微垣,历上相。乙未,有大星色赤

  • 前汉孝武皇帝纪二卷第十一·荀悦

      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国贡孝廉各一人。董仲舒始开其议。仲舒、广川人也。初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读书。弟子以次传授其业。或莫见面。盖三年不窥其园。其精专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尊师之。后应贤良举

  • 涌幢小品卷之十九·朱国祯

    祀神第一太祖最虔祀事。到任须知册。以祀神为第一事。今官府莅任。吏人先投须知册。仿此。各神俱存本号。而后代泛加之称。悉皆撤去。为之一清。其不入祀典。而民间通祀者听。前代有毁淫祠者。而太祖有举无废。盖重之

  • 绎史卷二十三下·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周官之制春官宗伯三周礼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礼官之属 大宗伯【卿一人】小宗伯【中大夫二人】肆师【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

  • 史记集解卷八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八十九张耳陈余列传第二十九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徐广曰一云其夫亡也】去抵父客【如淳曰父时故宾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

  •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五 会见亲属·溥仪

    人民可以宽恕,问题在于自己能否“做个正经人”——我从这次参观中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还不只是这一个道理。从前,就是在开始参观的那天,我还用旧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政府同群众的关系,认为任何政府同人民之间都没有书上所说

  • 张春传·张廷玉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乡试中举,曾任刑部主事。他很注意德行修养,善谈兵法。天启二年(1622),辽东辽西尽为清军占领,朝廷急需守边将才,升张春为山东佥事,兼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这时大军屯驻山海关,永平为来

  • 卷一百九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九刑考【五】刑制乾隆十一年定听从殴死大功以下尊长例大学士九卿议覆刑部奏请嗣後凡听从下手殴本宗小功大功兄姊及尊属至死者除实系廹於尊长

  • 卷一百二十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七 朱批高其位奏摺 雍正元年四月二十七日江南提督【臣】高其位谨 奏为?请 圣安仰慰 睿怀事钦惟我 皇上纯孝性成哀思笃切自 圣祖仁皇

  • 卷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九王礼考国恤宋宁宗嘉定十七年闰八月【理宗即位】诏宫中自服三年丧明年改元宝庆七月礼部侍郎真德秀言三年之丧行於宫壼非独衰麻在躬而已哀慕之存於心者不可顷刻忘忧戚之形於色者不可

  • 承庵先生集·胡松

    诗文集,明 胡松撰明胡廷杰等编

  • 皇清开国方略·阿桂

    又名《清开国方略》、 《开国方略》、《皇朝开国方略》。33卷。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阿桂、梁国治、和珅等奉敕编辑,乾隆五十一年 (1786)成书。该书采用编年体体例记载了清朝开国史。在卷首篇里,记载了努尔哈赤前史;

  • 云杜故事·易本烺

    笔记。清易本烺撰。一卷。本烺字眉生,京山人(今属湖北)。道光举人。是书成于光绪间。约六千字。多采诸邑志和文人笔记,文字虽短,内容甚丰,于历史事件、文人诗词、乡贤遗闻、名人轶事、出土器物等无不俱载。 兼有考证,

  • 六道伽陀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说六道相之偈颂也。与六趣轮回经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