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扮苏东坡上,诗云)隐隐胸中蟠锦绣,飘飘笔下走龙蛇。自从生下三苏俊,一望眉山秀气绝。小官眉州眉山人,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老泉之子,弟曰子由,妹曰子美,嫁秦少游者是也。小官自登第以来,屡蒙擢用,官拜端明殿大学士。今有
高太史启《缶鸣集乐府诗八十一首、五言古体三十五首、七言杂体三启字季迪,长洲人。至正丁酉,张氏开藩平江,承制以淮南行省参政饶介为谘议,参军事。季迪年二十余,介览其诗惊异,以为上客。季迪谢去,隐吴淞
設四隅譏察官 庚寅,設四隅譏察官,秩視隨朝從八品,以左右司員外郎王某統領之。初左右司官敷奏擬前郎中王大濟除授,上皆不許。久之,始授西上閤門使。一日,郎中移剌克忠奉使出,獨員外郎王某從,上謂某曰:「朕所以疏大濟者,汝知
艺文平定金川诗监 察 御 史【臣】钱 琦圣德符元化万类甄陶一时维泰运隆瑞协师贞吉金川尔小丑胡为教不率方其跳跃时颇自逞驰突神武帝不矜我众实所恤长策运庙谟干城寄良弼是时霜风寒肌肤増惏栗况闻疆外险蜀道难缕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七 唐 司马贞 撰 伯夷列传第一【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於後世故曰列传】 诗书虽缺【按孔子系家称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删三百五篇为诗今亡五篇又书纬称孔子求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秦穆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九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索隐案县名属
张煜全 字昶云。年三十七岁。生于广东广州。父锦。税务处股长。已婚。子三。女一。永久通信处。上海新北四川路宜乐里七十九号。初学于福州英华书院。香港皇仁书院。天津北洋大学。及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屡以国文英文
鹫峯东所语呉光祖问曰义利不明光祖尝用意体贴为力实难请示切要先生曰此问甚好南轩无所为而为之言极精舜跖之分正在于此推之家国存亡天下理乱罔不由之如尚义者在位则所用皆义人所行皆义政天下无不治矣尚利者在位其弊可
道者有物之文理也其始也有所出其行之也有所成圣人因所能以制道因有功以名道人所不能不得而用之也推而往往而不得其所成则无谓用道也故道之所始因性所可能因物材所可任上从天地明法之悬意象相凖下倚万物长短之质比次调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十三 元 敖继公 撰既夕礼第十三注曰士丧礼之下篇也继公谓此礼承上篇为之乃别为篇者以其礼更端故也篇首云既夕哭故以既夕名篇既夕哭注曰谓先葬二日既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前译俱舍论二十二卷 俱舍颂一卷 后译俱舍论三十卷 五十三卷同此卷音。 俱舍论第一卷 玄应撰 俱舍(此译云藏则库藏之总名也而体是蚕茧借以喻焉)。 诸冥(莫庭莫定二
总括群经录上之四 秦姚氏都常安(亦云后秦) 起姚苌(谥为昭武皇帝)白雀元年甲申。至姚泓(无谥)永和三年丁巳。凡经三主三十四年沙门五人。所出经律论等。总九十四部合六百二十四卷(于中六十六部五百二十八卷见在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三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爱敬纳息第四之五涅槃当言学耶无学耶非学非无学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前虽说有二种涅槃界。而未说涅槃为是学为无学为非学非无
摄大乘论释 第四卷世亲菩萨释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释引证品之二顺道理章第六论曰。若人入灭心定。由说识不离身。是故果报识于定中应成不离身释曰。此章复引不违道理。以显实有本识。若人谓第三第四果缘觉菩萨等。
二卷。明胡俨撰。胡俨,字若思,江西南昌人。洪武二十年 (1387)以举人授华亭 (今上海松江)教谕。建文初,迁桐城知县。永乐初,擢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同直内阁,迁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掌院事。洪熙元年(1425)加太子宾客,
地理杂志。全书六卷,实为五卷。明王士性撰。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王士性,字恒叔,号太初,又号元白道人,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卒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浙江临海人。万历五年进士。初授确山县令,治绩卓
离峰老人集,金朝全真派道士于道显撰。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乃于道显诗集,共收诗四百二十余首。诗词内容大致劝人看破名利爱欲,遁入玄门学道修仙,使心念清静,惜气凝神。如〈示人〉诗云:「为佛为仙在寸心,可能尘世
本书(一册一八○面一○八、○○○字)系选自「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康熙朝对台湾郑氏及台湾收入清代版图后所作措施之纪录。此一朝(一六六-~一七二二)中自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台湾系在郑氏手中。初虽成功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