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1],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2],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mèi睡着)寱(yì呓,梦话)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3],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4],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5],以为其本。

  [1] 虽未漏尽:虽未得漏尽通。漏,流失、漏泄之意,又为烦恼的别名。

  [2] 意生身:非父母所生之身体,乃入圣位之菩萨依‘意’所化生之身。

  [3] 若动念尽,浮想销除:若第八识所含六识种子之动念尽,则六识中的枝末浮想销除。

  [4] 一伦生死,首尾圆照:一切伦类,十二类众生,生灭根元从此披露,首从卵生,尾至非无想生,皆能圆满觉照,知其生从何来,死向何去。

  [5] 融通妄想:想阴能融通变化,使心随境转,或使境随心转。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1],不遭邪虑[2],圆(圆通)定(妙定)发(开发)明(显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3],锐(锐利)其精思,贪求善巧[4]。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5]。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fū布置,摆开)座说法。其形斯须[6],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7],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虚妙:虚,受阴已尽故言虚。妙,达于微妙之境,即产生离身作用,如鸟出笼,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2] 不遭邪虑:不遭遇受阴邪虑所惑。

  [3] 心爱圆明:心爱圆明妙用之境界。

  [4] 善巧:各种善巧变化,方便教化众生。

  [5] 飞精附人,口说经法:飞遣精魅以附他人之身,资长他的邪慧,使他能够口说相似之经法。受阴尽后,魔便不能入此修行人之心腑,因此附在受其邪惑的他人身上,以扰乱修行人之心。

  [6] 斯须:即须臾,顷刻之间。

  [7] 帝释:即帝释天,为忉利天之主。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1],飞(飞奋)其精思,贪求经历[2]。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向往,钦佩)渴(渴仰),邪见密兴,种智[3]销灭。此名魃(bá)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游荡:即游戏神通,放荡自在,遍周尘刹。

  [2] 经历:经历刹土,大作佛事。

  [3] 种智:菩提种智。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绵密,指定力绵密不断)脗(wěn吻合,吻合妙用),澄其精思,贪求契合[1]。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2],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缠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改变)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契合:密契至理,吻合妙用。

  [2] 心自开悟,念念移易:心自然开悟,且开悟之心念念移易,展转不同,只是相似得圆通体而已。随后的几句经文说的是相似得圆通用。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1],穷(穷究)览(遍览)物(万物)化(变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2],贪求辨析[3]。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万化之本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威严之相)神(神通摄持之力),摧伏求(求万化之本元)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4],及金色相[5]。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归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此名蛊(gǔ)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心爱根本:心爱追究万化之本元。

  [2] 精爽其心:奋其精神,竭其心力。

  [3] 辨析:辨别万物之理,分析变化之性。

  [4] 净居:指佛国净土。

  [5] 金色相:紫磨金色之身相。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悬远)应(诸圣感应),周流[1]精研,贪求冥(冥合)感(感应)。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2]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粘如胶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此名疠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周流:周遍。

  [2] 四事:指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深入[1],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mì)。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本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2]。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chì)使一(另一)人,于后踏尾,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于是一众,倾心钦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zhào始)。佛律仪外,重(chóng再)加精苦,诽谤比丘,骂詈(lì)徒众,讦露[3]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4]祸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深入:深穷契入三摩定境。

  [2] 本业:过去世的宿业。

  [3] 讦jié露:揭发他人隐私或攻击别人短处。

  [4] 未然:还没有发生的。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知(知人所不能知)见(见人所不能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dú),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著其体。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诸听者,得未曾有。多食药草,不餐嘉馔(zhuàn食物),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1],魔力持故。诽谤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圣贤,潜匿之处,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宣说)淫,破佛戒律,与承(侍奉)事(服侍)者,潜行五欲。或有精进[2],纯食草木,无定行事[3],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肥充:体肥肉充。

  [2] 精进:这里指无益精进,愚痴盲修。

  [3] 无定行事:无一定的行事方法。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变化)元(根元),贪取神(神通)力。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cuō抓取)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zēng竟然)不焚烧。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yǒu窗户)透垣(yuán墙),曾无障碍。唯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傍(在他旁边)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赞叹行淫,不毁粗(粗陋)行,将诸猥媟[1],以为传法。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猥wěi媟xiè:淫秽而亵渎神圣之事。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入(深入)灭(寂灭空境),研究化性[1],贪求深空[2]。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于大众内,其形忽空,众无所见,还从虚空,突然而出,存没(mò消失)自在。或现其身,洞(洞彻)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气[3]。或大小便,如厚石蜜[4]。诽毁戒律,轻贱出家。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圣。虽得空寂[5],潜行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6],拨无因果。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7],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化性:万物变化之体性。

  [2] 深空:深入的空寂,不唯身境俱空,而且存没自在。

  [3] 作旃zhān檀气:发出檀香的香气。

  [4] 如厚石蜜:石蜜,即冰糖。如厚石蜜一样甜。

  [5] 虽得空寂:虽然他自称已经证得空寂。

  [6] 受其欲者,亦得空心:受其贪欲法的人,亦得空心持断灭之见。

  [7] 此名日月,薄bó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金玉芝草,虽为无情物,或被精怪依附而成类生。此名日月薄蚀的时候,精气直贯于地,金玉芝草,麟凤龟鹤之类,吸此精华得以长生。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长寿,辛苦研几[1],贪求永岁,弃分段生(生死),顿希变易[2],细相常住。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好言他方,往还无滞,或经万里,瞬息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处,在一宅中,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前往)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本初)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此名住世自在天魔[3],使其眷属,如遮文茶[4],及四天王毗舍童子[5],未发心(护持佛法心)者,利其虚明[6],食彼精气。或不因师(被魔所附之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7],称执金刚[8],与汝长命。现美女身,盛行贪欲,未逾年岁[9],肝脑枯竭。口兼独言,听若妖魅。前人未详[10],多陷王难,未及遇刑,先已干死。恼乱彼人,以至殂(cú死亡)殒。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1] 几jī:几微动相,即想阴根本。

  [2] 顿希变易:希望立即得到微细的变易生死境界。

  [3] 住世自在天魔:即欲界第六天波旬魔王,因为没有出离心,故名为住世,虽然别有天宫,但仍然属于他化自在天所摄。

  [4] 遮文茶:即役使鬼,也叫嫉妒女。

  [5] 四天王毗舍童子:即啖精气鬼,隶属于四王天管辖。

  [6] 利其虚明:利用修行人定心虚明之际,助发他的邪慧。

  [7] 亲自观见:亲自观见魔王现身。

  [8] 称执金刚:口称执金刚坚固之术。

  [9] 未逾年岁:不超过一年半载。

  [10] 前人未详:现前之人不知道自己已被魔扰。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1]。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2],多逾百世[3],令真修行,总为魔眷。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4],堕无间狱。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5],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1] 正遍知觉:正遍知觉的佛果。

  [2] 九生:如果以一百年为一生,九生就是九百年。

  [3] 百世:如果以三十年为一世,百世就是三千年。

  [4] 正遍知:这里指正知正见。

  [5] 无学:果满取证真谛涅槃,于三界内堪称无学。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五(声闻无学第三僧部第四)·宝唱
   第六十四則 趙州於頭上倒戴草鞋·胡兰成
  集文字禅序·蕰上
  虚堂和尚语录 第九卷·智愚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中·佚名
  一 集·佚名
  卷第三十八·佚名
  续灯存稿叙·箬庵通问
  卷第三十二·宝唱
  卷之六·铁壁慧机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三(之上)(论本八十八至第九十)·遁伦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三(末)(论本第三)·智周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嘉興白蓮寺語錄卷第二·佚名
  论即身成佛·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秦湛·唐圭璋

      湛字处度,秦观子,官宣都郎。绍兴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   失调名   藕叶清香胜花气。   卜算子   春情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

  • 卷下·王夫之

    兴、观、群、怨,诗尽于是矣。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舟》、《小弁》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诗?〔可以〕云者,随所以而皆可也。《诗三百篇》而下,唯《十九首》能然。李杜亦彷佛遇之,然其能俾人随触而皆可

  • 卷一百二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崔珪崔珪贝丘人开元中官太子詹事与兄中书舍人琳弟光禄卿瑶俱列棨戟世号三戟崔家诗一首孤寝怨征戍动经年含情拂玳筵花飞织锦处月落捣衣边灯暗愁孤坐牀空怨独

  • 卷一百六十九·志第一百二十二·职官九等·脱脱

        ◎职官九   ○群臣叙迁 流内铨 流外出官 文散官 武散官 爵 勋 功臣检校官兼官 试秩 绍兴以后阶官   文臣京官至三师叙迁之制   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   太常寺太祝,奉礼郎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成化十年九月癸丑朔日食免朝○上以虏警稍缓谕兵部臣曰近遣都指挥孟英阎斌领团营军往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关口宜暂停止俟报乃行复敕镇守等官俾督所在见兵严加操守勿弛边备○甲寅南京吏部左侍郎章纶以母丧去任○保定侯梁

  • 卷之七百三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七五 四百年前·周作人

    百草园里的人物差不多都简略的讲到了,现在综结一下,上溯一点上去,谈一谈先代的事情。会稽姓周的大族很不少,但和我们都是同姓不宗。他们家谱上的世系从南北宋列记下来,有的可以上达汉唐,有五六十代之多,我们的便不行,从始迁祖

  • 兪庆恩·周诒春

    兪庆恩 字凤宾。年三十二年。生于江苏太仓。父隶云。弟庆尧。已婚。子三。女四。永久住址。上海西门外陆家花园内。光緖三十一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入同仁医院实习。光緖三十四年毕业。得医学士学位。任同仁医院医

  • 广鸟·孔鲋

    去阴就阳,谓之阳鸟,鸿、雁是也。纯黒而反哺者,谓之乌。小而腹下白,反哺者,谓之雅乌。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乌。白脰,乌也。雅乌,鸒也。

  • 卷十六·蔡德晋

    钦定四库全书礼经本义卷十六无锡蔡德晋撰吉礼少牢馈食礼【此大夫祭其祖祢之礼羊豕曰少牢士祭用特豚而此用羊豕者大夫位高禄厚故享其祖考者礼亦加丰也又聘及公食大夫礼皆太牢以持卿大夫而礼记云大夫之祭以索牛是大夫之

  •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佚名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盖阿耨达龙王者(晋名无焚)。佛在世时受别菩萨也。有神猛之德。据于昆仑之墟。斯龙所居宫馆宝殿。五河之源则典览焉。有八味水池华殖七色。服此水者即识宿命。于时龙王请佛世尊及五百上首弟子。进

  • 评修持各法·印光

     ●窃维修持法门, 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 以迄断惑证真, 了生脱死者, 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 持佛名号, 以期仗佛慈力, 往生西方者, 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 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

  • 法华玄论卷第七·吉藏

    信解品譬喻义光宅师为九譬。一者父子相失。二者父子相见。三者唤子不得。四者唤子得。五者教作人。六者付财。七者知子志大。八者委家业。九者得家业欢喜评曰。此譬难明。备含众意不可就文说之。今当广序其相有十四条

  • 俱舍论疏 第十九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十九卷沙门法宝撰分别随眠品第五之一行相微细随缚随增是随眠义。此品广明名分别随眠品。虽亦明缠.垢。随眠本故品初先述。所以业后明随眠者。业因惑故能招诸有。业别。惑通。故先明业。后释随眠论。

  • 勇敢的船长·吉卜林

    《勇敢的船长》是英国海洋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富家子弟哈维在豪轮上不慎坠入海中,却幸免于难,被一艘捕鱼船营救。由于在家娇生惯养,哈维起初十分不适应渔船上的艰苦生活,但随后他在船上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

  • 小字录·陈思

    一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性情好古,旁收博证,用力甚勤。著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小史》,《书苑精华》,《两宋名贤小记》等。此书在陆龟蒙《小

  • 灵宝毕法·钟离权

    内丹炼养经典。三卷。五代钟离权撰,吕岩传。约成书于五代后汉时期。钟离权,字云房,号正阳子,一号和谷子。生卒籍贯不详。据《神仙传》言钟离权京兆咸阳人(或谓燕台人)。仕汉为将军,兵失利后遁于终南山。遇东华帝君王

  • 白救度佛母赞·佚名

    一卷,阿旺扎什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