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身心,然后拜佛朗诵,或止默阅。或拜佛后端坐少顷,然后开经。必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1],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阅经,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即根机钝劣,亦可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六祖谓:“但看《金刚经》,即能明心见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诸大乘经,皆能明心见性,岂独《金刚经》为然?若一路分别,此一句是甚么义,此一段是甚么义,全属凡情妄想,卜度[2]思量。岂能冥符佛意,圆悟经旨,因兹业障消灭,福慧增崇(高)乎?若知恭敬,犹能少种善根。倘全如老学究之读儒书,将见亵慢之罪,岳耸渊深。以善因而招恶果,即此一辈人也。(下略)
[1] 圆音:指佛说法之音。圆,指佛法的圆满周密。
[2] 卜度:推测。
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guàn)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眼泪)。嗟(感叹)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智者诵经[1],豁然大悟,寂尔入定,岂有分别心之所能得哉?(下略)
[1] 智者诵经:指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至《药王本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处。
阅经时,断断不可起分别,自然妄念潜伏,天真发现。若欲研究义理,或翻阅注疏,当另立一时,唯事(从事)研究。当研究时,虽不如阅时之严肃,亦不可全无恭敬。不过比阅时稍舒泰些。未能业消智朗,须以阅为主,研究但略带。否则终日穷年,但事研究,纵令研得如拨云见月,开门见山一样,亦只是口头活计。于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无干涉。腊月三十日[1]到来,决定一毫也用不著(同着)。若能如上所说阅经,当必业消智朗。三种情见,当归于无何有之乡矣。若不如是阅经,非但三种情见,未必不生,或恐由宿业力,引起邪见,拨无因果[2],及淫杀盗妄种种烦恼,相继而兴,如火炽然。而犹以为大乘行人,一切无碍。遂援六祖心平何劳持戒之语,而诸戒俱以破而不破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难得真法也。所以诸佛诸祖,主张净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业力,不能发现耳。当以念佛为主,阅经为助。(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1] 腊月三十日:指临命终时。
[2] 拨无因果:佛教术语,拨,遣除之意。遣除为无其事,谓之拨无。拨无因果,即否定因果的道理。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一·佚名 卷第九(二诵之三)·佚名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全文·佚名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一·胡珽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卷一百一十八·佚名 卷三 决疑论·周梦颜 卷第一百七十·佚名 成实论 第六卷·佚名 卷七十三·佚名 宗镜录卷第九十六·延寿 六学十二科·昙噩 佛说圣观自在菩萨梵赞·佚名 卷第三十六·佚名 文殊师利菩萨六字咒功能法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