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念佛三昧不易得

念佛三昧[1]亦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著魔。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复郁智朗居士书)

  [1] 三昧:也译作三摩提、三摩地等。意译为正定,或定慧等持,简称等持。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以)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1],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当过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之极长一信,则可知。至于悟无生[2]以后,护持保(保养)任(运用),销熔余习,彼自了明,何须预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否则纵令饮者说得十分的确,而未饮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将此悟无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护持,致余习复蒙,得而复失,故有此问。真无生忍,实非小可,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3]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谈何容易?祈且依印光《文钞》所说而行,待其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识[4] 、异说所夺,此后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诸大乘经论,以开智识,以为宏(同弘)净土之根据。如是,则虽是凡夫,可以随机利生,行菩萨道。且勿妄意高远,恐或于事理不清,则难免著魔。(复袁福球居士书)

  [1] 具缚凡夫:具有烦恼惑业束缚的凡夫。

  [2] 无生:即无生忍,是无生法忍的简称。忍,忍可安住。把心安住于不生不灭的中道实相理体而不动不退。

  [3] 圆教:教相判释中的究竟圆满之教称为圆教。

  [4] 知识:即善知识的简称。

净念能常相继不间断,便可得念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异名。吾人随分随力念,虽未能即得三昧,当与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则或致起诸魔事。得念佛三昧者,现生已入圣位之人也。故须自量。(复徐志一居士书)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二卷·宝亮
  卷第四十(梵志部)·宝唱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十二·明雪
  持戒品第六·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七·欧阳竟无
  卷第六·宗密
  在仰光答佛教小集团问·太虚
  成唯識寶生論卷第一〈一名二十唯識順釋論〉·欧阳竟无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六·吹万广真
  卷十五·僧祐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卷中·佚名
  三法度論卷下·欧阳竟无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无著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虚
  卷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七·胡文学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十七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兵部右侍郎范公钦 字尧卿号东明以进士出知随州有治行迁工部员外郎时大工频起武定侯郭勋为督其势张甚公以事忤之勋谮于上下公狱杖之阙下出知袁州相嵩其郡人也嵩子世

  • 卷七百二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二十八周昙周昙唐末守国子直讲咏史诗八卷今编爲二卷吟叙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古今成败无多事月殿花台幸一吟闲吟考摭妍蚩用破心翦裁千古献当今闲吟不是

  • 孝诗·林同

    (宋)林同 撰尧道之大原出于天尧以是道传之舜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道原自天出尧以是相传曰孝悌而已人人具此天舜大孝终身慕父母予于大舜见之矣孩提知所爱妻子具而衰大孝终身慕子于舜见之禹禹伤先人之功不成劳身焦思八年于

  • 卷之三百七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三十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三十二乾隆二十一年秋闰九月丙午谕定边右副将军兆惠等派兵驻劄伊犂事宜兆惠等奏言臣等筹办伊犂屯种事宜明春先令囘人一百名绿旗兵一百名指定地方耕种已奉谕防准行俟收获后再添派绿旗

  • 袁世凯·陶菊隐

    △西后听政时 西后垂帘听政时,袁世凯以出卖戊戌六君子功任北洋总督,极意结交阉宦,使侦后意向以投其好,因之宠眷逾恒。其时国步方艰,朝庭罔恤民力,值后诞辰,疆吏搜珍选异,各出心裁,以贡品之良窳,卜恩眷之隆替。煌煌盛典,举

  • 卷十三·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三 吉礼十三 专祀太岁风云雷雨师 总序 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按说文岁之字从步从戌木星一岁行一次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隂所谓太岁十二神

  • 卷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五吉礼陵寝皇帝亲谒列圣列后陵寝之礼命下徧布诸司供备诹吉起銮前一日遣官祗告奉先殿如常仪谒陵前期有司洁除陵内外届日皇帝御素服乗舆出行宫羣臣素服随从驾至陵于隆恩门外降舆王以下各官至

  • 朱序·邱濬

    琼山丘文庄采文公朱先生之言,次之为学的,授先生之九世孙训导祯,祯之子经历燔受而藏之,乃请于婺令郭濂因为之梓。藏于家,岁久漶漫,版几尽废,燔之曾孙诸生崇沐,以锓先生语类、近思录及全集、楚词注、家礼、韩文考异诸书之暇,旁及

  • 卷十一·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四人)○唐洛京伏牛山自在传(一钵和尚南印)释自在,俗姓李,吴兴人也,生有奇瑞。稍长,坐则加趺,亲党异之。辞所爱,投径山出家,于新定登戒。及诸方参学,从南康道一禅师法席,悬解真宗,逸踪流辈,道誉孔昭

  • 印度之佛教以中庸实践为教的佛教·梁启超

    法华经变 莫高窟第248窟 北魏法华经变,《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这幅经变的中心是释迦在灵鹫山说法的宏大场面。 若以各派外道比先秦百家言,则释迦恰是那时印度的孔子。他在群言淆乱之中,折衷长短,以中庸为教。

  • 佛说分别经·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晨朝整服。俨然而坐。佛语阿难。告诸比丘。皆寂静明听。今当为汝说人生受苦。阿难从坐起整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愿乐欲闻。佛言。人有六恶以自侵欺。

  • 金刚摧碎陀罗尼·佚名

    宋契丹国师中天竺摩竭陀国三藏法师慈贤译曩谟啰怛那(二合)怛啰(二合)夜野(一)曩谟室战(二合)拏嚩日啰(三合)播拏曳(二)摩诃药乞叉(二合)细那钵哆曳(三)怛你也(二合)他唵(引)怛啰吒野(四)怛啰(二合)吒野(五)咄噜(二合)

  • 卷第四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四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十七世天童华禅师法嗣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福州郑氏子。母梦庐山老僧入舍而生。自幼颖悟。出家不

  • 流亡·叶紫

    苦战两日夜,好容易保全了性命,由第一防线退换到第二道战壕里时,身体已经不是我们自己的了。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天地好象在打旋转。浑身上下,活象橡皮做的,麻木,酸软,毫无力气。口里枯渴得冒出青烟。什么都不想了:无论是鲜鱼

  • 鸳鸯梦·叶小纨

    叶小纨撰。《重订曲海目》及《今乐考证》著录。《曲考》、《曲目表》、《曲录》亦著录,但均误为叶小鸾撰。叶小纨(1613—1657),字蕙绸。江苏吴江县人。工部郎中叶绍袁次女。为著名戏曲理论家及戏曲作家沈璟之孙沈永祯

  • 藏书纪事诗·叶昌炽

    诗集。清叶昌炽(1848—1917)撰。七卷,一作六卷。昌炽字鞠常。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光绪进士,官侍读,督甘肃学政。学问渊博,尤长于金石、版本之学。著有《语石》、《石宝录》。叶氏以毕生精力笃攻坟典,广录博采,“自正史以逮

  • 尧山堂外纪·蒋一葵

    明代笔记。100卷。蒋一葵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江苏武进)人,“尧山堂”是他书斋的名字。本书杂采各书中所记载的轶闻琐事,一般来说,尽量辑入不太常见到的内容,其事涉及至明为止的各代,均以人名来标作细目。本书论曲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