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陈海量居士编

印光大师,法讳[1]圣量。常惭愧僧,其别(另外的)署(署名)也。陕西郃阳人,俗姓赵。父秉纲先生,举(全)三子,长从龙,仲攀龙,师居稚。幼从长兄读,颖悟异常儿,乡里父老争誉之。郃阳古曰有莘[2],昔贤伊尹[3],躬耕其处。故大师俗讳绍伊,以志(记)景仰。性果毅,游儒门,力辟(驳斥)佛教。以病因缘,悟世无常,八苦是良师,信然。光绪七年,师年二十一,飘然至终南山,投莲华洞道纯长老舍俗,长老一苦行僧也。八年,挂搭[4]湖北竹溪莲华寺,寺僧食蕈(xùn高等菌类植物,伞状,种类很多,有的可食,有的有毒),师独不食。僧佥(qiān全,都)中毒,赖师以救。是年具戒[5]于兴安双溪寺,尔后遁隐终南,住太乙峰,晓夕念佛,兼读契经[6]。烟霞托迹,日月邻身。时复策杖层峦,危巅宴(安闲)坐,长空万里,大地平沉,自是深入法海矣。工于诗,出家后,不复作。十二年十月十四日,入红螺山念佛,号“继庐行者”以明志。十三年,朝五台,一肩云水,仍返红螺,尺香斋[7]畔,追武梦东[8]。十六年四月,之(到)北平龙泉寺司(承担)苦役,拾得行堂[9],仿佛似之。是年冬,行脚东三省,白山黑水,一钵长征。十七年,返故都,住圆广寺,孤云野鹤,相对忘言。十九年,化闻和尚入都乞《藏经》,请师南下,居普陀法雨寺,一衲(僧衣)之外,身无长物。普陀孤悬海中,空翠醒人[10],海天佛国,名载《华严》。师居山上,二六时中,唯念弥陀,两度掩关[11],空诸色相,影不出山者二十年。会(恰巧)高鹤年朝普陀,获师文稿,刊于上海《佛学丛报》,文义精湛,缁素惊异。名士徐蔚如,尤深叹服,遂为辑集[12],曰《印光法师文钞》。于是读其文而向(向往)慕(仰慕)者日多,皈依弟子遍天涯,一(全)以等心摄(摄化,以慈悲心收取和感化众生)之。弘一上人[13]尝(曾经)谓余曰:“大德如印光法师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盖自云栖[14]后,法化之广,未有如大师者。民国十七年,辞普陀山。溯(回想)居白华[15],于一毫端,转大法轮,一弹指间,三十六载。师既离山,小住申江[16]。十九年二月,飞锡[17]姑苏,掩关报国寺,叩关求法者踵相接[18],真语实语,诲人不倦。二十五年冬,沪上人士,修建法会,请师破关,说法于觉园,万指[19]围绕,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二十六年,中日战作,灵岩山妙真和尚,迎师移锡[20]其寺。神州陆沉,万方多难。师奋声疾呼,勉诸众生,乱世依怙,唯念《普门》。铁鸟翼下,以是(此)获全(保全)者殊众。客秋[21],德森上人复辑师文,都(总)数十万言,名《续文钞》。大师体貌雄伟,道风峻肃,与人语,直剖肺腑,虽达官贵人,绝无假借[22]。弘扬净土,不遗余力。善导高风,复见今日。二十九年农历十一月初四日,晓鸡乍鸣,住世缘息。唤水盥(guàn洗手)漱,预知时至,跏趺端坐,佛来接引。迨(dài等到)至卯时,遂尔迁化[23]。清凉月隐,大地昏蒙,茫茫苦海,横渡何从!大师生于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辰时。世寿八十,僧腊六十。越百日荼毗[24],异色舍利无数。

  [1] 法讳: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法讳,即出家人的法名。

  [2] 有莘:古国名。

  [3] 伊尹:夏末商初助汤灭桀的商代大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

  [4] 挂搭:僧人借宿在别的寺里,把随身用的东西都挂在禅房的挂钩上。

  [5] 具戒:即受具足戒。初出家受沙弥戒成为沙弥众,进一步受具足戒或称比丘戒才能成为比丘众。

  [6] 契经:契合众生的根机而且契合真理的经文,即佛经。

  [7] 尺香斋: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大师的书房名。

  [8] 追武梦东:武,脚步。梦东,彻悟大师号梦东。追武梦东,即追随彻悟大师的脚步。

  [9] 拾得行堂:拾得,唐代拾得大师,在天台山国清寺担任行堂(寺院斋堂盛饭盛菜)的工作。印光大师到北京龙泉寺也是担任行堂。

  [10] 空翠醒人:空翠,指绿色的草木。醒人,让人醒目。

  [11] 掩关:闭关。

  [12] 辑集:收集有关作品或资料编成集子。

  [13] 弘一上人:即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上人,这里指上德之人,是比丘的尊称,因比丘内涵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

  [14] 云栖:即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

  [15] 白华:指普陀山法雨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左边光熙峰下。

  [16] 申江:指上海。

  [17] 飞锡:锡,锡杖,僧人外出所用。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

  [18] 踵zhǒng相接:踵,脚后根。形容人数之多。

  [19] 万指:即千人,形容人多。

  [20] 移锡:谓僧人移换寺庙。

  [21] 客秋:客居当年的秋天。

  [22] 假借:凭借,借助。

  [23] 迁化:指圆寂,往生。

[24] 荼tú毗pí:僧人圆寂后火化。

海量曰:净土一宗,至清季(末)而式微[1]。自印光大师出,莲风溥(pǔ普)被,有如日丽中天。膺(yīng接受)大师教,而生净土者,其数无量。忆弱冠[2]时,一肩行李,漫游闽中,于梅山邂逅弘一上人,授我《印光法师文钞》,郑重叮咛,嘱我详览。余于佛法,初无所知,读《文钞》后,始起正信。岁月不居(停留),忽忽十余年矣。无常迅速,生死路险,尘缘萦我,能勿恫心[3]!六道轮转,九品逍遥,斯二途者,苦乐天渊。何去何从,是在小子之自爱否耳!导师云(助词)亡(失去),圆音[4]不作(起)。西瞻安养[5],忉怛[6]靡(mǐ无,没有)穷!净业弟子天台陈海量敬撰

  [1] 式微:式,物体外形的样子。微,通昧。原指天将黄昏,现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

  [2]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3] 恫心:痛心。

  [4] 圆音:指大师说法之音。圆,指佛法的圆满周密。

  [5] 安养:安养国,指西方极乐世界。

  [6] 忉dāo怛dá:忧伤,悲痛。

猜你喜欢
  说无垢称经卷第四·佚名
  山家义苑卷下·可观
  五百问论卷上(一百一十一问)·湛然
  卷第十一·佚名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目次·丈雪通醉
  宣劫世品第九·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九卷·佚名
  卷第七·道世
  跋语·智旭
  跋·彭绍升
  一 梵网经·佚名
  卷三百二十一·佚名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三·从义
  佛教与人生·太虚
  卷第一百四·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七 崇祯十四年辛巳·计六奇

      薛国观赐死  正月,故大学士薛国观,奏辩袁恺诬劾,出礼部主事吴昌时之意,上不听。八月,国观赐死,籍其家。国观性褊刻,用温体仁荐,自佥宪骤登政府,欲结于上。会上忧用匮乏,因导以借助。曰外则乡绅,臣等任之,内则戚畹,非出自独断

  • 卷之三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原李耳载卷上·李中馥

    粮征本色 两贤异用忠臣纪烈袁公始末寻亲诚感理夺巡方不乐多金指窖止贪为师白寃袁薛相知死孝死忠义侠擒贼才德不符心许身殉怜才豪举谦吉明征三公三异论人四验家传五异青蝇不玷两公冰鉴恃才昏鉴井中心史百钱大夫有志竟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五 列传二百五·纪昀

    列传宋 【一百九】○宋一百九史弥远 郑清之 史嵩之董槐叶梦鼎 马廷鸾史弥远郑清之史嵩之董槐叶梦鼎马廷鸾△史弥远史弥远字同叔浩之子也淳熙六年补承事郎八年转宣义郎铨试第一调建康府粮料院改沿海制置司干办公事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列传三十三·纪昀

    列传唐 【三十三】○唐三十三苏珦【晋】 尹思贞 毕构李杰解琬裴漼【宽 谞冑】郑惟忠 王志愔 卢 从愿李朝隐 王邱严挺之【武绶】苏珦尹思贞毕构李杰解琬裴漼郑惟忠王志愔卢从愿李朝隐王邱严挺之△苏珦苏珦雍州蓝

  • 一○○ 谕内阁纪昀陆锡熊校书勤勉着授为翰林院侍读以示奖励·佚名

    一○○ 谕内阁纪昀陆锡熊校书勤勉着授为翰林院侍读以示奖励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十八日乾隆三十八年八月十八日,内阁奉上谕:办理四库全书处将《永乐大典》内检出各书,陆续进呈。朕亲加披阅,间予题评,见其考订分排,具有条理,而撰

  • 卷之五十·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五十传第三十四扎萨克固山贝子锡布推哈坦巴图鲁列传【今袭一等台吉】锡布推哈坦巴图鲁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从弟祖锡布固泰号鄂尔斋图珲台吉鄂齐赖赛因

  • 绎史卷七·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髙阳纪大戴礼记黄帝产昌意昌意产髙阳是为帝颛顼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谓之昌濮氏产颛顼【山海经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颛顼○韩流或

  • 志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六十七·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九。嘉礼。册王子王姬仪。○大观殿陈设。 册日质明尙舍局铺王座于大观殿上如常仪。 设书案于王座前又设印案于王座之左。 设门下侍中门下

  • 读例存疑卷四十二·薛允升

    刑律之十八诈伪诈为制书诈传诏旨对制上书诈不以实伪造印信时宪书等私铸铜钱诈假官诈称内使等官近侍诈称私行诈为瑞应诈病死伤避事诈教诱人犯法诈为制书(诈为以造作之人为首从坐罪,转相誊写之人非是。):凡诈为(原无)制书,及増

  • 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六象纬考【一】【臣】等谨按宋郑樵作天文略自谓汉唐诸儒所不得闻後之论者疑其矜诩过甚然马端临象纬考颇依据之其大指欲学者识垂象授时之意絶

  • 卷一百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三人物志十三宗室王公传十一【原封和硕贝勒阿敏 温简固山贝子固尔玛浑 镇国公恭阿 原封和硕贝勒莽古尔泰 原封多罗贝勒德格类】原封和硕贝勒阿敏阿敏追封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

  • 第三节 人 口·吕思勉

    版籍之法,唐代为详。《旧书·职官志·户部》云: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通鉴》:开元十六年(728年),是岁,制户籍三岁一定,分为九等。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户籍在府、州、县属户曹、司户,见《新书·百官志

  • 唐少川·佚名

    唐少川先生小传唐先生名绍仪字少川广东香山人生于逊清咸丰九年光绪初曾国藩奏派学生留美先生与焉肄业哥伦比亚大学归国后司朝鲜海关事袁世凯奉使朝鲜任为文案十九年擢总领事中东战起始行归国二十六年袁巡抚山东奏请随

  • 卷十下 万章章句下·孙奭

    万章曰:“敢问交际何心也?”(际,接也。问交接道当执何心为可也。)孟子曰:“恭也。”(当执恭敬为心。)曰:“?之?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问?不受尊者礼,谓之不恭,何然也?)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为不恭,故弗?也

  • 卷十·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十地官司徒第二之三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灋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比必里反下同陆毗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三·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一   [一]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竹林園中白鷺池側.與大苾芻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從種種佛土俱來集會.皆是一生所繫菩薩.爾時世尊多

  •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二八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结所系法随生味著.顾念.心缚。则爱生。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如人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