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何去除不如法之境界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能如是,譬如杲日当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为苦恼于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专欲得见圣境,不知圣境之得,须到业尽情空地位。否则勿道所得者皆属魔境,即是圣境亦无所益,或有大损。以不知精进力修,反从此生大欢喜,未得谓得,则必至著魔发狂。《楞严经》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者,此之谓也。况汝之境界,乃属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bǐ使)从前所有淫欲嗔恚等心不起。即或偶起,当即觉照,令其速灭。喻如贼至其家,若主人识得是贼,其贼即时便去。若当做家里人,则其家便被贼劫掠净尽矣。(复谛醒法师书)

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1]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复慧空大师书)

  [1] 宗门:指禅宗。

所言礼拜种种震动,及黑暗中精光流露,皆提神过度所致。以后礼诵,但志诚恳切而已,不必过为提神。宜心常向下想,或想在莲华座上坐,而只想所坐莲华,绝不计及自己之身在莲华上。久之此种虚浮习气,消灭无有。以此种现相,多半属躁妄所致,尚未用工,即欲成就。不知好歹者认做工夫,则著魔发狂矣。然好境界亦不生喜,恶境界亦不生怖。怖则邪必乘之,喜则必先失正。汝乃轻狂小子,今日故有此相。合目亦是致病之本,以后但不他视,切勿合目。(复杨慎予居士书)

猜你喜欢
  卷五·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二·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赞佛祖 第十二卷·蕴闻
  香港登九莲华山佛教公墓弁言·太虚
  卷六·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第三 等起摄颂·佚名
  重刊龙舒净土文目录·王日休
  卷第五·佚名
  卷第三·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不厌乐禅师语录卷三·道乐
  卷第二十八·佚名
  致何北衡等居士书(二通)·太虚
  佛说四无所畏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邵桂子·唐圭璋

      桂子字德芳,号玄同,淳安人。咸淳七年(1271)进士,有雪舟脞。   沁园春   李娶塘东曾   知是今年,一冬较暖,开遍梅花。有一朵妖娆,塘之东畔,东君爱惜,云幕低遮。小萼微红,香腮传粉,把寿阳妆取自夸。谁知道,忽移来秀水,深处

  • 卷七十一·志第三十八·柯劭忞

      ○食货四   △盐课   元初,以酒醋、盐、河泊、金、银、铁冶六色课于民,岁额银万锭。太宗二年,始定盐法:一引重四百斤,价银十两。中统二年,减为七两。至元十三年,每引改为中统钞九贯。二十六年,增为五十贯。元贞二年

  • ●滿洲實錄卷七·佚名

      天命六年三月至九年八月   ◆天命六年三月至九年八月   【四王□□□大敗五總兵(見圖)】   十九日午時兵至城東南角渡河未畢哨探報曰西北武靖門外有兵帝率左翼兵先往有總兵李懷信侯世祿柴國柱姜弼童仲魁等率

  • 两汉刊误补遗卷十·吴仁杰

    符一杜诗传但以玺书发兵诗上疏曰如有诈伪无由知觉可立虎符以絶奸端仁杰按铜虎竹使符始于文帝本于周官所谓鎭圭以召守牙璋以起军旅者至唐易其制为铜鱼大事则兼敕书谓都督刺史改替追唤及军发后更添兵马之类至周显徳六年

  • 卷之三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经

  • 附录·佚名

    平吴录一卷(戸部尙书王际华家藏本)不着撰人名氏末有袁褧跋称此书相传为吴文定公所撰案吴寛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人成化壬辰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尙书谥文定明史载入文苑传则所谓吴文定者乃寛也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黄标平吴录一卷与

  • 一九 三一八惨案·许寿裳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发生最黑暗最凶残的事件:段祺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了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的市民和学生,死伤至三百余人之多。还要下令,诬之曰“暴徒”!女师大学生当场遇害者二

  • 马殷传·欧阳修

    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人。唐中和三年(883),蔡州秦宗权派孙儒、刘建峰率兵万人隶属他的弟弟宗衡到淮南扩大地盘,殷这时是儒的裨将。宗衡等在扬州攻打杨行密,攻打不下,梁兵当时正猛攻宗权,宗权多次命儒等救援,儒不想回去,宗衡一

  • 卷九·胡世宁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胡端敏奏议>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九 明 胡世宁 撰 恳辞恩命乞休疏【时官兵部尚书】 臣年过六十久患痰火奇疾为变百端以致眼昏重听脾泄健忘更或忽时火发不能坐立又或猛然气欝不能

  • ●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一·周明泰

    至德周明泰志辅 ○公历一八一三年嘉庆十八年癸酉 丑角黄三熊生十二月初三日申时生名札拉熊布字德山号叔敏行三小名雄儿昆季五人旗籍世袭云骑尉由道光初年投入高腔恩庆科班先学老生后改丑行满科后搭入高腔庆升平崇庆安

  • 贫富都作等闲看·孔子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贫穷却没有怨言,很难;富贵却不骄傲,这倒比较容易。” 【读解】 在《学而》篇里,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三·佚名

        天亲菩萨造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住于福田能消供养者。依福田地住罗汉道堪受供养故。大师世尊犹尚不能消诸供养。何况我等能消供养者。此明何义。如实知法性本来清净故。以是故言。大师世尊犹

  • 不必要的胜利·契诃夫

    《不必要的胜利》是契诃夫1882年在莫斯科学习医学时创作的三部中篇小说之一。茨威布希和伊尔卡是一对性格迥然不同的父女。茨威布希用无奈之心去归顺和适应生活,甘心做生活的奴隶。伊尔卡向命运抗争,坚决要做自己的主人

  • 海槎余录·顾岕

    笔记。明顾岕著。一卷。兹编系著者于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1527)官儋州时所录见闻。自序云:“儋耳孤悬海岛,非宦游者不能涉,涉必有鲸波之险,瘴疠之毒,黎獠之冥顽无法,为兹守者,多不能久,久亦难其终也。余自嘉靖龙飞,

  • 朝野遗记·佚名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宋佚名氏撰。 《四库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有《古今说海》本、《历代小史》本、 《说郛》本、《学海类编》本、 《逊敏堂丛书》本、《说库》本,皆一卷。《四库总目》曰: “载南渡后杂事。称宁宗为今

  •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方诗铭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作者是方诗铭、王修龄。1981年,方诗铭、王修龄重辑《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是目前最完善的古文《竹书纪年》辑佚本。

  • 知言·胡宏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

  • 羯磨仪式·书玉

    律学著述。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书玉编。二卷。上卷“明时事”,共十篇,开九十五法;下卷“明非时事”,共十篇,开一百一十九法,统摄律中所明一百八十四种羯磨。见载于日本《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