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拨无因果为魔说

此魔子自谓所说之法,令人易于得道者,即是以生灭心作常住[1]解。以不修善,不断恶,为不生不灭。拨无因果,堕邪见坑。此即魔子招徕[2]徒众,令皆得道之实际。故有平日持斋念佛之人,一亲近彼,即不持斋,不念佛。其余一切改恶迁善,知因识果,培德植福等事,概行弃置。唯止(只)令人看一话头,而实不知如何是看,如何是话头。遂将古人酬(应)机之语,令人依文解义,卜度思量。如“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子”、“干矢橛”、“麻三斤”、“七斤布衫”等,一一学拆字讲义者,拆而讲之,谓之为参禅,谓之为透公案。稍微能坐,及能按文解义,便为印证,曰:“某人夙(素有的,旧有的)根深厚,某人现行精纯,故得用功不久,便已透彻。”夫参禅一事,谈何容易?古人如赵州谂(shěn)禅师,从小出家,至八十余岁,尚且行脚。故有颂之者曰:“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长庆坐破七个蒲团,后方开悟。涌泉四十年尚有走作。雪峰三登投子,九上洞山。此等大祖师,大彻大悟,如是之难。彼魔子之徒,一闻魔说,遂皆开悟。如前所说祖师,直是替他提鞋也无用处矣。须知祖师之悟,乃从迷至悟,一悟永悟。魔徒之悟,乃因迷入误,一误永误。悟之音虽同,悟之事实反。以彼魔徒,从初发心,一无戒行,二无正智,三不知话头是参叩自心之方便,而以按文义卜度为参。如此参禅,尽世间聪明人,通通皆是大彻大悟之人。(下略)

  [1] 常住:这里指不生不灭的佛果。

  [2] 招徕lái:招揽。

且人之常情,纵恣则易,摄束则难。教以持斋念佛,便觉口头失美味,身心常辛勤。魔子则曰:“只要心好,何必持斋?汝本是佛,何须更念他佛?”以此恰合自己懒惰懈怠,不愿摄束,任意放纵之机,如囚遇赦书,庆幸无已。又进而叩其所以,则曰:“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汝但看一话头,自能见性。既见性已,即名成佛。既成佛已,则一切俱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彼教人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畏因果,培福德者,皆不知自性之中无一法不具,亦无一法可立。执著法相,不肯舍离。舍本逐末,无绳自缚。如是之人,名为小乘。何可以为知识而亲近之哉?须知如来所说因果修证等法,皆是以黄叶作金,为止小儿啼故。彼等反执为实,则其智与小儿何异?若大丈夫,佛尚不可得,何有因果修证等法?若立一尘,便非佛法。汝但识得自己是佛,一任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何一法不是佛法?上天堂,下地狱,天衣天食,镬(huò这里指地狱中用来烹煮地狱众生的大锅)汤炉炭,何一境不是佛境?自己即是弥陀,当处即是极乐。岂待汝鼓起妄想业识心,鼓动父母所生口,毕生终日念佛,受许多冤枉苦,求到临命终时,往生西方。舍己求人,抛家浪走,岂非知见颠倒,错乱修习乎?”种种魔说,大抵如是。今试论曰:“只要心好,何必持斋。”杀彼之身,悦己之口,是好心耶?非好心耶?且兵劫之时,贼来杀人,亦当皆是好心。设杀汝时,为感恩乎?为怀恨乎?汝本是佛,尚不肯念他佛,何肯杀而食彼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之众生乎?如是,则汝之心性,本来是佛。汝之行为,原是众生。何可未得谓得,以凡滥圣,以念他佛为辱,以杀众生为荣哉?

“达摩西来,不立文字”者,欲人彻证本体,不以徒诵语言为事。若契本体,则文字即是本体,即解脱相。终日读诵,依教修行,毕竟无文字相可得。如永明寿、首山念、栖贤湜、育王微等诸大老[1],皆尽寿读诵,岂彼尽皆不知不立文字之旨乎?只因汝错认不立为废弃,遂谓如来所说一切大、小乘经,无量法门,皆是黄叶作金,哄骗小儿。若然,则迦叶、阿难、马鸣、龙树、永明、首山等,皆是弄黄叶汉。汝既以彼为非,何得承嗣其法,言是禅宗?彼若果是,则汝之禅宗,便非彼之禅宗。汝的的是冒彼之名,以坏彼法之恶贼耳。且汝执著废弃文字为不立文字者。六祖云:“只此不立,便是文字。”况尚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等八字。且此达摩西来十六字,是文字耶?非文字耶?又一切俱空,无因无果,无修无证,一法不立,名真解脱。何又立破斋谤佛,怙(坚持)恶废善,瞒因昧果,折福损德等法,而不肯令其俱空乎?上智知空而进德,下愚知空而废善。佛祖于千百年前,早为汝判断停当矣。汝谤人执著善法为舍本逐末,为无绳自缚,为小乘。汝执著恶法,不肯弃舍,现生当遭国宪(制裁),死后永堕阿鼻,应是弃末循本,应是即缚无缚,应是大乘矣。汝谓:“大丈夫佛尚不可得,何有因果修证?若立一尘,便非佛法。”是佛与因果修证,皆是尘,皆不容立。而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何得便非是尘,便皆容立?且问:“食肉、饮酒、行盗、行淫之心,是佛心耶?是众生心耶?”若道是佛心,佛岂存此心,行此事耶?若道是众生心,何得便超因果之外,便非是尘,便是佛法乎?(下略)

  [1] 大老:元老,称年高,品德高的人。

须知禅宗一法,名为教外别传。凡所提倡,意在言外。千言万语,总皆指归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法身理体。令人先悟此体,然后起彼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事。但其酬机之语,名为机锋,名为转语。欲令人参而自得,故无义路。若会得,固属大幸。若会不得,但当将此一句话,当做本命元辰,废寝忘餐,终日竟夕,如一人与万人敌,不敢稍有间断放纵。一年不悟两年参,十年不悟二十年参,一生不悟,即生生参。果真拌此深心参者,决无不悟之理。既悟之后,乃名悟道。尚须历诸境缘,煅炼习气。直得烦惑净尽,方名证道。彼魔子者,乃以误为悟。悟尚全体是误,何况说证?(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

猜你喜欢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六·费隐通容
  卷第一百二十九·佚名
   第九十二則 世尊一日陞座·胡兰成
  卷六十一·佚名
  卷第七(诸释部)·宝唱
  说行定品第二·佚名
  外道大略之相·印光
  卷第五·宗密
  卷五百五十五·佚名
  卷第五十三·志磐
  卷第四十·志磐
  大般涅槃经疏 第六卷·灌顶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六(之一)·子璇
  善恭敬经·佚名
  净土圣贤录卷三·彭希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曾乾曜·唐圭璋

      丑奴儿   蓦地厮看时。赤怕那、迪功郎儿。气岸昂昂因权县,厅子叫道,宣教请后,有无限威仪。   先自不相知。取奉着、划地胡挥。甚时得归京里去,两省八座,横行正任,却会嫌卑。

  • 第一折·郑廷玉

    (正末同卜儿,净扮乞僧、丑扮福僧,二旦上)(正末云)老夫张善友,离了晋州古城县,搬到了这福阳县,一住三十年光景也。自从被那贼人偷了我五个银子去,我这家私,火焰也似长将起来。婆婆当年得了大的个孩儿,唤做乞僧,年三十岁也。以

  • 卷六十九·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九    宋 陈起 编邹登龙梅屋吟 关山月 行人十年归不得夜上戍楼看明月楼中星斗连太白楼外关山鴈飞絶鴈飞絶归不得镜里青蛾怨离别前年出幽燕明月何团圆去年

  •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欧阳修

    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其辩贵贱、叙劳能,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其为法则精而密,其

  • 卷二十·连横

    粮运志连横曰:台湾为宇内奥区,土沃宜稻。初辟之时,一岁三熟,故民无饥患。郑氏养兵七十有二镇,咨议参军陈永华乃申屯田之制,以足兵食。又能以其有余,供给漳、泉,以取其利,故国用无匮。清人得台,分驻戍兵皆调自福建,三年一换,乃赋其

  • 卷六 贪十三案·丁耀亢

    一、石崇贪劫奢亡晋石崇,字季伦,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少敏慧,勇而有谋。父芑临终,分财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以为言,芑曰:&ldquo;此儿虽小,后能自得。&rdquo;年二十余为修武令,有能名。入为散骑郎,迁城阳太守,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

  • 一三五四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议陆锡熊详校文溯阁书籍折(附清单二)·佚名

    一三五四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议陆锡熊详校文溯阁书籍折(附清单二)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十六日阿桂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副都御史陆锡熊具奏,详校盛京文渊(溯)阁全书完竣一折,【真按:可见溯之讹渊,其有常矣!翁氏家事略记所以沿者,亦

  •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范君石译注【说明】这是专记日者的类传。所谓日者,即古时占候卜筮的人。《墨子·贵义》说:“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墨子不遂而反焉。日者曰:‘

  • 杨伯仁传·脱脱

    杨伯仁,字安道,是杨伯雄的弟弟。他本性孝顺友爱,读书能过目成诵。皇统九年(1149),杨伯仁考中进士,但他为了侍奉父母,并不要求安排职务。天德二年(1150),他奉旨接受翰林文字之职。杨伯仁本名伯英,为了避太子光英的忌讳,才改成现

  • 卷二十·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卷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十【己定王未五年】七年【晉成五年齊惠七年衛成三十三年蔡文十年鄭襄三年曹文十六年陳靈十二年?桓三十五年宋文九年秦桓三年楚莊十二年】春衛侯使孫良夫來盟左傳【七年春衛孫桓子

  • 提要·王应麟

    《诗考》一卷,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此编则考三家之《诗》说者也。《隋书&middot;经籍志》云:&ldquo;《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於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rdquo;今三家《诗》惟《韩诗外传

  •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九·魏了翁

    问丧至深衣一初丧之节亲始死鷄斯徒跣扱上祍交手哭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乾肝焦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麋粥以饮食之注云亲父母也鷄斯当为䈂纚声之误也亲始死去冠二日乃去䈂纚括发也今时始丧者邪巾貊头䈂纚之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五·智圆

    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三劝求佛身二。初分科二。初标下随释三。初标章二。初述意。二征释四重。初重二。初问二答二。初双标。方便两教即藏通。常住佛身即别圆。二何故下双释。岂可劝求等者荆溪云。非是专令求于劣身。既劝

  • 佛说俱枳罗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复有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俱来会坐。尔时佛告尊者阿难言。汝当谛听我有陀罗尼名俱枳罗。有大威力能作吉祥。

  • 机器人与银河帝国·阿西莫夫

    地球纪元3624年。故事分别发生在奥罗拉世界、索拉利世界、贝莱世界和地球。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索拉利世界上已空无一人,只剩下机器人留守,索拉利人都到哪里去了?地球人的殖民运动蓬勃发展,地球及其银河殖民者的壮大,使外世界

  • 易纬辨终备·郑玄

    旧题东汉郑玄注。一卷。《四库全书》本。又称《辨终备》,一作《辨中备》。为《易纬八种》之一。其书久佚,此本乃辑自《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列此书于“经部易类附录”,《提要》指出:“案《辨终备》,一作《辨中备》。《

  • 卦变考略·董守谕

    清董守谕撰。一卷。《四库全书》本。董氏以为,卦变之说出于汉学,至宋程颐始废弃之;朱熹作《周易本义》,兼采其说以释十九卦,然与《本义》卷首所列《卦变图》相合者仅二卦,余十七卦皆另有变例,不免前后互异,于是详考汉、魏以

  •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王泰林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本书为《王旭高医书六种》之一。系本徐大椿《兰台轨范》通治方而著,并附以自制新方,均编以歌诀而成。全书约一万二千字。初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共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