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问:“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然则与西方之净土及佛,是否一而二,二而一?”答:“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居其大半,致念佛之人,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而不知其为执理(理体,理性)废事(事相,事修),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必须念西方弥陀,以求往生,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况说此话者,皆是一班担板[1]汉、脱空[2]汉乎?一而二,系未成佛前之事。二而一,乃已成佛后之事。”(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1] 担板:即徐六担板,是由谚语“徐六担板,只见一边”省略其后一句而成。禅宗用以比喻执著于事、理一端的偏见。
[2] 脱空:落空,着空。
从前诸祖宏法,均按时机,导利后学,不得谓为偏执,须谅当时苦心。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语本无病,病在学人不解圆义,死执一边,便同徐六担板耳。宗家未得之人,只执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谓净土弥陀,皆非实有。此种人本不知宗,何况净土?净土诸古德所说之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乃谓西方净土,不出唯心,阿弥陀佛,不出自性。性相、理事、因果,悉于此中圆彰。阁下病其偏执,不能普摄。谓学者根钝,难以领会则可,谓古德此语有病,则不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与“生则实不生,去则决定去”均理、事并明之法言,何必过为计虑?不过今人多是事、理俱未了解,则宁可按事说,不宜按理说,免致误会,以成豁达空[1]耳。(复温光熹居士书五)
[1] 豁达空:执着一切皆空,拨无因果。
猜你喜欢 般若灯论释 第九卷·清辨 卷第五·佚名 佛学与宗教哲学及科学哲学·太虚 三种人·佚名 何耶揭唎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佚名 大雲初分师子吼神通健度第二十·佚名 第二十二章 伽摩尼王子诞生·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七卷·佚名 中观论疏卷第十(本)·吉藏 药师经疏之二·温室经疏 第十四卷·佚名 功德品第三·佚名 卷第五·祖琇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八·通奇 卷第四十七·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