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小慧之流,每弃佛力而修仗自力之法,非愚即狂,莫由挽救。吾人但当深信佛言,固守净宗之旨,当不至流入邪外,及以意见明了为亲证也。近有高明真切用功,流入偏知谬见,贡高我慢,藐视念佛者,亦复不少。此等皆因不自量,而妄以己之能了知,为能证得也。(复郑慧洪居士书三)
近来人每每好高务胜,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彼只知禅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而不知禅纵到大彻大悟地位,若烦惑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相宗,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志于念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复姚维一居士书)
又净土法门,与其他法门各别。他种法门,皆仗自力。唯此法门,全仗佛力。南方宗门颇多,切不可参入宗门,图得禅净双修之嘉名。宗门总以看念佛的是谁,为开悟之一著(zhāo同着,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步),而绝不讲信愿求生。勿道不悟,即看到念佛的本来人的面目,只算得是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若不到业尽情空地位,决定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不注重信愿,求生西方,则与佛相背,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以故念佛人带著宗门气息,则得利益处少,失利益处多也。教则更为难以得力。而密宗语气甚大,危险之极。汝且专注于信愿念佛一门。而辅之以敦伦[1]尽分,闲(防止,禁止)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此自行,复以化他,则可决定往生矣。(复龚宗元居士书一)
[1] 敦伦:使人伦亲善和睦。
了生死法,净土法门,最为稳当。无论何等根性,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持念佛号,求生西方者,临终必蒙佛力加被,往生西方。此之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一切法门,皆须以戒定慧之道力,断贪瞋痴之烦恼,烦恼断尽,方可出三界了生死。在昔颇有此种人,而今则恐全世界也无一二人可得也。(复石金华居士书)
问:“念佛一法,何以见得三根普被?”答:“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念数声,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发恳切心,故得成办。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为比[1]而生疑也。此为下根。若论上根,以初发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须念佛回向往生,以圆满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若唯务高深,谈玄说妙,则如数他人宝,自无半钱分,毕竟自己受用不著。以业尽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谈说,有何利益?须知见、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不到业尽情空地位,何由得了生死?”(净业社开示法语)
[1] 为比:即相比较。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六·佚名 卷上·佚名 卷第二十·佚名 卷五十九(实叉难陀译)·佚名 卷第二十八·道原 中国宗教徒联谊会赞辞·太虚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佚名 几点佛法的要义·太虚 商人蒙记品第二十四·佚名 贡高品第二十一·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二·佚名 维摩义记卷第四(末)·慧远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圆悟克勤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一·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三·彦琮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