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今时不明教理,即参禅宗者,每多中此空解脱病。至于静坐澄思,空境现前,不过以静澄伏妄,偶尔发现之幻境耳。若错认消息,生大欢喜,则丧心病狂,佛亦难医矣。幸能体察而不执著,弃舍幻妄,卒(终于)得贯通诸法法门。可谓久历荆棘,忽达康庄矣。末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不仗佛慈力,专修净业,但承自力,参叩禅宗,不第[1]明心见性,断惑证真者,罕有其人。而以幻为真,以迷为悟,著魔发狂者,实繁有徒矣[2]。(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1] 不第:不但。

  [2] 实繁有徒矣:即实有徒繁矣。

修禅定人(指四禅八定)及参禅人,以唯仗自力,不求佛加。故于工夫得力真妄相攻之时,每有种种境界,幻出幻没。譬如阴雨将晴之时,浓云破绽,忽见日光。恍惚之间,变化不测。所有境界,非真具道眼者,不能辨识。若错认消息,则著魔发狂,莫之能医。念佛人以真切之信愿,持万德之洪名。喻如杲日当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铲踪灭迹,即歧途是非之念,亦无从生。推而极之,不过曰:“念至功纯力极,则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此理此行,唯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众生之愿,岂秘而不传,独传于汝乎?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倘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1],然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倘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佛法门之利益,奚啻[2]天渊悬殊。(致阮和卿居士书)

  [1] 总持:总一切法和持一切义的意思。

  [2] 奚xī啻chì:何止,岂但。

猜你喜欢
  佛说菩萨内戒经·佚名
  卷第三十·佚名
  卷之十四·牧云通门
  后序·大珠慧海
  建 僧 大 纲·太虚
  卷第十一·霁仑超永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卷九十·道世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第四十九·德清
  卷四·净挺
  三峰和尚年谱终·三峰法藏
  散种章第一·佚名
  诣如来品第九·佚名
  观所缘缘论·陈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陈公子柏(云峤集)·顾嗣立

    柏字新甫,号云峤,泗州人。其祖平章,故宋制置,即龙麟洲题琵琶亭以讥之者。柏尝为侍仪舍人,馆阁诸老、朝省名公,莫不折辈行与交,咸称之曰陈公子。官至太祝,年逾六十,不得志而卒。临终作偈,有「前身本是泗州僧」之句。云峤性豪宕,结

  • 第八场:《赶坡》·佚名

    薛平贵 唱:西凉国辞别了女玳瓒,勒过了马头回首观。望不见为王银安殿,望不见藩国在那边。众将官待王十分好,玳瓒女待王十分贤。为王那日登银安,宾鸿大雁把信传。我手执金弓并玉弹,打下了半片血罗蓝。长随官捧上王观看,原是我

  • 卷二十一·佚名

    台湾诗钞卷二十一王松张汉彭镜泉陈熏南曾逢时黄运和郑永南李逸樵王松松,字友竹,号寄生;新竹人。清光绪乙未割台,携眷内渡避难;及局势略定,返台。着有「台阳诗话」、「沧海遗民剩稿」及「友竹行窝遗稿」等书,前两书已列刊「文

  • 明诫第十一·陆贾

    君明于德,可以及于远;臣笃于义,可以至于大。何以言之?昔汤以七十里之封,升帝王之位;周公自立三公之官,比德于五帝三王;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故安危之要,吉凶之符,一出于身;存亡之道,成败之事,一起于善行;尧、舜不易日月而

  • 原序·张廷玉

    御定通监纲目三编原序编年之书奚啻数十百家而必以朱子通监纲目为凖通监纲目盖祖述春秋之义虽取裁於司马氏之书而明天统正人心昭监戒者几微得春秋大居正之意虽司马氏有不能窥其藩篱者其他盖不必指数矣尝谓读书立言之士

  • 浙语七(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浙语七(查东山笔、沈墨庵阅)陆培、王道焜(王均、陆圻)陆培号鲲庭,浙仁和人。父运昌,崇祯甲戌进士。鲲庭少年好淹搏,务为奇丽之文,以务工时目。时目不甚解,则声和曰良越俗,卒以奇丽得隽。己卯、庚辰,属两榜盛名。壬午,丁外艰,以行

  • 苏洵传·脱脱

    苏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但在参加进士及特殊才学的考测中,都没有如愿以偿,于是苏洵将自己以前的文章全部焚烧,关门闭户苦读诗书,终于精通六经及百家之说,达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 六一 我的母亲·邹韬奋

    附录六一 我的母亲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这件小事也可表示今昔时代的不同。现在的女子未出嫁的固然很“勇敢”地公开着她的名字,就是出嫁了的,也一样地公开着她的名字。不久

  • 卷三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二八旗大臣年表十三八旗都统年表三满洲八旗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二十二>

  • 第二章 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相争,将成国乱·梁启超

      若夫工业之争,近年尤剧。盖以机器既创,尽夺小工,畴昔手足之烈,一独人可为之者,今则皆为大厂之机器所攘,而小工无所谋食矣。而能作大厂之机器者,必具大资本家而后能为之。故今者一大制造厂、一大铁道轮船厂、一大商厂,乃

  •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孔子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不可与适①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②”;可与立,未可与权③” 【注释】 ①适:至,往。②立:“三十而立”的“立”的意思,包含立身处世创业成道等多方面的内容。③权:本指秤锤,种磁能够权衡物的轻重,所以引申

  • 卷五十七·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五十七   宋 王与之 撰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衞服

  • 卷四百三十七·佚名

    △第二分无摽帜品第四十一之二尔时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能擐如是大功德铠。一切有情皆应敬礼。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为诸有情擐功德铠勤精进者,如为虚空擐功德铠发勤精进。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为欲成熟解脱有情擐

  • 第一义法胜经·佚名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第一义法胜经翻译之记  夫爱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经云。供佛二恒。魏尚书令仪同高公。重法心成。生上财想。博采梵文。广崇翻译。且第一义法胜经者。诸法门中。此其髓也。公意殷诚。感之

  • 疑耀·张萱

    笔记。明张萱撰。萱字孟奇,博罗(广东惠州)人。万历时曾官中书舍人。著有《汇经》、《汇史》、《闻见录》等千卷。兵火后,惟《西园汇集》、《疑耀》存。此书《四库全书总目》题李贽撰。并录时人伪为萱序,託为李作。实非。

  • 青囊奥语·杨筠松

    《青囊奥语》一卷、《青囊序》一卷,《青囊奥语》旧本题唐杨筠松撰。其序则题筠松弟子曾文遄所作。相传文遄赣水人。其父求己,先奔江南,节制李司空辟行南康军事,文遄因得筠松之术,後传於陈抟。是书即其所授师说也。案赵希弁

  • 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闵一得

    谢按:读此管窥读者须知三元为何义,真一为何物,乾元者,天炁也,就人身而言,虚静中,自顶下降之清炁。坤元者,地炁也,就人身而言,虚静中,自足而升之和炁;人元者,中炁也,于人身内而言,虚静中,心肾二炁交和中宫所生真阳之炁也。混沌虚静中,于

  •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佚名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又名《升玄步虚章》,「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及《灵宝中盟经目》均着录。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乃太极真人传授太极左仙公葛玄,言修持「灵宝洞玄斋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