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不可错认消息
今时不明教理,即参禅宗者,每多中此空解脱病。至于静坐澄思,空境现前,不过以静澄伏妄,偶尔发现之幻境耳。若错认消息,生大欢喜,则丧心病狂,佛亦难医矣。幸能体察而不执著,弃舍幻妄,卒(终于)得贯通诸法法门。可谓久历荆棘,忽达康庄矣。末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不仗佛慈力,专修净业,但承自力,参叩禅宗,不第[1]明心见性,断惑证真者,罕有其人。而以幻为真,以迷为悟,著魔发狂者,实繁有徒矣[2]。(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1] 不第:不但。
[2] 实繁有徒矣:即实有徒繁矣。
修禅定人(指四禅八定)及参禅人,以唯仗自力,不求佛加。故于工夫得力真妄相攻之时,每有种种境界,幻出幻没。譬如阴雨将晴之时,浓云破绽,忽见日光。恍惚之间,变化不测。所有境界,非真具道眼者,不能辨识。若错认消息,则著魔发狂,莫之能医。念佛人以真切之信愿,持万德之洪名。喻如杲日当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魉,铲踪灭迹,即歧途是非之念,亦无从生。推而极之,不过曰:“念至功纯力极,则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此理此行,唯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众生之愿,岂秘而不传,独传于汝乎?若有暗地里口传心受之妙诀,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倘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1],然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倘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佛法门之利益,奚啻[2]天渊悬殊。(致阮和卿居士书)
[1] 总持:总一切法和持一切义的意思。
[2] 奚xī啻chì:何止,岂但。
猜你喜欢 佛说菩萨内戒经·佚名 卷第三十·佚名 卷之十四·牧云通门 后序·大珠慧海 建 僧 大 纲·太虚 卷第十一·霁仑超永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七·佚名 卷九十·道世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第四十九·德清 卷四·净挺 三峰和尚年谱终·三峰法藏 散种章第一·佚名 诣如来品第九·佚名 观所缘缘论·陈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