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略传

张慧容

印光大师于夏历十一月初四日卯时,念佛见佛,在苏州木渎灵岩寺关房坐化[1]生西。大师具祖师作略,称(chèn符合)四依[2]垂范[3]。其生平以文字三昧宏扬净土,阐明因果,则有正、续编《文钞》。其示疾以及坐化,则有护关侍者志其详情。不慧无以益(增加)焉。今兹[4]所述,聊(略微)记师懿(yì美好)德之万一,然亦可以见师之一般也。

  [1] 坐化:修行有素的人,端坐安然而命终。

  [2] 四依:即人四依,为众生所信赖而堪于依止之四种人。具体内容有不同说法。

  [3] 垂范:传留后世的模范。

  [4] 今兹:今此,现在。

师讳圣量,字印光,陕西郃阳县赵陈村人,俗姓赵氏。少治(从事研究)儒学,登茂才异等[1]之选。读程、朱书,曾辟佛,遭目失明。既而猛省,唯至诚所感,目疾获痊。遂披阅西来释典,研讨有得。年二十一,发出世心,在终南山出家。具戒后,遍参南北诸方丛林[2],并在红螺山资福寺任苦役五年。其南下卓锡[3]普陀法雨寺也,年方三十有三,时在光绪中叶。居法雨寺藏经楼,垂(接近)三十年,日阅《大藏》,礼诵尤勤。方(才,刚刚)冀终老小隐,不求闻达。无何[4],徐蔚如、高鹤年二居士先后踵至[5],索其文刊行示世,名乃大噪。待化缘[6]熟,龙天推出,非无因也。厥后[7]掩关苏州报国寺,初犹不见客,既而四方缁素,钦德仰风,归往者众,乃始在关房延(引进)客。廿六年[8],避战祸移居灵岩山寺。自住报国至迁灵岩,凡(总共)十余年。虽德行日著,闻望日隆,而破衲粗粝(lì粗糙的米),不改常分[9],洒扫[10]浣濯[11],垂老躬行。平居无异言,华词丰语,不出诸(之于)口。宅(存)心慈祥宽厚,不忤物[12],而开示四众,不问僧俗老幼、贫富贵贱,莫不至诚恳切,出自肺腑。说法不务玄妙,唯期真实受用。凡叩问者,鉴(观察)有可以启发之处,辄谆谆善诱,不辞劳瘁(cuì劳累)。遇有言行不检(约束)者,虽显达亦不少(稍微)假借,而胸无城府,此则师之大悲心流露处也。刚毅近仁,信哉!师从儒入释,德行、文章惊服当世,生平绳墨[13]自守,终其身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言行不苟(随便,轻率),数十年如一日。道貌岸然,望之如乡党宿儒[14],接(靠近,接触)之若村里老妪[15]。《诗》云:“唯其有之,是以似之。”入道之深,溯红螺彻祖而后,唯师一人而已。是非砥德砺行,体用相彰,夫孰(谁)能感孚[16]缁素,翕然[17]称一代僧范无异辞,若是其至者乎!

  [1] 茂才异等:茂才,西汉称秀才,东汉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改称茂才,又常称作“茂才异等”,指优秀的人才。异等,才能出类拔萃的人。

  [2] 丛林:僧人聚居之处,指寺院。

  [3] 卓锡:卓,植立。卓锡,即立锡杖于某处之意。名僧挂单某处,便称为卓锡或住锡。

  [4] 无何:不久。

  [5] 踵至:接踵而至。

  [6] 化缘:指教化的因缘。

  [7] 厥后:从那以后。

  [8] 廿niàn六年:民国二十六年,即一九三七年。廿,二十。

  [9] 常分:本分。

  [10] 洒扫:先洒水在地上湿润灰尘,然后清扫。

  [11] 浣huān濯zhuó:洗涤。

  [12] 忤wǔ物:指触犯人,或与人不合。

  [13] 绳墨:木工画直线的工具,比喻规矩或法度。

  [14] 乡党宿儒:乡党,泛指家乡。宿儒,年长的素有声望的儒士。

  [15] 老妪yǜ:老妇人。

  [16] 感孚:使人感动信服。

  [17] 翕然:一致的样子。

师生于叔季[1]之世,以出世名贤住持法道者数十年,而裨(bì增添,补助)益世教,格正[2]人心,功效亦著。正、续编《文钞》,洋洋数十万言,风行海内外,皆阐扬佛理,发明因果之作,受感化者众矣。世多视学佛为消极,盲目之人甚且斥佛法为无益于世。不知医世之药,无过佛法,盖能医人心也,惜服之少耳。师今已缘尽入灭矣,毕生事迹,自有当代硕德雄文,特著不朽之作,实异日治僧史之选。迺者[3]不腆(美)之文,虽无谀(奉承)词,不假饰[4],然仅足表赞叹之忱,未敢云为师传也。

  [1] 叔季:没落,末世。

  [2] 格正:纠正。

  [3] 迺nǎi者:迺,乃的异体字。迺者,往日。

  [4] 假饰:假,借用,利用。饰,装饰。

时在释尊示灭二千九百六十七年岁次庚辰一阳月十一,距大师生西七日,皈依弟子鄞县张有瓒法名慧容拜撰。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德清
  卷第十八·费隐通容
  评郭沫若论文化·太虚
  月光王头施缘品第二十二·佚名
  卷二·佚名
  与优昙书(五通)·太虚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四·宗喀巴
  卷四百五十八·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楚石梵琦
  佛说十支居士八城人经·佚名
  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缘品第十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卷中·佚名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恭述本师德惠·印光
  卷第二十八·智旭
  一切曼罗金刚轮三昧大仪轨分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黄以周

      神宗   △熙宁三年(庚戌,一○七○)   1、正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癸巳朔。) 癸丑,诏:案:此诏徐氏《通鉴后编》附乙卯日下,与此异日。“诸路常平、广惠仓散给青苗钱,本为惠恤贫乏,并取民情愿,今虑官吏不体此意,追呼

  • ●卷五·刘一清

    ○推排公田 咸淳壬戌,殿院陈尧道、正言曹孝庆合奏:限田之法自昔有之,置官户逾限 之田,严归并飞走之弊,回买官田,可得一千万亩,每岁则有六七百万石之入, 其于军饷沛然有余。可免和籴,可以饷军,可以制造楮币,可平物价,可安富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正统十二年闰四月壬戌朔大理寺言诬告十人以上军编边卫民编口外惟监生生员吏八材知印承差僧道总小旗无例 上曰第如律○修高梁桥闸○甲子遣太保成国公朱勇工部侍郎王佑祭京都城隍洎司工之神以修都城北垣毕工也○免山西

  • ◎李军长之荣誉(崇德报功 当然如此)·李定夷

    民国五年,共和再造,日月重光。滇军第二军军长武宁李公烈钧,转战万里,劳苦功高。既率师入广州,广州市民开大欢迎会于东园门。高搭彩棚一座,方二丈许,四围摆列盆景生花,继以花串。棚顶高悬民国国旗,及周番旗帜。棚口则悬生花结成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一·阿桂

    八月丁夘上谕内阁曰前因温福在军营漫无调度仓猝遇变轻以身殉致文武员弁兵丁同时防没揆其失事之由皆因温福之仓皇失算以致折损兵其死乃由自取岂可复邀五等之封已赏给伯爵销去昨巴雅尔至热河询及木果木军营致溃情形

  • 提要·吕中

    宋大事记讲义宋 吕中 撰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十五宋大事记讲义史评类提要臣等谨案:《宋大事记讲义》二十三卷,宋吕中撰。中字时可,晋江人,淳佑中进士,官国子监丞,兼崇政殿说书,徙肇庆教授。其书卷一论三篇,卷二卷三纪宋太祖事,卷四

  • 《音乐小杂志》序·李叔同

    闲庭春浅,疏梅半开。朝曦上衣,软风入媚。流莺三五,隔树乱啼;乳燕一双,依人学语。上下宛转,有若互答,其音清脆,悦魄荡心。若夫萧辰告悴,百草不芳;寒蛩泣霜,杜鹃啼血;疏砧落叶,夜雨鸣鸡。闻者为之不欢,离人于焉陨涕。又若登高山,临钜

  • 卷十三·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三宫殿三内廷二月华门之西为西一长街南即 内右门中为近光右门北为 长宁右门转东即 琼苑西门也由 近光右门而北向东之门凡三曰咸和右门 广生右门 大成右

  • 第三讲·孙中山

    今天所讲的是吃饭问题。大家听到讲吃饭问题,以为吃饭是天天做惯了的事。常常有人说,天下无论什么事都没有容易过吃饭的。可见吃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一件常常做惯了的事。为什么一件很容易又是做惯了的事还有问题呢?殊不

  • 卷三十三·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三十三笃勲旧雍正元年癸卯九月丙午上谕内阁朕惟我太祖髙皇帝天锡智勇肇造鸿基太宗文皇帝缵业恢图布昭圣武世祖章皇帝统一寰区功成治定其时内外文武勲旧

  • 169.刘禹锡游玄都观·林汉达

    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叔文地位低,办事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叔文。原来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八个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宪宗下了诏书,把韦执谊等八个人

  • 提要·崔子方

    【臣】等谨案春秋本例二十卷宋崔子方撰子方字彦直涪陵人为人介而有守黄庭坚极称其贤绍圣中罢春秋取士子方三上书乞复之不报其为是书也大旨谓圣人之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着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本乃列一十六门皆

  • 评郭沫若论文化·太虚

    自梁漱溟说佛法为“反身消灭”之后,不少的人皆受了他的暗示,动不动都看成佛法是以消灭人生世界为究竟的。郭沫若的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与论中、德文化书,对中国的儒、道文化,原有许多说得很好的地方;但因不彻了大乘佛法的缘

  • 卷第十六·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十六 法器 槌拂 数珠 缾锡 杖笠 镜扇 法器 百丈海禅师因普请锄地次。有一僧举起锄头。忽闻鼓鸣。乃抛下大笑便归。师云。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与么。云适来肚

  • 鹤林玉露·罗大经

    宋代笔记。18卷。罗大经著。此书为其退居林下所作。自序写于宋淳祐八年(1248),当为成书之时。“鹤林”是他与门客清谈之所,“玉露”则本杜甫《赠虞十五司马》“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之句。全书分甲、乙、丙三编,每编各

  • 锡金团练始末记·华翼纶

    华翼纶撰。一册,钞本,常熟图书馆藏。内涉太平天国叛将钱桂仁、熊万荃等与豪绅徐佩瑗、华翼纶勾结事,也涉清朝利用徐、华作内应等情。已收入《太平天国资料》。

  • 金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

    王骧陆著。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金刚经,用白话来述义呢?为要把金刚经上的妙用,移用在社会上。因离了世间上一切人事,佛法就没用处了。佛法处处是解除人生的痛苦,不论贵贱贤愚、老幼中外,是个人,就免不了自身的烦恼痛苦。其原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