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法句经

又名《法句集经》、《法句集》、《昙钵经》、《昙钵集》、《法集要颂经》等。佛教经典。古印度法救撰,1卷。中译本有古代葛氏、竺得炎、支谦、法炬、法立、僧伽跋澄、佛念,天息灾等人古汉语译本,现代有法舫、了参等人现代汉语译本。各译本篇章不同,有900偈、700偈、500偈,1000章等多种形式。其中吴时支谦译2卷,39品,752偈本和宋时天息灾译4卷本较为通行。巴利佛典里此经收入阿含《小部》第2卷,共26品,423偈。法救(Dharmatrata 约1世纪),据《大毗婆沙论》卷1说:“佛去世后,大德法救展转随闻,随顺纂集,制立品名;谓集无常颂立为无常品,乃至梵志,颂立为梵志品”。所以本经实际上是法救从各派佛典里“采经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义,条别为品”(支谦《法句偈序》)而纂集的。本经主要收录了有关佛教道德的格言,阐述作为一个佛教徒应当遵循的佛教道德标准。主张佛教徒要抛弃世俗的烦恼欲望,潜心诵读经典,守戒行律,追求佛教智慧,趣向涅槃解脱境界。在古印度,它通常被作为佛教初学者入门读物。支谦称其“此乃始进之鸿渐,深入者之奥藏”。本经在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里影响甚大,为佛教徒和学者必读书,以此作为道德指南和思想理论基础。每个出家人首先要熟读此经,受戒之前要求背出全部偈文,不然就不能受戒。本经文辞优美,韵律娴熟,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是一部优秀的巴利佛教文学古典著作,在巴利佛教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现已被译成多国文字。

《法句经》全部章节目录

(1)无常品第一(二十有一章)
(2)教学品法句经第二(二十有九章)
(3)多闻品法句经第三(十有九章)
(4)笃信品法句经第四(十有八章)
(5)戒慎品法句经第五(十有六章)
(6)惟念品法句经第六(十有二章)
(7)慈仁品法句经第七(十有八章)
(8)言语品法句经第八(十有二章)
(9)双要品法句经第九(二十有二章)
(10)放逸品法句经第十(有二十章)
(11)心意品法句经第十一(十有二章)
(12)华香品法句经第十二(十有七章)
(13)愚闇品法句经第十三(二十有一章)
(14)明哲品法句经第十四
(15)罗汉品法句经第十五(有十章)
(16)述千品法句经第十六(十有六章)
(17)恶行品法句经第十七(二十有二章)
(18)刀杖品法句经第十八(十有四章)
(19)老耗品法句经第十九(十有四章)
(20)爱身品法句经第二十(十有三章)
(21)世俗品法句经第二十一(十有四章)
(22)述佛品法句经第二十二(二十有一章)
(23)安宁品法句经第二十三(十有四章)
(24)好喜品法句经第二十四(十有二章)
(25)忿怒品法句经第二十五(二十有六章)
(26)尘垢品法句经第二十六(十有九章)
(27)奉持品法句经第二十七(十有七章)
(28)道行品法句经第二十八(二十有八章)
(29)广衍品法句经第二十九(十有四章)
(30)地狱品法句经第三十(十有六章)
(31)象喻品法句经第三十一(十有八章)
(32)爱欲品法句经第三十二(三十有二章)
(33)利养品法句经第三十三(有二十章)
(34)沙门品法句经第三十四(三十有二章)
(35)梵志品法句经第三十五(有四十章)
(36)泥洹品法句经第三十六(三十有六章)
(37)生死品法句经第三十七(十有八章)
(38)道利品法句经第三十八(十有九章)
(39)吉祥品法句经第三十九(十有九章)

猜你喜欢
  须达经·佚名
  十力经·佚名
  长者法志妻经·佚名
  转女身经·佚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佚名
  大乐金刚萨埵修行成就仪轨·佚名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佚名
  本愿药师经古迹·太贤
  俱枳罗陀罗尼经·佚名
  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法·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道谦
  释净土群疑论·怀感
  死心悟新禅师语录·死心悟新
  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佚名
  鹤峰禅师语录·济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第十八·陈与义

    ○十七日夜咏月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北崖草木多,苍茫映光景。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涧光如翻鹤,变态发遥境。回首房州城,山中夜何永。○独立篱门

  • 卷五十四 志二十九·赵尔巽

      ◎地理一   有清崛起东方,历世五六。太祖、太宗力征经营,奄有东土,首定哈达、辉发、乌拉、叶赫及宁古塔诸地,于是旧藩札萨克二十五部五十一旗悉入版图。世祖入关翦寇,定鼎燕都,悉有中国一十八省之地,统御九有,以定一尊

  • ●卷二十四·邵博

      晁说之以道,其姓名蚤列东坡先生荐贤中。崇宁初,又以应诏言事,编部党者,三十暑寒不赦。渊圣帝元年起入西掖,典制命,独以上辈旧学遇之,其初见帝之言,亦陈莹中《尊尧》之意也。曰:“臣窃以谓善观圣帝明君成天下之业者,不观其迹

  • 朱子年谱卷三·王懋竑

    宝应王懋竑撰淳熙九年壬寅五十三嵗春正月巡历绍兴府属县婺州衢州【行状分画既定按行所部穷山长谷靡所不到拊问存恤所活不可胜计每出皆乗单车屛徒从所历虽广而人不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仓皇惊惧常若使者压其境至有自引去

  • 卷之二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七十三下上·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三下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下上 狂士 王戎【从弟衍衍弟澄】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父浑凉州刺史贞陵亭侯【原注裴松之曰案王氏谱雄字元伯太保

  • 卷二十五·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二十五 唐 司马贞 撰 匈奴列传第五十二 曰淳维【张晏曰淳维以殷时奔北边又乐彦括地谱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妻桀之衆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

  • 卷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十氏族略【十】总论赐氏觉罗氏【吴拜官内大臣兼佐领封二等伯諡果壮本姓瓜尔佳氏纳木泰官兵部尚书封三等男本姓舒穆禄氏扈尔汉官一等大臣封三等子本姓佟佳氏卓纳任牛录本姓纳喇氏满平阿本姓兆佳

  • 第十九章 21·辜鸿铭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辜讲同一位学生(子贡)说:“伟大人物的失败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当他失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但是,当他失败中从新走出的时候,所有的人会像以前一样

  • 卷二十八·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二十八神总论程子曰聚为精气防为游魂聚则为物防则为变观聚防则神之情状着矣万物之终始不越聚防而已神者造化之功也 是往而不反之义物形有大小精粗之不同神

  •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六     宋 吕大圭 撰桓公  正月己卯烝【八年】或问书烝之义何也曰胡氏曰案周书大司马烝以中冬今鲁烝以春正月其不同何也周书有周月以纪改而其言曰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周革命改正示

  • 增订版补记·钱穆

    《中国思想通俗讲话》成于1955年,此书限于讲演,共分&ldquo;道理&rdquo;、&ldquo;性命&rdquo;、&ldquo;德行&rdquo;、&ldquo;气运&rdquo;四题,其他不及称引。目盲以来多瞑想,十年前欲重印此书,又撰《中国思想通俗讲话补篇》

  • 僖公·僖公五年·左丘明

    【经】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杞伯姬来朝其子。夏,公孙兹如牟。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郑伯逃归不盟。楚人灭弦,弦子奔黄。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冬,晋人执

  • 佛法十疑略释·李叔同

    佛法十疑略释戊寅十月六日在安海金墩宗祠讲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 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 。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

  • 卷第二·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二 佛祖 法身 佛像 佛祖 世尊才生下。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 雪窦云。便与掀倒禅床。 法眼云。云门

  • 湘山野录·文莹

    笔记。宋释文莹著。三卷。此书作于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成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其内容主要记录了北宋前期的一些见闻杂事,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对于当时朝廷的黑暗、官吏的残

  • 治安文献·陆寿名

    清陆寿名、韩讷辑纂。作者为清初人,陆寿名顺治九年进士。全书8卷,书前有韩纳“金科玉律解”、“为政规模辨”二弁文代序。书中收辑了“钱谷”,“征输”,“徭役”等内容,均为州县官吏治民类的告谕、启扎、禀揭、条议之类。

  • 还源篇阐微·闵一得

    《还源篇》八十一章,宋杏林石真人所著也。杏林出紫阳张真人门下,为南宗第二祖,悯人读书求道不知自体自悟,故作此篇三复申明,教人返本还源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