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问:“禅宗诸师,多拨(这里为佛教术语,遣除之意)净土,此又何说?”答:“禅宗诸师,唯传佛心,所有言说,皆归向上[1]。汝参禅有年,尚不知此,则汝之所解,皆破坏禅宗之恶知见也。”问:“博地凡夫,岂敢自任?诸祖诚言,断可依凭。六祖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则又何说?”答:“六祖直指向上,令人识取自心。汝当作训(解释词的意义)文释义,辨论修持法门。所谓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2],几许[3]误哉!汝须知西方之人,见、思净尽,进破尘沙,及与无明,只有进修,绝无造罪之事。谓彼求生何国者,若在此间,未断见、思,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人,则生凡圣同居净土。一生彼土,则见、思二惑,彻底消灭。喻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觌(dí相见)面,鄙念全消。若是见、思净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分破无明,则生实报无障碍净土。无明净尽,福慧圆满,则生常寂光净土。在此土现证者如是,在彼土进修者亦然。汝何过虑彼无生处,而自障障人,不肯求生?闻噎废食,自丧性命。则天下痴人莫汝若也。汝但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何不领取下文僧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州云:‘佛佛。’乎?但欲依‘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不依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以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何不依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汝谓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不知禅家酬机之言,名为机锋,名为转语。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不知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一向但噇(chuáng吃,古代特指大吃大喝)酒糟[4],逐土块,有甚了期?吾出家三十余年,漱口佛不喜闻之言,则众口同宣。至于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绝未闻一人说一句者。夫言出一口,既以彼为实为可依,则此亦是实是可依。何受损者即依,得益者即违?一依一违,自相矛盾。夫赵州所言,总归本分。佛不喜闻与念佛等,皆属转语。若能直下识得自心,方知赵州道越常情,语出格外,当孜孜念佛,唯日不足矣!倘不能亲见赵州,则宁可以念佛为修持,不可依拨佛为把柄。依念佛,则即生便出轮回,将来定成佛道。依拨佛,则谤佛、谤法、谤僧。现生则罪业山积,福慧冰消。命终则永堕阿鼻,长劫受苦。其利害得失,奚啻天渊?总之,今人率皆福薄慧浅,业重障深。于得益者,皆若罔(wǎng没有)闻。于受损者,全身顶戴(得益受损,且约未悟错会说,非古德所说之法,有益有损也)。诸师酬机之言,悉皆如是,不劳备释。”(净土决疑论)

  [1] 向上:禅门术语,即向上一着zhāo,指明心见性。

  [2] 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驴鞍桥,驴骨中的似鞍之骨。阿爷,指父亲。下颔,即下巴。

  [3] 几许:多少,几多。

  [4] 酒糟:造酒剩下的渣滓。

禅宗自梁发源,其教人亲见自性之法语,虽高超玄妙,犹有文义。六祖后,南岳、青原二祖,遂用机锋转语,唯恐人以解义为悟,而不能实证,故以此法,杜妄充悟道之弊。而其参究工夫,大非易易,多有数十年尚未彻了者。赵州八十,尚南北参叩,故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可知此种大根行人,尚如是之勤劳,况根性下劣者乎?至宋而禅道仍大兴,则实证者盖寥寥矣。即如五祖戒,乃非常之人,为云门偃之法孙,为宋大觉琏国师之法祖。门庭高峻,若龙门然,学者每每望崖而退。在当时之声望,何等赫然,而只一见惑,尚未曾断,说什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乎哉?戒公后身为东坡,乃缁素[1]通知,守杭时,尚不拒妓女来往,可知仍是具缚凡夫,连须陀洹[2]之初果,尚未曾得。今人谁有五祖戒之道力?犹欲仗自力以了生死,而又高推禅宗,藐视净土,其故何哉?一则以少阅经典及《华严经》,或曾阅过,绝不注意。二则不知禅家宗旨,无论问佛、问法、纵尽世间所有为问,答时悉皆指归本分,绝不在佛、在法、及在诸事上答。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若认做按事说者,则完全错会了也。而今人业深慧浅,每将直指本分之话,认做解义训文之词。如赵州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及“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个个认为实话,遂以念佛为不屑而藐视之。不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下,有问:“和尚还为人否?”州曰:“佛佛。”乎?有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赵国父子二王,及燕王,均恭敬供养),如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夫“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与“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及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皆是指归本分之转语。若将前之二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必至谤佛、谤法、谤僧,永堕恶道。若将后之三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必至业尽情空,现生证圣,往生上品,渐至成佛。此二种话,各禅书均一齐同录。前二语,凡一切人,皆常提倡。后三语,吾数十年来,未见一人言及一句者。前后所说,皆归本分。后三句,纵不会赵州之意,其利益比会得赵州之意更大。以虽不会赵州之祖意,乃是遵如来金口诚言之佛教。前二句,纵会得赵州意,也不过是开悟而已,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何以一人之话,会不得当做实话,其祸莫测,而人人提倡?会不得当做实话,其利无穷,而举世无闻?良由最初未遇真善知识,不在己躬(亲自)研究,一闻希奇相似辟驳[3]之话,则中心悦愉,常常提倡。不知古人令人亲见本来之直捷话,认做鄙弃念佛之谤法话,末世此一类人甚多。除知自谅[4],有涵养,决不肯以测字之法为参宗之法者,不受其病。否则,悉是以误为悟之流,尚可以循例而行,不思改革乎?(致广慧和尚书)

  [1] 缁素:僧俗。

  [2] 须陀洹:译为入流、预流,是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已断三界见惑,初得法眼。得此果位者,再经七番生死必断思惑证四果阿罗汉。

  [3] 辟bì驳:驳斥。

  [4] 知自谅:知道推想自己的根器和能力。谅,推想。

猜你喜欢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一·守端
  佛说转有经·佚名
  卷之十九·纪荫
  卷五十一·佚名
  卷四百二十三·佚名
  卷八·性音
  集诸经礼忏仪卷下·智升
  成唯識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历朝华严经持验纪·佚名
  卷六·心圆
  卷之三·牧云通门
  卷第二十四·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三(末)(论本第三)·智周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佚名
  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王若虚

      《唐子西文录》云:“古之作者,初无意于造语,所谓因事陈辞,老杜《北征》一篇,直纪行役耳,忽云‘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此类是也。文章即如人作家书乃是。”慵夫曰:“子

  • 诗本音卷九·顾炎武

    昆山顾炎武撰大雅荡荡上帝【十二霁】下民之辟【二十二昔】疾威上帝【见上】其命多辟【见上】天生烝民其命匪谌【二十一侵】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东説见七月 此章以去入通为一韵】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彊御曽是掊克【

  • 卷一·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一     宋 吕本中 撰暮步至江上 客事久输鹦鹉盃春愁如接凤凰台树隂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题张君墨竹【崇宁五年宿州】

  • 卷八·王建

    钦定四库全书王司马集卷八唐 王建 撰御猎青山直遶凤城头滻水斜分入御沟新教内人唯射鸭长随天子苑东游长门烛秋夜牀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残光【一作花】欲灭还吹着年少宫人未睡时过绮岫宫【东都永寜县西五里】玉楼

  • 列传第四十六 王舒(子允之) 王廙(弟彬 彬子彪之 彬从兄棱) 虞潭(孙啸父兄子 斐) 顾众 张闿·房玄龄

    王舒,字处明,丞相导之从弟也。父会,侍御史。舒少为从兄敦所知,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恆处私门,潜心学植。年四十余,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及敦为青州,舒往依焉。时敦被征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委弃公主。时辎重金宝甚多

  • ●卷二十二·徐梦莘

      政宣上帙二十二。   起宣和七年三月,尽十一月二十六日癸巳。   三月童贯入燕犒军。   茅斋自叙曰:童贯交授银绢毕离太原由真定府河间莫雄州入燕扩自保州入莫州迎贯於任邱县语兀室已擒天祚事谓贯宜急备边以防

  • 春秋别典卷一·薛虞畿

    鲁隠公【元年己未在位十一年周平王四十九年】晋昭侯立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曲沃邑大于翼【翼昭侯邑也】成师号为桓叔靖侯庶孙栾賔相桓叔时年五十八矣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君子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六十一·佚名

    嘉靖三十七年七月丙午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行礼○戊申○论修边冒破之罪黜兵部左侍郎吴嘉会为民前总督侍郎致仕何栋冠带闲住初嘉会以御史万民英论劾下狱候勘至是给事中袁汝是御史凌儒自蓟镇还报嘉会前后修边共用

  • 卷之二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水师口粮议·丁曰健

    查前镇爱奏请筹拨司库款银十万两,发台生息,以资台地各营出洋捕盗口粮一款,府城各户领银六万五千两、鹿港行郊领银三万五千两,分别于嘉庆十一年十一月起息;每年应征息银一万二千两,遇闰加增一千两。各前府按年

  • 一 三十五年的回忆·许寿裳

    三十五年来,对于鲁迅学术研究的邃深和人格修养的伟大,我是始终佩服的。一九〇二年夏,我往东京留学,他也是这一年由南京矿路学堂毕业派往的,比我早到若干日,我们在弘文学院同修日语,却是不同班(我在浙江班,他在江南班)。他此后的

  • 光绪乙酉(十一年)·佚名

    正月十一日正月十二日五月十三日正月十四日正月十五日正月十六日正月十七日正月十八日正月十九日正月二十一日正月二十二日正月二十三日正月二十四日正月二十五日正月二十六日正月二十七日正月二十八日正月二十九日二

  • 卷二百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一明 杨士奇等  撰听言卫侯言计非是群臣和者如出一口时孔汲居卫乃言於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汲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

  • 卷三百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一世职表二十四镶蓝旗?古世职一等轻车都尉尉三等轻车都尉/骑都尉 云骑一等轻车都尉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一

  • 诗译·王夫之

    王仲淹氏之续经,见废于先儒,旧矣。续而僭者,《七制》之诏策也。仲淹不任删,《七制》之主臣尤不足述也。《春秋》者,衰世之事,圣人之刑书也。平、桓之天子,齐、晋之诸侯,荆、吴、徐、越之僭伪,其视六代、十六国,相去无几,事不必废

  • 卷三十·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三十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周礼夏官司马第四政官节音义行司马户刚切行行列也【脱司马二字也误反】疏舆众至于此○今复增置三行【今误令】凡制节注既儆既戒【儆诗作敬笺敬之言警也】音义儆本

  • 卷一·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一 明 梁寅 撰 国风周南 国风者何也曰以其为侯国民间之歌谣诵之者足以使人感动如风之能动於物也始於周南召南何也曰周南召南风之正者也文王为西伯三分天下有其二教化远及风俗丕变身修家齐国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宗泐

    亦称《金刚经注解》。佛典注疏。明宗泐、如玘奉敕撰。一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注释书。成书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内容为两部分,先明《金刚经》五重义:一初释法名、二辩实相体、三明无住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