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执理废事罪岂有极

世有一班掠虚汉,闻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理,或由阅教参宗,悟及此理。遂谓我与佛同,而了无所用其若修若证。遂放心恣意于一切境缘之中。误谓六尘即觉,贪嗔痴即戒定慧[1],何须制心摄身,无绳自缚?此种见解,最为下劣。谓之执理废事,拨无因果。如以画饼充饥,陵空[2]作屋。自误误人,罪岂有极?(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1] 贪嗔痴即戒定慧:出自《圆觉经》,原经文为“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具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结合“ 诸戒定慧及淫怒痴,具是梵行”的前后经文来看,显然这些都是从“法性”即真如理体上来说的,一切诸法皆由自性而生,法性同一,不是从事相上来说的。并非表示“淫怒痴行”,即是“戒定慧行”,所以佛在《圆觉经》中对弥勒菩萨说“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另外,许多人还喜欢举《维摩诘经》中的经文“若无增上慢者,佛說淫怒痴性即是解脫”,但是注意“淫怒痴”后面有一个“性”字。《楞严经》云:“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偷、不淫,云何更随杀、盗、淫事?”

  [2] 陵空:同凌空,高入天际。

狂妄者,谓我本是佛,何须念佛?心净则土净,何须求生净土?此系执理而废事。其弊至拨无因果,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此人必堕阿鼻地狱,永无出期。以善因而招恶果,诚可怜悯。(复智正居士书三)

今之聪明人,虽学佛法,以未亲近具眼[1]善知识,率皆专重理性,拨弃事修及与因果。既拨事修因果,并理性而失之。所以每有才高等辈,词惊鬼神,究其行为,与市井无知无识者无异。其病根皆由拨事修因果之所致也。俾(bǐ使)上智者徒生怜愍(同悯),下愚者依样妄为。所谓以身谤法,罪过无量。《法苑珠林》一书(一百卷,常州天宁寺订作三十本,苏州玛瑙经房订作廿四本,玛瑙经房板残伤模糊,天宁寺板系新刻),详谈因果,理事并进。事迹报应,历历分明。阅之令人不寒而栗。纵在暗室屋漏[2],常如面对佛天,不敢稍萌恶念。上中下根,皆蒙利益。断不至错认路头,执理废事,归于偏邪狂妄之弊。梦东[3]所谓“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梦东此语,乃千古不刊(修改)之至论,亦徒逞狂慧者之顶门针也。(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1] 具眼:具有慧眼。

  [2] 屋漏:屋,小帐也。漏,隐也。泛指屋之深暗处。

  [3] 梦东: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彻悟大师号梦东。

猜你喜欢
  卷十一·彭绍升
  选刻角虎集小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七卷·宝亮
  佛说贫穷老公经·佚名
  处处品第十·佚名
  三峰和尚年谱终·三峰法藏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二卷·李通玄
  斋 余 法 语·太虚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四·佚名
  法界宗莲花章·续法
  丹霞淳禅师语录序·丹霞子淳
  大品·佚名
  卷第二十·佚名
  王师愈诤潮中的闲话·太虚
  恶行品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高翥

    【臣】等谨案菊磵集一巻宋髙翥撰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人孝宗时游士也有菊磵集二十卷久佚不存至国朝康熙二十六年其裔孙士竒于徐干学宋椠书中采得遗诗一百九首合以家藏三十二首又于他集中得十三首续得朱彝尊宋刻江湖集所

  • 知稼翁集补钞·吴之振

    黄公度癸亥秋行县夜寓下生院倦甚慨然有归欤之兴戏用壁间韵以盟泉石何须轮拥朱,不愿佩悬玉。青山得去且归去,谋生待足何时足。林间招提金碧开,门外过客谁能来。桂华落尽无人问,古墙秋径生青苔。旧山泉石故应好,菟裘不营亦可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弘一大师刻赠夏尊之印章及题记·李叔同

    晚晴院额跋本文一九二九年十月作于温州庆福寺。唐人诗云:“人间爱晚晴。”髫龀之岁喜诵之。今垂老矣,犹复未忘,亦莫自知其由致也。因颜所居曰“晚晴院”,聊以记念旧之怀耳。书者永宁陶长者文星,年九十三。陶长者既为余书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十一·允禄

    雍正十一年二月十六日奉上谕武职官员凡于当差之处理应佩刀朕前为此特降谕防敕令一体遵行今闻虽侍卫等俱不亲身佩刀令仆役执持随行及进紫禁城始取而自佩出即解授仆役此皆由该管大臣不谨记朕防不查管属员之所致也如果将

  • 三代改製質文第二十三·苏舆

      《春秋》曰“王正月”,《傳》曰:“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以謂之王正月?曰:王者必受命而後王。王翥和改正朔,易服色,製禮樂,一統於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繼人,通以己受之於天也。王者受命而王,製此

  • 卷四·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四    元 刘因 撰大学四传一章或问问克能也或问中却作能致其克之之功如何曰克字虽训能然比能字有力凡字有文义虽同而声响顿异即见其有力无力之分如克之与能是也【僩】○问常目在之

  • 卷二十八·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二十八夏官司马第四之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正义贾氏公彦曰郑目录云象夏所立之官夏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掌邦政以正天下故曰

  • 第二十三卦:《剥卦》·佚名

    剥:不利有攸往。【白话】《剥卦》象征剥落:不利于前去行事。《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白话】《象辞》说:《剥卦》的卦象是坤(地)下艮(山)上,好比高山受侵蚀而风化,逐渐接近于地面之表象,因而象征剥落

  • 卷三百四十五·佚名

    △初分坚等赞品第五十七之四复次诸天子。极喜地离故。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离。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离故。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离。诸天子。极喜地离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八·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六   復次善勇猛若諸菩薩能如是行.則不緣色清淨而行亦不緣受想行識清淨而行.何   以故善勇猛是諸菩薩已能遍知色乃至識所緣本性清淨故.若諸菩薩能如是行爲

  •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宗卷第三(八章)·优昙普度

    念佛正宗说明教大师曰。能仁之垂教也。必以禅为宗而佛为祖。祖者乃其教之大范。宗者乃其教之大统。大统不明则天下不得一其所诣。大范不正则天下不得质其所证。夫古今之学佛辈竞以其所学相胜者。盖由宗不明祖不正而为

  • 卷第三·契嵩

    传法正宗记卷第三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天竺第十二祖马鸣大士传·天竺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大士传·天竺第十四祖龙树大士传·天竺第十五祖迦那提婆大士传·天竺第十六祖罗睺

  • 第三十章 吉祥达摩波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其后提婆波罗王之子达摩波罗即位,在位六十四年,迦摩缕波、抵罗呼底、瞿荼等也都归服。主权极大,东抵大海、西自提利止以内,北自阇兰陀罗以下,南自宾陀山区以内,号令流行。依止狮子贤、智足为上师,使般若波罗密多与吉祥密集遍

  • 晋太康三年地记·毕沅

    区域志。原书不著撰人,清毕沅辑。一卷。有《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已著录。《旧唐书经籍志》、 《水经注》皆称《地记》五卷,太康三年撰。《新唐书艺文志》称《晋太康土地记》十卷。见于《宋书·州郡志》会稽郡始宁令下,

  •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述大小劫运,劝人诵经、建斋、炼丹以飞升。《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1著录此经。经中有太上大道君,礼请中有涂炭叩头仪式,又有嘉平二十三年之纪年。曹魏、前赵、南凉嘉平年号皆无二十三年,可能数字有误。总之,疑

  • 大乘流转诸有经·佚名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佛在竹林。影胜王问,云何有情先所造业,久已灭坏,临命终时,皆悉现前?又复诸法,体悉空无,所造业报而不散失?佛以梦见美女,觉后忆现影像答之。智者当观察眼不见于色,意亦不知法,是名胜义谛。

  • 七佛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法·佚名

    一卷,唐善无畏译。七俱胝佛母尊之仪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