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幽明钦赞之印光大师

倪文卿

印光大师示寂灵岩,其生西瑞相,有护关侍者之《示疾记》。而海内缁素贤豪,纷作诗、文、传、赞,表扬大德。不慧不文[1],奚待赘词[2]?顾(顾虑)有数事,世人或未之知[3],谨泚笔[4]记之。

  [1] 不慧不文:不慧,对自己的谦称。不文,没有文华辞采。

  [2] 奚待赘zhuì词:何需多说。

  [3] 未之知:即未知之。

  [4] 泚cǐ笔:以笔蘸墨。

忆十九年冬,不慧赴苏拜谒大师,说及时势日非[1],众生痛苦。师曰:“明年还要大坏。”迨二十年夏,国内各地,大水为灾。秋冬又逢“九一八”、“一二八”刀兵之厄,国中从此不宁。大师能前知,于此可见。

  [1] 日非:一天天败坏。

张家口有慧深法师,现任该处居士林导师。尝入定五小时,定中见冥王。王问曰:“大德修何法门?”答曰:“修净土。”王曰:“汝修净土,须亲近三位尊者。”问:“三位是谁?”王曰:“江南印公,江北普公,塞北戒公。”慧深出定,特志之,登其文于《佛教日报》。其事约在廿三、四年[1]间。

  [1] 廿三、四年:即民国二十三、四年。

普陀普济寺住持广印和尚,前年五月初在申圆寂。先二日,着人约不慧一晤。见面即曰:“我病不得好。深悔平日欠用功念佛,恐临终时无把握。”余曰:“何过虑也?”和尚曰:“我得一兆,似梦非梦。见一人对我言:‘汝病不得好。’问:‘能生西方否?’答:‘纵生亦不过下品下生。’又问:‘真达和尚如何?’曰:‘汝哪有他的福报?’复问:‘印光法师如何?’曰:‘他是大菩萨,汝问他作么!’梦兆若是,非舍报欤?”余劝之曰:“请师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和尚唯唯。越二日,圆寂于圆教寺。

大师乘愿应化,中兴净宗。人言师专教人老实念佛,不许看经,以为专摄下根,殊属误解大师。如不慧根最钝,既喜持名,又喜读诵大乘经典,或以余为杂修,曾求大师示训。师曰:“汝诵经念佛,不论多少,均须完全回向净土,不可另作别愿。”小子[1]谨受教。夫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大本弥陀》云:“一向专念。”云栖大师曰:“老实念佛。”岂世尊、莲祖,亦专摄下根耶?

  [1] 小子:旧时自称谦词。

不慧皈依大师十余年来,亲近数十次。师诲人不倦,其开示恳切至诚,不啻[1]家人父子。感人之深,过于慈父。呜呼!至人[2]逝矣,众生失依。余书至此,悲从中来,泣下沾衣。我誓必一心念佛,以报师恩,希求大师在常寂光中,遥为摄受,并祈于不慧临命终时,随佛来迎,往生安养。余复何求!

  [1] 不啻:如同。

  [2] 至人: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猜你喜欢
  累教品第二十五·佚名
  第三十四章 吠耶波罗王与尼耶波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不可著空魔·印光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八·佚名
  十二因缘论一卷·佚名
  记阅书遣闲·太虚
  天请问经·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六卷·世亲
  卷第九·呆翁行悦
  卷第五十七·霁仑超永
  注维摩诘经卷第五·僧肇
  晓众生根本品第十四·佚名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七·佚名
  菩薩戒本·欧阳竟无
  云门麦浪怀禅师宗门设难·麦浪明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领罪·徐志摩

    这也许是个最好的时刻。不是静。听对面园里的鸟,从杜鹃到麻雀,已在叫晓。我也再不能抵抗我的困,它压着我像霜压着树根;断片的梦已在我的眼前飘拂,像在晓风中的树尖。也不是有什么非常的事,逼着我决定一个否与是。但我非得留

  • 彭孙遹·龙榆生

    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监人。明崇祯四年(一六三一)生。顺治己亥(一六五九)进士。康熙己未(一六七九),召试博学鸿词,以第一人授编修。历官吏部左侍郎,兼掌陷学士。工诗,尤善填词,为王士祯所推重。

  •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三李白庐山謡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緑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屛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金台残泪记》·张次溪

    (清)华胥大夫(张际亮) 着●目录《金台残泪记》自叙《金台残泪记》目録 卷一 卷二 卷三《金台残泪记》卷一 杨生传 徐郎传 吴郎传王德喜附 丁春喜、张全保、张双全传 陈长春、周小凤传 张青芗传 吴伶传 汪双林

  • 卷二·舒赫德

    壬戌大学士舒赫德奏言臣一路探听连日山东俱有文书知防直隶堵截贼匪看来事尚未竣但既未据守城池止图各处抢掳其势防不能久自可迅速洗除德州满兵已飞饬豫备三四百名外臣途次天津遵防询商署鎭永昌据云就近百里之内可得

  • 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下·佚名

    宋孝宗二乙酉乾道元年春正月辛亥朔,车驾诣圆坛行礼,端诚殿受贺毕,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钱端礼等同班奏事于后幄。上宣谕曰:『宿斋日大雪,及飨京灵、太庙、圜丘,幸得晴霁礼成。』端礼等奏曰:『斯实陛下诚意格天。』端礼等退

  • 第四一三保结状光绪二年五月一二二一七--三·佚名

    九芎林等庄生监、职员四人,保结姜荣椿为总理具保结状人竹北一保九芎林等庄,监生詹国和、生员魏缵唐、职员刘维垣、监生刘耀南等,今当大老爷台前,结得和等佥举姜荣椿一名,为人诚实,公事谙练,兼有家室,众皆

  • 附录·王彦威

    清季外交年鉴(节录)光绪元年(乙亥、一八七五)二月北洋大臣直督李鸿章奏:日窥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七月遣郭嵩焘出使英国,许钤身副之。十月闽督李鹤年奏:福州、厦门电线与丹国电报公司议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九·佚名

    六月初七日庚寅上谕内阁曰前因甘省逆回滋事所过地方百姓田庐牲畜被其刼掠及闻信惊避迁徙流离者均为可悯已谕令福康安到彼即查明酌量抚恤苐念该省现在调集官兵防贼匪一切军粮料草虽俱系地方官发价购办而沿途挽运未免

  • 卷八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乐毅列传第二十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

  • 夏侯湛传·房玄龄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祖父夏侯威,魏国的兖州刺史。父亲夏侯庄,是淮南太守。夏侯湛年幼时很有才华,文章宏富,善于制作新词,又容貌美丽,与潘岳友善,时常行走同车,歇止接席,京都称他们为“双璧”。年少时当太尉掾。泰始中(265~27

  • 卷三·吴师道

    <史部,杂史类,战国策校注> 钦定四库全书 战国策校注卷三    宋 鲍彪 原注 元 吴师道补正 秦【苏张说外自弘农故关以西京兆扶风冯翊北地正郡西河安定天水陇西皆秦地南有巴蜀广汉犍为武都西有金城武威张掖酒泉

  • 张子抄释卷六·吕柟

    明 吕柟 撰答范巽之书第一所访物怪神奸此非难説顾语未必信耳孟子所论知性知天学至于知天则物所从出当源源自见知所从出则物之当有当无莫不心喻亦不待语而知诸公所论但守之不失不为异端所劫进进不已则物怪不须辨异端

  • 司民/掌戮·佚名

    司民负责呈报民数,自生齿的婴儿以上的人都载入户籍,辨明他们居住在都城、采邑或在郊野,区别男女性别,并载明每年出生、死所造成的人数增减。到三年大校比,把民数报告司寇。司寇到冬十月祭祀司民时,献民数给王,王行拜礼而后接

  • 毁学第十八·桓宽

    【题解】这篇辩论,题目叫&ldquo;毁学&rdquo;,辩论的目标在于李斯,其原因在于李斯的&ldquo;毁学&rdquo;&mdash;&mdash;他向秦始皇提出建议,不准收藏和传播儒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采取了焚书的坚决措施。后来儒生们出

  •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朱棣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陈雄曰】随顺者。随顺众生而为说也。但说是经一偈之处。则凡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者。举皆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

  •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七·介庵悟进

    门人永修真净真琦性严等编佛祖赞释迦文佛万德洪名不必论。普天匝地尽埋根。老汉意孰知恩。蛊毒之家水莫吞。弥勒菩萨灰头土面笑咍咍。布袋横拖要打开。衣破褴残浑不顾。呆呆只等个人来。观音菩萨古释迦不前。新弥勒不

  • 非烟传·皇甫枚

    《非烟传》是唐代的一部文言传奇小说。刻画了唐代女子步非烟不甘柔情空落,红杏出墙,偷恋邻家公子赵象,最终私情泄露,惨遭摧残而死的事情,虽也有人嗤之以鼻,但更多的是得到人们的悲悯和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