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

蕅益之不须参究者,以念佛一法不以开悟为事,若求开悟,或置信愿于度外。而念到极处,亦能开悟,不悟亦无所碍。纵悟到极处,若无信愿,则断难往生。以故大师恐人受病,令其直念也。(复金慧畅居士书)

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捨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复习怀辛居士书)

汝父于此劫浊之中,不知一心念佛,求生西方,痴痴然,欲参禅明心见性。须知彼所参者非禅,乃文字知见,参到老,于禅了无所干。即令真得禅宗明心见性之实益,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烦恼惑业未断,悟是悟,生死是生死。若谓明心见性,即无生死可得,此系门外汉,与狂禅者之所谬认者。然现时谁是明心见性之人?净土法门,全仗佛力,详看《嘉言录》[1] ,《文钞》,依之而行,决定可以往生西方。去(去年)秋,《净土十要》印出,此为净土法门最要之书。年底,《佛学救劫编》印出,尚未寄来,待来,当为寄三几包。依之而修,较比亲近善知识为稳当。若不自量,来江浙遍访高人,或竟将此信心被高人打破,则禅既无望,净又不信,前途茫茫,将趣(趋向)何所?今之欲亲近善知识者,须先知禅净之所以。否则,十有八九,由善知识破坏净土善根,尚自嚣嚣[2]得意,谓得正法,良可痛叹。(复郑慧洪居士书)

  [1] 《嘉言录》:指《印光法师嘉言录》。

  [2] 嚣嚣:自得无欲的样子。

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复陈慧新居士书)

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净土宗旨,决不预期开悟。若不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汝信中谓纵具厌秽之情,未识自性奚若[1],是志在开悟也。开悟而有信愿,是为禅净双修,最为高上。然世绝少真开悟者。何谓真开悟,即所谓明心见性。乃于自心中彻底明了,非只会说而已。会说不名开悟,且勿误会。真到明心见性地位,尚须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世人凡求开悟者,皆不注重于信愿求生。而欲以此依稀仿佛之悟了生死,则是自误误人。固不如老实念佛者为稳当也。(复方家范居士书)

  [1] 奚若:何如,如何。

江西一弟子龙松生,于禅颇有会悟,光极力破斥,尚不肯听。观面色或有著魔之相。听其所说,则直欲上续诸祖慧命。汝于外道充斥之地,若不按实事修,则或致彼魔外亦复藉口。汝欲开悟,岂须用参究工夫?但能念到念极情忘时,自可开悟。即不悟亦无所碍。须知有信愿,不悟亦可往生。得悟无信愿,仍是六道轮回中人。(复郑慧洪居士书四)

倘阁下欲高竖禅帜,以大彻大悟为事,当更参禅宗大老。如曰吾于即生决定要了生死,请将参禅之念,抛向东洋大海外。依净土法门,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仗佛慈力,决定可以满其所愿。倘不依净土法门,所有修持,皆成人天福报,及未来得度之因缘而已。欲了生死,断难梦见。(复何槐生居士书)

念佛求生西方,以真信切愿为前导。以至诚持念为正修。切不可求开悟,明心见性,看念佛的是谁,此是参禅人的工夫。即真明心见性,若见、思惑未断,尚无了生死之分。况未到明心见性地位乎?此系仗自力了生死者。念佛乃仗佛力了生死法门。若看念佛的是谁的人,决定无有真信切愿。未断惑,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无真切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求升反坠,弄巧成拙,许多痴人,均以此为高超玄妙,可哀孰甚!(复沈艺民居士书)

猜你喜欢
  卷第二·佚名
  二十五、三座说法·慧开
  卷二十九·道世
  瑜伽论记卷第十二(之上)(论本第四十八)·遁伦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卷之六·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一卷·湛然
  高峰大师语录卷下·高峰原妙
  卷四十·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五卷·世亲
  翠岩古雪禅师语录序·佚名
  大乘入道次第开决·昙旷
  卷第十九·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义疏下·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山谷词 四·黄庭坚

      阮郎归  曾敷文既眄陈湘,歌舞便出其类,学书亦进,来求小楷,作阮郎归词付之①。  盈盈娇女似罗敷②。湘江明月珠。起来绾髻又重梳。弄妆仍学书。  歌调态,舞工夫。湖南都不如。它年未厌白髭须。同舟归五湖③。  

  • 列传第二十五 萧摩诃子世廉 任忠 樊毅弟猛 鲁广达·姚思廉

    萧摩诃,字元胤,兰陵人也。祖靓,梁右将军。父谅,梁始兴郡丞。摩诃随父之郡,年数岁而父卒,其姑夫蔡路养时在南康,乃收养之。稍长,果毅有勇力。侯景之乱,高祖赴援京师,路养起兵拒高祖,摩诃时年十三,单骑出战,军中莫有当者。及路养败,摩

  • 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脱脱

        韩琦 曾公亮 陈升之 吴充 王珪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父国华,自有传。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

  • 卷八十六·毕沅

      ◎宋纪八十六 ∷起屠维单阏正月,尽上章执徐十二月,凡二年。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元符二年辽寿昌五年。己卯,一零九九年   春,正月,辽主如鱼皃泺。   丁卯,出内金帛二百万,备陕西边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四·乾隆

      晋  列宗孝武皇帝  【庚辰】太元五年春二月秦作教武堂  秦作教武堂于渭城【注见前】命太学生明隂阳兵法者教授诸将秘书监朱彤谏曰陛下四海之地什得其八宜稍偃武修文乃更始立学舍教人战鬭之术非所以致太平也

  • 卷十二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二下 【甲子】中平元年春二月黄巾贼张角等起 【初钜鹿张角事黄老以妖术教授号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呪符水以疗病令病者跪拜首过遣弟子游四方转相诳诱十余年间徒

  • 卷之一百·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夏四月。己酉朔。享太庙。遣内大臣公额尔克戴青行礼。  ○庚戌。多罗信郡王多尼等会议吏户二部议朱世德一案。尚书宗室韩岱、戴明说、侍郎甯古里、苏纳海、白色纯、袁懋功、毕立克图、海

  •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八·阿桂

    甲寅上谕内阁曰甘肃揑灾冐赈侵蚀监粮一案昨据大学士公阿桂等审明各州县供认入已賍数自九万至数千余两不等照侵盗钱粮一千两以上例分别定拟斩决监杖流一折当经降防令军机大臣会同行在大学士九卿核议并交留京办事王大

  • 评鉴阐要卷五·乾隆

    唐髙祖太子建成约杨文干欲害秦王世民事露帝许立世民为太子目髙祖无卓识泥古而立建成即当有以处世民及至文干通谋事发已许废建成而立世民矣顾乃外惑佞臣内牵嬖妾濡忍酿祸谁执其咎哉司马光论太宗始欲俟建成先发为羣下所

  • 王端毅奏议巻十一·王恕

    明 王恕 撰吏部修省陈言奏状文选等清吏司案呈准騐封清吏司付奉本部送准礼部咨治二年七月初七日早该太监韦泰传奉圣防近日京城雨水爲灾南京又奏大风雷雨之异朕当检身饬行只谨天戒尔文武百官尤当各加脩省勉图报称毋

  • 选举一九·徐松

    试官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一日,命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张洎、右补阙石熙载考试诸州所贡进士,户部郎中侯陟、赞善大夫侯陶、太子中舍陈鄂考试诸科举人。 三年八月八日,命兵部员外郎刘兼、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张洎、左赞善大夫

  • 食货七·徐松

    水利上《食货志》:宋太宗皇帝淳化四年,知雄州何承矩及临济令黄懋请于河北诸州置水利田,兴堰六百里,置斗门灌溉。详见屯田门。 太宗至道元年正月五日,度支判官梁鼎、陈尧叟言:「乞兴三白渠及南阳、陈、(颖)[颍]、寿春、沛郡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 洪武十六年五月甲辰朔,诏赐乌撒女知府实卜及乌蒙、东川等知府人朝服一通并常服一袭。 乙巳,敕天下卫所以时训练士卒,至冬月农隙则以善射者十选其一,更番赴京较试,不中者罚。及指挥、千、

  • 卷一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十七兵部十二侍卫朝廷侍卫将军等项人员各设官统领凡正旦冬至圣节三大朝会大祀誓戒册封遣祭传制御殿则用全直常朝则更番其衣甲器仗及陈列位次各有定制具列于後事例凡大朝御殿华盖殿导驾锦衣卫

  • 十四、释木·佚名

    槄,山榎。 栲,山樗。 柏,椈。 髡,梱。 椴,柂。 梅,柟。 柀,煔。 櫠,椵。 杻,檍。 楙,木瓜。 椋,即来。 栵,栭。 檴,落。 柚,条。 时,英梅。 楥,柜枊。 栩,杼。 味,荎着。 藲,荎。 杜,甘棠。 狄,臧槔。 贡,綦。 朹,{毄木}梅。 [1234]者聊。 魄

  • 曾子寝疾(1)·戴圣

    ——事于小处见精神【原文】曾子寝疾(2),病③,乐正子春坐于床下(4)。曾元、曾申坐于足(5),童子隅坐而执烛(6)。童子曰:“华而睆(7)。大夫之箦与(8)?”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9):“呼(10)!”曰:

  • 外身现化品第十·佚名

    又复族姓子。菩萨大士。有定正受。名身无毁。使其菩萨。得住此意。而身无毁。得满十无望。何谓十。一者谓於诸土。而无望。二者普於诸方。而无望。三者於诸想念。而无望。四者於诸众生而无望五者於诸法。而无望。六者

  • 胡非子·胡非

    一卷。周胡非子(生卒年不详)撰。关于胡非子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极略。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云:“胡非氏,胡公之后有公子非,其后子孙因以胡非为氏。战国有胡非子,著书。”由此可知,胡非是战国时期人。郑樵《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