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书

一百五十卷。宋陈祥道(1053—1093)撰。祥道字用之,福建福州人。治平进士,除馆阁校勘,后官太常博士,赐绯衣,止于宣义郎。著有《论语全解》等。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此书成于元祐年间,并表上于朝。又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祥道为王安石弟子,其思想继承了王安石说经必造新义,务异先儒,力排旧说的方法,其书内容即依据王氏新经义,对郑学多有抨击。如论庙制,祥道引录《周礼》、《孔子家语》、《荀子》、《春秋穀粱传》诸书,以为古时天子均为七庙,与郑玄五庙之说相异。论禘袷,则认为圆丘自为圆丘,禘自为禘,与郑立所谓禘即圆丘之说大相径庭。如此等等,皆力创新义,发前人所未发,堪为一家之言。综观其书,贯通经传,缕析条分,前说后图,考订详悉。陈振林称其论辨精博、间以绘画,唐代诸儒之论、近世聂崇义之图,或正其失,或补其缺。可见其多有可取,为时人所重。有宋刊本、《通志堂解经》本、明张溥盛顺本、振绮堂有《礼书》、《乐书》元刊本,嘉庆郭龙光刻本、陆有元刊本、福建刊本、光绪广东刊本。

《礼书》全部章节目录

(1)提要
(2)卷一
(3)卷二
(4)卷三
(5)卷四
(6)卷五
(7)卷六
(8)卷七
(9)卷八
(10)卷九
(11)卷十
(12)卷十一
(13)卷十二
(14)卷十三
(15)卷十四
(16)卷十五
(17)卷十六
(18)卷十七
(19)卷十八
(20)卷十九
(21)卷二十
(22)卷二十一
(23)卷二十二
(24)卷二十三
(25)卷二十四
(26)卷二十五
(27)卷二十六
(28)卷二十七
(29)卷二十八
(30)卷二十九
(31)卷三十
(32)卷三十一
(33)卷三十二
(34)卷三十三
(35)卷三十四
(36)卷三十五
(37)卷三十六
(38)卷三十七
(39)卷三十八
(40)卷三十九
(41)卷四十
(42)卷四十一
(43)卷四十二
(44)卷四十三
(45)卷四十四
(46)卷四十五
(47)卷四十六
(48)卷四十七
(49)卷四十八
(50)卷四十九
(51)卷五十
(52)卷五十一
(53)卷五十二
(54)卷五十三
(55)卷五十四
(56)卷五十五
(57)卷五十六
(58)卷五十七
(59)卷五十八
(60)卷五十九
(61)卷六十
(62)卷六十一
(63)卷六十二
(64)卷六十三
(65)卷六十四
(66)卷六十五
(67)卷六十六
(68)卷六十七
(69)卷六十八
(70)卷六十九
(71)卷七十
(72)卷七十一
(73)卷七十二
(74)卷七十三
(75)卷七十四
(76)卷七十五
(77)卷七十六
(78)卷七十七
(79)卷七十八
(80)卷七十九
(81)卷八十
(82)卷八十一
(83)卷八十二
(84)卷八十三
(85)卷八十四
(86)卷八十五
(87)卷八十六
(88)卷八十七
(89)卷八十八
(90)卷八十九
(91)卷九十
(92)卷九十一
(93)卷九十二
(94)卷九十三
(95)卷九十四
(96)卷九十五
(97)卷九十六
(98)卷九十七
(99)卷九十八
(100)卷九十九
(101)卷一百
(102)卷一百一
(103)卷一百二
(104)卷一百三
(105)卷一百四
(106)卷一百五
(107)卷一百六
(108)卷一百七
(109)卷一百八
(110)卷一百九
(111)卷一百十
(112)卷一百十一
(113)卷一百十二
(114)卷一百十三
(115)卷一百十四
(116)卷一百十五
(117)卷一百十六
(118)卷一百十七
(119)卷一百十八
(120)卷一百十九
(121)卷一百二十
(122)卷一百二十一
(123)卷一百二十二
(124)卷一百二十三
(125)卷一百二十四
(126)卷一百二十五
(127)卷一百二十六
(128)卷一百二十七
(129)卷一百二十八
(130)卷一百二十九
(131)卷一百三十
(132)卷一百三十一
(133)卷一百三十二
(134)卷一百三十三
(135)卷一百三十四
(136)卷一百三十五
(137)卷一百三十六
(138)卷一百三十七
(139)卷一百三十八
(140)卷一百三十九
(141)卷一百四十
(142)卷一百四十一
(143)卷一百四十二
(144)卷一百四十三
(145)卷一百四十四
(146)卷一百四十五
(147)卷一百四十六
(148)卷一百四十七
(149)卷一百四十八
(150)卷一百四十九
(151)卷一百五十

猜你喜欢
  礼记正义·郑玄
  诗集传·朱熹
  鬼谷子注·陶弘景
  子华子·子华子
  知言·胡宏
  思问录·王夫之
  物理论·杨泉
  止学·王通
  小窗幽记·陈继儒
  朱子礼纂·李光地
  四书劄记·杨名时
  四书大全·胡广
  癸巳孟子说·张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初编·卷五·沈瘦东

    古人评陶谢诗,谓谢康乐、庾义城之于诗,不遗锤炉之功,然陶彭泽之墙数仞,谢庾未能窥者,何哉?盖二子有意于俗人赞其工拙,至于渊明之于诗,直寄焉耳。此非深知诗者不能道。故陆放翁云:"俗人犹爱未为诗。"又云:"诗到无人爱处工。"后山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六年六月丁酉朔上谓赵鼎曰朕于宫中亲种一方稻数日雨既沾足昨日令人验之顿长四寸半真可喜也 诏提举淮南盐事蒋璨提督措置控扼海道事务先是分海舟八十艘屯通州之料角故命璨领之己亥权尚书吏部侍郎晏敦

  • 卷之六十三·佚名

    洪武四年闰三月甲寅朔诏诸郡县军以田三顷为率税粮之外悉免襍役若有余田计其余役与民同○置延平卫指挥使司○乙卯广东南海县西林寨巡检蹇思明等送官牛至京多道死工部奏令转送临濠死者责偿 上曰彼自岭海至此亦不易矣又

  • 卷之二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二首一韵·佚名

     御题南宋两朝纲目备要二首一韵侂胄家奴抵罪宜禁军何致似兴师【书载收侂胄时命殿前司中军统制夏震选兵三百防防别选兵二百守其府门夫侂胄虽窃权实臣分耳有罪执而诛之不过擒治家奴其事甚易何致多烦禁旅俨如敌国乎】深

  • 志卷第五 高丽史五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历二。授时历经上。○大元至元十八年岁次辛巳为元。[上考往古下验将来皆距立元为 周岁消长百年各一其诸应等数随时推测不用为元。]步气

  • 卷二十七 上 五行志 第七上·班固

    【原文】《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周

  • 卷一百三十四 历代一·黎靖德

      司马迁才高,识亦高,但粗率。〔闳祖〕(以下历代史。)   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振〕   司马子长动以孔子为证,不知是见得,亦且是如此说。所以伯恭每发明得非细,只恐子长不敢承领耳。   史记亦疑当时不曾得删改

  • 卷一四一·邱濬

    ▲经武之要(上) 《易》:师出以律,否臧凶(《师》卦)。《书》: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大禹谟》)。歼厥渠魁,胁从罔治(《胤征》)。 臣按:以上三条解见前。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胤征》)。 李靖曰:“爱设于

  • 泾野子内篇卷九·吕柟

    鹫峯东所语胡大器问汉书多难看先生曰如汲黯董仲舒茅容管宁诸子传先取作一编时常便览以作志气不为文章计亦自不难方秀才拜先生祭茶先生曰茶不必祭祭酒则可酒尊者祭过亦不消且礼者宜也父子不同席若父喜命坐则坐亦不可拘

  • 提要·刘玉汝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缵绪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诗缵绪十八卷元刘玉汝撰玉汝始末未详惟以周霆震石初集考之知其为庐陵人字成之尝举乡贡进士所作石初集序末题洪武癸丑则明初尚存也此书诸

  • 大方便佛报恩经发菩提心品第四·佚名

    尔时会中有一大菩萨摩诃萨。名曰喜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仰白如来。而作是言:菩萨云何知恩报恩。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一七)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缅只优婆塞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沙弥周那在波波国。夏安居已。执持衣钵。渐诣迦维罗卫缅祇园中。至阿难所。头

  • 佛地经论卷第五·佚名

        亲光菩萨等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经曰。又如圆镜周莹其面。于一切处为诸影像遍起依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不断无量众行善莹。为诸智影遍起依缘。谓声闻乘诸智影像。独一觉乘诸智影像。无上

  •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戒环

     宋 戒环集贤首时仪教观图法界观境普融无尽图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宋温陵白莲寺比丘戒环集戒环向以华严海藏汗漫难究。遂三复方山长者疏论。述总要叙。疏条经旨。稍辨端倪。继沿缀缉清果明禅师所集修证仪。略解圣号表

  •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佚名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撰人不详,约出矜南北朝。言存神养生法术。《无上秘要》卷四七称此经原本有四诀八卷。现仅残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其述流珠宫为“五宫雄一之高矣”,与《登真隐诀》卷上述九宫相合

  • 吴江雪·佚名

    明佚名撰。四卷二十四回。题“蘅香草堂编著”,自序中又题“吴门佩蘅子”。郑振铎、刘修业据顾石城序及佩蘅子自序以为作者即顾石城,苏州人。第一回全是议论,故事正文自第二回起。书叙明朝苏州秀才江潮和吴媛的婚姻故事。

  • 文史通义·章学诚

    中国古代文史理论著作。章学诚著。本书通行有《章氏遗书》本,1921年吴兴刘承干刻印。1956年12月中华书局据此排印出版,1961年9月第2次印刷。章学诚所著除本书外,还有《校雠通义》内篇3卷,《方志例略》2卷,《文集》8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