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评陶谢诗,谓谢康乐、庾义城之于诗,不遗锤炉之功,然陶彭泽之墙数仞,谢庾未能窥者,何哉?盖二子有意于俗人赞其工拙,至于渊明之于诗,直寄焉耳。此非深知诗者不能道。故陆放翁云:"俗人犹爱未为诗。"又云:"诗到无人爱处工。"后山 
-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六年六月丁酉朔上谓赵鼎曰朕于宫中亲种一方稻数日雨既沾足昨日令人验之顿长四寸半真可喜也 诏提举淮南盐事蒋璨提督措置控扼海道事务先是分海舟八十艘屯通州之料角故命璨领之己亥权尚书吏部侍郎晏敦 
- 洪武四年闰三月甲寅朔诏诸郡县军以田三顷为率税粮之外悉免襍役若有余田计其余役与民同○置延平卫指挥使司○乙卯广东南海县西林寨巡检蹇思明等送官牛至京多道死工部奏令转送临濠死者责偿  上曰彼自岭海至此亦不易矣又 
-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御题南宋两朝纲目备要二首一韵侂胄家奴抵罪宜禁军何致似兴师【书载收侂胄时命殿前司中军统制夏震选兵三百防防别选兵二百守其府门夫侂胄虽窃权实臣分耳有罪执而诛之不过擒治家奴其事甚易何致多烦禁旅俨如敌国乎】深 
-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历二。授时历经上。○大元至元十八年岁次辛巳为元。[上考往古下验将来皆距立元为 周岁消长百年各一其诸应等数随时推测不用为元。]步气 
- 【原文】《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降及于殷,箕子在父师位而典之。周 
-   司马迁才高,识亦高,但粗率。〔闳祖〕(以下历代史。)   太史公书疏爽,班固书密塞。〔振〕   司马子长动以孔子为证,不知是见得,亦且是如此说。所以伯恭每发明得非细,只恐子长不敢承领耳。   史记亦疑当时不曾得删改 
-                     ▲经武之要(上) 《易》:师出以律,否臧凶(《师》卦)。《书》: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大禹谟》)。歼厥渠魁,胁从罔治(《胤征》)。 臣按:以上三条解见前。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胤征》)。 李靖曰:“爱设于 
- 鹫峯东所语胡大器问汉书多难看先生曰如汲黯董仲舒茅容管宁诸子传先取作一编时常便览以作志气不为文章计亦自不难方秀才拜先生祭茶先生曰茶不必祭祭酒则可酒尊者祭过亦不消且礼者宜也父子不同席若父喜命坐则坐亦不可拘 
-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缵绪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诗缵绪十八卷元刘玉汝撰玉汝始末未详惟以周霆震石初集考之知其为庐陵人字成之尝举乡贡进士所作石初集序末题洪武癸丑则明初尚存也此书诸 
- 尔时会中有一大菩萨摩诃萨。名曰喜王。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仰白如来。而作是言:菩萨云何知恩报恩。佛告喜王菩萨。善男子,谛听谛听。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 
-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一七)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缅只优婆塞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沙弥周那在波波国。夏安居已。执持衣钵。渐诣迦维罗卫缅祇园中。至阿难所。头 
-     亲光菩萨等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经曰。又如圆镜周莹其面。于一切处为诸影像遍起依缘。如是如来大圆镜。智不断无量众行善莹。为诸智影遍起依缘。谓声闻乘诸智影像。独一觉乘诸智影像。无上 
-  宋 戒环集贤首时仪教观图法界观境普融无尽图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宋温陵白莲寺比丘戒环集戒环向以华严海藏汗漫难究。遂三复方山长者疏论。述总要叙。疏条经旨。稍辨端倪。继沿缀缉清果明禅师所集修证仪。略解圣号表 
-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撰人不详,约出矜南北朝。言存神养生法术。《无上秘要》卷四七称此经原本有四诀八卷。现仅残存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其述流珠宫为“五宫雄一之高矣”,与《登真隐诀》卷上述九宫相合 
- 明佚名撰。四卷二十四回。题“蘅香草堂编著”,自序中又题“吴门佩蘅子”。郑振铎、刘修业据顾石城序及佩蘅子自序以为作者即顾石城,苏州人。第一回全是议论,故事正文自第二回起。书叙明朝苏州秀才江潮和吴媛的婚姻故事。 
- 中国古代文史理论著作。章学诚著。本书通行有《章氏遗书》本,1921年吴兴刘承干刻印。1956年12月中华书局据此排印出版,1961年9月第2次印刷。章学诚所著除本书外,还有《校雠通义》内篇3卷,《方志例略》2卷,《文集》8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