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四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三十四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三十四>

九州

冀【禮河内曰冀州】

兖【書濟河惟兖州禮河東曰兖州】

青【書海岱惟青州禮正東曰青州】

徐【書海岱及淮惟徐州】

揚【書淮海惟揚州禮東南曰揚州】

荆【書荆及衡陽惟荆州禮正南曰荆州】

豫【書荆河惟豫州禮正南曰豫州】

梁【書華陽黑水惟梁州】

雍【書黑水西河惟雍州禮正西曰雍州】

禮言共工霸九州黄帝書言地有九州則堯以前九州耳至舜之時洪水泛濫通道阻塞乃釐下土方設居方肇十有二州分冀為幽并分青為營州封十有二山建十有二牧然後政教之所加貢賦之所出有所統焉及水土既平禹又即舊域而辨之以為九州故書言禹別九州傳言貢金九牧則肇十有二州不在治水之後矣孔安國言禹治水之後始制十有二州誤也禹貢先冀次兖以治水始於近也周官先揚次荆以治地先於遠也商書言九有之師商頌言奄有九有式于九圍王制於商亦言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則商之九州蓋亦襲夏而已先儒以爾雅之九州為商制於義或然然禹貢有徐梁而無幽并爾雅有幽營徐而無梁并青周禮有幽并而無徐梁則周之時徐梁入於青兖而析冀於幽并矣至漢武帝南置交趾北置四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梁改梁曰益凡十三部則地域之判合因革固不常也班固曰冀州民多懻忮李巡曰兖信也徐舒也揚輕也荆強也豫舒也雍壅也冀近也【謂兩河之間情性相近】其論俗方之情性大槩或然然以冀為近則與班異矣蓋民生天地之間其剛柔緩急繫水土之風謂之風好惡取舍隨君上之情欲謂之俗故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太蒙之人信倥侗之人武秦人上氣力先獵射燕人少思慮多輕薄凡此皆地使之然也陳楚之信巫重祀衛之亟會流淫魏之薄恩生分周之高富下仕韓之椎剽跕躧燕之輕色急人齊之侈詐不悁吳粤之好劍輕死朝鮮貴正信而尚禮嚴重亷恥而尚禮義宋多君子而好稼穡凡此皆俗使之然也班固以鄭俗流淫繫於陿險之所居以揚州多士本於淮南王之所化是不和鄭風所刺之由職方氏所辨之異也

九州所宜

冀州【土白壤 田中中 其利松柏 其民五男三女 其畜牛羊 其穀黍稷】兖州【土黑墳 田中下 貢漆絲 篚織文其利蒲魚 其民二男三女 其畜六擾

其穀四種】

青州【土白墳 田上下 貢鹽絺海物 篚檿絲 其利蒲魚 其民二男二女 其畜

雞狗 其穀宜稻麥】

徐州【其赤埴墳 田上中 貢土五色篚玄纎縞 周禮有幽州無徐州】

揚州【土塗泥 田下下 貢金三品 瑤琨篠簜 篚織貝 其利金錫竹箭 其民二

男五女 其畜宜鳥獸 其穀宜稻】

荆州【土塗泥 田下中 貢羽毛齒革 金三品 篚玄纁璣組 其利丹銀齒革 其

民一男二女 其畜宜鳥獸 其穀宜稻】

豫州【土惟壤下土墳壚 田中上 貢漆枲絺紵 篚纎纊 其利林漆絲枲 其民二

男三女 其畜六擾 其穀五種】

梁州【土青黎 田下上 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狸織皮 周禮有并無梁州 爾雅

無梁并青】

雍州【土黄壤 田上上 貢琳球琅玕織皮其利玉石 其民三男二女 其畜牛馬

其穀宜黍稷】

五地所宜

山林【毛物 皂物 民毛而方】

川澤【鱗物 膏物 民黑而津】

丘陵【羽物 覈物 民專而長】

墳衍【介物 莢物 民晳而瘠】

原隰【臝物 叢物 民豐肉而庳】

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厥田中中兖州厥土黑墳厥田中下厥貢漆絲厥篚織文青州厥土白墳田上下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絲枲鈆松怪石厥篚檿絲徐州厥土赤埴墳田上中貢土五色厥篚玄纎縞揚州厥土塗泥田下下貢金三品厥篚織貝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田中上貢漆枲絺紵厥篚纎纊錫貢磬錯梁州厥土青黎田下上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貍織皮雍州厥土黄壤田上上貢球琳琅玕周禮職方氏揚州其利金錫竹箭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鳥獸其穀宜稻荆州其利丹銀齒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鳥獸其穀宜稻豫州其利林漆絲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其穀宜五種青州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雞狗其穀宜稻麥兖州其利蒲魚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擾其穀宜四種雍州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馬其穀宜黍稷幽州其利魚鹽其民一男三女其畜宜四擾其穀宜三種冀州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穀宜黍稷并州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擾其穀宜五種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皂物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動物宜羽物其植物宜覈物其民專而長四曰墳衍其動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莢物其民晳而瘠五曰原隰其動物宜臝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庳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天下之地征【九等騂剛赤緹之屬】載師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物物色之以知其所宜】土均掌平土地之政以均地守以均地事以均地貢草人掌土化之法以物地相其宜而為之種凡糞種騂剛用牛赤緹用羊墳壤用麋渇澤用鹿鹹潟用貆勃壤用狐埴壚用豕疆㯺用蕡輕爂用犬土方氏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土宜謂九穀植穉所宜也土化地之輕重糞種所宜用也任地者載師之屬】鴻列子曰土地各以其類生是故山氣多男澤氣多女障氣多喑風氣多聾林氣多癃木氣多傴岸下氣多腫石氣多力險阻氣多癭暑氣多天寒氣多夀谷氣多庳丘氣多狂衍氣多貪輕土多利重土多遲清水音小濁水音大湍水人輕遲水人重堅土人剛弱土人肥壚土人大沙土人細息土人美耗土人醜汾水濛濁而宜麻濟水通和而宜麥河水中濁而宜菽雒水輕利而宜禾渭水多力而宜黍漢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平土之人慧而宜五穀爾雅曰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太蒙之人信倥侗之人武禮記王制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煖燥濕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剛柔輕重遲速異齊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服異宜修其教不異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髮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以教稼穡樹藝鄭氏曰以萬物自生焉則言土土猶吐也以人所耕而種藝焉則言壤壤和緩之貌也孔安國曰無塊曰壤盖無塊其質也和緩其性也禹貢冀州白而壤雍州黄而壤豫州厥土惟壤則壤色非一而已壤與墳埴塗泥雖殊而墳埴塗泥亦壤中之小别耳此所以禹貢總言三壤而周官總言十二壤也墳其起者也埴其黏者也壚其疏者也禹貢有墳壚孔安國鄭康成皆以壚為疏盖有傳然也禹貢墳壤塗泥青黎各繫一州此言其大致而已然則草人土化之法凡地預有之也凡地高者宜黍稷下者宜稻麥山氣多男澤氣多女東南多絲纊西北多織皮先王之於民因其地以施教順其俗以行政山者不使居川澤者不使居中原居山者不以魚鼈為禮居澤者不以豕鹿為禮騂剛之地糞種不以羊赤緹之地糞種不以牛然後五方之民各安其性樂其業而無偏弊之患此大司徒土均載師土方氏草人所以有功於天下也

十二分

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地有十二辰王侯之所國周官大司徒辨十有二土十有二壤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盖九州十二域或繫之北斗或繫之二十八宿或繫之五星則雍主魁冀主樞青兖主機揚徐主權荆主衡梁主開陽豫主摇光此繫之北斗者也星紀吳越也玄枵齊也娵訾衛也降婁魯也大梁趙也實沉晉也鶉首秦也鶉火周也鶉尾楚也夀星鄭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繫之二十八宿者也歲星主齊吳熒惑主楚越鎮星主王子太白主大臣辰星主燕趙代此繫之五星者也然吳越南而星紀在丑齊東而玄枵在子魯東而降婁在戌東西南北相反而相屬何耶先儒以謂古者受封之日歲星所在之辰其國屬焉觀春秋傳凡言占相之屬以歲之所在為福歲之所衝為災故師曠梓慎禆竈之徒以天道在西北而晉不害歲在越而吴不利歲淫玄枵而宋鄭饑歲棄星紀而周楚惡歲在豕韋而蔡禍歲及大梁而楚凶則古之言星次者未嘗不視歲之所在也梓慎曰龍宋鄭之星也宋大辰之虚也陳太皞之虛也鄭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衛高陽之虚也其星為大水以陳為火則大皞之木為火母故也以衛為水則高陽水行故也子產曰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沉居於曠林而不相能后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沉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故參為晉星然則十二域之所主亦若此也班固曰丙丁江淮海岱戊已中州河濟庚卒華山以西壬癸常山以北一曰甲齊乙東夷丙楚丁南夷戊魏已韓庚秦辛西夷壬燕趙癸壮夷子周丑翟寅趙卯鄭辰邯鄲已衛午秦未中山申齊酉魯戌吳越亥燕代北又以方位辨周土也

禮書卷三十四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七(成十一年,尽十五年)·孔颖达
  景公问古之莅国者任人如何晏子对以人不同能第二十四·晏婴
  难一第三十六·韩非
  自序·刘宗周
  律吕阐微卷七·江永
  卷五·胡广
   第四章 人生之理想·林语堂
  卷一百二十八·山井鼎
  卷十·朱朝瑛
  大雲初分宝雹健度第十五·佚名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佚名
  庐山莲宗宝鉴纲目·优昙普度
  学佛之简明标准·太虚
  卷九十七·佚名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五十二·彭定求

        卷852_1 【答宋之问】司马承祯   时既暮兮节欲春,山林寂兮怀幽人。登奇峰兮望白云,   怅缅邈兮象欲纷。白云悠悠去不返,寒风飕飕吹日晚。   不见其人谁与言,归坐弹琴思逾远。   卷852_2 【醉吟三首】张

  •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四齣·张四维

    第三十一齣 女戎【挂眞儿】〔生上〕设伏金山擒贼虏。谅非马邑机疎。〔旦上〕妙算无遗。神机莫识。看取一朝恢复。相公万福。〔生〕夫人拜揖。夫人。昨遣苏德去金山龙王庙裏埋伏。料贼虏必来。如何这早晚尙不见囘报。〔

  • 附录·郑文焯

    郑大鹤先生论词手简 番禺叶恭绰遐庵辑录○一余龆龀时,好读唐诗,日课十数首,辄能背诵。年十一,侍先中丞公游雒阳,一日,出城西,观樱桃沟,率成绝句云:&ldquo;樱桃红涨雨纤纤,京洛风光旧未谙。绝似熟梅好天气,衣篝香里梦江南。&rdqu

  • 《词综》(序)·朱彝尊

    序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周之《颂》三十一篇,长短句居十八;汉《郊祀歌》十九篇,长短句居其五;至《短萧铙歌》十八篇,篇皆长短句,谓非词之源乎?迄于六代,《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

  • 九华诗集·陈岩

    元 陈岩 撰化城寺【原注起于齐梁逮唐建中中金地藏依止禅众有平田数千亩种黄粒稻田之上植茶异于他处谓茗地源亭后有五钗松结寔香羙皆自新罗移植】匝径茸茸菜甲青透池艶艳藕花明四方衲子寻幽践多少空山振锡声化城池【

  • 卷四百二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六十二 杨守址 送王原常用其留别诗句为题 渺渺孤飞云悠悠太行道望望天一方恻恻伤中抱云兮本无心聚散秋空杳明发怀二人触

  • 列传第五十九 宇文韦杨王·欧阳修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平昌公弼裔孙。祖节,明法令,贞观中,为尚书右丞,谨干自将。江夏王道宗以事请节,节以闻,太宗喜,赉绢二百,劳之曰:“朕比不置左右仆射,正以公在省耳。永徽初,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代于志宁为侍中。坐房遗爱

  • 卷六十七·列传第五·脱脱

        石显 桓赧(弟散达) 乌春(温敦蒲刺附) 腊醅(弟麻产) 钝恩留可 阿疏 奚王回离保   石显,孩懒水乌林荅部人。昭祖以条教约束诸部,石显陆梁不可制。及昭祖没于逼刺纪村,部人以柩归,至孩懒水,石显与完颜部窝忽

  • 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二·赵尔巽

      ◎文苑二   ○诸锦沈廷芳 夏之蓉 厉鹗汪沆 符曾 陈撰 赵昱 赵信王峻王延年 何梦瑶 劳孝舆 罗天尺 苏珥 车腾芳 许遂韩海刘大櫆胡宗绪 王灼 李锴 陈景元 戴亨 长海 吴麟 曹寅鲍珍 高鹗 刘文麟 沈炳震 弟炳谦 炳

  • ●卷二十三·邵博

      予旧从司马氏得文正公熙宁年辞枢筅出帅长安日手稿密疏,公寻自免,绝口不复言天下事矣。其疏不见于传家集。曰:“臣之不才,最出群臣之下,先见不如吕诲,公直不如范纯仁、程颢,敢言不如苏轼、孔文仲,勇决不如范镇。诲于安石始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二·乾隆

      夏【起禹丙子至桀甲午凡十七王十四世四百三十九年其桀之乙未两系于夏商之代纪数则属于商】夏后氏大禹【史记帝禹】  姒姓颛顼之孙鲧之子生于石纽【谯周蜀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广柔废县在今四川茂州汶

  • ◎第二个升降机——“党统”与军阀·恽逸群

    上面已经说过:“左派”右派是蒋介石的第一个升降机,他靠了利用这一矛盾排斥压倒许多资望较高的国民党领袖而独揽大权。他的第二个升降机则是利用“党统”以对付其他军阀。民国十六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武汉仍保持着国共

  • 通志卷三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七音略第二

  • 魏郑公谏续录卷下·翟思忠

    元 翟思忠 撰太宗坐于丹霄门外之西堂引公及右仆射李靖中书令温彦博等入宴言及羣臣才行谓靖等曰朕自为主至于今日官人或上书献计规朕为善者多矣日月稍久官职渐大志意即移言论渐少无不衰倦唯魏徴与朕为善官职益高志节

  • 裴矩传·欧阳修

    裴矩别名弘大,绛州闻喜县人。父亲名讷之,北齐时官至太子舍人。裴矩尚在襁褓之中,父亲就去世了,长大之后爱好学习,富于文采心计。两度在北齐高平王府任文学。北齐灭亡了,无处任职。当时隋文帝杨坚任定州总管,聘任他为总管府记

  • 英宗纪·脱脱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名曙,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个儿子,母亲为仙游县君任氏。明道元年(1032)正月三日,在宣平坊第宅出生。先是,濮安懿王梦见两条龙与太阳一起坠落,就用衣服接着。到英宗出生的时候,红光照

  • 丹阳词·葛胜仲

    词别集。南宋葛胜仲(1072—1144)撰。一卷。胜仲有《丹阳集》已著录,此集收词九十二首,词风力追二晏(晏殊、 晏几道),而终乏才力,成就远不可比肩二晏。取材面较窄。以《点绛唇·县斋愁坐作》及《蓦山溪》二词为代表作

  •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智俨

    简称《华严孔目章》、《孔目章》。佛教著述。唐智俨集。四卷。解释“六十华严”中的名数、概念、命题以及经品大意等,具有普及《华严经》知识的特点。列有一百四十四个题目,分别诠释。释文多以“初教”、“终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