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八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三十八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三十八>

天子三朝【諸侯三朝附】

外朝   治朝   内朝

周禮宰夫之職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羣吏之位【治朝在路門之外其位司士掌焉】司士掌正朝儀之位辨其貴賤之等王南鄉三公北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之右南面東上大僕大右大僕從者在路門之左南面西上【此王日視朝於路門外之位】司士擯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王還揖門左揖門右大僕前王入退朝皆退【王入路門也王入路門内朝朝者皆退反其官府治處也】大僕掌正王之服位王眡朝則前正位而退入亦如之【前正位而退道王王既立退居路門左待朝畢】建路鼓于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以待逹窮者與遽令聞鼓聲則速逆御僕與御庶子王眡燕朝則正位掌擯相王不眡朝則辭於三公及孤卿小司宼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外朝朝在雉門之外者也】其位王南鄉三公及州長百姓北面羣臣西面羣吏東面小司宼擯以叙進而問焉以衆輔志而弊謀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後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後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衆庶在其後左嘉石平罷民焉右肺石逹窮民焉【鄭司農云王有五門外曰臯門二曰雉門三曰庫門四曰應門五曰路門一曰畢門外朝在路門外内朝在路門内玄謂檀弓曰魯莊公之喪既葬而絰不入庫門言其除喪而反由外來是庫門在雉門外必矣如是王五門雉門為中門雉門設兩觀與今之宫門同閽人譏出入者窮民蓋不得入也周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内朝之在路門内者或謂之燕朝】凡得獲貨賄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舉之大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市朝一夫【各方百步】内有九室九嬪居焉外有九室九卿朝焉【内路寢之裏也外路門之表也】曲禮曰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文王世子曰其朝于公内朝則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内朝路寢庭】其在外朝則以官司士為之【外朝路寢門之外庭】又曰公族朝于内朝内親也雖有貴者以齒明父子也外朝以官體異姓也玉藻曰朝服以日視朝於内朝【此内朝路寢門外之正朝也天子諸侯皆三朝】朝辨色始入【入應門也】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小寢燕寢也】魯語曰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自其外朝也】與之言弗應從之及寢門弗應而入康子辭於朝而入見曰肥也不得聞命無乃罪乎曰子弗聞乎天子及諸侯合民事於外朝合神事於内朝【神事祭祀也内朝在路門内也】自卿以下合官職於外朝【外朝君之公朝也】合家事於内朝【家大夫内朝家朝也】寢門之内婦人治其業焉上下同之夫外朝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内朝子將庀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

周官太僕掌燕朝之服位宰夫掌治朝之法司士掌朝儀之位朝士掌外朝之法文王世子公族朝於内朝庶子掌之其在外朝司士掌之玉藻朝服以日視朝於内朝退適路寢聽政然則文王世子與玉藻所謂朝者諸侯之朝也蓋天子庫門之外外朝也朝士掌之路門之外治朝也宰夫司士掌之路寢燕朝也大僕掌之諸侯亦有路寢有外朝則文王世子所謂内朝者玉藻所謂路寢也玉藻所謂内朝者文王世子所謂外朝也玉藻於路寢之外言内朝則又有外朝明矣諸侯内朝司士掌之其官與天子同燕朝庶子掌之其官與天子異魯語曰天子及諸侯合民事於外朝合神事於内朝自卿以下合官職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然則卿大夫亦二朝也王燕朝之位雖大僕掌之然其位之所辨不可以考文王世子曰公族朝于内朝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則王之燕朝宜亦然也大僕建路鼓于大寢之門外【傳稱堯設敢諫之鼓禹設敢規之鞀乃周建路鼓之意】而掌其政以待逹窮者與遽令鄭氏曰路寢門外則内朝之中蓋窮者逹其情於外朝之肺石朝士又達窮者之情於内朝之路鼓遽令傳遽之令也行人掌邦國傳遽之小事則遽令非行人之所掌者而已鄭康成以公食大夫拜賜于朝不言賓入聘禮以柩造朝不言喪入則謂諸侯之朝在大門外然大門外則經涂耳非朝位也

眡朝退朝之禮

玉藻曰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則朝辨色始入所以防微日出而視之所以優尊詩曰夜嚮晨言觀其旅臣辨色始入之時也又曰東方明矣朝既盈矣君日出而視之之時也蓋尊者體盤卑者體蹙體蹙者常先體盤者常後故視學衆至然後天子至燕禮設賓筵然後設公席則朝禮臣入然後君視之皆優尊之道也然朝以先為勤以後為逸退以先為逸以後為勤朝而臣先於君所以明分守退而君後於臣所以防怠荒此所以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也然則公卿諸侯之朝王其有先後乎詩云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諸侯莫肯朝夕夫夙先於朝夜後於夕則公卿朝常先至夕常後退諸侯朝常後至夕常後退

卿大夫二朝

國語敬姜謂季康子曰自卿以下合官職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又曰外朝子將業君之官職焉内朝子將庀季氏之政焉則卿以下有二朝矣韋昭謂外朝君之公朝内朝家朝非是

王后夫人朝

左氏曰齊侯使華免殺國佐于内宫之朝則后夫人治家事於内猶天子諸侯治邦事於内故内宮亦有朝

禮書卷三十八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佚名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左丘明
  提要·章世纯
  卷六·佚名
  经济文衡续集卷二十二·佚名
  第十七章 24·辜鸿铭
  第十五章 32·辜鸿铭
  卷十·湛若水
  卷四十七·江永
  卷五·陈栎
  卷四十·王与之
  卷四十·王昭禹
  筠州九峰玄禅师·惠洪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欧阳竟无
  论佛学次第统编·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补遗 卷二·袁枚

      福建高南畴观察,官江南时,与余交好。遭患难后,三十年不通音问。庚戌秋,其子竹筠袖诗相访。《寿阳》云:“陟险攀藤上,吕晓势百寻。路危迟马步,峰峻怯人心。残梦扶鞍续,愁怀对月深。前程都莫辨,云雾湿衣襟。”《青玉峡》云:“

  • 卷二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六十一·张廷玉

        左良玉 高杰 祖宽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官辽东车右营都司。崇祯元年,宁远兵变,巡抚毕自肃自经死,良玉坐削职回卫。已,复官。总理马世龙令从游击曹文诏援玉田、丰润,连战洪桥、大堑山,直抵遵化。论恢复四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九·佚名

    嘉靖二年七月己巳朔享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命楚府通城温惠王荣渡嫡弟二孙英焀袭封通城王○庚午复除南京刑科给事中卫道为工科给事中○致仕大学士王鏊以存问谢恩回辞免恩荫上优诏答之不允辞○裁革○南卫辉府北关闸递

  • 卷之三百九·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三月。己未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庚辰。皆如之。记注  ○诣丰泽园。演耕耤礼。  ○御黄幄。阅侍卫步射。记注  ○銮仪卫奏、大驾卤簿。不堪陈设。请

  •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司马迁

    李克刚 戴孟姣 译注【译文】楚元王刘交,是高祖的同母小弟,字游。高祖兄弟四人,大哥名伯,伯早就死了。当初高祖微贱的时候,曾经为了躲避难事,常常和宾客路过大嫂家去吃饭。大嫂讨厌小叔,小叔和宾客来家时,大

  • 十国春秋卷六十·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汉三后主本纪后主名鋹初名继兴封卫王中宗长子也干和十六年八月辛巳袭位更今名改是年为大寳元年帝时年十六委政于宦者龚澄枢陈延夀【一作延受】及才人卢琼仙等台省官仅充员而已机宻事多不与又踵祖父之奢

  • 卷四·郭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华野疏稿> 钦定四库全书 华野疏稿卷四     湖广总督郭琇撰衰病告休疏 奏为微臣衰朽日甚病势愈沈惟恐贻悞封疆伏祈 圣恩俯赐罢斥另委贤员以膺重任事窃念臣一介寒 贱至愚至陋七年外吏

  • 汉纪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前三年(甲子、前177)·司马光

    汉纪六 汉文帝前三年(甲子,公元前177年) [1]冬,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1]冬季,十月丁酉晦(疑误),出现日食。 [2]十一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2]十一月,丁卯晦(疑误),出现日食。 [3]诏曰:“前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

  • 卷四十九·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四十九明 黄训 编工部【都水司上】重修京都城壕记【呉寛】惟太宗文皇帝入继大统之七年肇建京都于朔方所以临御中国控制四方其形势雄其规模大其谋虑深

  • 卷七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七十八 朱批胡瀛奏摺 雍正七年二月初九日江西按察使【臣】胡瀛谨 奏为敬陈管见事窃【臣】备员江臬职司明刑夙夜兢惕惟斯寛严适当以仰副 圣明

  • 卷第四·佚名

    帝统四尊号批答下去尊号中睿圣文武字求言诏明道二年七月戊子朕膺昊天之眷命。嗣烈圣之鸿图。惧帝监之下临。荷神器之至重。何尝不夙宵兢畏。旰昃忧勤。务专稽古之钦明。靡敢暂时而暇佚。自文考在宥之旦。洎冲人储两之

  • 春秋集传辨疑卷九·陆淳

      襄元年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  左氏云且不登叛人【登成也不成其专邑之讨】谓之宋志【成宋志也】赵子曰按此乃是夫子裁其邪正不得不如此为文何关不登叛人与成宋志哉  公羊曰

  • 卷一·王樵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一      明 王樵 撰虞书尧典书自禹贡以后毎篇各记一事独典谟所载不伦而五篇体制相似盖岀于一人之手唐虞夏虽曰异代实相去不逺舜史记尧事禹史记舜事不应皆曰稽古以理考之纪载出于虞史而

  • 卷七·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增修东莱书説卷七    宋 时澜 撰汤誓第一       商书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汤誓观伊尹去亳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见孟子所谓五就汤五就桀之事甚明汤累进伊尹于夏欲以开

  • 圆觉经略释·太虚

    ──二十一年六月在南京中国佛学会讲── 悬论    一 经本推考     甲 翻译     乙 卷帙     丙 注讲    二 经义提示     甲 托本在佛     乙 被机在顿     丙 注重

  •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下·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窥基撰经曰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赞曰。第二说多因也。善男子者。梵云乌波索迦。此云近事男。索者男声也。坚持五戒堪可亲近

  • 养吾斋集·刘将孙

    三十二卷。元刘将孙撰。将孙字尚友。生卒年不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其父刘辰翁的文名擅于宋末,将孙濡染家学,颇习父风。吴澄为作集序,谓其:“浩瀚演迤,自成为尚友之文,如苏询之有苏轼。曾以立序则谓渊源所自,淹贯

  • 台游日记·蒋师辙

    清朝光绪年间,官员蒋师辄,应台湾巡抚邵友濂的邀请,前往撰修"台湾通志"。在游历台湾时,蒋氏将其所感受到的台湾风土人情,环境景观,社会政治、经济、文教等状况记载下来,写成了这部《台游日记》。本书(一册一四一面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