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三十五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一百三十五

宋 陳祥道 撰

車制

古者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則車之作尚矣或曰黄帝作軒冕不可攷也車之制象天以為蓋象地以為輿象斗以為杠轂象二十八星以為蓋弓象日月以為輪輻前載而後戶前軌而後軫旁輢而首以較下軸而銜以轐對人者謂之轛車如舟者謂之軸揉而相迎者謂之牙輈之曲中謂之前疾軛之土平謂之衡衡之材與輿之下木皆曰任以其力任於此也轂之端與輢之下木皆曰軹以其旁止於此也軫可以名輿可以名車達常可以名部軫前横木可以名輅此又因一材而通名之也其為車也有長轂者有短轂者有杼輪者有侔輪者有反輮者有仄輮者有兩輪者有四輪者有有輻者有無輻者有曲轅者有直轅者【輦直轅】有一轅者有兩轅者有直輿者有曲輿者【鈎車曲輿】有廣箱者有方箱者有重較者有單較者或駕以馬或駕以牛或輓以人或飾以物或飾以漆或樸以素要皆因宜以為之制稱事以為之文也然禮有屈伸名有抑揚故論其任重則雖庶人之牛車亦與大夫同稱大車論其等威則雖諸侯之正路於王門曰偏駕而已

五路

玉路【鄭氏曰玉路金路象路以玉金象飾諸末革路輓之以革而漆之無他飾木路不輓

以革漆之而已】

金路

象路

革路

木路

路大也玉路金路象路以金玉象飾之也革路輓而漆之木路漆之而不鞔則有飾者皆鞔而漆鞔而漆者無飾也玉路錫樊纓十有再就金路鉤樊纓九就象路朱樊纓七就革路龍勒條纓五就木路前樊鵠纓者錫在顱鉤在頷朱者勒之色龍者勒之飾詩言鏤錫左傳言錫鸞和鈴昭其聲也莊周言齊之以月題錫白金也鏤其文也月題其象也則錫象月而鏤之又昭其聲也詩言鉤膺【采芑曰鉤膺鞗革韓奕曰鉤膺鏤錫】則鉤在膺前赤金為之爾雅曰轡頭謂之革詩曰鞗革金厄儀禮士纓轡貝勒夫諸侯之鞗革有金厄【毛義曰厄烏蠋也】士之勒有貝飾則王之革路有龍勒宜矣巾車行人言樊纓禮記左傳皆作繁纓繁纓十有再就九就七就五就之别此左傳所謂游纓昭其數也杜預曰纓在馬膺前如索羣則纓非鞅也樊然為鞅之飾耳杜子春謂故書鵠或為結則前樊結纓者無就而結之爾條則不結則條纓垂而長者也然則錫也鉤也朱也龍勒也玉金象革四路蓋皆有之采芑言方叔之車鉤膺鞗革韓奕言韓侯之車鉤膺鏤錫夫方叔在征則革路矣而有鉤膺【釋詩者謂方叔乘金路然金路以封同姓而方叔不必同姓又非就封其於師中宜乘革路】韓侯就封則象路矣而有鏤錫是錫不特施於玉路而鉤不特施於金路也以此觀之則禮所謂錫也鉤也朱也龍勒也條也各舉其一互相備也若夫木車則質而已故前樊結纓前樊結纓則結其前而非全結也巾車言五者之飾皆其首面頷膺之著者也故不及腹帶鄭康成以樊為鞶帶之鞶又以龍為尨條為絛前為剪非也纓蓋用組為之與冠纓同五采一匝為就與圭繅冕旒之就同鄭司農以士喪馬纓三就為削革三重康成謂樊纓以五采罽飾之又謂金路無錫有鉤鵠纓就數與革路同殆不然也禮曰丹漆雕幾之美素車之乘詩曰路車有奭毛氏曰奭赤貌路車之飾皆丹漆矣然禮言玉路以祀又言素車之乘蓋王之祀天自國至大次則乘玉路自大次以升壇則乘素車猶之聽祭報以皮弁及祭則服大裘冕也巾車金路以賓同姓以封象路以朝異姓以封革路以即戎以封四衛木路以田以封蕃國言同姓以封而不言以封同姓言異姓以封而不言以封異姓則嫌以賓獨賓同姓以朝獨朝異姓故也然同姓一異姓二以異姓對庶姓則庶姓非異姓也【司儀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孔子以南宫縚為異姓則異姓姻也庶姓非姻也】以異姓對同姓則庶姓亦異姓而已故巾車金路封同姓象路封異姓禮記於侯牧同姓謂之伯父叔父異姓謂之伯舅叔舅凡此所謂異姓者庶姓預之也同姓亦曰内姓異姓亦曰外姓左傳曰同姓選親外姓選舊【宣十二年】

王行五路先後之儀

綴路【金路也孔安國曰太路王綴路金先路象次路革木也】

大路【玉路】

次路【木路】

次路【革路】

先路【象路】

書曰大輅在賓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禮器曰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郊特牲曰大路繁纓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然則周官馭玉路者謂之大馭則玉路謂之大路獨周為然若夫商之大輅則木路而已春秋傳與荀卿曰大路越席禮器與郊社牲曰大路繁纓一就明堂位曰大路商路也孔子曰乘殷之輅皆木路也然禮器與郊特牲言大路繁纓一就則同其言次路繁纓五就七就則不同者先王之路降殺以兩反此而加多焉蓋亦以兩而已大路一就先路三就則次路有五就七就者矣書言次路以兼革木二路則商之次路五就七就庸豈一車耶鄭氏以七就為誤是過論也夫綴路金路也以其綴於玉路故也先路象路也以其行道之所先故也次路革路木路也以其次於象路故也周官典路若有大祭祀則出路大喪大賓客亦如之凡會同軍旅弔于四方以路從盖王之行也乘玉路而先之以象路次之以革路木路而金路綴於玉路之後觀書先路在左塾之前而居西次路在右塾之前而居東春秋之時鄭侯以先路三命之服賜子展以次路再命之服賜子產魯以先路三命之服賜晉三帥以一命之服賜司馬輿師以下則先路固貴於次路矣孔安國亦以先路為象路蓋亦有所受之也諸侯有先路後路亦有大路樂記亦曰大路天子之路所以贈諸侯雜記諸侯之賵有乘黄大路相禭以後路與冕服先路與褎衣蓋諸侯之大路則金路謂之大路猶熊侯謂之大夫侯春秋傳稱王賜晉文公以大路之服【僖二十八年】祝鮀言先王分魯衛晉以大路【定四年】王賜鄭子僑以大路【襄十五年】王賜叔孫豹以大路【襄二十四年】杜氏以賜魯衛晉之大路皆金路賜穆叔子僑之大路當是革木二路此不可考

禮書卷一百三十五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下传·第五章·佚名
  问神卷第五·扬雄
  卷二论学篇·杨时
  卷三四·邱濬
  问辨録卷八·高拱
  经说卷三·熊朋来
  卷四十八·卫湜
  卷二十五·黄伦
  卷一百三十八·秦蕙田
  卷三十·朱熹
  卷二百九十五·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佚名
  卷十五(洞曹宗)·佚名
  佛地经论卷第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六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十二奉寄高常侍【鹤曰高适为西川节度御吐蕃师出无功亡松维等州以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緫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

  • 御选明诗卷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帝制太祖皇帝神凤操钧天奏兮列丹墀俄翩翩兮凤凰仪敛翺翔兮栖梧枝彼观德兮真为我辞钟山赓呉沉韵嵯峨倚空碧环山皆拱伏遥岑如劔防迩洞非茅屋青松秀紫崖白石生?谷岩畔毓灵芝峯顶森神木时时风雨

  • 名山藏卷之五·何乔远

    臣何乔远恭辑典谟记五(革除记附)◆典谟记五(革除记附)建文君者懿文皇太子次子而高皇帝孙也懿文太子先高帝薨高帝崩君以太孙嗣纪年建文畏诸王强大月挤泰子澄计诛锄之诸王皆恐燕王曰奸臣害我乃以叔父兴

  • 仁宗昭皇帝实录序·杨士奇

    据中央图书馆藏旧钞本誊录影印北平图书馆本此行误作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之一洪惟我皇考仁宗昭皇帝以重华之德抚盈成之运恢弘至道丕显人 文光昭前烈垂裕来世夫岂偶然哉越自太祖高皇帝时历试之而君人之度肇矣皇祖太宗文皇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一·佚名

    万历十九年正月戊戌朔元旦免庆贺大学士申时行等恭诣会极门行礼是日赐辅臣上尊珍馔○己亥大学士申时行等上<锍-釒>曰岁暮 大祫 圣体违和遣官代摄此出一时权宜今孟春时享大典乞亲赐举行 上谕以二十九日守岁朕朝见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九·阿桂

    十一月壬辰明亮舒常奏言【臣】等于阿尔古巴布里适中之地拏栅前进以便乗虚袭取碾占遂定于初五日进攻查碾占向南一路山梁有山峰七处地名克尔甲尔古其上共有五碉连筑石卡接应向东地名日格徳木牛复有两碉当派令徳赫布都尔

  • 目录·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三左传纪事本末目录   纪事本末类周卷一王朝交鲁卷二桓王伐郑卷三王臣之事【王朝交列国 定灵婚齐附 诸侯朝王并附】卷四王室庶孽之祸鲁卷五隠公嗣国【桓公篡弑附】卷六鲁与列国通好【

  •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司马迁

    王淑艳 译注【说明】《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

  • 卷一百六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六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建官宋徽宗宣和中殿中侍御史许景衡上奏曰臣仰惟神考肇新官制凡省台寺监之官无有小大闲剧皆极一时之选比年以来其选寖

  • 一二一、屈原于怀王十六年前被谗见绌十八年使齐非即放逐辨·钱穆

    《史记 屈原传》:&ldquo;上官大夫欲夺屈平宪令稿,屈平不与。因谗之,王怒而疏屈平。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乃令张仪事楚。及楚败蓝田之明年,张仪复如楚。怀王听郑袖释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

  • 卷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七十五礼部三十四奏啓本格式国初定制臣民具疏上於朝廷者为奏本东宫者为啓本皆细字後在京诸司以奏本不便凡公事用题本其制比奏啓本略小而字稍大皆有格式今列于後洪武礼制某衙门某官【臣】姓某等谨

  • 卷十八·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十八宋 李明復 撰僖公程頤曰僖公名申莊公子閔公庶兄惠王十八年即位僖謚也小心畏忌曰僖元年春王正月謝湜曰閔公遇難其位不得受之先君故不書即位季友不死子般閔公之難不能速討逆賊固有責矣然去

  • 春秋亿卷一·徐学谟

    明 徐学谟 撰隠公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纪鲁之元也何以纪鲁之元也春秋鲁史也纪元当先鲁焉书春王正月王谓周之共主也而谷梁以为始受命之文王非也鲁史而冠以春王正月公羊之所谓大一统也正月者周以建子之月为春也胡氏曰以

  • 转法轮品之二·佚名

    尔时佛告诸比丘,如来化五人竟。作是念言:优楼频螺迦叶有大名称。与五百弟子俱。国王奉事臣庶宗仰。我当诣彼教以正法即往寻之。迦叶见佛迎前问讯。善安隐不。尔时如来报迦叶言:无病知足寂灭清信是为安隐。迦叶请佛。日既

  • 第四章 《玉历》可证佛家·佚名

      一, 古德云: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刻未到。」  二、宝监编云  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动念已先知。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三、因果录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 怎样平世界两个不平·太虚

    ──二十二年十月作──十月二十三日申报的时评,标题曰:“世界两个不平”,颇能将现世界种种纷扰不安之总病症诊出:今日世界危险之局势,一言蔽之:不外两种不平之现象所造成。在国内由于人民所享受物质苦乐之不平,在国际由于列

  • 破山禪師語錄目錄·海明

    序文二第一卷上堂一第二卷上堂二第三卷上堂三第四卷上堂四第五卷上堂五小參一第六卷小參二第七卷機緣第八卷法語一第九卷法語二第十卷法語三第十一卷法語四第十二卷書問第十三卷拈古頌古聯芳偈第十四卷示偈(七言四句)

  • 华严经疏·佚名

    全一卷。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然非八十华严全本之注释,以其间有跳漏者,故推测本书或系由残缺之片断整理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