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十九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九>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九>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九>

天子佩【白玉玄組綬】

諸侯佩【山玄玉朱組綬】

大夫佩【水蒼玉世子至士佩制亦然特玉與組之色不同】

周官玉府掌共王之佩玉詩木瓜曰報之以瓊琚【瓊美玉琚佩玉也】瓊瑤瓊玖丘中有麻曰貽我佩玖【玖石次玉】女曰雞鳴曰雜佩以贈之【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有女同車曰佩玉瓊琚【佩有琚瑀所以納間】渭陽曰瓊瑰玉佩【瓊瑰石次玉】采芑曰服其命服有瑲葱珩大東曰鞙鞙佩璲公劉曰何以舟之維玉及瑤爾雅曰璲瑞也繸綬也佩衿謂之褑玉藻曰將適公所既服習容觀玉聲乃出揖私朝煇如也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君在不佩玉齊則綪結佩而爵韠凡帶必有佩玉惟喪否佩玉有衝牙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玫而緼組綬【綬者所以貫佩玉相承受者也】一命緼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蔥衡經解曰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左傳曰佩衷之旗又季平子卒陽虎將以璵璠歛仲梁懷曰改步改玉【定五年】申叔儀曰佩玉蘂兮【昭十二年】晉語曰白玉之珩六雙【珩似磬而小】楚語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大戴禮曰下車以佩玉為度上有雙衡下有雙璜衝牙玭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說文云淮水中出玭珠】荀子賦篇璇玉瑤珠弗知佩也【璇亦玉】韓詩外傳曰阿谷之隧處子佩璜又曰蠙珠以納其間

古之君子必佩玉其制上有折衡下有雙璜中有琚瑀下有衡牙貫之以組綬納之以蠙珠而其色有白蒼赤之辨其聲有角徵宫羽之應其象有仁智禮樂忠信道德之備【禮記曰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中詘然樂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或結或垂所以著屈伸之理或設或否所以適文質之儀此所以純固之德不内遷非僻之心無自入也盖衡以平其心璜以中其德琚欲其有所安牙欲其有所制右徵角所以象事與民左宫羽所以象君與物趨以采薺行以肆夏所以比於樂周還中規折還中矩所以比於禮進則揖之於前退則揚之於後則佩之為物奚適而非道耶盖民為貴君為輕事為先物為後能治民然後能安君能應事然後能生物此所以事與民在所右而物與君在所左也春秋傳曰改步改玉則自天子至士步固不同而玉亦隨異故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蒼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瓀玫盖玉之貴者莫如白【晉以白珩賂秦而楚寶白珩以聞於晉則白玉之貴可知】賤者莫如瓀玫山玄以象君德之靜水蒼以象臣職之動山玄水蒼其文也瑜與瓀其質也世子佩瑜則士佩瓀矣士佩瓀則世子而上佩堅矣瑜或作礝以其多石故也玫或作珉以其賤故也

衡【亦作珩韋昭曰珩似磬而小】

詩曰有蒼蔥衡晉語曰白玉之衡六雙楚語曰楚之白珩猶在乎大戴禮曰上有雙衡玉藻曰一命幽衡再命幽衡三命葱衡韋昭曰珩似磬而小孔頴達曰佩玉上繫於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前後下端垂以璜中央下端垂以衝牙觀晉語大戴禮皆言雙珩則珩雙設矣珩貴白而賤幽綬貴玄而賤素方叔非止三命而佩葱衡者孔頴達曰玉藻累一命而上於三命自三命以至九命皆葱衡也以理或然何則方叔所乘者路車所服者朱芾則所佩者豈特三命之衡哉爾雅曰青謂之葱

爾雅曰衿謂之袸佩衿謂之褑則衿衣之小帶也褑佩之衿也鄭氏謂凡佩繫於革帶則繫於革者褑也

肉倍好謂之璧半璧謂之璜韓詩外傳曰阿谷之女佩璜大戴禮曰下有雙璜璜居前後而牙衝之然後有宫角徵羽之音

衝牙

玉藻曰佩玉有衝牙鄭氏謂牙居中央以為前後觸皇氏謂衝居中央牙是兩端之璜然璜非牙也當從鄭說

琚瑀

說文曰珩佩上玉也璜半璧也琚佩玉名瑀玫石次玉也考之於詩曰報之以瓊琚又曰佩玉瓊琚大戴禮曰上有雙衡下有雙璜衡牙玭珠以納其間琚瑀以雜之毛氏詩傳曰雜佩者珩璜瑀衡牙之類則居中央而瑀為之也【纂要曰琚瑀所以納間在玉之間今白珠也此不可考】禮記曰行步有環佩之聲又孔子佩象環衛南子環佩璆然魯昭公賜仲環而佩之【昭四年】漢制縌綬之間得施玉環鐍【缺環曰鐍】盖古者佩玉有環矣

禮書卷十九

猜你喜欢
  卷七 释地第九·邢昺
  乐庵语录卷五·龚昱
  中庸集解原序·石墪
  枢言·王柏心
  卷十七·毛奇龄
  卷一百八·山井鼎
  卷八十二·乾隆
  卷五十六·秦蕙田
  五行第四十一·管仲
  卷十七·姜炳璋
  第九 权篇 1·王诩
  來子·来鹏
  圆寂品第二十六·佚名
  維摩詰所說經卷下·欧阳竟无
  人物志忆(十三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先著

    ○长亭怨慢姜夔渐吹尽枝头香絮&ldquo;时&rdquo;字凑&ldquo;不会得&rdquo;三字,呆。&ldquo;书郎&rdquo;二句,口气不雅。&ldquo;只&rdquo;字疑误,&ldquo;只&rdquo;字唤不起&ldquo;难&rdquo;字。白石人工炼特至,此一二笔,容

  • 她是睡着了·徐志摩

    她是睡着了&mdash;&mdash;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她入梦境了&mdash;&mdash;香炉里袅起一缕碧螺烟。她是眠熟了&mdash;&mdash;涧泉幽抑了喧响的琴弦,她在梦乡了&mdash;&mdash;粉蝶儿,翠蝶儿,翻飞的欢恋。停匀的呼吸:清芬渗透

  • 卷一百六·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一百六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梁栋隆吉诗钞栋字隆吉其先湘州人生于鄂州後迁居镇江弱冠领漕荐登戊辰第选宝应簿调钱塘仁和尉入帅幕一时声名张甚旋避地建上丙子宋亡归武林弟柱字中砥入茅山从老氏学栋

  • 补遗卷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补遗卷十三饮食酒旗赋【有序        明】石 珤餔糟居士将移酒泉道出中山之野长懐逺思感风帘之飘忽乃援毫而赋之曰佳哉酒旗之为德也不刚不柔有缓有急美好脩长外方内直体成文于经纬用

  • 我写《唐诗百话》·施蜇存

    施蜇存从一九三七年起,我中止了文学创作,一直生活在古典书城中。这是职业改变的结果,倒不是"江郎才尽",写不出东西来了。要说写作,我的主观愿望,宁可写小说,而不想写什么学究气的研究论文。我的古典文学知识,只够应付教学,谈不

  • 卷七 词选·施蛰存

    一 花间新集:宋花间集叙引歌诗变而为长短句,晚唐始成其体。选声设色,温飞卿祖之;缘情比兴,韦端己祖之。意内言外,创业垂统,遂张楚矣。《花间》一集,词家之诗骚也。后之作者,纵有变化,亦莫能自绝于祖祢。清人论词,严别唐、宋,驯至

  • 通鉴续编卷二·陈桱

    【辛酉】唐昭宗皇帝天复元年契丹哈陶津汗以耶律安巴坚为额尔竒木【初炎帝之裔曰葛乌莵世雄朔漠号东胡匈奴冒顿单于袭破之余众保鲜卑山魏青龙中幽州刺史王雄杀其酋比能众散徙潢水至酋莫那迁于辽西九传而为慕容晃所破分

  • 第七节 漳州海澄之二大战·陈匪石

    恶涛益益急,战云益益催,漳、泉二州之间乃为清、郑血战之中心地。永历四年,成功益整军备。五月,败清将王邦后。八月,败清提督杨名高,遂略漳、泉各州县,降其将杨世德、陈尧策。明年,又败清将陈锦于长泰,锦死之。未几,乃有漳州之战

  • 附录:治台必告录请恤清单·吴德功

    谨将先后剿办戴逆等案内阵亡伤毙台湾水陆文武员弁各营兵丁,同郡局嘉彰等处义勇,并南北路屯番,暨殉难之义首幕丁等查明,敬缮清单,恭呈御览。计开补用同知潘恭赞。该员在浙江随同克复遂、松、宣、处各郡县案内,由知县保升同知

  • 裴磝传·房玄龄

    裴輎字逸民,有雅量而见识高远,通古博今,从小知名于世。御史中丞周弼见到他感叹道:“裴輎像一座武库,各种兵器齐全,是当世的豪杰啊!”贾充是裴輎的姨父,上表说:“裴秀有辅佐王室的功勋,不幸嫡子早死,遗孤细弱。裴輎才德英茂,足以使

  • 朵里不花传·宋濂

    朵里不花字端甫,蒙古族人。开始担任宫廷的警卫官,以后累历显要,提升为辽阳行省右丞、平章政事。陈友谅军攻下江西后,朵里不花受诏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与平章政事阿儿浑沙等分道进攻陈军。他泛海南下广东,进驻揭阳,招降当地反

  • 职官一三·徐松

    礼部【宋会要】主都省集议奏状,百官名表,补奏太庙郊社斋郎,改补室长、掌坐,出给补牒,诸州奏祥瑞,出纳内外牌印及制科举人有名表印出纳:原误作「纳纳」,据下文改正。,每百官拜表用之,以朝官一员或二员主判。 《两朝国史(制)[志]

  • 食货一四·徐松

    免役下绍圣元年四月四日,三省言:「役法尚未就绪,欲令户部长贰同详定,以郎官郭茂恂、陈佑之为检详官。」上曰:「止用元丰旧法,而减去宽剩钱,百姓何有不便邪 」范纯仁曰:「四方各不同,须咤民力立法本书食货六五之六三、食货六五

  • 内篇天命第一·汪晫

    凡九章子思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 东溪日谈录卷十四·周琦

    史系谈下西晋魏晋王司马炎汉亡废魏元帝为陈留王遂簒其位而为晋武帝者其志起于司马懿之将蜀司马师之废立司马昭之称公取蜀所致也故即位之初追祖懿为宣帝伯父师为景帝父昭为文帝而报本焉或曰禅然乎以愚观之炎世臣魏也非

  • 人品·魏裔介

    外重者内轻,故保富贵而丧名节。内重者外轻,故守道德而乐贫贱。[林和靖]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林和靖]君子所贵,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程伊川]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宋潜溪]取与是一大节,其义不可不明。[薛

  • 卷第一百六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六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缘纳息第二之四若最初入无漏初静虑。乃至广说。初有四种。一入正性决定初。二得果初。三离染初。四转根初。此中依二初作论。谓得果

  • 子渊诗集·张仲深

    元诗别集。6卷。张仲深撰。原书久已亡佚,清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6卷。卷首有4篇序:1,至正十六年(1356)郑奕夫序;2,至正十二年危素序;3,后至元五年(1339)单弘序;4,至正十六年杨彝序。据杨彝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