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正义

六十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所用《礼记》为《小戴记》,四十九篇。《隋书·经籍志》谓《小戴记》四十六篇,后马融增《月令》、《明堂位》、《乐记》三篇,才有四十九篇,前人已辨其为误说。东汉时,郑玄据《小戴记》为之作注,元延祐中科试定《礼记》用郑玄注。郑玄之后,亦有多人注解。唐初存皇侃、熊安生二家。贞观中,孔颖达等奉诏著《五经正义》,作《礼记正义》就以皇侃本为据,以熊安生本补其所未备,但《礼记正义序》谓:“熊则违背本经,多引外义,犹之楚而北行,马虽愈而去愈远矣。又欲释经文,惟聚难义,犹治丝而棼之,手虽繁而丝益乱也。皇氏虽章句详正,征稍繁广,又既违郑氏,乃时乖郑义,此是木落不归其本,狐死不首其邱。此皆两家之弊,未为得也。”故其疏务申郑玄之注,未免有附会之说。其书本为七十卷,后清钦定为六十三卷本,阮元校刻因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甚高:“采摭旧文,词富理博,说礼之家,钻研莫尽,譬诸依山铸铜,煮海为盐。即卫湜之书尚不能窥其涯矣,陈澔之流益如莛与楹也。”今存《十三经注疏》。

《礼记正义》全部章节目录

(1)序
(2)卷一 曲礼上第一
(3)卷二 曲礼上第一
(4)卷三 曲礼上第一
(5)卷四 曲礼下第二
(6)卷五 曲礼下第二
(7)卷六 檀弓上第三
(8)卷七 檀弓上第三
(9)卷八 檀弓上第三
(10)卷九 檀弓下第四
(11)卷十 檀弓下第四
(12)卷十一 王制第五
(13)卷十二 王制第五
(14)卷十三 王制第五
(15)卷十四 月令第六
(16)卷十五 月令第六
(17)卷十六 月令第六
(18)卷十七 月令第六
(19)卷十八 曾子问第七
(20)卷十九 曾子问第七
(21)卷二十 文王世子第八
(22)卷二十一 礼运第九
(23)卷二十二 礼运第九
(24)卷二十三 礼器第十
(25)卷二十四 礼器第十
(26)卷二十五 郊特牲第十一
(27)卷二十六 郊特牲第十一
(28)卷二十七 内则第十二
(29)卷二十八 内则第十二
(30)卷二十九 玉藻第十三
(31)卷三十 玉藻第十三
(32)卷三十一 明堂位第十四
(33)卷三十二 丧服小记第十五
(34)卷三十三 丧服小记第十五
(35)卷三十四 大传第十六
(36)卷三十五 少仪第十七
(37)卷三十六 学记第十八
(38)卷三十七 乐记第十九
(39)卷三十八 乐记第十九
(40)卷三十九 乐记第十九
(41)卷四十 杂记上第二十
(42)卷四十一 杂记上第二十
(43)卷四十二 杂记下第二十一
(44)卷四十三 杂记下第二十一
(45)卷四十四 丧大记第二十二
(46)卷四十五 丧大记第二十二
(47)卷四十六 祭法第二十三
(48)卷四十七 祭义第二十四
(49)卷四十八 祭义第二十四
(50)卷四十九 祭统第二十五
(51)卷五十 经解第二十六
(52)卷五十 哀公问第二十七
(53)卷五十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54)卷五十一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
(55)卷五十一 坊记第三十
(56)卷五十二 中庸第三十一
(57)卷五十三 中庸第三十一
(58)卷五十四 表记第三十二
(59)卷五十五 缁衣第三十三
(60)卷五十六 奔丧第三十四
(61)卷五十六 问丧第三十五
(62)卷五十七 服问第三十六
(63)卷五十七 间传第三十七
(64)卷五十八 三年问第三十八
(65)卷五十九 深衣第三十九
(66)卷五十九 投壶第四十
(67)卷五十九 儒行第四十一
(68)卷六十 大学第四十二
(69)卷六十一 冠义第四十三
(70)卷六十一 昏义第四十四
(71)卷六十一 乡饮酒义第四十五
(72)卷六十二 射义第四十六
(73)卷六十二 燕义第四十七
(74)卷六十三 聘义第四十八
(75)卷六十三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猜你喜欢
  商君书·商鞅
  孔丛子·孔鲋
  世范·袁采
  北溪字义·陈淳
  物理论·杨泉
  太极图说·周敦颐
  春秋经传辨疑·童品
  泾野子内篇·吕柟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
  中庸直指补注·智旭
  书义矜式·王充耘
  日讲四书解义·佚名
  论语集说·蔡节
  癸巳论语解·张栻
  说儒·胡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六十六·彭定求

        卷766_1 【贵游】刘兼   绣衣公子宴池塘,淑景融融万卉芳。珠翠照天春未老,   管弦临水日初长。风飘柳线金成穗,雨洗梨花玉有香。   醉后不能离绮席,拟凭青帝系斜阳。   卷766_2 【梦归故园】刘兼   

  • 刘子实·唐圭璋

      子实,嘉熙二年(1238)进士。   念奴娇   寿仓使   一门相种,剩河英岳粹,共扶昌箓。夹辅正宜资鲁卫,左右秉持钧轴。缓驾轻车,任回虎节,何事劳山国。东民欲靖,作新少借康叔。   况是鸑鷟佳辰,雪霜深处,秀孕椿松绿。天意

  • 第二折·佚名

    (冲末扮杨六郎领卒子上)(杨六郎诗云)雄镇三关二十秋,番兵不敢犯白沟。父兄为国行忠孝,敕赐清风无佞楼。某姓杨名延景。字彦明,祖贯河东人氏。父亲是金刀教手无敌大总管杨令公,母亲佘太君。所生俺弟兄七个,乃是平、定、光、

  • 楔子·张国宾

    (正末扮孛老同卜儿、旦儿上)(正末云)老汉是绛州龙门镇大黄庄人氏,姓薛,人都叫我是薛大伯。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李氏。我有一个孩儿,是薛驴哥,学名唤做仁贵,媳妇儿柳氏。俺本是庄农人家,俺那孩儿薛驴哥,不肯做这庄农的生活,每

  • 潜斋集补钞·管庭芬

    潜斋集补钞何梦桂赠留中斋归昆明灰劫化尘缁,梦觉功名黍一炊。钟子未甘南操改,庾公空作北朝悲。归来眼底吴山在,别后心期浙水知。白发门生羞未死,青衫留得裹遗尸。鲁斋集钞王柏催雨人世如居甑,骄阳不可锄。未闻刍作狗,安得梦

  • 卷二百九十八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起神宗元豐二年五月盡是年六月   五月戊辰朔,右神武軍大將軍、衢州團練使、秦國公克瑜為隰州團練使。大宗正言克瑜歲滿當遷遙郡,上批:「克瑜繼秦王後,襲公爵。」故特遷正任。後以右武衛大將軍、潮州刺史、楚國公世

  • ◎礼十五(凶礼)·徐天麟

    ○服制孝文遗诏曰,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罹寒暑之数,哀人父子,伤长老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

  • 南游纪·张瀚

    昔人谓桐江一丝,扶汉九鼎。余尝经富春山,泛舟桐江,登子陵钓台,瞻先生遗像。因思先生高谊,不独千载之下令人兴起,而春山江水亦藉以传不朽。人杰地灵,非偶然也。自桐江而上百余里间,两山苍郁,一气澄清,秋行如在画图中。严州以南,溪

  • ◎第二个升降机——“党统”与军阀·恽逸群

    上面已经说过:“左派”右派是蒋介石的第一个升降机,他靠了利用这一矛盾排斥压倒许多资望较高的国民党领袖而独揽大权。他的第二个升降机则是利用“党统”以对付其他军阀。民国十六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之后,武汉仍保持着国共

  • 卷十六 十六之二·孔颖达

    《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二圣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复,扶又反。[疏]“《大明》八章,首章、二章、四章、七章皆六句,三章、五章、六章、卒章皆八句”至“武王”。○正义曰:作《大明》诗者,言文王有

  • 宋儒言性误点·李宗吾

    战国是我国学术最发达时代,其时游说之风最盛,往往立谈而取卿相之荣,其游说各国之君,颇似后世人主临轩策士,不过是口试,不是笔试罢了。一般策士,习于揣摹之术,先用一番工夫,把事理研究透彻了,出而游说,总是把真理蒙着半面,只说

  • 提要·孙奇逢

    二十巻,国朝孙奇逢撰。奇逢有周易大旨,别著録。是编于四子之书,挈其要领,统论大指,间引先儒之说,以证异同。然意旨不无偶偏,如云圣人之训无非是学,此论最确,乃两论逐章皆牵合学字,至谓道千乗之国章敬信节爱时使皆时习事,大学圣经

  • 卷八十九·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八十九   宋 程公说 撰四夷附録第二狄        长狄赤狄       白狄狄北狄地之广絶蒲子北屈左右庄公传二十八年晋骊姬赂外嬖梁五与东闗嬖五使言于公曰【献公】若使大子主曲

  • 告全国僧寺住持·太虚

      ──二十年九月在北平作──  一、应废止中国佛教会及各省市各县市佛教会,改组为某县市僧寺联合会。由“各县市僧寺联合会”,再联合为“某省僧寺联合会”。由“各省僧寺联合会”,再联合为设于首都之“全国僧寺联合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九·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本行品第八  佛告阿难。如来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金色光明。一一光明无量化佛。身诸毛孔一切变现。及佛色身略中略者。我今为此时会大众及净饭王。略说相好。佛生人间示同人事。

  • 海录碎事·叶廷珪

    宋代类书。22卷、叶庭珪撰。叶庭珪字嗣宗,崇安(今属福建)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此书为其晚年编撰。卷首有作者绍兴十九年(1149)自序,云:“余入仕四十余年,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常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

  • 长乐六里志·李永选

    吾少孤未学,及龄稍稍具智识,即喜闻长者谭里中掌故,爱诵忠孝节烈文章。迨更事,怀登涉之志,所至大江南北,流连光景,考文献,莫不期于自达其性情而止。今忽忽年五十矣,念于时无补,愧厕身士林耳。

  • 拳术·平江不肖生

    1913年向恺然毕业回国,与王润生在长沙创办“国技会”,并写了第一本书《拳术》,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在国内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