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二十一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一>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一>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一>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二十一>

觿【或以象或以角】

禮曰子事父母婦事舅姑左佩小觿右佩大觿詩曰童子佩觿毛氏曰觿所以解結鄭氏曰觿貌如錐以象骨為之說文曰觿佩角鋭耑可以解結然則佩觿成人之服也衛惠公服成人之服而有童子之行故詩刺之

韘【韘沓極一物而三名以朱韋為之】

詩曰童子佩韘毛氏曰韘玦也鄭氏曰韘之言沓也說文韘亦作弽弽射決也考之射禮右巨指著決所以鉤弦食指中指無名指著沓所以放弦左臂著拾所以遂弦士喪禮決用正王棘若擇棘則大夫用骨天子諸侯用象矣【鄭氏釋大射及繕人云】大射朱極三士喪纊極二則韘生者以韋死者以纊矣韘謂之極以其中於指也謂之沓以其沓於指也毛氏許慎以韘為決誤矣

禮曰右佩玦捍捍韝臂也以韋為之可以捍弦亦謂之拾亦謂之遂則捍拾遂一物而三名【餘見射門】

紛帨

詩曰無感我帨兮内則曰女子設帨於門右昏禮母施衿設帨内司服后之喪共内具之物鄭氏曰内具紛帨之屬然則帨佩巾也佩巾雖女子之事而男子亦有之故禮曰子事父母左佩紛帨鄭氏曰紛帨拭物之巾也今齊人有言紛者盖自巾言之謂之紛與帉同義【先儒曰巾謂之帉】自拭物言之謂之帨與捝同義【儀禮既祭皆帨手】唐制天子紛廣二寸四分長六尺四寸色如綬皇太子公服紛廣二寸四分長六尺四寸色如綬羣臣進賢冠者紛廣四寸長六尺六寸色如綬此又因以為飾也

礪【金青色】

禮曰左佩刀礪詩曰取厲取鍛書曰礪砥砮丹又曰若金用汝作礪漢書曰泰山若礪又曰瑊功玄厲莊子曰新發於硎鄭氏曰礪礱也則礪謂之硎亦謂之礱又謂之砥孔安國曰砥細於礪

遰【刀鞘】

禮曰右佩遰遰刀鞞也瞻彼洛矣詩曰鞞琫有珌公劉詩曰鞞琫容刀左傳曰藻率鞞鞛昭其數也毛氏釋瞻彼洛矣曰鞞刀鞞也琫上飾珌下飾天子玉琫而珧珌諸侯璗琫而璆珌大夫鐐琫而鏐珌士珕琫而珕珌釋云公劉曰下曰鞞上曰琫劉熙亦曰刀室曰削室口之飾曰琫琫捧也下末之飾曰琕琕卑也盖琕琫珌皆刀削之飾而琕尤在其下也蜃謂之珧蜃屬謂之珕黄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璆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爾雅】此天子至士鞞飾所以不同也【說文珧蜃甲珕蜃屬】杜預云上飾曰鞞下飾曰鞛與毛氏之說不同不可考也削遰皆刀室之異名削亦作鞘□鞞亦作琕琫亦作鞛

金燧

木燧

古者燧人取火周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内則左佩金鐩右佩木燧考工記曰金錫半謂之鑒燧之齊淮南子曰陽燧見日則然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王充論衡曰陽燧取火於日方諸取水於月相去甚遠而火至水來者氣感之也鄭司農釋周禮謂夫發聲鄭康成謂夫遂陽遂也鑒鏡屬世謂之方諸然則鑒金為之則夫遂亦金矣内則以夫遂為金遂是也鑒之體方則夫遂圜矣世謂鑒為方諸是也盖離者陽中之隂於物為火坎者隂中之陽於物為水以金遂取火則以陽為隂以方諸取水則以隂召陽以陽召隂夫道也故謂之夫夫能遂事故謂之遂夫遂以義言鑒以體言於取火言夫遂於取水言鑒互相備也高誘曰方諸隂燧大蛤也熟摩向月則水生以銅盤受之下水數石觀漢之飲酎夕牲以鑒諸取水於月以陽燧取火於日【漢書儀】唐之李恭真嘗八九月中取蛤尺二寸試之得水數斗【劉氏唐志】則取水亦以大蛤矣或謂之方珠盖其類也莊子曰木與木相摩則然文子曰木中有火不鑚不發故四時變國火者春取榆柳夏取棗杏季夏取桑柘秋取柞楢冬取槐檀而木燧取火盖不必然先儒謂晴則取火以金燧隂則取火以木燧然金燧以取明火特施於致嚴之時而已則凡取火皆木燧耳孰謂木燧有間於隂晴耶

禮書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三·李衡
  卷二·陆九渊
  卷四十·乾隆
   庚桑楚第二十三·刘文典
  仪礼逸经卷一·吴澄
  卷七十三·王与之
  (十)·钱穆
  (五)·梁漱溟
  行夫/朝大夫·佚名
  卷三十·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八·欧阳竟无
  北山录卷第二·神清
  从无我唯心的宇宙观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观·太虚
  法华龙女成佛讨论之讨论·太虚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四·智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简·唐圭璋

      简一名居简,字元易,号东浦,建安人,隐居吴郡光福山。嘉熙中卒   眼儿媚   画楼濒水翠梧阴。清夜理瑶琴。打窗风雨,逼帘烟月,种种关心。   当时不道春无价,幽梦费重寻。难忘最是,鲛绡晕满,蟫锦香沉。   柳梢青   

  • 《词综》(卷六)·朱彝尊

    宋词六十四首醉翁操琴曲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和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 醉翁笑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

  • 卷五十三·徐世昌

    熊正笏熊正笏,字元献,汉阳人。有《撷蕊亭集》。过旧村将移居松竹依然覆短墙,疏篱土锉旧风光。时平莫问逃秦路,岁俭还余辟穀方。万卷诗书销岁月,百年经济付耕桑。隆中谁解吟《梁父》,秋水蒹葭正淼茫。彭始奋

  • 卷五十三·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五十三 宋 陆游 撰 谢徐志父帐干惠诗编 平生闻若人笔墨极奇峭相望二千里安得接谈笑一朝获其诗惊喜踰素料夜窗取吟讽寒灯耿相照舂容清庙歌缥缈苏门啸蹴天浙江涛照野楚山烧每篇十过读玩味头

  • 卷二·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二 古乐府 鞠歌行          冯 裕 荆山产良璞中有宝玉英卞氏偶得之两献楚王庭前後蔽谗言哀哉怀与平祗闻铄黄金不知毁连城怀璧固其罪献玉仍被刑抱璞空山下呜呜日悲鸣涕尽继以血寸

  • 卷之三百八十·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一月。壬子。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豫省盗风日炽。请饬查办一摺。据称河南盗贼横恣。延津鄢陵等县。均有衙署被劫之案。编修张星炳叔侄三家。同日被抢。真盗不获。臬司长禄、惟知婪索双节双

  • 谷山笔麈卷之九  官制·于慎行

    汉时,有中书,有尚书。霍山录尚书,有上书言其罪者,山屏不奏其书,后上书者尽奏封事,辄使中书令出取,不关尚书,可见尚书是士人,中书则宦官也。及江左以后,乃以中书、尚书列为两省,中书传命,尚书受而行之,则尚书外廷吏也。又设翰林学士

  • 卷十·段昌武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觧卷十宋 段昌武 撰唐风【阙】毛诗集解卷十

  • 春秋经觧卷五·孙觉

    宋 孙觉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闵公继子般之弑而立不行即位之礼春秋因不书之以见继弑之法也左氏曰不书即位乱故也按人君即位国家之大事也虽在危乱不过礼有不具尔不应因乱遂废其礼也公谷之説皆是齐人救邢去年之冬狄伐邢

  • 卷十六·张尔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十六济阳张尔岐撰少牢馈食礼第十六【郑目録云诸侯之卿大夫祭其祖祢于庙之礼羊豕曰少牢少牢于五礼属吉礼大戴第八小戴第十一别録第十六○疏曰郑知诸侯之卿大夫者曲礼下云大夫以索牛用太牢是

  • 卷七十九·道世

    △邪见部第十三(此别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创入佛法,要须信心为首。譬如有人至於宝山,若无信手,空无所获。故经说:“愚痴之人,不识因果,妄起邪见,谤无三宝四谛,无祸无福,乃至无善无恶,亦无善恶业报,亦无今代後代、众生受生。如是之人

  • 十行品第二十一·欧阳竟无

      爾時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善思惟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過萬佛刹微塵   數世界外有萬佛刹微塵數諸佛皆號功德林而現其前告功德林菩薩言善哉佛子.   乃能入此善思惟三昧.善男子此是十方各萬佛刹微塵數同名

  • 达摩宝传叙·悟真子

    达摩宝传释氏遗文。通达之谓广大之称。括尽要道至德。不外三教正理。锄完异端邪术以及四果旁门。乃修性了命之至道。至在有情下种。为返本还源之真经。道在顺死逆生。实无愧。西天廿八菩提尊遵奉天命。兹以为东林第一

  • 国清百录 第二卷·灌顶

    国清百录 第二卷随沙门灌顶纂少主后沈手令书第十三妙觉和南。今遣内师许大梵往。稽首乞传香火。愿赐菩萨名。庶藉熏修菩提眷属。谨和南答令名海慧菩萨沈后扶月供。熏陆沉檀各十斤。黄屑一斗。细纸五百张。烛十

  • 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一尔时佛在释翅瘦迦维罗卫尼拘类园中。尔时释种中有释迦子,字象力,善能谈论,常与外道梵志论议,若不如时便违反前语,若僧中问是语时,即复违反前语,于众中知而妄语。诸梵志等讥嫌

  • 佛祖统纪序·志磐

    佛祖统纪序参天地之才。司万物之化。同功而异位者。其唯人道乎。故自有生以来。蚩蚩群氓。必立大人。为之君牧。是以四轮统乎四洲。粟散占乎异域。而南洲震旦。实为东方君子之国。伏羲称皇。始画八卦。降及三代。文物

  • 法界安立图总目·佚名

    卷上之上一略明南洲(一十六则)卷上之下二广步大地(二十五则)卷中之上三徧观三界(二十二则)卷中之下四大千劫量(一十六则)卷下之上五游诸佛剎(一十九则)卷下之下六研穷法界(六则)  七法界总论(一十一则)总释大意数一

  • 史鉴节要便读·鲍东里

    清鲍东里撰。六卷。四言韵语童蒙读本。起太古开辟,迄南明灭亡。旁注史事,既便记诵,亦可考史。道光年间成书,有同治年间刊本。《史鉴节要便读》是晚清时儿童学习中国历史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