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一百十六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六>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十六>

戟或作棘春秋傳曰子都拔棘明堂位言越棘周禮言棘門則戟棘一也考工記戟廣寸有半寸内三之四寸半胡四之六寸援四之七寸半倨勾中矩與刺重三鋝蓋戟有三鋒刺則鋒之直前者也胡則正方中短而下垂者也援則磬折而上達者也賈公彦曰必知三鋒胡向下者三鋒皆向上者無用也觀春秋傳言衛公戟其肘史言戟手罵之則援嚮上可知也晉人以戟鈎欒樂而殺之宋狂狡倒戟以出鄭人於井則胡之下垂可知也楚武王荆尸授師孑而先儒謂之戟書一人執戣一人執瞿而先儒以謂戟屬則戟之異名多矣後世有棨戟天子二十四諸侯十二或韜以赤油或韜以黻繡或施於公門或設於私家故漢杜詩秦彭唐李晟韋綬皆有棨戟以代斧鉞甲

甲裳

考工記曰燕無函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為函也函人為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鄭氏曰屬讀如灌注之注謂上旅下旅札續之數也革堅者其札長賈公彦曰一葉謂一札】犀甲夀百年兕甲夀二百年合甲夀三百年凡為甲必先為容然後制革權其上旅下旅而重若一【鄭司農云上旅腰以上下旅腰以下賈公彦曰以札衆多故言旅上旅衣也下旅裳也春秋傳曰棄其甲裳】書曰甲胄起戎【孔氏曰甲鎧胄兜鍪】又曰善敹乃甲胄無敢不弔詩清人曰駟介彭彭小戎曰俴駟孔羣【毛氏曰俴駟四介馬也鄭氏曰俴淺也謂以薄金為介之札介甲也】成二年左傳曰齊侯與晉戰不介馬而馳之魯頌曰具胄朱綅【毛氏曰具胄飾也綅以朱綅綴之說文曰綅綫也】孔子家語曰家不藏甲禮記曰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又曰國家靡敝甲不組□【以組飾之及矜帶詩云具胄朱綅亦鎧飾也】又曰煇者甲吏之賤者周書曰年登甲則纓□【縷繩甲不以俎】左傳曰楚子重使鄧廖帥組甲三百以侵吳【服氏曰以組綴甲】又曰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呂氏春秋曰邾之故為甲常以帛公息忌曰不若以組穀梁曰作丘甲非正也夫甲非人所能為禮記曰甲若有以前之則執以將命無以前之組櫜奉胄【櫜韜甲之衣】叔孫之甲有幟【幟記識也】管子曰輕過贖以犀甲一戟說文曰首鎧謂之兜鍪亦曰胄臂鎧謂之釺頸鎧謂之錏鍜魏武卒負三屬之甲【荀子及漢刑法志】荀子曰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吳語伐越有白裳素甲望之如荼赤裳丹甲望之如火玄裳黑甲望之如墨吳語又曰羌衣水犀之甲

甲亦曰介曰函曰鎧則甲猶植物之有甲也介猶互物之有介也函所以周其身鎧所以制其愷經言甲而不及鎧則古者之甲以革為之後世乃用金耳管子曰蚩尤以金為鎧不可考也甲之制腰以上為上旅腰以下為下旅革堅者扎長故其屬少其次扎短故其屬多扎其葉也【左傳曰射中七扎】屬其續也會衆扎謂之旅上旅為衣下旅為裳其鍛欲摰其鑽欲小其裏欲易其朕為直飾之以組衣之以櫜【國語曰甲不解纍考工記曰櫜之欲其約也禮記組櫜鄭司農云卷置櫜中】在首謂之胄在臂謂之釺在頸謂之錏鍛此甲之大略然也古之甲有至五屬而魏之武卒則甲三屬甲以犀甲兕甲合甲而楚人加之以鮫革則後世之制尤堅矣春秋作丘甲非人所能為杜預以為使丘出甲失之矣井田之法四丘為甸乃出長轂一乘甲士三人哀公用田賦不過十二之法而已豈成公之時其法也重於十二乎公羊曰譏始丘使也穀梁曰丘作甲非正也其說可取古者介胄有不可犯之色介者不拜蓋介者所以服人拜者所以服於人服人者無所服於人故不拜焉不拜而周禮謂之肅拜是亦不拜之拜也兵法曰軍容不入國國容不入軍軍容入國則民德廢國容入軍則民德弱兵車不式危事不齒介者不拜不以國入軍也鄢陵之戰郤至不拜楚使崤之役蹇叔之子不拜其父細柳之屯周亞夫不拜其君可謂知此矣

兜以兜之猶史所謂兜笭也鍪以蒙之猶荀子所謂冠有鍪者也甲曰鎧胄亦曰鎧說文曰首鎧曰胄是也胄曰兜鍪亦曰鞮鍪長楊賦曰鞮鍪生蟣蝨是也魯人之胄綴以朱綫飾以貝文則古者胄制蓋亦類此張儀傳曰虎賁之士跿跔科頭科頭不被胄也胄首飾也故長子亦曰胄子

介駟

詩曰駟介彭彭又曰俴駟孔羣左傳曰不介馬而馳之鄭氏曰俴淺金也秦人以淺金介馬古或用革與否不可考也

禮書卷一百十六

猜你喜欢
  全偏·方以智
  交财类·史洁珵
  卷二·袁燮
  卷十四·朱鹤龄
  卷十九·范处义
  附录一 《诗经》文稿·傅斯年
  卷三·李光地
  左传折诸卷二十一·张尚瑗
  卷四·马骕
  卷十三·姚际恒
  卷二十五·佚名
  佛教化的世界宗教学术观·太虚
  卷第十六·智旭
  普曜经卷第三·佚名
  宗镜录序·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马致远

    (白乐天引左右上,云)下官白居易。自左迁司马,来此江州,又早一年光景。昨日驿中报来,说故人元微之有事江南,打从这里经过。不免分付左右,预备饮馔,伺候则个。(外扮元微之上,云)小官姓元名稹字微之。现任廉访使之职。昨蒙圣恩,差

  • 卷首下·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首下乐歌【一百五十一章 补】补金史金初得宋始有金石之乐然而未尽其美也及乎大定明昌之际日修月葺粲然大偹其太常者即郊庙祀享大宴大朝会宫悬二舞是也教坊者则有铙歌鼔吹天子

  • 卷三十五 前秦録三·崔鸿

    苻生 苻生字长生健之第三子也封淮南王幼而麤暴昏醉无赖祖洪甚恶之生无一目为儿童时年七岁洪戏之问侍者曰吾闻瞎儿一泪信乎侍者曰然生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亦一泪也洪大惊鞭之生曰性耐刀槊不堪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陈厚耀

    鲁哀公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我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鲁哀公三年】康子嗣位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爲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爲诸侯笑康

  • 庚申北略·佚名

    英夷自咸丰九年四月,兵至天津大沽,经科尔多王僧格林沁挫衄之后,志图报复。十年六月十五日,英法二夷舟抵大沽。时僧王早为拒敌之计,南北塘俱设有炮台,防守甚严,复于北门[塘]伏有地雷火炮。有土富沙姓,世居其地,于彼不利,阴泄其谋

  • 敬宗孝庄帝纪·魏收

    孝庄皇帝,名子攸,彭城王元勰第三子,母亲名叫李妃。肃宗初年,因为元勰有鲁陽保护皇帝的功劳,被封为武城县开国公。孝庄帝幼年在宫内陪肃宗读书,长大以后,风神秀慧,姿仪伟岸。朝廷拜他为中书侍郎、城门校尉、兼任给事黄门侍郎,深

  • 汉纪二十 起昭阳作噩,尽屠维单阏,凡七年。·司马光

    孝元皇帝上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四八年) 1春,正月,辛丑,葬孝宣皇帝于杜陵;赦天下。 1春季,正月四日,孝宣皇帝刘洵被安葬在杜陵;大赦天下。 2三月,丙午,立皇后王氏,封后父禁为阳平候。 2 三月十日,汉元帝刘奭封王政君为皇后,封王政

  • 255.雅克萨的胜利·林汉达

    沙皇俄国是怎样侵略我国东北的呢?原来在明朝末年,清朝正忙着进关,把北方边境的防备放松了。沙皇俄国趁机向我国黑龙江地区进犯。他们在我国掠夺财物,杀害人民,遭到我国各族居民的反抗。清朝进关后,派兵打击沙俄侵略军,收复了

  • 提要·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事义全考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案春秋事义全考十六卷明姜宝撰宝字廷善号鳯阿丹阳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明史艺文志朱彞尊经义考俱载有是书二十卷而此本少四卷然检其篇

  • 公羊折诸卷三·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公羊折诸卷三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譔僖公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韩子説林晋人伐邢齐桓公将救之鲍叔曰太蚤邢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君不如待邢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按左传

  • 道行经不可尽品第二十六·佚名

    是时须菩提作是念。佛所说般若波罗蜜事甚深。是须菩提当作是问。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不可荆譬如虚空亦不可荆菩萨当何因思惟般若波罗蜜。佛语须菩提,色不可荆当作是思惟。般若波罗蜜。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可荆当作是思

  • 骨 佛 塔 记·太虚

    谢铸陈宰官,禅那般若,培根有素,民国十年,重知黄陂县事。以其夫人邓氏病故,日研读佛经,悟造益深。化哀悼之情为大慈悲,愍众生迷其本佛,枉沦苦海,毅然以昌明佛法、济度迷情为事。春间、率邑中人士,尝邀予辈会讲佛乘,成立黄陂佛学研

  • 维摩经意大纲·太虚

    ──十五年九月在星洲讲──    一 维摩诘之故事    甲 维摩诘释名    乙 维摩诘之历史    丙 本经所演维摩诘之事实   二 示病及佛法与病之关系    甲 老病死三事之区别    乙 病

  • 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佚名

    沙门大照居士慧光集释夫大道融心显实一理。前后贤圣唯趣此门。悟者三界唯心。不悟随眠□□□乘宗定对相显。真了悟者知诸法寂然因缘立事假合成名。不了者著名住字取想奔耶。若欲摄妄归真染净平等者。要须注意观心。本

  • 愚庵小集·朱鹤龄

    十五卷。清朱鹤龄撰。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初经学家。明诸生。明亡入清,专于笺疏之学,与顾炎武为友。承宋儒之学,并有所发挥。撰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读左日钞》、《春秋

  • 揽辔录·范成大

    地理著作。不分卷,为纪行之作。南宋范成大撰。1卷。孝宗乾道六年(1170),作者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使金国。范成大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被命为资政殿大学士,与崇信节度使康谞出使金国。六月出国门,八月渡淮入金。

  • 巾帼英雄·周恩来

    全文约9000字。这是周恩来于1914年10月和1915年4月用笔名“飞飞”发表在南开学校的校报《敬业》第一、第二两期上的一篇小说。由于时代所限,小说在文字上保留了文白相杂的形式。当时,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已经被窃国大

  • 发菩提心经论·世亲

    凡二卷。天亲著,鸠摩罗什译。全称发菩提心经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共分十二章。内容系就发菩提心而论,据大乘经论、小乘阿毗达磨论书,而详细注释、分类,并说明法数。劝发品第一。发心品第二。愿誓品第三。檀那波罗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