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一百二十七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二十七>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二十七>

堂上樂圖

書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而繼之以擊石拊石夫戛擊柷敔也鳴球玉磬也拊搏鼔類也是舜之時堂上有戛擊堂下有柷敔堂上有鳴球堂下有石磬堂上有拊?堂下有鼗鼓也詩言設業設簴崇于樹羽應田縣鼓鞉磬柷圉簫管備舉皆在周之庭儀禮樂虡皆在兩階之間此堂下之樂也啇頌曰鞉鼓淵淵嘒嘒管聲既和且平依我

磬聲以言堂下之管鼓依我堂上之磬聲也【詩注玉磬也】觀周書有天球春秋之時齊國佐以玉磬賂晉魯饑文仲以玉磬告糴于齊荀卿曰懸一鍾而尚拊大戴禮曰懸一磬而拊搏則自虞至周堂上皆有玉磬矣有磬必有鍾此荀卿所以有一鍾之說也燕禮鄉射大射皆席工于西階上北面東上則堂上之樂蓋皆西陳而北面也儀禮工入則瑟先歌後獻工亦瑟先歌後而樂正常立于西階東周禮登歌先擊拊是樂正居東歌在瑟西而瑟又在拊西其他不可考也周禮鼔人以晉鼔鼓金奏鎛師掌金奏之鼓鍾師以鍾鼓奏九夏記曰入門而懸興春秋傳曰入門而金作國語曰金不過以動聲又曰金石以動之先儒謂凡樂先擊鍾次擊鼓是也小胥下管播樂器令奏鼓朄瞽矇眡瞭凡樂事先播鼗朄則引大鼔者也鼗兆鼓者也觀眡瞭播鼗擊頌磬笙磬詩言鼗磬柷圉儀禮大射鼗倚于頌磬西紘言鼗必及磬設鼗必倚磬之紘是鍾磬作則鼗作矣及下管播樂器而樂具作焉乃鼓朄以先之是鼗常在前而朄常在後也先王賜諸侯樂則以柷將之賜子男則以鼗將之以鼗不以朄則鼗先於朄可知矣鍾磬之應歌者曰頌鍾頌磬其應笙者曰笙鍾笙磬春秋傳有歌鍾與頌鍾頌磬之義同周禮有鍾笙【笙師祭祀饗射共其鍾笙之樂】與笙鍾笙磬之意同先儒謂磬在東曰笙笙生也在西曰頌頌或作庸庸功也豈其然歟然頌磬在西笙磬在東朔鼙在西應鼙在東是堂下之樂貴西也堂下之樂貴西堂上之樂上東者貴西所以禮賓上東於西階之上亦以其近賓故也觀鄉飲酒鄉射之用樂皆樂正告備于賓特燕禮告備于公以明君臣之分而已則樂為賓設可知矣

樂縣【樂縣見於經者尤略今姑推儀禮大射燕禮鄉射鍾磬之位存其大槩於此】王宫縣

諸侯軒縣

諸侯大射之縣

鄉飲樂

周禮小胥王宫縣諸侯軒縣卿大夫判縣士特縣凡縣鍾磬半為堵全為肆蓋縣鍾十二為一堵二堵為一肆堵言合是以為宫肆言全而後可以陳列也宫縣象宫室軒縣闕其南判縣左右之合特縣於東方或階間而已諸侯之卿大夫半天子之卿大夫諸侯之士半天子之士則天子之卿大夫判縣東西各一肆【東西各有鍾磬】諸侯之卿大夫判縣東西各一堵【東磬西鍾】天子之士特縣南一肆諸侯之士特縣南一堵【有磬無鍾】考之儀禮大射樂人宿縣于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鍾其南鎛皆南陳建鼓在阼階西南鼓應鼙在其東南鼓西階之西頌磬東面其南鍾【先儒謂不言頌鍾蒙上文】其南鎛皆南陳一建鼓在其南東鼓朔鼙在其北一建鼔在西階之東南面簜在建鼓之間鼗倚于頌磬西紘此於羣臣備三面而已非軒縣也先儒以為宫縣四面皆鍾磬鎛軒縣三面亦鍾磬鎛判縣有鍾磬而無鎛特縣有磬而無鍾大射避射位北方鼓而已此說是也然則諸侯非大射則阼階之建鼓蓋在東而南陳應鼙在其北與朔鼙相應然則大射阼階北方之鼔非其常位也禮器曰廟堂之下懸鼓在西應鼓在東是也北齊之制宫懸各設十二鍾於其辰位四面設編鍾編磬各一虡合二十架設建鼔於四隅郊廟會同用之此或髣髴古制歟鄉射笙入立于縣中西面則東縣磬而已鄉飲磬階縮霤笙入磬南則縮縣磬而已此士特縣之制也鄉射避射位故縣在東鄉飲非避射位故縣在南鄉射有卿大夫詢衆庶之事鄉飲酒乃卿大夫之禮皆特縣者以詢衆庶賓賢能非為已也故皆從士制燕禮諸侯之禮而工止四人以從大夫之制其意亦若此歟鄭康成曰鍾磬二八在一虡為一堵杜預曰縣鍾十六為一肆服?曰一縣十九鍾【十二鍾當十二辰更加七律】後周以鍾磬七正七倍而縣十四梁武帝以濁倍三七而縣二十一後魏公孫崇以鍾磬正倍參縣之正聲十二倍聲十二而縣二十四隋牛洪據周官鄭康成之說及樂緯宫為君商為臣君臣皆尊各置一枚故後周十四而縣十六唐制分大小二調以二十四枚為大調各有正倍轉通諸均天地宗廟蜡祭大架用之十六枚為小調正通黄鍾林鍾二均釋奠小廟等小架用之至於登歌燕樂亦縣十四或七枚為一格國朝因前代之制止用十六枚以十二枚為正鍾四枚為清鍾然考之於經先王之樂以十有二律為之度數以十有二聲為之齊量國語伶州鳩曰古者神瞽考中聲而量之以制度律均鍾紀之以三平之以六成於十二天之道也唐段安節樂府雜録曰雅部十二鍾每架各編鍾十二各依律呂然則州鳩安節之所述皆與禮合是古者凡縣鍾磬不過十二而旋宫備矣後世增之以至十四十六十九二十一二十四唐兼用之以二十四為大調而其下止於七枚而已蓋皆惑於清倍之法然也【或曰左氏云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則降用半律為清聲矣國語武王以夷則之上宫畢陳以廣鎛之下宫布戎則上宮聲高為清聲矣以至晉師曠師延之時亦有清角清徵晉人笛法正聲應黄鍾下徵應林鍾則清聲所由來遠矣特其用多寡不同故有十三管之和十九管之巢三十六簧之竽二十五絃之瑟則清聲寓於其中可知矣後世儒者以漢成帝犍為郡水濱得古磬十六枚正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十六枚於是多宗鄭氏二八之說用四清聲以謂夷則南呂無射應鍾四宫管短則減黄鍾大呂太簇姑洗四管之半以為清聲而應之則樂音諧矣】

禮書卷一百二十七

猜你喜欢
  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恶欲内爱女晏子再拜以辞第二十四·晏婴
  旗帜第六十九·墨子
  卷五·陆陇其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一·周祖谟
  卷六十六·卫湜
  卷二·傅逊
  卷五十四·顺治
  卷五·王质
  地形训·刘安
  金陵清凉益禅师(法眼)·惠洪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佚名
  卷二百八十八·佚名
  善行品第七·佚名
  卷第九·李遵勖
  杂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三十九·彭定求

        卷539_1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卷539_2 【重过圣女祠】李商

  • ◆鹤鸣老人李俊民(庄靖先生集)·顾嗣立

    俊民,字用章。别号鹤鸣老人。唐韩王元嘉之后。家于泽州。少通程氏之学,金承安中,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应奉翰林文字。未几,弃官教授。南迁后,隐于嵩山。元世祖在藩邸,刘秉忠盛称之,以安车召见,延访无虚日,遽乞还山。卒,赐谥庄静先生

  • 列传第四十二 异域下·令狐德棻

    突厥 吐谷浑 高昌 鄯善焉耆 龟兹 于阗 献哒粟特 安息 波斯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尽灭其族。有一儿,年且十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足,弃草泽中。有牝狼以肉饲之,及长,与狼合,遂

  • 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八十五·赵尔巽

      宗室祥厚霍隆武 福珠洪阿 恩长 陈胜元 祁宿藻 陈克让 刘同缨瑞昌杰纯 锡龄阿   宗室祥厚,隶镶红旗,袭骑都尉世职,授銮仪卫整仪尉。累擢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历山海关、熊岳、金州副都统。道光二十八年,擢江宁将军。  

  • 卷四百七十 元祐七年(壬申,1992)·李焘

      起哲宗元祐七年二月盡其月   二月丙辰,詔吴泰伯廟以「至德」為額。先是,知蘇州黃履言:「吴泰伯以禮義變夷之風,今廟貌雖崇而名號未正。」故有是詔。   詔商賈許往外蕃,不得輒帶書物送中國官。   丁巳,詔溫國長公

  • 卷之一百·佚名

    洪武八年五月庚申朔 上谓侍臣曰人君深居高位恐阻隔聪明过而不闻其过阙而不知其阙故必有献替之臣忠谏之士日处左右以拾遗补阙言而是也有褒嘉之美言而非也无谴责之患故人思尽职竭其忠诚无有隐讳如此则嘉言日闻君德日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天启元年正月癸酉朔&nb

  •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光绪十九年。癸巳。二月。甲寅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祐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翌日如之。记注  ○遣官祭先医之神。  ○礼部奏、议覆山东巡抚奏、已故按察使王懿德请入祀名宦祠。依议行。早事  ○以

  • 卷十九 百官公卿表 第七·班固

    (表略)【说明】《百官公卿表》分上、下两分卷,卷上是长序,叙述秦汉朝廷与地方的职官及爵禄的制度,是研究秦汉官制史的重要文献;卷下是表,以年代为经,以官职为纬,按三公、列将军、九卿、三辅的次序列了十四栏,罗列西汉一代公卿职

  • 通制条格卷第八·拜住

     仪制  朝现延佑元年六月二十二日,中书省奏:在先诸王妃子公主驸马各千户每朝现的,并不拣甚么勾当呵,夏间趁青草时月来上都有来。如今推称缘故不商量了入大都去的多有,依先体例休教入大都去,不拣有甚么奏的并朝现来的勾当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 洪武九年春正月丙辰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丁巳,太子、诸王侍,上顾谓之曰:“汝等闻修德进贤之道乎?”太子对曰:“每闻儒臣讲说,知其略矣,未领其要。”上曰:“藻率

  • 卷二十七·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二十七明 胡广等 撰缁衣第三十三【蓝田吕氏曰此篇大指言为上者言行好恶所以为民之所则效不可不愼也篇中有好贤如缁衣之言故以是名篇○朱子曰缁衣兼恶恶独以

  • 卷五十二·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五十二     婺源江永撰田役    軍禮五補大宗伯以軍禮同邦國大田之禮簡衆也【古者因田習兵閲其車徒之數】大役之禮任衆也【築宫邑所以事民力強弱 春官】

  • 佛说须赖经(前凉支施伦译)·佚名

        前凉月氏国优婆塞支施仑译  闻如是。一时世尊。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五千人。尔时世尊。游近舍卫大城。为国王大臣梵志长者及诸细民。供养世尊给所当得。尔时城中有极贫者

  • 处事秘诀·佚名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

  • 逃避自由·弗洛姆

    弗罗姆(ErichFromm,1900—1980)著。1941年初版。通过对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对人、社会的独特看法。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把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归结为是资产阶级经济

  • 永嘉八面锋·陈傅良

    十三卷。不著撰人名氏。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刻刊,永嘉先生所作。又考当时陈傅良、叶适都称作永嘉先生。相传此书为陈傅良所撰,观书中的语言,很多亦为陈傅良平日之语。但《宋史·陈傅良本传》所载,其撰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