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三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五十三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三>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三>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三>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三>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三>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五十三>

大琮

玉人曰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謂内鎮宗后守之鄭氏曰琮體八方射其外鉏牙賈公彦曰八角鋒各出二寸兩相并四寸也然地體方而四隅有維蓋所射者四角而已考工記曰土以黄其象方則八角之說未之聞也天子鎮圭以禮鬼神宗后内鎮其用無所經見不可考也禮大圭不瑑而大琮謂之内鎮蓋亦刻鎮山以為飾而與大圭不類也夫王尊而不親故為天下之所君后親而不尊故為天下之所宗觀祀天以璧祭地以琮則后固有宗道矣故謂之宗后

王駔琮

后駔琮

玉人駔琮五寸宗后以為權駔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為權鄭司農云以為權故有鼻也鄭康成云駔讀為組以組繫之因名焉然則駔琮與駔圭璋璧琮之駔同以為權則與璧羨起度之意同璧羨起度而度不以璧駔宗起權而權不以琮書言關石和鈞月令言正權石荀卿言衡石稱懸此權不以琮而以石也班固言圜而環之令肉倍好此權不以琮之方而以圜也禮曰天子與后猶日之與月隂之與陽相須而後成者也故建國則王立朝后立市祭祀則王耕以共粢盛后蠶以為祭服王獻尸后亞裸王親牽射牲后親薦豆籩賓客則王裸獻后亞之王致酒后致飲玉亦王有鎮后有内鎮王有駔琮七寸后有駔琮五寸駔琮以為權而后有之者以其立市故也上公桓圭

侯信圭

伯躬圭

子糓璧

男蒲璧

書曰輯五瑞修五玉如五器卒乃復周禮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糓璧男執蒲璧典瑞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繅皆三采三就子執糓璧男執蒲璧繅皆二采再就以朝覲宗遇會同于王諸侯相見亦如之小行人成六瑞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用糓璧男用蒲璧玉人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謂之躬圭伯守之雜記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搏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鄭氏曰公二王之後及王之上公雙植謂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信當為身身與躬圭蓋皆象以人形為瑑飾文有麤縟耳欲其慎行以保身也糓所以養人蒲為席所以安人璧皆徑五寸不執圭者未成國也蓋桓強立不撓而以安上為任故公圭瑑之身伸而躬屈伸者尊足以侯外而蔽内屈者卑足以長人而已故侯伯之圭瑑之子不足以長人而可以養人故璧瑑以糓男不足於養人而可以安人故璧瑑以蒲圭者天之用璧者天之體盡其用者必盡其體得其體未必盡其用此圭璧所以不同也然王之三公八命其服七章之鷩冕其執七寸之信圭及大射則王服鷩冕故公降服毳冕降服毳冕則執躬圭而已此禮所謂曲而殺也五玉亦謂之五器亦謂之五瑞亦謂之摰【左氏曰男摰大者玉帛】大宗伯作六瑞自王以下皆言執小行人成六瑞自王以下皆言用則執者自人言之也用者自玉言之也執之所以行禮用之所以合符宗伯典瑞行人皆言執特小行人言用則行禮非小行人所專掌特掌其合符之事而已若夫不施於行禮合符則寶而守之此玉人所以又言守之也覲禮侯氏入門坐奠圭拜取圭升致命王受之玉侯氏降擯者延之升成拜乃出蓋於是時安玉崇玷之上明堂位所謂崇玷康圭者此也若夫壇壝宫之禮則諸侯升受王玉王授之於宰矣賈公彦曰壇上無玷當約聘禮側授宰玉其說或然易曰艮其身止諸躬也爾雅曰身我也躬身也蓋屈身為躬信躬為身言信圭則身可知鄭氏改信為身不必然也桓說文作巘

介圭

書曰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詩崧高曰錫爾介圭以作爾寶韓奕曰以其介圭入覲于王爾雅曰介大也又曰圭大尺有二寸謂之玠夫王之大圭長三尺則尺有二寸所以錫諸侯者也諸侯之圭長不過九寸錫以尺有二寸使寶之而已書於介圭言太保承之於瑁言上宗奉之書之介圭即大圭也王朝日執鎮圭搢大圭見諸侯則執瑁圭而大圭不搢則太保承之耳此承與奉所以不同也孔安國以書之介圭為王之守圭長尺二寸者毛氏以崧高韓奕之介圭為公之守圭九寸者鄭氏以崧高之介圭為所錫之圭尺二寸者以韓奕之介圭為享玉者然王與公之守圭曰鎮圭桓圭而已不謂之介其義當從鄭氏之說

王繅【五采五就】

公侯伯繅【三采三就】

子男繅【朱緑二采再就】

聘王繅【三采六就】

問諸侯繅【二采再就】

典瑞王搢大圭執鎮圭繅藉五采五就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繅皆三采三就子執糓璧男執蒲璧繅皆二采再就瑑圭璋璧琮繅皆二采一就以覜聘玉人琬圭九寸而繅以象德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有繅雜記贊行人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藻薦玉者也三采六等以朱白蒼畫之再行也子男執璧作此贊者失之矣】覲禮侯氏奠圭於繅上聘禮記曰所以朝天子圭與繅皆九寸剡上寸半厚半寸博三寸繅三采六等朱白蒼問諸侯朱緣繅八寸皆玄纁繫長尺絢組又曰凡執玉無藉者襲曲禮執玉有藉者則裼無藉則襲左氏曰藻率鞞鞛昭其數也鄭氏謂繅所藉玉以韋衣木而畫之廣袤如其玉之大小一匝為一就蓋玉之藉以繅而繅之長眡玉采以象德之文就以象文之成君子以貞剛之質存乎内而以柔順藉之於外又有文焉然後可以行禮矣玉五采五就色不過五也公侯伯皆三采三就降殺以兩也子男二采而大夫聘王亦二采者禮窮則同也繅或作藻冕繅織絲為之則圭繅亦然鄭氏與杜預皆謂以韋為之亡據也繅可垂可屈則廣於玉矣鄭氏謂各眡其玉之大小亦亡據也雜記贊行人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然子男執璧則博剡者公侯伯之圭而已子男之繅二采再就則三采六等者公侯伯之繅而已鄭氏曰作此贊者失之矣其說是也然則圭繅皆有組以繫之聘禮所謂皆玄纁繫長尺絢組是也璧繅蓋亦然春秋傳所謂楚康王再拜皆厭璧紐是也先儒以垂繅為有藉屈繅為無藉此說非也考之於禮王有以繅為之藉有以束帛為之藉有藉則裼無藉則襲特施於束帛而已聘禮賓襲執圭公襲受玉及享則賓裼奉束帛加璧蓋聘特用玉而其禮嚴享藉以帛而其禮殺此裼襲所以不同玉人曰天子圭中必則與繅之絢組異矣先儒以絢組為必是必者人有之也豈禮意哉國語曰大采朝日少采夕月韋昭謂朝日繅五采夕月三采

禮書卷五十三

猜你喜欢
  申子全文·申不害
  卷四十八·陈祥道
  六言六蔽·孔子
  卷五十·卫湜
  卷十九·佚名
  卷十五·欧阳修
  庄公·庄公十八年·左丘明
  提要·朱熹
  号众种类品第十三·佚名
  卷六十·道世
  无形品第八十一·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四·王日休
  贯 经 义·太虚
  世苑图书馆馆员之修学方针·太虚
  杂宝藏经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郑光祖·隋树森

    小令 【正宫】塞鸿秋 门前五柳江侵路,庄儿紧靠白苹渡。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雨余梨雪开香玉,风和柳线摇新绿。日融桃锦堆红树,烟迷苔色铺青

  • 辽史拾遗卷十八·厉鹗

    钱塘厉鹗 撰表第八属国表渤海文献通考曰渤海本粟末靺鞨附髙丽者姓大氏俗谓王曰可毒失对面呼圣王牋表呼基下梁开平元年王大諲譔遣王子来贡方物天成元年遣使入贡进儿口女口先是契丹耶律安巴坚兵力雄盛东北诸蕃多臣属之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佚名

    隆庆元年三月丙辰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都督佥事沉至祭 裕陵○皇女行命名剪发礼○狭西博峪等族番人姚革等进贡方物给赏如例○南京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庶官贪酷工部员外郎刘安节等三人素行不谨户部主事刘承恩等三十五人浮躁

  • 卷之六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十二月。甲戌朔。以牛录章京黑勒布、为兵部理事官。  ○升河南河南道参政朱衣助、为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广东提学道副使钱朝鼎、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山西冀宁道参政王舜年、为江西按察

  •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佚名

    寜宗开禧三年【丁邜】春正月丁丑朔邱崈罢【案是年凡侂胄事本传俱作四年误】以张岩代之初小使既为金人所却还崈复乞朝廷移书金帐以续前议又谓金人指太师平章为元谋若移书乞暂免系衔韩侂胄大怒故崈

  • 第十五册 崇德元年六月·佚名

    第十五册 崇德元年六月自六月初一日起记录之档。奉圣汗谕旨,定祭太庙、福陵典礼。除夕,圣汗亲往太庙上香举灯致祭。遣员至福陵,刑牛羊致祭。七月,圣汗亲往各庙,刑牛羊致祭,遣员至福陵上香举灯致祭。清明节,汗亲征福陵,刑牛羊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七 奸臣传六·纪昀

    奸臣传宋 【四】 ○宋四 万俟卨 韩侂冑 丁大全贾似道万俟卨 韩侂冑 丁大全 贾似道 △万俟卨 万俟卨字符忠开封阳武县人登政和二年上舍第调颍昌府教授厯尚书比部员外郎绍兴初盗曹成掠荆湖闲卨时避乱沅湘帅臣程 昌寓

  • 六二八 谕着添派曹文埴阅办《大清一统志》·佚名

    六二八 谕着添派曹文埴阅办《大清一统志》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十三日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十三日奉旨:《大清一统志》着添派曹文埴阅办。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陈拟传·姚思廉

    陈拟字公正,是高祖的远族。年少时丧父贫困,性格正直,记忆力强。高祖向南征讨交..,陈拟跟随前往。后又前去讨伐侯景,抵达豫章,任命陈拟为罗州刺史,与胡颖共同主管后方事宜,并负责接应军粮。高祖前去镇守朱方时,陈拟任步兵校尉、

  • 齐人好毂击晏子绐以不祥而禁之第二·晏婴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祭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而弃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民不能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 提要·赵汸

    【臣】等谨案春秋金锁匙一卷元赵汸撰汸有春秋师説左氏补注诸书已着于録是书撮举圣人之特笔与春秋之大例以事之相类者互相推勘考究其异同而申明其正变葢合比事属辞而一之大防春秋之初主于抑诸侯春秋之未主于抑大夫中间

  • 秦焚六经未尝亡缺考第一·康有为

    按:后世六经亡缺,归罪秦焚,秦始皇遂婴弥天之罪,不知此刘歆之伪说也。歆欲伪作诸经,不谓诸经残缺,则无以为作伪窜入之地,窥有秦焚之间,故一举而归之。一则曰「书缺简脱。」《汉书艺文志》《楚元王传》一则曰:「学残文缺。」《汉

  • 宗镜录卷第三十四·延寿

    夫境识俱遣。众生界空。诸佛究竟成得何法。答。一切异生。因识对境。于生死中妄生执着。起常等四倒。二乘之人。于涅槃中妄求解脱。起无常等四倒。诸佛如来。因境识俱空。能离八倒。成得真常乐我净四波罗蜜。宝性论云

  •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计七十二颂)·佚名

        西天译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顶礼一切智  妙法及圣众  略说沙弥行  令发出家心  于彼释迦教  坚持于禁戒  持戒如护身  防守勿令犯  夜卧从早起  净口及牙齿  

  • 宋文宪公护法录目录·宋濂

    卷之一国初应召大浮屠塔铭(凡十有三人)大天界寺住持孚中禅师信公塔铭天界善世禅寺第四代觉原禅师遗衣塔铭李大猷传(附)佛日普照慧辨禅师塔铭寂照圆明大禅师璧峰金公设利塔碑铭佛性圆辨禅师净慈顺公逆川瘗塔碑铭大天界

  • 唐韵考·纪容舒

    五卷。清纪容舒撰。纪容舒字迟叟,号竹厓,直隶献县 (今河北献县) 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举人,官至姚安府知府。通音律,尤精古韵。尚著《玉台新咏考异》、《杜律疏》等。孙愐《唐韵》久佚,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徐铉校定许

  • 禅源诸诠集都序·宗密

    凡二卷或四卷。唐代宗密(780~841)着。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初宗密著有禅源诸诠集一书,收录禅宗诸家之言句偈颂,别称禅那理行诸诠集,凡百卷,后遇会昌法难(845)与唐末五代之乱而佚失,今仅残存都序,即是本书。宗密同属禅宗(荷泽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