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四十八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一百四十八

宋 陳祥道 撰

喪期

易繫辭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書稱堯之殂落百姓如喪考妣三載四海遏密八音而喪服精麤之制於經無見然則有喪無期有期無服皆心喪而已後世漸文故為冠絰衰裳帶屨以飾之於是有斬齊功緦袒免之等三年期九月七月三月之别然後情文稱而恩義立矣蓋喪服之制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則於人故再期之喪三年期之喪二年九月七月之喪三時五月之喪二時三月之喪一時遠者象閏近者象時則凡在天地之間者有變易矣此喪服所以立中制節也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則三年之喪固孝子之所以自盡也宰予欲短之曰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鑚燧改火期已久矣而孔子非之則至親不可以期斷也荀卿與三年問皆謂至親以期斷而以三年為加隆如此則是期為喪之盡而三年為禮之加也與孔子之說戾矣禮曰太古冠布齊則緇之鄭氏謂冠即白布冠今喪冠也然則太古之冠吉凶同色其服又可知也

衣服升數

斬衰

正服【三升】義服【三升有半】冠【六升】受衰【六升】冠【七升】

齊服

降服【四升】正服【五升】義服【六升】冠【七升】受衰【七升】冠【八升】

大功

降服【七升】正服【八升】義服【九升】冠【十升】受衰【十升】冠【十一升】

小功

降服【十升】正服【十二升】義【十三升】

緦麻

十五升【抽其半】小功緦麻【冠升同無受】

舊說斬衰

正服【三升】義服【三升有半】冠【六升】受衰【六升】冠【七升】

齊衰

降服衰【四升】冠【七升】受衰【七升】冠【八升父為母伸三年服】

正服衰【五升】冠【八升】受衰【八升】冠【九升父在比服期】

義服衰【六升】冠【九升】受衰【九升】冠【十升】

大功

降服衰【七升】冠【十升】受衰【十升】冠【十一升】

正服衰【八升】冠【十升】受衰【十升】冠【十一升】

義服衰【九升】冠【十一升】受衰【十二升】冠【十二升】

小功

降服【十升】冠升同 無受

正服【十一升】冠升同 無受

義服【十二升】冠升同 無受

緦麻

十五升抽其半【十五升千二百縷抽其半六百縷縷之細如麻朝服而數則半之喪服曰有事其縷無事其緦】同冠升同 無受

服有降有正有義而其别有升數其變有有受無受【八十一縷為升或言八十縷為宗布簏者升數少細者升數多鄭氏改升為登不必然也大夫已上虞卒哭異月故既虞則受士虞卒哭同月故卒哭即受】間傳於喪服斬衰少一等而無三升有半齊衰多二等而有五升六升大功多一等而有七升小功多一等而有十二升蓋斬衰三升正服也三升有半義服也齊衰四升降服也五升正服也六升義服也大功七升降服也八升正服也九升義服也小功十升降服也十一升正服也十二升義服也齊衰大功之冠其受也緦麻小功之衰其冠也則大功以上以其冠為受而冠衰升數異小功以下以其衰為冠而衰冠升數同喪服斬衰三升三升有半其冠同六升以其冠為受受冠七升則始喪衰異而冠同及受則冠衰皆同是喪之别尤嚴於衰而衰之别尤嚴於始也由是推之齊衰四升冠七升受冠八升則四升五升六升之衰其冠同七升受則衰同七升冠同八升矣大功八升若九升小功十升若十一升蓋大功用小功之衰為冠小功用大功之冠為衰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而冠同十升受衰同十升而冠同十一升此喪服重輕之節然也何則喪服斬衰備舉義正齊衰舉上大功舉中下小功舉上中其文錯出互見則斬衰二衰同冠而齊衰大功可知矣斬衰二受同冠衰而齊衰大功又可知矣先儒以齊衰正服而下冠受之說不見於經於是謂正服衰五升冠八升受衰八升義服衰六升冠九升受衰九升冠十升冠大功降服衰七升冠十升受衰十升冠十一升正服衰八升冠十升受衰十升冠十一升義服九升冠十一升受衰十一升冠十二升自大功降服以上之冠去衰常三等受冠去衰常一等大功正服義服之冠去衰二等受冠去衰亦一等其銖銖而第之可謂詳矣然與斬衰之例不同以為不同耶至大功降正又異衰同冠而二受亦同冠衰是其說自惑也考之於經冕弁尊而衣服卑尊者常少卑者常多故王之大裘衮服同冕后之三翟同副弔服三衰同弁絰降義正之三衰同冠乃禮意也服重者冠衰相遠服輕者冠衰相近至輕者冠衰同故斬衰之冠去衰三等齊衰之冠去衰一等小功緦之冠與衰同等此禮之差也

斬衰制

斬衰先斬布而後製故言斬衰者斬先衰疏衰先製而後緝故言疏衰者衰先齊春秋傳曰斬然在衰絰之中雜記曰三年之喪如斬期之喪如剡則斬者其痛甚剡其哀殺也【齊衰不杖章傳曰父母長子妻服斬母不服斬而亦云斬者以其服三年而并言之也】喪禮齊衰而下各有降正義之三服斬衰則正義二服而已齊衰月數不斬衰則一於三年而已斬衰皆絞帶菅屨特公卿大夫之衆臣為其君布帶繩屨以其厭於天子諸侯故也曾子曰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孟子曰三年之喪齊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雜記曰端衰喪車無等則父母之服貴賤一也然雜記又曰大夫為其父母兄弟之未為大夫者之喪服如士服士為其父母之為大夫者之喪服如士服春秋之時齊晏桓子卒【襄十七年左】晏嬰麤縗斬苴絰帶杖菅屨食粥居倚廬寢苫枕草其老曰非丈夫之禮也曰唯卿為大夫鄭氏曰此平仲之謙也言已非大夫故為父服士服耳麤衰斬者其縷齊斬之間謂縷如三升半不緝也斬衰以三升為正微細焉則屬於麤然則士與大夫為父服異者有麤衰斬枕草矣其為母五升縷而四升為兄弟六升縷而五升乎大功已下大夫士服同此蓋周衰禮變而齊之服於是有等故大夫以尊而伸服斬衰枕草士以卑而屈服齊衰枕草而已禮記或記先王或記末世其可以末世之事而論先王之時哉鄭氏以此為真先王之禮宜乎王肅之所攻也齊衰制

疏者麤也斬衰固麤矣不曰疏者麤不足以言之也【竹笄不言惡櫛笄言惡笄與此同意】齊衰言麤大功小功言功緦麻言緦則小功漸著而緦又加密矣疏屨亦謂之疏者此猶周禮所謂疏材之疏異乎疏衰之疏也父在為母期父卒為母三年皆疏衰齊則父卒猶以餘尊所厭得伸三年而不得伸斬也若父喪未除而母卒不特餘尊在焉猶服期而不得三年也内則曰女子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而嫁鄭氏曰故謂父母之喪言二十三而嫁非止一喪也何則二十而服父喪未闋而服母三年則是二十四而嫁矣服父而已再期而大祥則是二十二而嫁矣以是知其父喪未闋猶為母期也子雖為母期猶心喪三年傳曰父必三年而後娶達子之志則子之心喪可知矣晉叔向曰王者三年之喪二謂太子與穆后也王為后期而云三年喪者達子之志也先儒謂父在為母齊衰五升冠八升既虞受衰八升冠九升父卒為母齊衰四升冠七升既虞受衰七升冠八升喪服記曰齊衰四升冠七升間傳亦曰為母既虞受衰七升蓋自父卒言之其說是也

喪服祥禫月日

朞之喪十三月大祥十五月禫而祥禫間月則三年之喪二十五月大祥二十七月禫而祥禫間月可知也聘禮士中曰禽二雙學記中年考校小記中一以上而祔玉藻士中武皆以中為間則士虞間傳所謂中月者其為間月可知也戴德喪服變除禮二十五月大祥二十七月而禫鄭氏據以為說蓋得之矣王肅之徒以記云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又云祥而縞是月禫徙月樂祥之日鼓素琴夫子既祥三日而彈琴十日而成笙歌魯人朝祥而暮歌孔子曰踰月則善於是謂二十五月大祥其月為禫二十六月作樂是不知所謂是月樂者所以?下文而不繫於上也語曰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而文無所繫孰謂是月禫云者乃祥月乎果禫在祥月應曰月中而禫不可謂之中月也孟獻子禫縣而不樂然則所謂徙月樂者以備縣也若彈琴瑟笙歌間作而不縣既祥為之可也春秋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齊納幣僖公之喪至文公二年冬適二十六月左氏曰納幣禮也而公羊議其喪娶則公羊亦以三年之喪二十七月而除與鄭氏之說合矣然則喪大記云禫而從御吉祭而復寢間傳云大祥居復寢間何也孔穎達曰大祥去堊室復殯宫之寢則禫而復寢者復平居之寢也

禮書卷一百四十八

猜你喜欢
  第六十三卦 既济 水火既济 坎上离下·佚名
  卜筮篇第七十一·王充
  論衡校釋卷第八·黄晖
  卷一百六·卫湜
  卷二十三·鄂尔泰
  卷五十一·李光地
  卷三·陈栎
  管子轻重十二·马非百
  大学之法①·戴圣
  卷六·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慧立
  梵网合注凡例·智旭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翻译之记·佚名
  第十卷·佚名
  四童子三昧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知稼翁词 全文·黄公度

    点绛唇夜寒江净山含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思浓如酒。”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又有送汪内翰移镇宣城长篇,见集中。比有《能改斋漫录》载汪在翰苑,娄致言者,尝

  •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司马迁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孝文帝凡四男:长子曰太子,是为孝景帝;次子武;次子参;次子胜。孝文帝即位二年,以武为代王,以参为太原王,以胜为梁王。二岁,徙代王为淮阳王。以代尽与太原王,号曰代王。参立十

  • 卷一百 叙传第七十·班固

    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子文初生,弃于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谓乳“穀”,谓虎“于菟”,故名穀于菟,字子文。楚人谓虎“班”,其子以为号。秦之灭楚,迁晋、代之间,因氏焉。 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

  • 列传列女第八十 崔览妻封氏 封卓妻刘氏 魏溥妻房氏 胡长命妻张氏 平原女子孙氏房爱亲妻崔氏 泾州贞女兕先氏 姚氏妇杨氏 张洪初妻刘氏 董景起妻张氏 阳尼妻高氏 史映周妻耿氏 任城国太妃孟氏 苟金龙妻刘·魏收

    夫妇人之事,存于织纴组紃、酒浆醯醢而已。至如嫫训轩宫,娥成舜业,涂山三母,克昌二邦,殆非匹妇之谓也。若乃明识列操,文辩兼该,声自闺庭,号显列国,子政集之于前,元凯编之于后,随时缀录,代不乏人。今书魏世可知者为《列女传》。中书

  • 卷三百四十六 元豐七年(甲子,1084)·李焘

      起神宗元豐七年四月盡是年五月   六月己巳朔,詔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就臺劾右班殿直皇甫旦,仍命中書舍人蔡京、右司員外郎路昌衡同治。   上初手詔李憲曰:「回鶻與吐蕃,近世以來,代為親家,而回鶻東境與韃靼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九·佚名

    正统元年闰六月乙丑朔○丙寅遣官持节册楚府典簿傅凤女为武陵王季堄妃武昌府知事谢本女为黔阳王季埱妃良医副王志学女为东安王季塛妃武昌护卫百户蔡瑢女为岳阳王季境妃○以楚王孟烷第三女湘乡郡主配王谦永安懿简王庶长

  • 卷之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二三三札光绪十八年十月二十日一一五○九--一六·佚名

    分巡台澎兵备道顾,层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咨,饬新竹县续查教堂及教士札新竹县钦命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按察使衔顾为通饬事。本年十月十三日,奉抚宪邵抄案内开:「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准兵部火票,递

  • 第三十六册 天命七年二月·佚名

    第三十六册 天命七年二月初十日,遣孟坦率八旗每牛录甲士一人,往收沿海遗留之户。又令每牛录各制一梯。二月初十日,都堂书谕镇安堡参将曰称:“著尔率兵往蒙古边界驻守,有白土厂、清河、石河之人移户口来者,令携豕鸡等

  • 第十九章 太后恩寵·林语堂

    蘇東坡總是得到歷朝皇后的蔭庇。在他受審時,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現在又是英宗皇后拔擢他得勢。甚至在他一生中較晚的歲月裏,若不是神宗的皇后代攝政事,他就客死蠻荒了。新皇帝現今才九歲,攝政的是他的祖母。宋朝特別

  • 卷八十三 春秋·黎靖德

      ◎纲领   春秋煞有不可晓处。〔泳〕   人道春秋难晓,据某理会来,无难晓处。只是据他有这个事在,据他载得恁地。但是看今年有甚么事,明年有甚么事,礼乐征伐不知是自天子出?自诸侯出?自大夫出?只是恁地。而今却要去一字

  • 第八章·王夫之

    章句于舜用中,说个“行之至”,“至”字微有病,似只在身上说,未及于天下。则是舜行道而道因以行矣。至颜子,却作三节说,又于 “择乎中庸”上,加“真知”一层。愚意中庸引夫子说,既只

  • 春秋大全诸国兴废説·胡广

    周周黄帝之苖裔姬姓后稷之后也后稷封于邰及夏之衰后稷之子不窋失其官窜于西戎至太王为狄所逼去邠居岐文王受命武王克商而王有天下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迁都王城今河南县是也平王四十九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敬王又迁成周今洛

  • 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①·戴圣

    ——为官清廉者有几多【原文】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②。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③,吾谁与归?”叔誉日;“其阳处父乎⑤?”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知不足称也(6)。”其舅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

  • 卷一目·徐昌治

    道高僧摘要卷一目(至尊者道。万象光仪。可瞻可仰。为监为龟。历千百世而令名弗移。一道同风也。[这-言+(虎-儿+几)]相维)。摄摩腾(雒阳白马东汉永平)  道宠(邺丁魏永平)  宝唱(杨都庄严齐建武)  法建(益州五层

  • 地藏王证东窗事犯·孔文卿

    元代杂剧剧本。一作《秦太师东窗事犯》,简名《东窗事犯》。孔文卿撰。一说金仁杰或杨驹儿撰。末本。现仅存词曲和简单科白。南宋率军在抗击金兵,朝廷却下诏书命岳飞班师。岳飞父子回朝后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 法华义疏·吉藏

    凡十二卷。隋代吉藏着。又作法华经义疏、法华经疏、妙法莲华经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本书系吉藏以三论宗之立场注释法华经。吉藏为三论宗之集大成者,亦常讲大智度论、法华经,且引用多数经律论疏加以注释。全书初

  •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希叟绍昙

    凡七卷。又作希叟和尚广录。宋代僧希叟绍昙撰,侍者法澄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收录庆元府佛陇山进山语、平江府法华寺进山语、庆元府雪窦资圣寺进山语、小参、法语、拈古、题、跋、颂、赞、小佛事等。卷四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