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毳冕【七旒旒十二玉共玉百六十八繅玉五采】

毳冕五章說文毳獸細毛也宗彝有虎蜼之飾而毳衣有宗彝之章故書謂之宗彝周禮謂之毳冕毳冕王所祀四望山川之服也五采繅十有二就五采玉十有二前後皆七旒共玉百六十有八繪於衣則宗彝藻粉米也繡於裳則黼黻也韍帶圭佩綬舄與鷩冕同詩曰毳衣如菼菼之初生其色玄則如菼言其衣也又曰毳衣如璊璊之為玉其色赤【說文璊玉赬色】則如璊言其裳也劉熙釋名以毳為藻文鄭司農以毳為罽衣與宗彝之制不合不足信也爾雅曰蜼卬鼻而長尾郭璞曰蜼似猴而色黑尾數尺鼻上向雨則以尾若兩指窒其鼻蓋虎取其義蜼取其智

希冕【五旒旒十二玉共玉百二十繅玉五采】

希冕三章王祭社稷五祀之服非卑之於饗射也以社稷五祀之所上止於利人故衣粉米而已謂之希以其章少故也鄭氏以希為絺以絺為刺謂希刺粉米無書然畫陽事也在衣繡隂功也在裳希衣之粉米固亦畫矣繡而不畫則與餘章之在衣者不類其說非也唐以希冕為繡冕蓋亦襲鄭氏之失歟希冕亦五采繅十有二就五采玉十有二前後皆五旒共玉百二十賈公彦謂天子九章侯伯七章大章也章各依命數數章也則九章章皆十二七章章皆七若然則舜十二章之服日月星辰之類皆十二乎不必然也考之於禮升龍降龍為一章虎彝蜼彝為一章則山火而下蓋皆左右畫繡之也

玄冕【三旒旒十二玉共王七十二繅玉五采】

玄冕一章王祭羣小祀之服其衣玄而無文裳黻而已其章不足道也故以玄名之玄冕亦五采繅十有二就五采玉十有二前後三斿共玉七十二而玉之齊服亦用焉荀卿曰絻而乘路即玄冕也諸侯之齊以玄冠不以玄冕及親迎則玄冕齊戒攝盛故也宗彝於十二章之服在裳於九章之服在衣粉米於七章之服在裳於五章之服在衣蓋次服之首章上服固巳升之矣夫乾居西北而天事武故黼之色白黑艮居東北而成始終故黻之色青黑天下之理歸於所斷成於所辨故服章以黻終焉觀易隂陽之相代歸於復小而辨於物卦象之相推終於未濟之辨物居方舜命九官終於黜陟分北周官六計終於廉辨皆六服終黻之意也然剛斷者先王之所沉濳非鄉向而上之也故黼依設於後席用黼純設於下而中衣繡黼設於中皆六服後黼之意也詩曰玄衮及黼黻衣繡裳常服黼冔書曰麻冕黼裳語曰致美乎黻冕記曰諸侯黼大夫黻爾雅曰衮黻也凡此皆舉其章之末者則餘章著矣

裨冕

裨冕覲禮侯氏裨冕會子問曰太祝裨冕執束帛又曰太宰太宗太祝皆裨冕玉藻曰諸侯裨冕以朝樂記曰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劒也荀卿曰大夫裨冕鄭康成釋覲禮曰裨之言埤也天子大裘為上其餘為裨釋玉藻曰裨冕公衮侯伯鷩子男毳是也鄭司農釋周禮特以鷩為裨衣拘矣

日月

日月古者日月星辰畫於衣至周登三辰於旂左氏曰三辰旂旗是也王肅謂舜時三辰亦畫於旌旗然明堂位曰有虞氏之綏夏后氏之旂虞氏之綏尚未有交龍之制謂有日月星其說無據

星辰

星辰周禮大宗伯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氏謂星五緯辰日月所會之次孔安國釋書歷象日月星辰謂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會鄭氏於書亦以星辰為一孔頴逹曰敬授人時無取五緯之義鄭氏觀文為說也然則衣之所畫蓋五星與十二次也若旂則畫日月北斗七星而已故禮記言招搖在上穆天子傳稱天子葬盛姬建日月七星

山古者衣韍尊圭楶皆有山飾考工記曰山以章荀卿曰天子山冕諸侯玄冠書大傳曰山龍青也

龍古者衣韍旂旃【儀禮有龍旃】簨虡盾輴勺帷【大記有龍輴】皆飾以龍周禮曰交龍為旂覲禮曰升龍降龍爾雅曰升白龍于縿曲禮曰左青龍書大傳曰山龍青也龍有升降白者升于襂則青者降矣白隂而升青陽而降此交泰之道也許愼曰卷龍繡於下幅一龍蟠阿上鄉然龍繪於上幅非繡於下幅愼之說誤矣

華蟲

華蟲華蟲翟也翟不特施於王服而后之車服亦有焉所謂褘翟揄翟闕翟重翟厭翟是也不特后之車服而舞與喪禮亦用焉書與周禮言羽舞詩言秉翟大記言揄絞是也孔安國顧氏以華蟲為二章非是

宗彝

宗彝書曰班宗彝作分器周禮大約劑書於宗彝則宗彝宗廟之彝也先王致孝有尊有彝而衣特以彝為章者以虎蜼在焉故也書謂之宗彝周禮謂之毳冕康成穎逹之徒謂毳畫虎蜼因號虎蜼為宗彝其實虎蜼而已此說非也書大傳曰宗彝白蓋宗彝白而虎蜼各象其色耳鄭司農以毳為罽孔安國謂宗彝亦以山龍華蟲為飾皆臆論也

藻水草也施於衣與棁而已冕旒與玉繅亦曰藻皆取其文而且潔也書大傳曰藻火赤鄭氏釋巾車曰藻水草蒼色今藻色兼蒼赤蓋伏鄭各舉其一偏耳

火左傳曰火龍黼黻昭其文也喪大記曰火三列明堂位曰殷火周龍章則火之所施多矣考工記曰火以圜鄭司農曰圜形似火鄭康成曰形如半環是也大傳曰火赤孔安國謂火為火字其說與考工記不合

粉米

粉米鄭氏以粉米為一章則粉其米也粉其米散利養人之義也孔安國曰粉若粟米米若聚米顧氏曰粉取潔白米取能養然粉亦米為之一物而為二章與章不類其說非也

黼考工記曰白與黑謂之黼黼即斧也刃白而銎黑有剸斷之義故裘裳席巾中衣顈禪之領冒之殺覆椁之幕【檀弓曰加兌于椁上】飾棺用焉

黻考工記曰黑與青謂之黻施於衣與荒翣【見大記】其文兩巳相戾蓋左青而右黑此相辨之義也黻亦作□茀而韍亦作黻左傳曰火龍黼黻昭其文也又曰衮冕黻珽昭其度也則黻珽之黻乃韍也白虎通曰黻譬君臣可否相濟見善改惡賈公彦曰黻取臣民背惡向善

禮書卷二

猜你喜欢
  公冶长篇·孔子
  卷第三·董仲舒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晏婴
  天官冢宰第一·佚名
  东宫备览卷二·陈模
  论语集编卷二·真德秀
  中庸余论·李光地
  宪问第十四·孔子
  卷十七·刘玉汝
  第27章 哀公问·戴圣
  第一 捭阖 9·王诩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佚名
  卷四十四·佚名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金刚仙论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自序·王骥德

      曲何以言律也?以律谱音,六乐之成文不乱;以律绳曲,七均之从调不奸。方伶伦吹竹之初,迨后夔拊石之始,为声仅五,为律仅十有二,何约也?至房中肇于唐山,水尺奏于宝常,于是布法益密,演数愈繁,调至八十有四,律至百四十有四,声至一千有八

  • 元诗选二集丙集目录·顾嗣立

    鲜于太常枢(困学斋集) 陈治中孚(观光稿 交州稿 玉堂稿) 侍读学士小云石海涯(酸斋集) 邓祭酒文原(素履斋稿) 高尚书克恭(房山集) 元学士明善(清河集) 张侍讲伯淳(养蒙先生集) 陈佥事思济(秋冈先生集) 卢待制亘(彦威集) 李宣慰京(鸠巢漫

  • 萨都剌·隋树森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 答失蛮氏(回族)。其祖父徙居河间,萨都剌则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其生卒年不能确指。一说为至元九年(一二七二)生,一说为至元末(一二九四)或大德间生;卒年在至正间。萨都剌泰定四年(一三

  • 第八回 归夫家慧娘立业 中奸计仇禄充军·蒲松龄

    却说二相公进了场,来了家,也不上他丈人家去。范公子不知其故。他师傅一一的说了一遍,把公子几乎气死! [耍孩儿]叫畜生快跪下,做的事太大差!你枉长了这么大!妹夫比你强十倍,给他提鞋卷了牙!看你说的甚么话!我把你畜生打死,这

  • 第二十七回 战湖口李司令得胜 弃江宁程都督逃生·蔡东藩

      却说旅长林虎,本与李烈钧同党,李至湖口,早已暗招林虎,令率军前来援助。林即率众北行,逾沙河镇,直赴湖口,偏被九江镇守使李纯,派兵堵住。至此见李纯一军,实是要着。李烈钧明知李纯前来,是个劲敌,早运动欧阳武,迫他撤回。李纯

  •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雍正实录卷之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一百十三·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百十三歌颂【三十三】万夀九有九如篇【谨序】翰林院编修【臣】刘凤诰【臣凤诰】言【臣】以西江下士备职词馆随蹈舞之末恭祝我皇上八旬万万夀【臣】敬

  • 卷二百六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六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理财宋仁宗时张方平上食货论曰臣闻食者生民之命货者百用之权兴自古初世所最急神农氏始辨五种为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而民

  • 魏纪七 邵陵厉公中正始七年(丙寅、246)·司马光

    魏纪七 魏邵陵厉公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1]春,二月,吴车骑将军朱然寇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1]春季,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侵犯中,杀死掠夺了数千人之后,才离去。 [2]幽州刺史丘俭以高句骊王位宫数为侵叛,督诸军讨之;位宫败走

  • 张景文·佚名

    张景文先生小传张先生名福运字景文籍隶山东幼居烟台肄业中学旋考入北京清华毕业后遣送赴美入哈佛大学于民国三年得学士位复入该大学法科习法律民六复得法学士学位同时为哈佛大学文学会会员民六民七之交被选为中国留美

  • 明权第四十二·佚名

    循理守常曰道,临危制变曰权。权之为称,譬犹权衡也。衡者,测邪正之形;权者,揆轻重之势。量有轻重,则形之于衡。今加一环于衡左,则右蹶,加之于右,则左蹶,唯莫之动,则平正矣。人之于事,临危制变,量有轻重,平而行之,亦犹此也。古之权者,审

  • 哀公·哀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夏,楚人伐陈。秋,宋公伐郑。冬十月。【传】九年春,齐侯使公孟绰辞师于吴。吴子曰:「昔岁寡人闻命。今又革之,不知所从,将进受命于君。」郑武子剩之嬖许瑕求邑,无以与之

  • 附錄唯識三十論·欧阳竟无

      由假說我法   有種種相轉.   彼依識所變。  此能變唯三. 謂異熟.思量.  及了別境識。  初阿賴耶識.   異熟.一切種. 不可知執受   處了.常與觸  作意受想思    相應.唯捨受. 是無覆無記.

  • 中阴经卷下·佚名

    后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神足品第六  尔时妙觉如来。即以神足化此三千大千刹土。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下至无救地狱皆悉金色。皆如妙觉如来而无有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光七尺。皆坐宝莲华高座上。坐演出梵音声闻三

  • 白门新柳记·薛时雨

    南京名妓传记,一卷附补记一卷。白门,南京之别称。《南齐书王俭传》:“宋世外六门设竹。是年初,有发白虎者言:'白门三重门,竹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后遂称金陵(今南京)为白门。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 颜氏学记·戴望

    晚清戴望编撰。十卷。戴望十四岁读颜元书,崇颜李之学,以为“周公孔子之道”(《颜氏学记序》),遂萌“条其言行及授受源流,传诸将来”(同上)之愿。后得赵㧑叔之助,于1869年编成此书。《序》称“如颜氏者,可谓百世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