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禮書卷七十六

宋 陳祥道 撰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七十六>

用牲之别

周官牧人掌牧六牲以共祭祀之牲牷凡陽祀用騂牲毛之隂祀用黝牲毛之望祀各以其方之色牲毛之凡時祀之牲必用牷物凡外祭毁事用尨可也凡祭祀共其犧牲以授充人繫之蓋純謂之牷完謂之犧故禮記言毛以告全左傳言雄鷄自斷其尾憚其為犧則牷之純在色犧之完在體也然牷者亦必完犧者亦必純禮凡言牷物其為犧可知也凡言犧牲其為純可知也先儒謂陽祀祀天於南郊及宗廟也隂祀祭地於北郊及社稷也望祀四嶽四瀆也然大宗伯牲幣各放其器之色則天牲以蒼而不以騂地牲以黄而不以黝者蓋騂者陽之盛色陽祀以騂為主而不必皆騂黝者隂之盛色隂祀以黝為主而不必皆黝則牧人所言亦其大率而已郊特牲之騂犢閟宫之騂犧此祀天之用騂者也旱麓信南山之騂牲閟宫之騂剛洛誥之騂牛此宗廟之用騂者也爾雅曰黄牛黑脣曰犉詩曰殺時犉牡此社稷之用黝者也詩曰來方禋祀以其騂黑則四方有用騂黑者矣孔子曰犁牛之子騂且角山川其舍諸則山川有用騂者矣湯之告天以玄牲用夏禮也揚子雲曰玄牛騂白其升於廟乎兼三代之禮言之也曲禮曰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曾子曰諸侯祭牲曰大牢大夫祭牲曰少牢士之祭牲曰特豕無禄者稷食楚屈建曰國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饋士有豚豕之奠庶人有魚炙之薦射觀父曰天子祀以會諸侯祀以大牢卿祀以特牛大夫祀以少牢士祀以特牲庶人祀以魚儀禮大夫饋食以少牢士虞與饋食皆特牲雜記上大夫之虞也少牢卒哭成事附皆大牢下大夫之虞也犆牲卒哭成事附皆少牢然則大夫用牛士用羊豕蓋天子大夫士之禮歟凡此特宗廟用牲之别而已若夫王之喪祭用馬牲伏瘞用犬牲凡面禳釁用鷄牲以至王之社稷大牢諸侯社稷少牢與夫五祀盟詛雩禜招挭侯禳之類其用牲之别蓋又有等矣先王之於牲以牡為貴而賤其牝以小為貴而賤其大以純為貴而賤其尨以充美為貴而去其疾故書曰敢用玄牡詩曰白牡騂剛從以騂牲又曰殺時犉牡此以牡為貴也【郊特牲曰牲孕弗食祭帝不用月令仲春祀犧牲無用牝則祭亦有用牝而非所貴也】楚語曰郊禘不過角繭栗烝嘗不過把握記曰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挍人將事于四海山川飾黄駒此以小為貴者也牧人凡外祭毁事用尨可也犬人凡幾弭沈辜用尨可也以用尨為可則不若齊毫之為貴者也牛夜鳴則㾞羊冷毛而毳羶犬赤股而躁臊鳥皫色而沙鳴鬱馬黑脊而般臂螻豕盲視而交睫腥盲視亢鼻也莊周以為不可適河則牛馬犬鳥之疾者其可以祭祀哉此以充美為貴者也書曰文王騂牛一武王騂牛一公羊曰周公白牡魯公騂剛羣公不毛由此觀之廟各一牢矣逸禮毁廟之主昭一牢穆一牢

省牲迎牲殺牲之儀

太宗伯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宿眡滌濯省牲鑊小宗伯大祭祀省牲眡滌濯太宰及納亨贊王牲事及祀之日贊玉幣爵之事大司寇及納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然則夕牲之禮於宗伯言省牲則就省之也於王言納亨納其所亨而不就省之也鄭氏云納亨者納牲將告殺謂鄉祭之晨既殺以授亨人然祭之晨即祭之日也祭之日王袒牽牲子姓答之卿大夫序從之【禮器曰君牽牲大夫贊幣而從明堂位曰君肉袒迎牲于門大夫贊君祭義曰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士執芻君執鸞刀羞嚌】樂工奏昭夏封人從而歌舞之及詔於庭而麗于碑則王射之卿大夫袒而毛王執鸞刀以刲焉【祭義曰君牽牲既入廟門麗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禮曰納牲詔於庭詩曰執其鸞刀以啟其毛】方是時也不特司徒奉牛宗伯奉鷄司馬奉馬羊司寇奉犬司空奉豕而已【小宗伯毛六牲頒之于五官使共奉之】又太宰太僕贊其事【太宰大僕祭祀贊王牲事則前祭及祭曰皆贊】封人供其水藁【諸侯則士執芻】充人共其互與盆簝國語曰禘郊之事天子必自射其牲然司弓矢凡祭祀共射牲之弓矢則射牲豈特禘郊哉諸侯殺牲之禮蓋與天子同大夫士皆視殺于門外惟其視之而弗親外之無不入所以為卑者之事也漢郊祀志武帝祠地令侍中儒者皮弁縉紳射牛亦先王之遺制歟

牛人凡祭祀共牛牲之互與其盆簝以待事鄭司農謂互楅衡之屬盆以盛血簝受肉籠也鄭康成謂互若今縣肉格楚茨詩曰或剥或亨或肆或將毛氏曰或陳于牙或齊于肉蓋互牙古字通用祭之日君牽牲入廟門麗于碑卿大夫袒而毛鸞刀以刲盛血以盆受肉以簝然後陳肉於互以授亨人亨之掌舍設梐枑修閭氏掌比國中宿互者互行馬也肉格謂之互蓋其制類此鄭司農以為楅衡之屬非是

禮書卷七十六

猜你喜欢
  卷十五 卫灵公第十五·邢昺
  卫灵公第十五·朱熹
  陰陽位第四十七·苏舆
  孟子集编卷六·真德秀
  第54章·老子
  鼓钟·佚名
  卷四·傅恒
  原序·朱鹤龄
  卷十八·姜炳璋
  不苟论第四 博志·吕不韦
  世要论·桓范
  卷八十九·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二·佚名
  佛说慧印三昧经·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鲁斋诗集王栢字会之金华人初号长啸后更号鲁斋受业何北山之门郡守蔡抗杨栋台守赵景纬相继聘丽泽上蔡两书院四方从学者日众咸亨十年卒赐諡文献有集赤松

  • 1935──中華民國二十四年乙亥·郭廷以

      1﹐1(一一,二六)   甲、汪兆銘講演謂本年繼續努力於清剿共匪,生產建設,修明政治工作。並於【東方雜誌】發表【救亡圖存之方針】。   乙、蔣委員長在杭州講演,謂本年為新生活運/動年。   丙、蔣委員長復自杭州回奉

  • 李心传传·脱脱

    李心传字微之,宗正寺簿李舜臣的儿子。庆元元年(1195)举荐于乡,既落第,决心不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著书。后来由于崔与之、许奕、魏了翁等二十三人前后着力推荐,由制置司敦促他到朝廷,担任史馆校勘,被赐予进士出身,专修《中兴四

  • 袁枢传·脱脱

    袁枢字机仲,建州建安人。幼年时努力学习,曾以《修身为弓赋》考国子监,周必大、刘珙都对他的将来抱有很大的希望。袁枢参加礼部的考试,词赋为第一名,被调任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1171),袁枢任礼部试官,又任太学录,轮

  • 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八经籍考【十八】子【小说家 农家 谱録】【臣】等谨按汉班固曰小说家流出於稗官如淳注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也张衡西京赋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然则稗野传奇厥来已久

  • 卷二百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象纬考【臣】等谨按马端临象纬考本郑樵通志谓汉晋诸志所载诸星名数灾祥丛杂难举惟隋丹元子所作步天歌句中有图言不见象故取其歌列於前而采诸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三 洪武三十年五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是夜,镇星犯罚星。 甲寅,命六部、都察院等官议定赎罪事例。凡内外官吏犯笞杖者,纪过徒流;迁徙者以俸赎之,三犯罪之如律;杂犯死罪者自备车牛,运米输边,本身

  • 景公以晏子妻老且恶欲内爱女晏子再拜以辞第二十四·晏婴

    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而姣也。且人

  • 提要·员兴宗

    臣等谨案辨言一卷宋员兴宗撰兴宗宋史无传其名仅见于姓氏急就篇所著有九华先生集世亦不传惟永乐大典间为采入并录集末所载当时祭文六首以诸文叅考其出处兴宗盖蜀人字显道始应召官太学再迁至著作郎干道中以有所论劾奉祠

  • 卷十三·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十三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桧 郑谱曰桧者古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陂之南居溱洧之间祝融氏名黎其後八姓唯妘姓桧者处其地焉其国北邻於虢周夷王厉王之时桧公不务政事而好絜衣

  • 卷十八·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十八      宋 苏辙 撰 清庙之什 周颂皆有所施於礼乐盖因礼而作颂非如风雅之诗有徒作而不用者也文武之世天下未平礼乐未备则颂有所未暇至周公成王天下既平制礼作乐而为诗以歌之於是颂声

  • 解脫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分别行品第六   爾時依止阿闍梨以數日觀其行.其行相應行處應當教。於是行者十四行.欲行瞋恚   行癡行.信行[一]意行覺行.欲瞋恚行欲癡行瞋癡行等分行.信意行

  • 第二 色品·佚名

    一 论母一种色聚五八三云何为无记法耶?即善不善法异熟之欲缠、色缠、无色缠、非所摄之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以及诸所有之非善非不善非业异熟所应作法及一切之色与无为界&mdash;&mdash;是等为无记法。五八四云何此中

  • 西庵集·孙蕡

    九卷。明孙蕡撰。孙蕡,字仲衍,广东南海人。洪武三年 (1370)举于乡,旋登进士。授工部织染局使,迁虹县(今安徽泗县)主簿。召入为翰林院典籍。出为山东平原主簿,坐累逮系。旋释之,规为江苏苏州经历。复坐累戍辽东。洪武

  • 铁岭县志·董国祥

    地方志书 清康熙十六年(1677)贾弘文修,董国祥纂。首有贾序,末有董跋,有修志姓名,附图(疆域图、县治图)。2卷,9志,29目。卷上建置志(城池、公廨、坛壝、祠庙、关梁、驿站、仓库、养济院、丽谯)、疆域志(山川、村落、物产、市

  • 读书镜·陈继儒

    十卷。明陈继儒(1558—1639)撰。陈继儒,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仲醇,号眉公、麋公。与董其昌齐名。后隐居昆山之阳,筑室东余山。屡辞征诏。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法苏轼、米芾,兼能绘事。远近皆相争购。

  • 大清宣统政纪·佚名

    《大清宣统政纪》。七十卷。宣统在位三年清廷即亡,故无“实录”,仅存“政纪”。金毓黻等编纂。采用编年体裁,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至宣统三年(1911)十二月宣统一朝诏令。对于了解武昌起义前后清方动态有一定的参考价

  • 金刚般若义记·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与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所疏为北魏菩提流支译《金刚经》,但仅存卷首证信序。序谓:所有教典可分为大乘满字法门与小乘半字法门,《金刚经》乃大乘满字所摄。在科分方面,本书反对采用传统的序、正、流